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记导论-《启导本圣经注释》
创世记导论-《启导本圣经注释》
创世记导论
旧约里的信息—旧约导论
圣经是神的话,向人启示,所以是一部神的书,是神真理的启示。但也是一部人的书,是人记录的真理。圣经因此是一部神与人的书,神奇妙的道,以人的言语叙述出来。
旧约讲神的圣约,以恩惠赐予以色列及普世。新约是神圣约的继续,藉基督的宝血而缔结,施恩给全世界。可见新约与旧约是合一的,都为神所默示,具有真理的权威,指示人蒙恩之道,为信徒信仰与道德的准绳。
旧约是一本很古老的经典,所传讲的信息既为古代所需要,也有其时代性。这永恒的真理,适合每个时代,其意义与日俱新,显明神恩慈的心意。
旧约为新约之钥,能开启新约真理之宝库;正如新约为旧约之钥,可窥见神在历代启示的奥秘。旧约与新约必须同时着重,以经解经,才能有完整的领悟,明白真道。
一、史地综览
旧约世界
旧约世界,就是记载在旧约中的地理环境及列邦人民。有的只在圣经中提到,并未作详尽的解释。有的却可从经文中了解一二,帮助读经。兹分述如下:
(一)地理环境 旧约环境通常以弯月形肥沃地带(Fertile Crescent)来描述。伊朗与亚美尼亚的高原在东北,小亚细亚与地中海至西奈,埃及在西南。由东边的米所波大米(Mesopotamia)至西部叙利亚及巴勒斯坦,形成一个象新月的地带。
1,伊朗与亚美尼亚:在月湾之东北,伊朗平原是玛代与波斯的国土,向北延伸至亚美尼亚远及喜马拉雅山。亚美尼亚即圣经所记的亚拉腊山(创8:4),高4900公尺,为底格里斯河(圣经名为希底结河)与幼发拉底河(圣经名为伯拉大河)之发源地。
在亚美尼亚之西为小亚细亚,为地中海的东北角,向上为黑海,有族长时代的赫人之地。向西为希腊,在新约比较重要。
由巴勒斯坦通往西奈与埃及,可经非利士之地(出13:17),由迦南地之滨海地带沿非利士平原可以到达。另外的走法是经书珥(创16:7)到西奈半岛。从阿卡巴湾(Gulf of Aquaba),经摩押、以东,由约旦河东到大马色,再上米所波大米,久有“大道”之称(或“王道”,民20:17)。这是从埃及经巴勒斯坦到东边的路,囊括了整个月湾。由埃及向东南,到阿拉伯旷野,地区极为广大。
2,米所波大米:埃及只有尼罗河,而米所波大米可谓两河之地,因为有希底结河与伯拉大河。两河之流域南部有巴比伦,北部为亚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亚伯拉罕原住在迦勒底的吾珥,即为巴比伦的西南部。以后他出来,曾留居哈兰,是在米所波大米的上端。雅各也曾在此寄居(创11,24,28章等)。以色列北国败亡后,亚述王将以色列人掳到亚述,安置在歌散的哈博河边(王下17:6),也在那里附近。
3,叙利亚 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与埃及、米所波大米不同,没有大河,都是一些小河小溪,唯一的主流是约旦河(加利利海约在海拔下210公尺),流入死海(海拔下400公尺),可见地形的一般。北部有黎巴嫩高山,向南便是约旦河流域,地形一直向下倾斜,《申命记》8:7的描写:“那地有河有泉有源,从山谷中流出水来”,正是此景的写照。约旦河的发源地为黎巴嫩山脉的黑门山;黎巴嫩山谷(书11:17)或称为亚文平原(摩1:5)。
西部高原山上终年积雪,中部高原是加利利地区,向南有米吉多平原,向西通往大海,向东也是平原,称为(约旦)河东之地。由中部向南,是犹大的山区,到南地的最南端为别是巴。中部山区的重要地点为迦密山,向东是以法莲山区,环抱着基利心山与以巴路山,向南有犹大山区。耶路撒冷为重镇,高度比基利心山稍低,为海拔770公尺。犹大山地再向南,为极荒芜的原野。
滨海平原向北为腓尼基,经沙仑平原向南就是非利士地。非利士地的山阜与北部不同,北边的海岸线比较直,没有非利士地区那么曲折。在旧约时代,腓尼基是贸易地区,到新约时代,约帕才成为重要的商埠。
东部地区,即河东地,自北部黑门山区向南,有大马色平原、巴珊平原,草原丰富,适合畜牧。再向南,有基列的盆地,地势甚高;有四条河流纵横该地,这就是加利利海、雅穆河(Yarmuk,圣经中并未提及)、雅博河(创32章)、亚嫩河(民21:13)。亚嫩河是以色列与摩押的边界,流入死海。
巴勒斯坦因地势而常旱,自五月至九月无雨。靠春雨与秋雨滋润地土,产生谷物果类。
(二)列邦人民 旧约所记种族复杂,邦国众多,文化迥异。种族可分为闪含、印欧及其他。《创世记》10章记有列国的根源,除以色列民以外,若干邻邦也有涉及。
1,挪亚的三个儿子,闪与含为主要的种族,包括亚述与巴比伦(合称为亚甲)。迦南人与腓尼基人为含系。希伯来人、亚摩利人、亚兰人、摩押人、亚扪人、以东人与阿拉伯人为闪系。
雅弗人即为印欧系(Indo-Europeans),包括玛代波斯、西古提人,以后还有希腊、罗马人。
其他甚难归类的有赫人、亚拦人、何利人(创14:6)、古实人。还有苏美里亚人,在圣经中并未提及。这些是否为米所波大米文化的始祖,尚待考据。
2,巴比伦与亚述必与苏美里亚有渊源,这两国统称之为亚甲。巴比伦王朝的第六代有汉慕拉比王,制定法律。但巴比伦先为赫人征服,以后又为古实人所侵占,时在主前十六世纪,共有四百年,可称之为黑暗时期。主前十二世纪再为亚述征服。亚述称霸约有五百年。亚述最后被巴比伦击败,开始新巴比伦时代。尼布甲尼撒在主前605年登基。主前538年,巴比伦王国又被波斯吞灭。古列王称为世界的霸王,记载在《但以理书》5章。
3,埃及王国的历史,通常分为古时、中期与近期。近期王国为新王国,是从异族喜克索(Hyksos)挣脱得自由之后,时在主前十四世纪。约瑟是在埃及未获自由时异族统治的政府任宰相。埃及的古代可追溯至主前三千年,那时已有象形文字。中期有著名的智慧文学,可供旧约《箴言》书的参考。金字塔及石墓的文献,为考古学的重要发现。
4,其他种族如赫人,可能早在主前2000年已经有了,但王朝开始的时间,大约在主前十七世纪。路德人(创10:22),可能是以后的吕底亚人,在新约中屡被提及。何利人有国家,似在主前十六世纪;哈兰似为该国的中心地区。希未人可能就指何利人,列为迦南的居民。他们最早是在以东。拔示巴的丈夫,赫人乌利亚,其名字的涵义为“主”,是希未人语言的字义。
5,以拦与玛代可能是同义字,因为以拦出现在耶利米的预言中(49:34起),其首都在书珊。波斯也属以拦,所以玛代与波期常相提并论。古列王发令,准以色列人归回本土。其他波斯的王,曾在《以斯帖记》与《但以理书》提及,如大利乌王、亚哈随鲁王等。
