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历代志下第13章查经资料

历代志下第十三章

历代志下相关章:

历代志下第十三章

B 亚比雅和亚撒(代下十三1~十六14

i. 亚比雅(代下十三1~十四1

  「以色列人哪,不要与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争战,因你们必不能亨通。」(十三12,NIV、和合)

  十三1~2,参:王上十五1~2、6

  十三22~十四1,参:王上十五7~8

  亚比雅的记载与列王纪极为不同,在那里这个君王被称为亚比央。历代志的版本有三倍长,但更重要的,似乎是与列王纪里的主张相抵触。后者总结「亚比央行他父亲在他以前所行的一切恶」(王上十五3),对于历代志作者来说,他却是一个信实的国王,神容许他有一次神迹性的胜利。为什么会有差异呢?

  这不同之处实际上是历代志作者独特的目标和方法所导致,并且也不是矛盾不能协调的。历代志作者主要的兴趣是在于神计画的发展,而不是这些国王个人的生活和属灵的习性。亚比雅个人,比起神透过他所行的,较不重要,而这也是第十三章何以几乎完全集中在关于耶和华的国(参8节)这个单独事件。历代志作者很明显不是不知道亚比雅的失败,不过就像是所罗门的例子,他的失败细节是出现在继任者的记录上,而不是在他本身的统治(代下十四3~4,十五8、16~17)。91这些失败没有使得以色列不够资格来经历神的拯救,而且就像罗波安的例子一样(十一~十二章),神对那些信靠祂的罪人有回应(参18节)。关键在于神对大卫的王权和亚伦祭司职位的计画,相较于耶罗波安的王国,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否合乎正统。历代志作者因此不是重写历史,乃是表明不完全的百姓向神所表达的信心,能够带来盼望(十三15、18)。这个意义对于历代志作者同时代的人并没有丧失,他们需要一切的鼓励来运用信心,因为他们当中实在是少有信心(如:拉八22~23、31;尼一11,二20,六15~16)。

  小心比较列王纪和历代志也显明,后者并没有漫不经心处理列王纪的材料。此处亚比雅的故事版本是根据早期记录,此外与耶罗波安的战役,可能是采用了一个来源不详的资料(参Noth、Rudolph)。列王纪上十五1~7的四个因素在本章也看得到。第一,列王纪两次提及犹大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表示在该处的重要性(王上十五6、7;参:代下十三2)。第二,列王纪的重点,是神保存耶路撒冷和大卫的王朝,作为在黑暗中微小的亮光,这在第5~12节再次重复(参:王上十五4)。第三,列王纪上十五3模糊的评价,可以看出亚比雅在列王纪中不完全是负面的。第四,历代志作者围绕着列王纪里开始和结论的公式上架构他的记载。

  亚比雅在历代志里有比较多的描述,因为就像罗波安,他的统治凸显了第十至三十六章中特别强调的几个重点。亚比雅言论(4~12节)的风格和内容,与希西家的一次谈话相呼应(代下二十九5~11,参三十6~9)。举例来说,后者确定亚比雅所设置信实的标准,延续在犹大君王后来的年日里。两个言论都有安定的果效,亚比雅的是接续分裂的大灾难,而希西家的是在撒玛利亚灭亡和亚哈损失惨重的统治之后(二十八章)。92两个危机也都包括了内战,在这里是打败以色列,而主前第八世纪是犹大。两个国家都没能转向神,而两个言论都指出以神为中心的敬拜,乃是未来盼望的惟一基石。

  第十三至十六章形成一个独特的段落,主题是信靠或是依靠耶和华。关键的动词「信靠」(希伯来文šāʿan),在这些篇章中带有正面(十三18,十四11,十六8)和负面的例子(十六7),共出现五次,并且没有在历代志其他地方出现过。这主题是藉由「离弃」(十三10~11)和「寻求」神(十四4、7,十五2、4、12、15,十六12)之间的对比来发展的。亚比雅和耶罗波安各自示范其一,如同亚撒一样(十四~十五、十六章)。

  这些文学的架构给不配的人一个盼望。如果第十二章强调悔改的重要性,在这里则是强调信心和信靠。这也是一个新约圣经熟悉的主题。类似的架构见于面对叛道或是逼迫时依然忠心的经节(来十32~39;启二12~13),或是在人类软弱和卑贱中,属灵的力量是实在的经文(如:林前一26~31;林后十二9~10)。甚至先前的失败也不会成为拦阻,因为「在每一个关卡,总有重新开始的机会」(Wilcock)。

