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第12章查经资料
历代志上第十二章
历代志上第十二章
d. 在洗革拉时支派的支持:便雅悯人(代上十二1~7)121
大卫停留在洗革拉,第19~22节也论及,属于他与非利士人同在十六个月的时期(见:撒上二十七~撒下一)。大卫的随从因增加了二十三个骁勇善战的士兵而扩展,他们来自扫罗的支派(也参16、29节),不过相同支派的其他人仍然对扫罗的家室忠诚,甚至在扫罗过世之后亦是(参29节和撒下二15、25)。以实买雅得以加入三十个勇士(看十一章的注解〕,乃是大卫对他先前的对手信靠的表示(4节)。以下可辨明的地名是便雅悯人的:即基得拉(4节)、哈律弗(5节)、可拉(6节),而基多(7节)仍然是不确定的,不过有人主张是位于犹大地。
e. 在山寨时支派的支持:迦得人(代上十二8~15)
这个段落与第16~18节是指大卫早先被扫罗逼迫的时期。山寨可以是亚杜兰(撒上二十二1)或是隐基底(撒上二十三29,二十四1),不过大卫用到许多类似的地方(撒上二十三14)。十一个从迦得支派来的英勇官长加入大卫(9~14a节),迦得在外约但的基列南方(8、15节)。第14节或许是描述他们的领导特质(就像是NRSV和古译本,特别是Vulg.、LXX),122不过更常被视作表明他们的勇气(NIV、REB、NEB等)。他们与一切住在河谷的人打仗(15节,参NRSV、RSV),最好翻译为「他们阻挡所有的河谷」(例如Rudolph)。
f. 在山寨时支派的支持:便雅悯人和犹大人(代上十二16~18)
就像是第8~15节,这个段落与山寨相关的,不过是尖锐地处理从犹大和便雅悯来的人(17节)不确定的忠诚,而不是处理他们支派的起源。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一直深受内部分裂所苦。这问题延续到大卫的统治时期,特别因押沙龙背叛,并且最后王国分裂,北方支派的口号(代下十16)直接反对亚玛撒合一的预言(参Ackroyd、Williamson)。然而在这里,百姓是如此地与神同心,甚至是一个军人也说到预言(18节)。亚玛撒应该是与押沙龙军队的元帅亚玛沙同一个人(撒下十七25),他后来被大卫复职(撒下十九13),而较不可能是亚比筛(参:代上十一20~21)。这预言是肯定神对大卫已经宣告过的目的,灵(希伯来文没有冠词,参NRSV、REB、NEB)可能是由神所差派来的灵或者就是神自己(即圣灵,RSV、NIV)。「神的灵感动亚玛撒」是一个按希伯来文字义的翻译,但也是颇惊人的翻译,这个片语出现在旧约圣经,只有在士师记六34和历代志下三十四20。然而,它有一个强烈的回响,就是耶稣对初代基督徒的应许:将会「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路二十四49)。「平安」的资讯(或是成功,NIV、GNB)和帮助是本章的关键,不只是这些士兵,也是所有支派的希望。123
g. 在洗革拉时支派的支持:玛拿西人(代上十二19~22)
七个领导玛拿西的人,在扫罗最后即将战败之前投效大卫。历代志假设读者已经知道:非利士人在战争之前拒绝大卫的协助(19节,参:撒上二十九),和关于大卫接下来胜过亚玛力人袭击部队(20~21节,参:撒上三十,特别是8、15节,在那里「部队」这个字,RSV;「袭击的团体」,NIV,再次出现)。帮助的主题在第18节之后,是特别地显著(19、21,22节)。在这个上下文中,大卫从非利士人军队的撤退可视作是神的眷顾。第22节可能是摘要整个第1~21节,不过也可连到第23~27节。根据撒母耳记上二十七2,在他迁移到洗革拉之前,大卫个人军队的数目是六百人。八年之后在希伯仑,应该有相当的增加,就像是成了大军(NIV、NRSV、RSV;参GNB、REB、NEB),特别当扫罗出征的军队是如此地小撮。希伯来文最后的片语字义是「像神的营/军队」,或许暗示从神而来肉眼不能见的支持,就如同这个片语在其他的惟一出处一样(创三十二2,MT,3节)。
h. 在希伯仑时支派的支持(代上十二23~37)
这段经文列出了从各个支派来到希伯仑士兵的数目,并且补充了十一章10~47节首领之名单。王国从扫罗转移到大卫的叙述(23节)确定了十章14节(归与,和十14的「转移」是相同的希伯来文动词),并且看这些支派的行动为对神已宣称的目的之回应(「根据耶和华的话」,23节,NRSV、RSV)。这个名单的真实性,从一些出乎意料的因素可见一斑:犹大投诚部队的弱小(24节)和对十三个支派的描述,包括利未人(26节)和两个约瑟的支派(30、31、37节)。北方支派的(29~37节)数目庞大和犹大(24节)及利未(26~28节)的数目微小形成强烈的对比。历代志特别重视犹大和利未支派。或许这个名单排除那些已经对大卫公开宣称效忠的人,就像在他早先受膏成为犹大君王的时候(撒下二1~4),因为甚至犹大自身也是逐渐地才对大卫表明效忠(16~18节)。北方的支派一般而言至今仍效忠扫罗的家室,就如几个评注所显示的(29、31、33节)。所以这个名单主要的目的乃是:在这随着扫罗死亡而犹豫不决的时刻,确认转移到大卫的外来支持有多少。有些附注,特别是第27~28、29、31、33节,出自历代志作者本身。
26-28. 尽管利未人有宗教职责,他们从来没有被禁止参与军事行动。根据历代志上二十七5,耶何耶大是比拿雅的父亲(代上十一22~25;王上一8及下)在此他被称作大祭司(参REB、NEB),虽然他与大卫的祭司亚比亚他(撒上二十二20~23;代上十五11,二十七34等)的关系并不清楚。撒督,在这里是一个年轻人,在亚比亚他加入亚多尼雅反叛计谋之后(王上一7及下),至终取代了亚比亚他,并且成为所罗门的大祭司(王上一8及下)。