6,亚摩利人在以色列人进迦南前,已经在该地久居了。圣经中特别提及巴珊王噩以及西宏王。亚兰人即叙利亚人,是旧约里重要的种族,甚至《申命记》26:5说:“我祖原是一个将亡的亚兰人”。(“将亡”应作“漂泊”)。叙利亚不仅在地理环境中极为重要,而且在文化传统中也有其地位。亚兰文在旧约之中,与希伯来文并列,是以后巴勒斯坦的通用语。主耶稣与祂同时代的人很可能用亚兰语言。
7,非利士人在圣经历史中时常提及,尤其在以色列早期的历史中。迦南人可统称为巴勒斯坦的居民,又以腓尼基人为主。迦南人常包括赫人、革迦撒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共七国的民(申7:1)。
8,希伯来人指亚伯拉罕一族,因为他的儿子以实玛利成为日后的阿拉伯人,他孙子以扫成为以东人,这两者可属同族。但神给他应许之子以撒,生次子雅各才有十二支派,成为以色列民族。据《创世记》10:21,闪是希伯子孙之祖,希伯应为希伯来人的祖先。
选民历史
(一)族长生平 以色列是耶和华的选民,他们的历史必须从族长的生平追溯(创12-50章)。在他们的历史之前,有创世的记载。最初的人类社会,可自亚当起算至亚伯拉罕。有关族长的事迹,由于近年考古学的评鉴,已无法否认这些事迹的历史真实性。四位族长: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与约瑟,都成为当时社会的领导人物。他们的信仰尤其成为当代与后世的见证。耶和华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从亚伯拉罕起,此族以畜牧为生,到处移居。虽然历经艰辛,仍靠神的恩惠得以繁衍,足见信心的力量。他们的道德行为尤其堪为众人的表率。约瑟因神的安排而移居埃及,贵为宰相,因此救了全家性命,不致被饥荒所害。但全家因此留居埃及,日后被压迫,成为奴工,等候耶和华的拯救。
(二)出离埃及 埃及从异族统治之下获取自由后,强调民族自尊,排除异邦人,所以新王对以色列人备加迫害。神呼召摩西,领导以色列人出离埃及。摩西生于忧患而长于安乐,幼婴时被父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弃于尼罗河畔,为法老公主收留。但幼年时仍有家人的照拂,并得着宗教的教育,所以长大后宁可忍受凌辱,不愿做法老女儿之子,放弃王储的地位,甚至亡命他地。他蒙神召回,向埃及王交涉,释放以色列人到旷野敬拜。神以奇事促以色列人离去,经过红海,得以自由。三个月后,在西奈旷野的山下,得着耶和华的启示,获得圣约的应许,承受律法的命令,建立以色列国。神拣选他们为圣约的子民。
(三)定居迦南 摩西死后,他的助手约书亚继承未竟的使命,带领以色列人过约旦河。他事前受摩西差派至迦南地查察,与迦勒二人坚持进驻迦南。其余十个探子却因畏惧而不主张以色列人前往。所以日后摩西授命约书亚进军迦南,承受耶和华的地业。他在迦南先北伐,再南征,以后在示罗地为以色列各支派主持分地的事宜;引退前在示剑与以色列人重申圣约,作最后的叮咛(书24章)。以色列人定居迦南,是神赐的福分,但也不无困难。由于地区扩大,甚难统一,又受迦南高度文化之诱惑,随从异教的影响,逐渐远离耶和华。
当时以色列支派各自为政,难达成合一,外患频仍,需要军事的首领,所以士师应运而生。士师是耶和华为保护祂的百姓而兴起。这些士师负有军事与法律的责任,得着神的灵赐力,只是恩赐的领袖,虽为君王的前身,却无世袭的系统。以色列人蒙神差遣的士师拯救,国中太平,又苟且犯罪。神只得管教他们,容让异族来侵略,在危难中他们悔改仰望神,再蒙拯救。可惜他们一再重复错误,历史似乎重演。最后非利士侵略成为最大的威胁。以色列为情势所迫,有建立王朝的必要。
(四)王朝建立 为求国力增强,民族的统一是刻不容缓的事。以色列人向撒母耳求王的事本身并非错误,但是错在他们信仰的基本态度,因为他们离弃耶和华王。王朝建立了,安定尚须时日。
1,扫罗为第一任君王,仍是士师形像,有军事干才,却无政治的才智。政府既无组织,也无首都。他的战果确立了他君王的地位,却缺乏信仰的深度,甚至一再违命,使先知撒母耳在督导方面深深失望,须另选贤能。扫罗又生性嫉妒,不仅不将大卫视作民族的瑰宝,反视为劲敌,非除去不可;终于酿成他个人与家庭的悲剧。他与儿子约拿单在抵抗非利士军时阵亡沙场。
2,大卫为扫罗的女婿,继位是有合法权益的。但到他作王后,王权才真正成为世袭,且有神的圣约为依据(撒下7章)。他先在希伯仑作王七年,然后成为以色列全国之君。他的战略不是先攻击非利士,而是攻耶布斯,取得保障。夺城后,在该地建都,定名为耶路撒冷。这是以色列历史的黄金时代。大卫在军事成功之余,巩固内政,迎回约柜,加强敬拜耶和华的信仰。他是犹大族的人,重点在南方,已引起北方的不满,种下日后南北分裂之因素。他的事迹记载在《撒母耳记下》9-20章及《列王纪上》1-2章。
3,所罗门获大卫准许被立为王,是由先知拿单与母亲拔示巴促成。他以智慧著称,享有才子的盛名。他大兴土木,达成父王大卫的愿望,建成圣殿。但他也大建自己的宫殿,又划分十二行政区,按月课税,不照支派的界限,却按地区的经济状况,引起北方的憎恨。在信仰方面,他晚年失节,妃嫔太多,且来自异邦,多为政治外交之联姻,使他陷于异教迷信之罪恶。
(五)南北分裂 所罗门之子罗波安即位后,仍一本父王之政策,使北方在耶罗波安策动之下发生叛变。十个支派脱离出来,自成以色列北国,在但与伯特利两地设立圣所。本以牛犊为装饰,以后却被人们奉为膜拜的偶像。圣所设立,原为防止人民再去南方耶城,但现在弄巧成拙,无可收拾。北国之王朝既非大卫家,没有神的应许与福分,篡位的事更司空见惯,政治失去平衡与安定。如果没有若干伟大的先知如以利亚、以利沙、阿摩司等,北方必早已败亡。虽然如此,北国也只有二百余年,在主前722年灭亡于亚述。
南北分国之后,犹大尚为安定。北国却革命频仍,耶罗波安的儿子拿答即位不久,为将军巴沙所杀,巴沙将国都由示剑迁至得撒。他的儿子以拉也被暗杀。心利的王位反为暗利所夺,建立王朝,成为以后亚哈家的强权。那时,犹大国的君王罗波安之子亚比央,孙亚撒,不住与以色列北国争战。两国之间争夺不已,至暗利战胜犹大之后,大事兴革,迁都至撒玛利亚。异族如摩押、推罗等也都受制于他。推罗的公主耶洗别嫁给暗利王的儿子亚哈,带进巴力的敬拜,将北国陷于罪恶之中;以后就引起耶户的革命。
