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第廿三章-《圣经背景注释》
列王纪下第廿三章-《圣经背景注释》
列王纪下第廿三章
二十二1~二十三30
犹大王约西亚
有关本段的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三十四章的注释。
二十三1 长老的作用 长老(族长式的家族首领)是早期的以色列支派组织中的要角,他们到了王国时代显然仍有其功用。得到授权治理地方性社团的长老,在王国的政治领导上依然扮演一定的角色。巴比伦城市的长老,亦同样扮演着维持稳定和在社群中制定法律等有限的角色。但这些人并不主动干预朝政,因为控制国家权力基础、经济、军队的,都是中央政府的君王。
二十三2 公开宣读文件 即使在发明字母之后,古代近东大部分人都仍是文盲,因此公开宣读文件有其重要的功用。亚述史料记载传令官在城门向群众宣读王室的公告。
二十三3 站在柱旁 王站在柱子旁边(犹太史家约瑟夫作平台)。这可能是圣殿中专为君王而设的直立建筑。古代近东其他地方并没有明显的对应惯例。
二十三4 天上万象 敬拜天上万象所指的,是在大部分古代宗教中都占了首要地位,对天体神祇(日神、月神、金星尤然;巴比伦宗教分别名为沙马士、辛、伊施他尔)的崇拜。这些神明掌管历法与时间、季节与气候,被视为最具力量的神。他们为观兆者提供征兆,并且从天上观看万有。主前第二千年纪末叶编纂完成的天兆大全《埃努玛、亚奴、恩里勒》共有七十块泥版,作为参考典籍几达一千年之久。这时期的以色列封缄印章显示天体神祇十分普及。美索不达米亚的占星家已经设定了很多星座(其中不少经希腊传入西方之后,今日依然沿用),但黄道十二宫的分界,这时仍未发明。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历代志下三十三5的注释。
二十三4 汲沦溪到伯特利 汲沦溪是在大卫城的东面。伯特利则在耶路撒冷沿大道北行十哩之处。截至一个世纪前,北国亡于亚述之时为止,伯特利一直是金牛犊神庙的所在地。约西亚又污秽了当地的坛(15、16节),因此把这些污秽宗教对象的灰倒在这里最是合适。
二十三5 拜偶像的祭司 「异教或拜偶像的祭司」(希伯来语 komer「科默尔」)在古代近东──特别是亚述──有很多对应的案例。来自加帕多家的旧亚述文件(主前2000~1800年),以及亚述王桑希阿达德一世年间(主前1814~1781年在位)的一篇马里文件,都曾经提及「孔卢」(kumirtu)祭司。在亚述王亚述巴尼帕(主前668~631年)的一个碑文中,一位阿拉伯王后被冠以「孔米尔图」(kumirtu)女祭司的尊号。此外,主前第一千年纪时亚兰语也是称祭司为「孔拉」(kumra')。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本节所提的,是在崇拜巴力、亚舍拉等西闪族神明之神庙中服务的祭司。然而也有学者相信这些人是叛教的耶和华祭司。
二十三6 将灰撒在坟上 乌加列文献也曾使用「烧、磨、撒、喝」四部曲,作为一个神祇被彻底摧毁的表示──每个具破坏性的行动都已展开。将灰撒在坟上对偶像而言是最终极的污秽。