a. 引言(代下十三12a

  这是在历代志里首次在一位君王统治的开始,出现介绍的公式(参:代上二十九22~24;代下十二13~14)。这也是历代志里惟一包括与以色列的同步时期,应该是因为本章的主要事件牵涉到两个王国。亚比雅母亲的详情适与列王纪上十五2不同。她的名字可能是一个抄写上的异体(「米该亚」是玛迦),而乌列可能是押沙龙的一个儿子(「押煞龙」,王上十五2),如此,米该亚 / 玛迦就是押沙龙的孙女,然而不可能完全确定。93亚比雅的统治很短暂,日期可能是主前九二一至九一六年(Hughes;参LXX),九一三至九一○年(Thiele)或是九一五至九一三年(Albright)。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缺乏神学性的评价,或许表示他的统治整体上缺乏清楚的方向,尽管这里提出正面的例子(参:王上十五3)。

b. 犹大和以色列之间的内战(代下十三2b~19

  历代志对亚比雅统治所记载的惟一事件,是与耶罗波安的战争(参2 b节)。由亚比雅看似护卫性的言论(参8节)和耶罗波安的攻击(13~14节)来判断,后者可能是侵略的一方。若这个看法是正确的,耶罗波安是尝试使王国再统一起来,然而他和在他之前的罗波安都是被神所弃绝的(十一1~4),所以显然还不是神要王国再统一的时候。以法莲的洗玛脸的位置(4节),经常与靠近以法莲山一个属于便雅悯支派的一个同名地方相连(书十八22),可能就是山南边的Ras et-Tahuneh。94军队的数目(3节)不是按字义解,显出犹大的数目是一比二的悬殊。

  1. 亚比雅的言论(十三4~12)。亚比雅「在山上的讲章」(Rudolph)主导这个段落。从军事策略而言,他的言论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但这是历代志里几个关键的时刻上出现的典型言论和祷告。目前的形式反映到历代志作者的语言和兴趣,不过亚比雅本身看法的暗示也出现(7、10~11节)。这段话主要是说给以色列的百姓听(4、12节;以第三人称提到耶罗波安,6、8节),不过他们似乎是完全与他们的国王同仇敌忾。一共有三个段落。

  (a) 十三章5~8a节。王权。亚比雅对以色列人提出两个控诉,他们拒绝神的礼物,就是大卫王朝和圣殿。而他却一向是忠实的。他体认到王朝是神永远的赐予(代上十七12、14),是一个盐约(5节),这比喻是根据民数记十八19为永远的意思,95也与耶和华的国相关联(8节),这个概念也反映在第5节,字义是「……将以色列国永远赐给大卫……」,这在历代志里是一个熟悉的主题(如:代上十七14,二十八5,二十九23;代下九8),不过从亚比雅拜偶像的情形看来,该主题出现在这里颇出人意料(王上十五3)。这里区分了两个国度,因为神的国度仍然是在祂的权威之下,也是在大卫家族的手中,而不是在那些个人的身上。96

  耶罗波安背叛他的主人所罗门(6节,这观念采自王上十一26~27),与罗波安对抗(7节,参:代下十章),并且同样有意与亚比雅对抗(8节)。亚比雅为他的父亲罗波安辩护(7节),若从第十章的观点看来似乎有夸大之嫌,不过政治上的策略,是尽量把事实表达得体面,也是再熟悉不过的伎俩!罗波安固然没有经验,并且意志薄弱(「年轻、优柔寡断」,NRSV、RSV),但他已经四十一岁了,要为自己的愚蠢完全负责(参十二13)。一个讽刺性的文字游戏一语道破耶罗波安──纵使罗波安不能够抵挡他(7节),耶罗波安却能够抵挡神(8节,NIV、JB、GNB;「抗拒」, NRSV、RSV)。

  (b) 十三章8b~12a节。敬拜。第二个控诉是关于神对圣殿的目的,并且集中在神的本性,祭司职和献祭上面。首先,以色列国的众神只本不是神(新译,9节;「虚无之神」,和合),暗指何西阿书八6的金牛犊。在古代近东的习俗,这些明显是由军队携带作为保护神(8b)。第二,以色列的祭司是不符资格的,而亚伦的祭司和利未人已经被遣散(9~10节,参十一15)。第三,只有在耶路撒冷的敬拜模式才是被耶和华所接受的,因为以色列国奉行的丰饶敬祀礼仪是多神论和拜偶像的(参11节;参:王上十二26~33)。这些定期的献祭,除了每星期更换一次陈设饼,都要每天遵行,是历代志里典型的强调重点。它们是向耶和华的命令(11节,现中、 NRSV、RSV、REB、NEB;「要求」,NIV;但不是「仪式上的」,JB),一个总括宗教职责的字词(代上九27,二十三32;代下三十五2),表明圣殿用在合适的用途(参:代上二十三29~31;代下二4,四7,八12~15)。

  亚比雅的辩解,借着某种自我满足的方式表达得很简单:我们并没有离弃祂……惟有你们离弃了祂(10~11节)。这是相当严重的,因为神将会离弃那些离弃祂的人(代上二十八9;代下十五2,二十四20;参:代下十二1、5),而犹大能够说,上帝和我们同在(新译,12节)。不过这个分裂仍然是神的旨意(十15,十一4),耶罗波安没能认知到亚比雅的王权和耶路撒冷宗教的合法性,意思是他的王国不再被神所认可。这是个根本的缺陷,并且对以色列的未来没有提供任何盼望。