耶户的革命,为除去巴力的迷信,似有先知以利沙的鼓励。他杀害耶洗别及亚哈的众子,并巴力的祭司,这番宗教改革可谓透彻。但国力元气大伤。南国唯一篡位的是母后亚他利雅。她为亚哈之女儿,是亚哈谢的王后。她杀害王嗣,在位六年,终被杀死。约阿施幼年被祭司藏起,合法继承王位时年仅七岁。北国耶户与南国约阿施都不敬畏耶和华,两国的国势日衰。
北国的政治既不安定,而外患增多。叙利亚已渐失去强权的地位。由于列强的争夺,巴勒斯坦得以偷安片时。北国在耶罗波安第二,南国在乌西雅王的时期,贸易兴盛,经济日隆。其实这正是以色列民族的危机。过了这个时期,败亡的丧钟已经敲响。亚述强权采取行动,指向巴勒斯坦。叙利亚与北国联盟,想对抗亚述,促犹大参加。犹大王亚哈斯不敢加盟,遭叙、以战争之害。但亚述迅速夺取叙利亚的大马色,时在主前732年。十年后,撒玛利亚城被攻破,北国败亡,沦为亚述帝国的一省。十个支派以后也失落了。
南国虽幸免一时之灾,但祸患无穷,一直受制于亚述强权。朝中和战政策也常在亚述与埃及两大强权之中举棋不定,最后在巴比伦的侵略下败亡。巴比伦击败埃及是在主前605年,亚述的尼尼微城早在主前612年被巴比伦征服。巴比伦的目标只在巴勒斯坦。南国虽屡次寻求政治独立、宗教改革,如希西家王与约西亚王,但迷信积习太久,罪恶已深,改革的事只有短暂的果效。耶和华公义的审判已经发动,耶路撒冷城在主前587年,为巴比伦攻陷。南国败亡,比北国多维持一百三十五年。
(六)被掳归回 犹大曾被掳三次,首次在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王掳走宫廷重要人物。第二次在主前597年,约雅敬王及国中的精英被掳。第三次在主前587年耶京沦陷时。若不计主前605年的事而以597年为第一次,第三次当为主前581年犹大省长基大利被谋杀后,被掳的人群分散在巴比伦各处,有相当的自由,从商的尤其富有,会堂也在那时期内创立。若干宗教人员从事抄录圣经及著作的活动,甚有建树。
巴比伦为波斯征服之后,古列元年(主前538年)颁布命令,容被掳者归回。有的以色列人在外地已经安居乐业,有的早已逃至埃及定居,也无意归回。但不少忠信者有抱负,要回故土重建家园,从事复兴的大业。他们回去之后,百废待兴,千头万绪,无从做起。祭坛虽在圣殿的废墟中建立,但圣殿的重建,却一再延宕。经先知哈该与撒迦利亚大声疾呼,在主前520年才动工重建,五年后建成,统称为所罗巴伯的圣殿。那时政治首领为省长所罗巴伯,是大卫家的后裔,证明神的应许仍未废除。在《撒迦利亚书》4章,他与大祭司约书亚为两棵橄榄树,是弥赛亚的代表。他们领导着以色列的余民,成为以色列民族复兴的核心。
(七)重建更新 在主前五世纪,犹大的复兴为以斯拉与尼希米合力从事的目标。以斯拉为波斯宫廷中的文士,也从事抄录经文的工作。尼希米在波斯王面前任安全官(酒政),以后被委为省长,回来重修耶路撒冷的城墙。筑墙的阻力甚大,但尼希米策动群力,在神的恩惠下完成。以斯拉再以文士祭司的身份,发动读经大会,民间有极大的复兴。他鼓励人们遵守律法,保持纯正的宗教,因而被称为犹太教之父。以西结也有同样的称谓,但以西结的贡献在思想与理论方面,而以斯拉则在实践方面。犹太教是希伯来宗教后期的发展,要求保持纯粹的血统,纯正的信仰,纯全的宗教生活。“犹太人”在那时起才成为固定的名称,只指犹大与便雅悯。失落的十个支派已经混杂,撒玛利亚人已不是纯粹的以色列人。
犹太人在埃及的情形可从许多蒲草纸抄本的文献中窥见一二。他们是巴比伦掳掠时逃难至此。在埃及有犹大的新区,从事军政与宗教的团体工作,保持若干宗教的制度,守安息日及节期;但也有些是变质的。
犹大仍是波斯帝国的省份,由大祭司治理,圣殿可以向人民课税,又可自行铸造钱币。那时的通用语言为亚兰文,书写的是希伯来古体,以后逐渐以亚兰文的字母取代,成为现在用的希伯来文。
二、正典概要
旧约为犹太会堂的圣经。在新约中通常称之为圣经(约2:22;罗1:2等)。《但以理书》9:2称之为“书”,后世教会称之为正典(Canon),原意为用芦苇作量尺,衡量其价值,是否可作为经典。
会堂将圣经作为二十四卷,因为《列王纪》、《撒母耳记》、《历代志》不分上、下,各为一卷。《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两者只作一卷。小先知书共作一卷,称为十二先知书。
律法、先知与著作
《巴勒斯坦正典》也称为《希伯来正典》,共分三大类:1,律法(torah:Law),为摩西五经,即《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及《申命记》。希伯来文的书名往往取一卷之首字。以上的书名,均为希腊《七十士译本》的。2,先知分为前先知与后先知。前先知书为《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纪》。后先知书包括《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及十二先知书。3,著作先有《诗篇》、《箴言》及《约伯记》,其次有五卷,即《雅歌》、《路得记》、《耶利米哀歌》、《传道书》及《以斯帖记》。之后有《但以理书》,又有《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合为一卷,及《历代志》。
《七十士译本》目次,《路得记》在《士师记》后,《耶利米哀歌》在《耶利米书》后,《但以理书》在先知书中,《历代志》、《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均依次排列在《列王纪》后,作为历史书。
律法书最早被认为正典(参拉7:14及尼8:1-12)。律法与先知被公认为正典,有次经传道集或称《便西拉书》(Jeshua ben Sira)为证。该书日期在主前180年左右,似也承认著作中有若干书卷为正典,但《传道书》、《以斯帖记》及《但以理书》不在其内。
“著作”被认为正典的时代甚难确定。有人认为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毁,一群拉比避难在耶木尼亚(Jamnia),编纂而成。有人认为是主后600年,所谓拉比时代中之产物。由会堂至教会,大家都公认这三部为正典,却是事实。
