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第三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列王纪下第三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3:1-27 以利沙被认可为以利亚的继承人之后,正式开始了他的事奉(11节以下)。其时代背景正值以色列约兰王即位,摩押背叛以色列,以色列联合犹大对抗摩押。通过本文我们推断以下内容:①以利沙在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君王的统治时期开始了工作(2,3节;3:14节)。行恶的人拒绝听神的声音,因此以利沙的事奉必然遇到重重阻碍。②以色列的国力削弱,甚至摩押也背叛它(5节),这些不稳定因素造成人心惶惶。尽管条件不利,以利沙仍然选择战场为其第一个事奉的地点。他的这种态度是今天信徒学习的榜样。使徒保罗也明知去耶路撒冷定会受到迫害,但为了福音的缘故,毫不迟疑地迎刃而上,将生死置之度外(徒21:4,11,13)。
3:1-3 本文简略记录了继亚哈谢登位的弟弟约兰的事迹。作者评价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2节),事实上北以色列的大多数君王都得了这样的评价(王上15:26,34;16:19,25,30;22:52等)。这也是对于那些对罪恶习以为常之人的指责。今天的信徒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凡事行在神的面前(Coram Deo),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神责备(帖前1:3;3:19,13)。
3:3 王上12:26-33说耶罗波安的罪行就是怂恿百姓祭拜金牛犊像。约兰登基后并没有除掉金牛犊像,但他除掉了巴力神像,表现出了对耶和华神的一点热心。这一点可以通过犹大王约沙法拒绝与亚哈谢同盟(王上 22:49),却同意与约兰结盟得到证实(7节)。然而偶像敬拜之风蔓延的时候,仅除掉巴力神像是无济于事的。从以利沙责备约兰的话中可知,神对他所行的仍看为不义(14节)。
3:5 摩押的背叛意味着暗利王朝的衰退。
3:7 约沙法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王上22:43),但与约兰的同盟却是很不明智的决定(代下19:2;20:37),因为约兰容许百姓敬拜金牛犊偶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与邪恶的人结交,在不知不觉中会成为他行恶的帮凶(王上12:10,11)。可见,信徒应当有勇气与常犯罪的人断绝关系。
3:9 牲畜没有水喝:盟军是在旷野的路上行军,所以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旷野的河道是季节性河流,只有雨季才有水,所以平时很难弄到水。
3:10-11 以色列、犹大和以东的盟军为了寻找水源驻扎的地方正是以色列和摩押的边界(21,22节)。当时在没有水源而且精疲力竭的情况下,军队的士气一定很低落。在这种情况下,两位君王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映:①约兰:认为自己陷入困境是因为神,便埋怨神。不信之人常常如此(出14:10-13;15:24;16:2;17:2;民11:1;14:1-3;21:5等)。②约沙法:尽管在危难之中,也不忘寻找先知,求问神。这正是以信心胜过患难的人之所为(王上22:43)。因为求告了神,盟军在危难之中奇迹般地取得了胜利(24-26节;赛62:11;罗10:13)。“这里有沙法的儿子以利沙”:本节并没有说明以利沙随军队来到摩押边境的原因。根据14节的内容来分析,以利沙是因为担心犹大王约沙法才来的。即以利沙早闻约沙法所施的善政,所以以防约沙法陷入困境而跟随来到了摩押边境。
3:13 去问你父亲的先知和你母亲的先知吧:约兰曾除掉巴力神像,试图推行改革,但他对改革的态度并不彻底和坚决,还留有金牛犊偶像等。在此以利沙试图促使面如土色的约兰下决心废除偶像。因为当时不仅是约兰本人助长偶像敬拜,而且在他父亲时代支持巴力的先知,并把巴力宗教引入以色列的罪魁祸首耶洗别还活着,部分巴力的先知还留在以色列(10:19)。如果当时约兰听从以利沙的警告,归向神,那么也许他还不会死,而暗利王朝也不会灭亡(9:6-9)。本文中以利沙即使在君王面前也毫不畏惧地谴责君王的不义,具有先知应有的素质。