32. 关于以萨迦的附注模糊不清,不过没有证据可以把这个支派与占星术相连(驳Williamson、Rudolph等)。在上下文中,这个附注是指他们为自己的年日来寻求辨明神的旨意。124
i. 在希伯仑庆祝大卫为王(代上十二38~40)
这是对第十一至十二章的总结,并且紧紧地与十一章1~3节相呼应。它扩大这个百姓的贡献(以色列众人,38节),特别是军人(参23~27节)和以色列其余的人(38节)。后者的片语(希伯来文šērîṯ,「剩下」),可能是指先前依附扫罗国度的人,也可能包括对余民的一个引述,而因此指向被掳归回团体合一的可能性(也参:代上十三2;代下三十6)。这个段落整体显明,神的百姓乃是本章真正的英雄。不过,这些以色列人成为后世的表率,就是当神的百姓彼此委身、顺服(参考遍及本章之中帮助的用法)服事神所拣选的君王时,他们就得着合一和喜乐(参:约十五9~11)。
三日的节庆(39~40节)是这个约的高潮(十一3)。所有种类的立约,素以一同用餐来庆祝(如:创三十一54;出二十四11),其中包括主的晚餐,也是庆祝新约的宴席。大卫王权的节庆被丰盛和喜乐所凸显,是百姓对彼此和对他们君王实际关心的例证。它简单的描绘出神、君王,和百姓之间真正合一的可能性,或许是旧约圣经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107Willi 以超过历代志的证据,提倡说,在被掳归回后,以色列中的主要议题,是以色列丧失政治上的独立(CA, pp. 10~11)。
108可能是「因害怕而颤抖」(参Tg.),但是目前的翻译较吻合上下文。
Rudolph 假设说取消一个尼法(Niphal)的形式(如NEB)是不必要的,因为MT或许能够被读成是一个字尾音消失的哈法(Hophal)。
109Mosis, UTCG, pp. 24~26; P. R. Ackroyd, 'The Chronicler as exegete', JSOT 2, 1977,p.6.
110对这些表达的细节,参 Williamson, pp. 94~95; P. R. Ackroyd, art.cit., JSOT 2, 1977, pp. 7~9.
111亦参 Zalewski, 'The purpose of the story of the death of Saul in 1 ChroniclesX', VT 39, 1989, pp. 449~467.
112特别见Williamson, pp. 96ff.; idem, 'We are yours, O David', OTS21, 1981, pp. 164~176. 这个注释书对Williamson架构作出一些的修正,特别在第十一章。
113参Rudolph, p. 97. 这个指出:代上十至二十九章的主要主题,是大卫的王权,而不是约柜(contra Mosis, UTCG, pp. 44ff.)。
114K. M. Kenyon,
115参N. Na'aman, 'The list of David's officers (šālīšîm)', VT 38, 1988, pp. 71~79; D. G. Schley, 'The šālīšîm (sic!): officers or special three-man squads', VT 40,1990, pp. 321~326.
116与撒下二十三8 ~ 39的名单比较下,显出有大量的变化,特别在名字的拼音上。经文上的差异出现在很多的方面,包括抄写的错误,相同名单存在其他可能的版本,以及在古代时候对名字没有标准的拼法。对名字比较的名单,见Myers,1 Chronicles, p. 80, and Braun, pp. 161~162.
117参Rudolph, pp.
118MT不清楚他们到底是属于那一个团体,NIV在第20、21节的翻译,更是混淆扩大的一个例证(「亚比筛……是三个中的首领……并且成为他们的元帅,纵使他并没有包括在他们当中」)。
119见十一章介绍的注解。
120Ginsberg提议把「那些帮助的人」(希伯来文ʿzr,1、18节)译为「战士」('A Ugaritic parallelto 2 Sam. 1.21', JBL 57, 1938, pp. 209~213, cf. pp.
121MT的第5节,在英文翻译版本的第四节以「耶利米」做为开始,自此,在本章中,希伯来文的节数因而比英文的翻译版本多出一节。
122他尔根在这里的意思比起有时候所假设的较为模棱两可,参TC, 1, p. 69.
12318节是历代志惟一的诗歌,没有与撒母耳记-列王纪或诗篇直接平行的。这个可以充分佐证这经节也是借来的,但却是从一个不知名的来源来的(G. E. Schafer, 'The significance of seeking God', Louisville Th. D.,1972, p. 22)。
124这个被J. P. Weinberg所间接确定('Der Mensch imWeltbild des Chronisten, seine psyche', VT 33, 1983, pp. 295~316, especially pp. 307, 311),他作结论说:历代志作者对人类理智能力,一直是从实用性的角度,通常适用于像政治上的决定和活动。纵使他认为十二章32节的「知道」是惟一的例外,但事实上并没能构成历代志作者对知识和智慧实用取向的好例子(MT yôḏeʿê ḇînâ,字义是「那些知道明白的人」)。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