以先知为正典的权威,是历代教会所坚持,正如使徒为新约正典的权威。摩西为先知,五经可列入正典。先知书,无论以先知观点看历史(前先知),或以先知信息为中心(后先知),均可算为正典。著作因无先知的根源,才在以后列入正典。
正典是以律法为主干,因为律法书是在圣殿中寻得(王下22章),所以极为可靠。著作列入正典,可能与圣殿的礼仪有关;既为敬拜所用,必可作为圣经。可见正典是经过很长的时间,和历史的考验,为众信徒一致公认接纳,所以有神启示的明证。
语文、文体与写作
(一)希伯来文与亚兰文 旧约大部分经文为希伯来文,极少数经节以亚兰文写作。希伯来文与亚兰文都属闪系语文。闪系语文的西北支为希伯来文、腓尼基文、摩押文及乌加列文(Ugaritic)。北支有亚兰文,而亚兰文又分东西两小支,西小支即圣经中之亚兰文及亚兰文意译本(Targums);东小支称为叙利亚文,即圣经的《叙利亚译本》(Peshitta: Syriac Version)。至于亚述与巴比伦文同为亚甲文(Akkadian),为闪系的东支,阿拉伯文为南支。
闪系语文有若干特性,每个字以子音为主,通常为三个子音,作为字根,加上母音就有不同的字义。连接词、介系词、代名词都可附加在一个字的字首与字尾。动词的时式没有过去、现在与将来,只有完成或未完成的时态。闪系语文用字母,是语文中极为进步的,因为古代的文字大多是楔形文字(米所波大米)与象形文字(埃及)。
1,希伯来文:被称为迦南的方言(赛19:18),因为在迦南通用。希伯来文的专有名词常有字义可寻。例如亚当为“地土”,是属地的;夏娃为“生存”,所以是众生之母;犹大原意为“赞美”,这就可了解他们命名的用意。希伯来文的名词往往来自动词。例如MLK原意为“治理”,当名词即为“君王”。动词的完成式未必指过去,因为重点在肯定事实,而未完成式则多指假定的想象或愿望。名词有阴性与阳性,除动物的性别以外,前者指抽象之观念,后者指具体之事物。有多数与单数,还有双数。凡成对的如眼睛、耳朵等,就是双数了。多数未必指量,很多是指质的。神为“以罗欣”(Elohim),是多数,表明神的华贵(Majestic plural)。动词的形式中,不仅有主动与被动,也有加重语气的,以及促使的动作(Hiphil and Hophal: Causative)。形容词有“比较”、“最”,无特殊的形式。有时将字重复,如“圣哉,圣哉,圣哉”,就是最为神圣。有时以名词重复,如“圣者之圣”即至圣所,“歌中之歌”是雅歌,即最美妙之歌。希伯来文中也有不少外来语。
2,亚兰文:是在被掳时期以后的日用语文,并非由希伯来文发展而成。它是亚述、新巴比伦及波斯的官方用语。语文的特性与希伯来文相似。在圣经中亚兰文主要有四段:《以斯拉记》4:8-6:18,是波斯宫廷中的通讯;7:12-26是波斯王颁布命令。这是供实际的用途。其他有《耶利米书》10:11,以及《但以理书》2:4下至7:28。亚兰文中同样有不少外来语,尤其在亚兰文意译本。
(二)文学体裁的解析 旧约文学有许多种类的体裁,以表达永恒的真理。主要是诗与散文。
1,诗文占旧约大部分篇幅。诗是隽永而简练的短句,不是音韵(Sound rhyme),而是意韵(Thought rhyme),即取其涵义而求合一的均衡。对句(Parallelism)很多,有同义的(Synonymous),如《诗篇》19:1:“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有相反的(Antithetic),如《诗篇》1:6:“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还有综合的(Synthetic),例如:“有一件事我曾求告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诗27:4)。
诗歌或为崇拜之用,如《诗篇》。或为励志的劝导训诲,如在智慧文学中的《箴言》。先知的信息大多以诗歌表达,有时采取哀歌的形式,有的是讥刺的歌,带有责骂的口吻;有的是情歌,充满丰富的情感。
2,散文在旧约,仍有诗歌之美,几乎可称为“诗的散文”(poetic prose)。有比喻、寓意、故事等。如先知拿单比喻大卫为富户,取穷人的羊羔(撒下12:1-7);寓意有隐藏的智慧,如《以西结书》17章,两鹰摘取香柏树并撒种与栽植。启示文学中的异象,《但以理书》与《撒迦利亚书》里甚多例子。寓言以动植物喻人,如在《士师记》9:7-15,也极为动人。用故事方式来述历史,如《路得记》及《以斯帖记》都是出以极生动的散文,甚有诗境之美。
3,由口传至写作:旧约著作中,甚少是由直接写作而成的,大多是经过口传的阶段,然后才记录、写作成文。历史就是这样成为记录。以色列人十分注意历史。他们不仅记忆历史的往事,也寻求历史的意义。所以在写作时,对史料的取舍,不甚平均。他们所注意的,是以信仰的观点来解释。律法也先是口传,以训诲的口吻教导,以后才有成文的律法,成为法典。至于先知的信息以及智慧的贤者教导的话,更以口传的方式,传讲与议论,以后才记录成文。先知耶利米有文士巴录替他记述,其他先知或自己写作,或由别人书写,都先由口传而后写作。所以后世的经学家要加以评鉴研究,从经文、体裁、结构、思想等,探究作者的原意,进而明白神启示的真理。
法典精义
(一)圣约与律法 耶和华与以色列建立圣约的关系:“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这恩惠的圣约是以律法为大宪章的。律法与恩典不可或分,在律法的条款之前,常有恩典的事实。例如在十诫之前先有这样恩惠的启示:“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出20:2),所以先有“我是”,然后有“你不可”。一些禁止或禁戒的话表面上看似为反面,其实是正面而肯定的,这是希伯来思想的特性(可参阅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章论爱,也有不少“不是”)。
律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绝对的(Apodictic law),以第二人称的命令词:“你当…你不可”,如在十诫中的各条。一种是相对的(Casuistic Law),视情节而定。这是以假定的语句,并以第三人称:“倘若人(没有仇恨…以致于死…会众要救这误杀的人)”。故意杀人是绝对不可的,误杀是情有可原,可从轻量行。这情形在其他法典甚多,可见律法中仍有无限的恩惠。