3:15 弹琴的:准确的意思是“演奏所有弦乐器的人”。有些版本翻译为“弹手琴的”,或“乐师”,或“竖琴演奏者”等。
3:16 沟:指“储水用的坑”(利14:3),神告知他们水必满在谷里。这虽不可思议,但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神是使无变为有的神(罗4:17)。
3:17 虽不见风,不见雨,这谷必满了水:在近东地区,一般下雨的时候会刮风。本节讲的风可能是指强烈的暴风雨。若没有风,也没有雨,还能使谷积满水,这显然是不可思议的,而这正是神超自然的能力。可见,以色列所打的战争,只要有神的同在,就能取得胜利<书 绪论,圣战>。同样,今天的信徒在属灵的争战中,若有圣灵的帮助,就能取得胜利(弗6:10-20,信徒的属灵的争战)。
3:19 塞住一切的水泉:本节所指的水泉并不是池塘或是井,而是天然的泉。天然泉是当时生活用水的源泉。而且当时的村落一般以泉为中心坐落,所以塞住一切泉会对整个村落带来致命的打击。
3:20 次日早晨,约在献祭的时候:在以色列人的传统里,每天早晚都要向神献祭(代下8:13,献祭的时间)。在被掳期间和新约时代有规律地向神祷告的习惯(伯6:10;徒3:1)很可能就是从这种献祭传统演变而来。当然凡事都要谢恩,要不住地祷告(帖前5:17),但是要经过虔诚的训练,在指定时间作礼拜和祷告也是非常重要的。耶稣主要是在清晨,天未亮的时候作祷告的(可1:35)。有水从以东而来,遍地就满了水:献祭的时间和水开始流进的时间是相一致的,这并非偶然,而是证明了神悦纳并应允了以色列百姓的献祭。由此,我们应当领悟到神是在敬拜时做工的,因此不应把敬拜看作是一种仪式而轻视它(徒10:44,45)。
3:21 凡能顶盔贯甲的:指能作战的人,圣经的其它地方也作“预备打仗的”(代上12:22),或“拿盾牌和枪的”(代上12:34)。圣经对成人男子的区分标准似乎是能否参军作战。
3:23 这是血啊!必是三王互相击杀,俱都灭亡:摩押人误以为沟渠内的水是以色列军营内发生内乱,自相残杀而流的血。这样估计似有道理,因为水是从南边流入以色列人挖的沟渠里的,而不是从摩押人驻扎的北边流入的。而摩押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就一个晚上的工夫,原干枯的沟内会积满了水。
3:25 通过本节我们看到神必然实现神所预定的一切(19节)。神的预言千真万确,因此我们可以确信神必然会守护和引导自己拣选的百姓,直到最后(约10:28-30;13:1;罗8:28-35)。
3:26 去到以东王那里:本节有一处疑点,就是摩押王为什么会去找以色列的盟军以东王(12节)。对此有三种见解:①以东王与以色列和犹大结盟,很可能是因为迫不得以。因为不久之前以东还是摩押的盟国(代下20:10,22),摩押王想必对以东王仍寄予了希望。②“去到以东王那里”也可以解释为“去到以东王的对面”。但这一观点很难解释清楚摩押王去以东王的对面的动机。③认为此处的“以东王”应当是“亚兰王”,即是作者的笔误。但从“以东”和“亚兰”的拼写方法来看,这一观点也不太可能。因为尽管“以东”和“亚兰”的辅音相似,但“以东”多一个半辅音,所以笔误的可能性很小。由此看来第一个观点最合理。另外,摩押的城邑完全被攻破(25节),以至摩押王拼着命试图突破以色列、犹大和以东盟军包围的地步(26节),可见这场战争正如以利沙所预言(18,19节),盟军取得了大胜。而如果没有了神的相助,这场胜利是不可能取得的(10,13节)。由此,我们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应当向神祷告,忍耐等候神的帮助(罗8:25;林前9:12;西1:11;提后2:12;雅1:12)。
3:27 以色列人遭遇耶和华的大怒:在古代墨西哥的文明时期就有把人焚烧而献祭给自己所拜之神的宗教仪式。摩押的基抹神像也是供人血的偶像。偶像敬拜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刺激和激动人的感情。用人献祭,实际上就是把杀人合法化,即人甘愿放弃自己作为人的权利,这在神看来是最可憎和最心痛的事,因为神是把人创造为最美丽的被造物(创1:27-31)。
——《精读本圣经注释》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