二十三7 娈童 「娈童」一语的希伯来语原文(qedeshim),是「称圣的男子」的意思。现时对这习俗所知甚少,但按照被谴责的彻底程度,很可能和祭仪娼妓有关(见:申二十三18~19)。亚喀得语和乌加列语也有同源的字眼,但其功用也不明确。字根的意思是在礼仪上洁净。在亚喀得语中,qadishtu是具有特殊地位的女子。她在庙宇中担任特定的职务(收生婆、乳母、奉献在庙中事奉神祇的人),但这些职务没有一个和性欲有明显的关系。乌加列的情况亦大致相同。他们在本节中遭受谴责,可能与他们事奉外邦神祇有关。
二十三7 为亚舍拉织帐子 这些女子所织的显然是某种用来装饰亚舍拉像(或柱)的外罩或服装。织或绣衣服给神像穿着,在美索不达米亚是已知的习例。
二十三8 污秽邱坛 在圣地执行遭禁的祭仪,能使圣地污秽。利未记一书概述了如何保持耶和华圣地洁净的律法。有些事物所以能够污秽圣殿,是因为它与耶和华的临在互不兼容。导致其他神祇之神庙污秽的,或许是不同的活动。然而也有一些共通的活动,能够产生污秽的效果。圣地若被用作坟场(见14节)或厕所(见十27),就会永远污秽。
二十三8 迦巴到别是巴 迦巴(今名贾巴)是便雅悯境内一条小村,约在耶路撒冷以北六哩。当地未曾进行挖掘,但表层勘测结果显示有铁器时代的遗迹。这地与密抹在司文尼干河的峡谷两岸遥遥相对,俯瞰从北面通往耶路撒冷一带,横越这深谷的战略性渡口。其功用大概是兼为神庙的边城。在本节中,与犹大最南的城市别是巴相对。考古学家在当地发现了一个拆散了的有角祭坛,可能是在约西亚年间被毁。无论如何,这句话清楚显示约西亚在犹大全境中(自北至南),清除了一切外邦崇拜的活动。
二十三8 城门旁的邱坛 但城的柱像是在城门口内的神庙中发现,并能清楚看见有献上还愿祭的痕迹。学者相信这些柱像是代表某些被以色列所攻取之城市的神祇。若然,这祭所还的就是向这些神明所许的愿(可能是帮助以色列人倾覆与他们作战的城市)。有关柱像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十七章10节的注释。
二十三8 约书亚的门 约书亚的门并没有在其他经文中出现,其确实位置不明。它可能是耶路撒冷其中一个城门的别名。这门大概是邑宰的门;邑宰在城市政府中是地位最高的官员。一个主前七世纪的犹大印章,上有刻着「邑宰」字样的椭圆徽饰,并有令人联想到亚述标志的艺术背景。
二十三9 吃无酵饼 本节译作无酵饼的字眼可以泛指素祭,也可以是指逾越节庆典中食用的无酵饼。由于酵与变质有关,因此被视作不洁净,大部分圣礼都使用无酵饼。
二十三10 欣嫩子谷、陀斐特、摩洛 「陀斐特」是以儿童为祭献给摩洛神的祭仪场所。这个希伯来字眼大抵是指放置儿童的火炉,它在乌加列语和亚兰语中的对应词汇是「炉、灶」的意思。学者相信陀斐特是在欣嫩子谷的边缘,未与汲沦溪谷会合之处。按考证欣嫩子谷是大卫城西南面的拉巴比干河(Wadi er-Rahabi)。很多学者认为摩洛是冥界的神祇,源自迦南的祭祖礼仪。一个主前八纪的腓尼基碑文记述基利家人与敌军作战之前献祭给摩洛。摩洛一名似乎与希伯来语动词 mlk「统治」有关。给摩洛的祭是在巴力的设施献上,可能表示摩洛是巴力以及其他神祇的别号(耶三十二35)。
二十三11 献给日头的车马 亚述在重要仪式中使用白马,其诸神系统中的重要神祇亚述神和辛神都与之有关。白马要在某个神祇的脚前奉献。并且好几个亚述神祇在节期之时都要乘坐马车。在亚述神话中,太阳(神)乘坐马车横越天际,驾车者名叫拉基布伊珥(Rakib-il)。从本节的混合宗教角度看,耶和华大概被人当作是太阳神崇拜,祂所乘坐的就是这些车马。反映本节的考古证据,包括一些设有日轮的铁器时代马像,和刻在他纳出土之祭仪台上的一匹背着日轮的马。这马与作为底座的金牛犊,和作为脚凳的约柜,在意象上也有共通之处。三者都是宝座的代表,不是神的代表。