(二)十诫 在《出埃及记》20章及《申命记》5章,原意为“十语”或“十句话”(Decalogue希腊文的名称),都是以简赅的语句道出神绝对的命令。五条是对神的:1,祂的独特;2,祂的灵性;3,祂的圣名;4,祂的日子;5,祂的代表。五条是对人的:6,他(或她)的生命;7,他的人格;8,他的财产;9,他的名誉;10,他的家庭一切。两条诫命有特别附加的“动机条款”(motivation clause):1,守安息日或为宗教的理由(《出埃及记》),或为道德的理由(《申命记》);2,孝敬父母在世长久,是带应许的诫命。这十诫通常称之为道德十诫。另在《出埃及记》34:12-26称为礼仪十诫,着重敬拜的礼仪。这也可分为十二条,正如《申命记》27:15-26的十二项咒诅。《利未记》18、19章的礼仪条例极为相似。
(三)圣约法典 在《出埃及记》20:22-23:33(有的限制为21:1-23:19)。此一法典也可称为“约书”,是所立的典章(21:1),内中包括四十一条律法,二十条有关人身攻击与财产侵犯,十三条有关敬拜的礼仪,两条是有关奴仆,两条是对待外地人,其他四条是关于法律程序的。
概括来说,这是民事方面的法典以及敬拜礼仪,人的基本权益必须保障。
(四)申命法典 《申命记》1-11章可谓引论,27-33章是结论。法典本身应为12-26章,是应谨守遵行的律例典章。法规有七十八条,长度几为约书的四倍。内容着重集中的敬拜,论先知、君王的职责,圣战与逃城,衣着及农事的条例,以及有关离婚的事。这些都是圣约法典中付诸阙如的。但基本人权仍一再强调,奴隶制度必有改进。恩惠的态度对人甚至对动物,尤其不可忽略。
(五)圣洁法典 《利未记》17-26章大多是有关礼仪的。长度与申命法典相近,但形式方面极为不同。重点在圣洁:“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19:2)。内容有献祭(17章)、性道德(18章)、祭司洁净(21章)、节期(23章)、安息年与禧年(25章)。在性道德方面列为两表,其中一列表是绝对禁止的(18:6-18),另一表量情节而定(20:10-21)。19章是道德与礼仪的杂项。24:10-22不管是寄居的或本地人,同归一例,包括咒诅、亵渎、伤害等罪。
其他祭司的条例,散记在《出埃及记》12:1-27;13:1-16,25-31,35-40;《利未记》1-16章、27章;《民数记》1:1-10:10;15:1-31,18-19;27:1-11,28-30,35-36。
先知著作
先知著作为先知运动的产物,远在“写作先知”之前。摩西自称为先知(申18:15),但是五经内容大多为律法,不是先知的信息。从撒母耳时代起,先知出身祭司,集先知与祭司的工作于一身,故称之为“礼仪先知”(Cultic Prophets),如以利亚、以利沙及米该雅等。他们的名称由先见(撒母耳)至神人,话语不及神迹多,所以记载不详,信息不多。在主前八世纪,才自阿摩司起,将信息记载成书。他们被称为“写作先知”。圣经中排列的先知书,并非照年代的次序,而是按篇幅的长短,分为大小先知,这是四世纪的分类。可能最好的分法,应照时代及历史危机:
1,主前八世纪的先知在叙利亚危机中:阿摩司(南方人)、何西阿(北方人),二者都向以色列北国传道。以赛亚与弥迦向南国传递信息。
2,主前七世纪的先知在亚述危机中:西番雅、那鸿、哈巴谷及耶利米。耶利米也在被掳时作先知。
3,主前六世纪的先知在巴比伦危机中:耶利米及以西结,后者往往称为“被掳的先知”。
4,主前六世纪后期的先知在波斯危机中:哈该、撒迦利亚与玛拉基同被称为“复兴的先知”。玛拉基时间在尼希米重建城墙之前后。哈该与撒迦利亚皆在主前520年左右。
5,其他先知的书卷中并未注明日期,究竟在被掳前或被掳后,学者意见不一:约拿、约珥、俄巴底亚。
(一)历史背景与蒙召经验 先知著作在每卷之开端,大多注明日期,指出在位列王,容易追溯当时的历史背景。大多数先知著作中,必提到蒙召的经验。他们有的来自祭司家庭(如何西阿、耶利米、以西结),有的只是平民、农人(如阿摩司、弥迦),有的是贵族(如以赛亚、西番雅)。他们蒙召时,有的自愿奉献(如以赛亚),有的多少带点勉强(如耶利米),也有的慑服在神的能力之下(如阿摩司、以西结),有的在十分特殊的情况下传讲神的激情(如何西阿)。他们都有神的话语,常常宣称“耶和华如此说”、“这是耶和华说的”。
(二)神学立论与道德教训 先知著作的中心思想为主神耶和华。神在历史之中,也在个人的生命里,所以先知的信息多着重神的公义与作为,那就是审判与救恩。神是罚恶的,以公义施行刑罚,但也广行赦免,实现救恩。历史是神显现的事件,彰显祂公义的作为。神的手不仅在以色列,也在外邦。神使用外邦来惩治选民,也藉外邦实现救赎;甚至异族的君王都可成为耶和华的受膏者,如古列(赛45:1)。历史是神的启示,神在历史中的计划是合一的,且有一定的目的。
神的启示以公义的言词劝导人悔改归正。神既是圣洁公平的,祂也必要求人们有圣洁的善行。何西阿说出忠信的爱心比献祭的礼仪更为重要(6:6)。神所要的善,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弥6:8)。
先知著作中的末事论,着重耶和华的日子。阿摩司已纠正一般的错误,指出这日子不是以色列得救的时候,而是神审判的危机。众人必须悔改。西番雅与约珥在这事上发挥得更为详尽。神在审判之后,必保留余数,就是悔改的虔信者。他们是历史浩劫之后的余民,劫后余生,必须担负民族复兴的责任。以赛亚不仅在蒙召时体认(6:13),而且以此为儿子命名(7:3),又在信息中特加说明(10:20-23;28:5;37:32等),其他先知也都述及这道理。
在末世必有弥赛亚救主来到,祂是大卫家出来的,带来国度的平等与公义(赛9:6-7;11:1-5),这弥赛亚的形像在弥迦(5:2-4)、耶利米(23:5;33:14-18)、以西结(34:23-24)和撒迦利亚(9:9-10)的信息中都有。“弥赛亚”指救主君王,也指国度与时代。在新的时代,必有和平与繁荣(赛2:4;弥4:3-4),猛兽必被驯服(赛11:6-9),公义到处盛行(耶23:5),国家南北统一(何3:5;耶3:18;结37:15-28),万国必享神的永福(番3:9-11;耶16:19,21;亚8:22-23),神的国度永远坚立。
智慧选集
旧约的智慧文学是《约伯记》、《箴言》、《传道书》及若干《诗篇》。在五经与先知书中也都具有。《但以理书》中有预言,也是启示文学,用的却是智慧文学的体裁。