  (c) 十三章12b节。诉求。亚比雅以一个诉求作出结论,不要与耶和华争战……因你们必不能亨通。这是亚比雅论证的焦点,并且类似一篇讲章的经文,在其他的言谈中经常是最后出现。97这包括两个重要的主题,都在历代志下二十1~30有所发展,也是分裂王国的核心部分。第一,其起源在出埃及,反抗神是没有果效的,因为神会为自己争战(参:代上五22;代下十一4,二十17,三十二8;参:出十四14;申二十4;徒五39)。第二,只有靠着神的帮助才能够成功,有正面(如:代上二十九23,代下十四6,二十20,二十六5)和负面的例子来证明(如:代下二十四20)。

  2. 战场的报导(十三13~19)。这实际战役的记载透过四个阶段来进行: (a) 耶罗波安的伏兵袭击(13~14a节); (b) 犹大的祷告(14b~15a节); (c) 神赐犹大胜利(15b~16节); (d) 结果(17~19节)。这整个段落反映到以色列早年的胜利,表明当以色列倚靠(18节)神的时候,即使四面楚歌也能绝境逢生、化险为夷。以色列在士师记九25也曾经遭受对手埋伏突袭,在撒母耳记下十9(=代上十九10)遭到一支军队前后两面夹攻(现中),在列王纪上二十13、28(参:代下十四9,二十2、12、15、15、24,三十二7)甚至是面对强大的军队(8节)。作战呼喊(NIV,12、15节)的响声伴随祭司的吹号,令人想到难忘的征服耶利哥之役(书六1~20,参:民十9,三十一6)。这个事件似乎特别着重在申命记二十1~4、10~15,证明犹大对约的律法原则之忠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文强调要信靠神,不管敌人优越的强势;确定神与祂的军队同在,而且在战争之前协议和平(12节)。这个模式通常称做圣战,不过应用在旧约圣经,这个辞汇却是误导的。98以色列绝对不能够假定是为了神的缘故就有权利去打仗,因为以色列有的时候发现自己是神所抵挡的。一个比较好的辞汇是「耶和华的战争」,有时候是适合于以色列人的战争,因为它是耶和华的国家,但是应用在教会上时,只能了解为属灵上的争战(参:林后十3~6;弗六10~20)。99

  这段记载的中心主题是信靠神(18节)。犹大「向耶和华呼喊」(14节,NRSV、RSV等),并且扬起作战的呐喊(15节,参:代下二十19~22),与以色列人的离弃神成为对比(11节)。胜利是属于神的,是祂击败以色列(吕译,15节,参:REB、NEB;字义「击打」)并将以色列交在(16节)犹大的手中。描述以色列战败的辞汇被制伏(18节),字义上是「被羞辱」(JB),就是刚好与神的心意反向(参:代下七14,十二6、12)。结果是大大杀戮(17节,NRSV、RSV;「惨败」,GNB、JB),是希伯来文一般用来描写敌人的用语(如:书十10;撒上十九8,二十三5),不过也能够适用到反叛的以色列人身上(民十一33)。

  尽管亚比雅征服以色列的南方,边境上的冲突仍延续许多年(19节,参:代下十五8,十六6,十七2)。伯特利的占领是一个讽刺性的评注,金牛犊毫无能力来护卫它们自己的圣所(参:王上十二28~33)。

c. 亚比雅的国势(代下十三20~21

  耶罗波安不能再强盛(20节),是亚比雅逐渐强盛的刻意对比(21节)。虽然耶罗波安比亚比雅长命(王上十五9),前者的死亡被认为是神审判的记号(击打,新译,20节,与15节的击败是相同的希伯来文动词)。一个大家族是祝福和强盛的记号(21节),参:历代志上二十六5;历代志下十一18~21。

d. 结语(代下十三22~十四1

  列王纪上十五6~7有几处更动,值得注意。不过「故事」(22节,NRSV、RSV、NEB;「评注」,NIV)字义是「米大示」(midrash,JB),可能是对于易多写作的另外一个称呼(参:代下九29,十二15),而不是早期使用了一种拉比解经的名称(也在二十四27)。十年的太平时期(十四1)是指亚撒的统治(参十四5~7,十五15、19),因为亚比雅只有统治了三年(十三2)。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3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十三章   历代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一三   唐纳   志下第   历代   犹大   以色列   上帝   耶和华   的人   大卫   耶罗   祭司   圣经   简介   点此   耶路撒冷   十三章   金牛   自己的   军队   注释   约翰   敬拜   是在   先知   作者   君王   强盛   王朝   这是   偶像   二十   他们的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