二十三12 亚哈斯楼顶 楼上的房间(和合本:「楼顶」)通常用作听政室,换言之,本节所述的地方都是宫中显眼的地方。
二十三13 邪僻山 在希伯来文中,「邪僻山」一语大概是个双关语,与「膏油山」或「橄榄山」相对。这山肯定是今日阿拉伯人的西珥万村旁边崛起的小山。
二十三13 所罗门王的偶像 所罗门王为外邦妃嫔所筑的设施,包括供她们崇拜自己之神的偶像和神庙(见:王上十一5~7)。
二十三14 充满人的骨头 将人骨堆在废物堆上的用意,大概是防止有人尝试检回这些对象。其根据是对触摸尸体的禁忌(见:民十九11的注释)。
二十三16 掘尸 约西亚在此应验列王纪上十三2的预言。无论是美索不达米亚还是以色列,十恶不赦的罪犯皆不得埋葬,其尸骨不是火烧就是被弃于野外。这是最悲惨的命运,因为他们相信灵魂和肉体是缠结不可分的(进一步数据见:民三12~13;书八29的注释)。尸骨一旦被毁,这人亦不复存在。
二十三 21~30 庆祝逾越节 参看:历代志下三十五章注译。
二十三31~35
犹大王约哈斯
二十三31 年代小注 约哈斯短短三个月统治的开始和结束,都在发生在主前六○九年。这时正值亚述帝国在哈尔兰覆亡不久,埃及和巴比伦即将开始激烈争夺近东霸权之时。
二十三33 与埃及的关系 亚述在主前六一二至六一○年崩溃之后黎凡特地区变得很不稳定。埃及和巴比伦为本区霸权激战。主前六一○至六○九年时,埃及显然有意为亚述余下的惟一重镇哈兰解围,但不能成功。犹大王约西亚试图阻止埃及入侵叙利亚,但在米吉多负伤,后来因伤致死。本区的权力真空,令犹大成为埃及的附庸国(主前609~608年)。埃及一度受耽延后,四年之后北上迦基米施与迦勒底军会战,但却一败涂地(主前605年)。主前六○一至六○○年迦勒底乘胜进军埃及,但却伤亡惨重。无论如何,犹大只有一段短时期在埃及治下。
二十三33 哈马地的利比拉 利比拉(现代的泽拉遗址〔Tell Zerr'a〕)是叙利亚奥朗底河畔之加低斯附近的行政军事重镇,约在亚兰都城哈马以南二十哩。主前八世纪时亚述曾于此地建筑城堡。后来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以之为西方战线的大本营。
二十三33 强制犹大朝贡 本节的金额远不及希西家必须缴纳的罚款(银子三百他连得、金子三十他连得;王下十八14)。金(七十五磅)银(七千五百磅)的比率也有不同(从前是10比1,如今是100比1)。
二十三34 更改名字 他的名字只作出些微的更改。名字中神名构词(theophoric)的成分由「以利」(神明的统称)改为「约」(即耶和华)。新名大概与向新宗主立誓效忠有关,亚述诸王也有这习惯。在一代以前,亚述王亚述巴尼帕把森美忒库一世(Psammeticus I;法老王尼哥的父亲)立为地区性统治者时,将他名字改为纳布舍齐班尼(Nabushezibanni)。留意但以理等四人的名字也被更改(但一6~7)。
二十三36~二十四7
犹大王约雅敬
二十三36 年代小注 约雅敬在位的十一年是主前六○九至五九八年。在这期间,巴比伦在埃及边界打了一场激烈的战争,但不分胜负。双方军队的人数都严重损耗,迦勒底王尼布甲尼撒无力进攻埃及。这可能是助长约雅敬背叛巴比伦的因素。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