(一)传统与特性 智慧文学有很悠久的历史。从以色列的传统来说,应追溯到所罗门。神赐所罗门极大的智慧,甚至超过东方人和埃及人。他的名声传扬在四围的列国(王上4:29起)。他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他讲论草木又讲论飞禽走兽、昆虫水族。智慧文学必与所罗门相连,好似律法与摩西、诗篇与大卫相连一般。况且,智慧文学确是与自然界景色连在一起,因为从自然现象与生活现实,可以寻得特多智慧的真理。
智慧并非只限于以色列,邻邦也有,如迦南(士5:29)、腓尼基(结28:2,6)、以东(俄8节)、叙利亚(王下6:8)、巴比伦(赛47:13)、波斯(拉7:14-15)、埃及(赛19:11起)。在旧约中的《箴言》尚有两处取材于外邦,如30章亚古珥的真言及31章利慕伊勒王的言语。《箴言》22:17-24:22三十句箴言,与埃及箴言(The Wisdom of Amenemope)十分相似。智慧文学没有历史的意识,偏重个人的感受,强调实际生活的经验。《箴言》是十分典型的智慧文学。
(二)体裁与功能 “箴言”(Māshāl)原意为比拟或比较,如《箴言》10:26:“懒惰人叫差他的人,如醋倒牙,如烟薰目。”诗句多为对联式的短行,也有韵律之美。
箴言也是成语格言,短句容易琅琅上口,记忆不难;相传一久,可以汇编成书。有时成为可唱的歌,有时是可讲的寓言故事;有谜语,也可充娱乐之用。箴言又是教导的好方法,语意简赅隽永,使人受益。
智慧者指巧工的手艺人,也是宫廷中的谘询官员,更可指巫术师及星相家。智慧者可以解梦,如约瑟与但以理,只是他们不是迷信者,而从神得到启示。
《箴言》所汇集的教训,是以经师之尊,有教无类,晓谕社会大众,明白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应以信仰为前提,有完善的道德生活。君子的形像应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
(三)敬虔与道德 智慧文学在《箴言》中极为乐观地看敬虔与道德:敬畏者必蒙福,守道德必得赏赐;公义的神赏善罚恶。但是这种实用的智慧有时未必全适合人生经验,受苦也不一定是罪恶的后果。这种质疑是出于哲学的推论,可研究《约伯记》及《传道书》。
约伯是义人,他的苦难实在无法解释。他不能接受朋友们传统的信仰,认为他受苦是罪有应得。他最大的苦楚是神离弃他,在他的挣扎中,终于听见神在旋风中向他说话,他才真正认识神,在神面前自卑。《约伯记》有戏剧的动作,有哲学的对谈,有哀叹的情怀。故事情节是以散文叙述,其他内容都是诗歌。
《传道书》以怀疑论者的口吻,看世界的万象。人究竟拗不过神权能的控制,无法否认一切的限制,所以人不可局狭肤浅,应放弃自恃,智慧必来自神,帮助人明白神在世上的计划。俗世的智慧易趋功利主义,有信仰才使智慧净化,能以神为中心,有美好的德行。
智慧文学虽以创造为神的启示,却并不忽略救赎的恩典,虽然救恩历史是先知著作的重点。
启示文学
启示文学是旧约后期的著作,可谓先知与新约之间的桥梁,在间约时期(旧约与新约之间),启示文学著作不少,不过大多是次经。在旧约正典中,《但以理书》是启示文学。除《但以理书》外,若干先知著作中,也有些经文可归类于此种文学,如《以赛亚书》24-27章;《以西结书》38-39章,40-48章;《撒迦利亚书》9-14章及《约珥书》。
启示文学预言遥远的将来,世界万物的结局。历史的实情必每况愈下,罪恶增加。人的信心必须坚定,有恒忍与勇敢,面对现象,却不失望。在俗世的浊流中仍旧屹立,成为中流砥柱。
(一)继往开来 从启示文学的内容来看,神在人类历史中的作为是继续的,先知文学所给予的影响很深。所以《七十士译本》(中译本也随从)将《但以理书》列在先知书中。因为预言将来,启示文学有更为奥妙的异象,而且以宇宙为主要的论题。将来的变迁是超历史的。从另一方面看,启示文学有智慧传统的影响,因为从神而来的智慧,才可解梦并明白异象。启示文学中尤其多表征意象,若不解明,无法洞彻其中奥妙。在《但以理书》中,有天使在旁指示与解释,以兽表征列邦的权势。《耶利米书》预言被掳七十年(25:11-12),《但以理书》9章论七十个七,有相关的涵义。七十个七即四百九十年。最后一七之半,即三年半,已是末期。启示文学是封闭的书卷,开启后必须传讲,等候末期。
(二)影响价值 在犹太人面临民族大难,尤其需要有启示文学给予鼓励与希望。《但以理书》给予信心的见证,《约珥书》论圣灵的应许,《以西结书》描述宇宙性的争战,获致最后的胜利。《以西结书》的理想圣殿(40-48章)使人展望神永远的同在,不致消沉在悲观中。地上的一切都要过去,邦国的兴衰也是一时的,只有神的国度永远长存。这是《但以理书》的中心思想,也是启示文学的要旨,新约的《启示录》也具同样的目的。
创世记导论
《创世记》告诉我们神怎样用话语从混沌中创造有秩序的宇宙。祂造星云、太阳、行星和月亮,也造植物、动物、鱼和小昆虫。最后祂照自己的形像造人,要人管理大地。
神制定婚姻制度,把人间第一个家庭建立在伊甸园里。祂藉着不断的训诲,要人明白人与神、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在什么轨道上运行,才能象祂造的万物,保持井然的秩序与和平。
本书记录了魔鬼的干扰与破坏,人的背叛,罪怎样进入本来富丽难比的世界,和神促人回转的声音。神的第一次伟大的询问“你在哪里?”(3:9)一直在人类历史的廊道上回旋,促人悔悟;并且第一次透露了凭信心可得救赎的奇妙预备(3:15;15:6)。
从第十二章开始是本书的第二部。神从人当中呼召了亚伯兰(后名亚伯拉罕),要他离开本地去到神给他的家乡,又赐他众多的子孙,其中最出色的是约瑟。祂用这一族的悲欢离合,顺服与悖逆,爱与恨交织的历史,让全人类能看见自己的影子,懂得选择当走的道路,认识并且敬拜那创造天地唯一的主宰。
我们从书中可以看见伊甸乐园的失去,亚拉腊山上的新生,巴别塔前的喧嚷,和那具停在埃及的棺木,盛着以色列一代伟人约瑟的希望。此情此景,发人深省。又可以读到一个以帐幕为居所的家族,从米索不达米亚(米所波大米)的风沙中来到迦南,再迁徙往埃及的行列,和他们的族长所经历的信心之旅。这一族人逗留在尼罗河畔,等待另一次更悲壮的旅程,也就是下一卷书《出埃及记》要讲的故事。
这里忠实记录下人类早期的生活与文化、法律与风俗、农耕与畜牧,和不少与中国类似的风土人情;还有那最早的和平鸽,衔着新绿的橄榄叶,在有虹为记的土地上飞翔(8:11)。
本书没有说谁是作者,但大家相信是摩西所编写。本书所记神立约的应许,给祂拣选的人,也赐给全世界一切信靠祂的人,不分种族、肤色和贵贱。
·大纲·
人类早期的历史 1:1-11:32
以色列民祖先的历史 12:1-50:26
版头:开天辟地
·参考资料·
一、本书书名
《创世记》是神创造世界的记录。
本书开头两章记述宇宙万物的创造,其余四十八章为人类早期历史和以色列民祖先的记事。希腊文旧约《七十士译本》称此书为genesis,有“出生”、“始原”等意思,但希伯来文旧约则无书名。犹太人用本书开头第一字bereshith来称呼它,意思是“起初”(1:1)。
本书载有很多具有研究价值的古代史料;但更重要的是记录下了创造主关于宇宙来历、人的本源及神救赎计划的重大启示。
二、本书作者
旧约圣经头五卷,《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原文是不分开的一个完整单元;但是,这五卷书因为各有自己的主题,也可以当作分开的书卷来研究。
犹太人称这五卷书为“摩西五经”、“律法书”,或“摩西的律法书”,因其中所记诫命、律例,都是神颁布给以色列民的。
按犹太传统,摩西五经为摩西所写,也为初期教会及新约作者所信守。新约引用五经,都暗示或明示是摩西写的。(可参看以下经文:《马太福音》19:8;《马可福音》1:44;10:4-5;《路加福音》5:14;16:31;20:37;《使徒行传》3:22;13:39;15:5;26:22;《罗马书》10:5,19;《哥林多前书》9:9;《哥林多后书》3:15;《启示录》15:3。)《使徒行传》15:1称亚伯拉罕时代定下的割礼(创17章)为“摩西的规条”。《创世记》时代虽然比摩西早得多,但因为犹太人相信此书是摩西的著作,所以里面的规条也当作摩西颁布的。
摩西写五经,是指摩西根据当时流传的各种文献和口传资料,在圣灵带领下,编纂成书;有些是耶和华直接指示摩西的,完全未经过第三者。《创世记》和《出埃及记》前部,就是这样写成的;而《出埃及记》后部和《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等,是摩西和以色列人旷野四十年漂流生活的记录,是他的亲身经历。
事实上,当时除了摩西再难找到别的人,更适合负起写这五卷书的任务。摩西承受敬虔利未家族的优良血统(出2章);又在埃及皇室中“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徒7:22);因此能写成这几本书。曾特别蒙召上西奈山领受启示;又仗赖神的能力,广行神迹;将神的训诲(“律法”原意为“训诲”)教导百姓,并亲身体验四十年旷野生活。没有谁能比他更有资格写此书。
当然,圣经中记载了摩西的寿终与埋葬,这些话不可能出自摩西自己(申34章)。还有一些地名的更改,也显示后人手笔;例如14:14提到“但”城,可是《士师记》18:29则说“但”的名字是后来才有的,此城原名“拉亿”。这些只说明摩西五经有过后人编订的附言,使读者易于明白。
三、摩西的时代
五经所记历史,上溯宇宙创造之始,下迄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到达迦南边境,所包括的年代,无从计算。
关于摩西本人的年代,圣经上则提供了可以计算的根据。《列王纪上》6:1说:“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四百八十年,所罗门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就是二月),开工建造耶和华的殿。”所罗门作王第四年约在主前966年,加上这里所说的480年,以色列人出埃及应在主前1446年。
1446年减了四十年的旷野漂流,摩西寿终时约为主前1406年。摩西五经大致上是在这四十年间写的。
但是,另外有人认为,《王上》6:1的“四百八十年”不是实数,只是犹太人一种写作方法,作者用40乘以12,得出480这个“人为数字”。根据是:40代表一代的年数(申1:3);而12则是以色列支派的数目。依此说,摩西的年代便晚得多了。但是,即令只从考古学和其他古代文献看,摩西、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不会迟过主前1200年,约相当于我国信史时代商朝的末年。
四、本书信息
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是怎样来的,有没有目的?有没有神,祂关心人类吗?如果人是祂造的,祂为什么要造人?本书所以重要,因为对这些极其基本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本书第一章讲的就是世界的来历。神怎样从空虚混沌中创造了一个有秩序的世界,祂所造的世界完整无缺,是“好的”。人是祂所造,在地球上的地位超出所有的造物;有男有女,是照祂的形像造的。有人格、理性和道德意识;会思想,有感情和意志;可以和天父来往、谈话,爱祂,也享受祂的爱。因为人有神的形像,所以神又赋人以管治这个受造世界的责任。
天父所造的“都甚好”,都纯全良善,只要不滥用、误用,人都可以充分享受。人可以彼此相爱,欣赏地上生长的百物,有食物也有伴侣。人既具有神的形像,也便有了人性的尊严,不容放弃,也不容破坏。人既赋予管治世界的责任,他可以探究神造物的奥妙,探索恢宏宇宙的秘密,好更了解天父愿意人类乐享的万物,懂得怎样去好好管理和运用。
本书没有解释神的存在。这是当然的事,人只要看见祂所创造的一切自然会明白。人应该知道的是:天父这位至高神是一位创造主,没有一物能离开祂而自存,万物都属于祂;没有了祂,人不能有创造的活动。天父是一切生命的来源和权能的中心,祂自有永有。祂创造万物和人,不是因为祂需要这些,完全是因为祂的爱。祂的本性就是爱,从这爱出发,祂造人,为人预备生存所需,也在人身上彰显祂的爱。就象一个家庭,子女因爱而生,父母爱子女发乎自然。神创造也是本乎爱,万物生存在祂的爱中。祂最后才造人,有生活的丰富供应,也有管理的责任。神自己继续工作,照顾人类,用全能托住万有。
本书接上答复另外一些问题:世间生活何以总是苦多乐少?人为什么要受苦,为什么会死?人与人间何以争斗不息,仇恨妒嫉?世上何以无永久和平?
人类始祖本可与神永远和睦相处,但被引诱做了神严禁的事,把神创造时建立的人间秩序完全打乱。男和女开始不和(3:12),他们和其他造物的关系也有了变化,男的要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女的有了生产的痛苦;而最基本的变更,是原来乐享的与神的契合现在没有了。人被逐出乐园,进到须经艰苦奋斗才能生存的世界。人开始生活在死的阴影和权势下。
这就是人犯罪堕落的开始。罪进入了世界,人间没有了和平。疾病、困苦的人生接踵而至。人可以和睦同居的美好世界,变成了四分五裂为罪污染了的人间。
本书然后记述神如何设法让破碎的世界恢复,重建新秩序。祂刑罚,但也拯救。亚当、夏娃、该隐都受到了神的刑罚;地上罪恶太甚,招来洪水的大灾,但也拯救了义人挪亚一家。洪水过后,人类有了一个新的开始;神应许不再用洪水灭世界,美丽的虹是神的应许的记号。人类图建巴别塔的努力失败,分散各地、语言打乱,彼此间沟通困难,仇恨日深。
但神在米所波大米两河流域地带选召一家人:亚伯兰和他的妻子。神要他们离开本族本家去到祂预备的地方,应许他可以作一个大族的父,万国会因这族得福。这是天父拯救为罪所苦且破坏了的世界的计划。亚伯兰(后来叫做亚伯拉罕)和从他而出的以色列族所以被拣选,是为了让已失去的乐园可以重得。这一切建立在对造物主的信心上。本书的后半讲这位信心之父怎样在神的祝福下,子孙繁衍,成为大族;也让我们通过这一族的历史看见:1,神的大爱,并未因人的失败与软弱而稍减;2,人的罪在世间以种种形式出现,促人警觉回头;3,信心成为人可以恢复与神和好的基础;4,从亚伯拉罕的后裔兴起一位永生王基督,来担去人类的罪。凡信祂的都可以得救。参1:26-27,28注。
五、本书内容
1-11章记述亚伯拉罕被召以前,上古时代的人类故事。12章以后,着重记载亚伯拉罕及他的家族:他们怎样蒙拣选,得着应许的迦南地,以及如何克服各样困难,实践信心的生活。
内容可细分为十大部分,每一部分以“…记在下面”或类似的语句开始。这十句话分别出现在:2:4;5:1;6:9;10:1;11:10;11:27;25:13;25:19;36:1(36:9重复用)及37:2。
前五部分自成一组,到11:26节为止,连同1:1-2:3,可以看成是本书的前半部,所记为亚伯拉罕以前的上古人类世界。11:27-50:26,是本书的后半部,记载亚伯拉罕至约瑟四代之间人的离合、迁徙与寄居。
这后半部,又自成三个单元:1,从亚伯拉罕至以撒(11:27-25:11);2,从以撒到雅各(25:19-35:29;37:1);3,从雅各到约瑟(37:2-50:26)。当中,插入以实玛利(25:12-18)和以扫的家谱(36章)。
《创世记》着重记述以色列十二先祖的史事。他们由雅各所生;是亚伯拉罕第三代孙。虽然十二先祖中没有一个是道德完整的人,连雅各自己也不例外,但神拣选的恩典临到他们,将福气赐给他们,而且磨炼、造就,成为救恩临及全人类的器皿(罗9-11章)。
作者深入刻划人性的软弱与本相,原原本本不作保留。这是本书可贵的一个地方。
除了记述人性软弱,本书对以色列先祖的伟大心灵与人格,也同样悉心刻划;他们怎样坚守信仰、克己牺牲、专一追求,甚至舍弃所爱。这些人和这个民族成为我们的鉴戒和榜样。
关于神的名字,本书用了不同的称呼,有神(Elohim)、耶和华(Jehovah,为旧名,现代学者认为这名词应为两个音节,译为Yahweh,或Jahweh。犹太人为尊敬,只以字音写出YHWH,或JHWH,读为Adonai,即“主”,或“上主”)、耶和华神(Yahweh Elohim)等。神对于以色列人的先祖,特别启示自己是“全能的神”(El Shaddai,17:1;28:3;35:11)。
六、考古学的发现
附录专文〈现代考古学的伟大发现及其对圣经研究的贡献〉提供了不少在二十世纪前后才有的考古发现。这些发现,使《创世记》的记载更显得真实而生动。
本书用了很多篇幅报导当时米所波大米的情景,与今天从碑石、文献、古迹残卷等透视的古代世界,极为相符。
在“马里泥版”中(Mari tab-lets,考古文献之一),有“亚伯兰”、“雅各”、“约伯”等名字,同时证明古时游牧民族在当时的世界确如圣经所描写可以自由迁徙往来。
在“努斯泥版”(Nuzi tablets)又读到许多与《创世记》十分相似的风俗:如家长临终祝福(27:1-4,22-23,33);家长收仆人为义子(15:1-4);妇人不育,有义务为丈夫纳妾,生子立后(16:2-4)。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就是人纳妾生了孩子,母与子都不可以逐出家门。
这个社会规范恰好解释了《创世记》21:9-13的记载:撒拉因为嫉妒要驱逐夏甲和所生的儿子以实玛利,不许他们承受产业;“亚伯拉罕因他儿子(以实玛利)的缘故很忧愁。”(21:11)这忧愁固然是亲情难舍,但此事与社会规范不合,应是主要原因。
21:13的记载虽只淡淡一笔,却解释了何以亚伯拉罕终于让夏甲和儿子离开家庭,因他信神,知道夏甲和以实玛利一定无恙,所以才作出这个与社会规范不合的决定。
现代考古学与《创世记》有关的发现,非常之多,譬如亚伯拉罕故乡吾珥城出土的乌加列文献显示的迦南原始宗教情况等,可参看附录,及本书注解。
—《启导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