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导论-《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注释导论-《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十八1至二十五30剩下犹大
十八1至二十21希西家
十八1-8引言
上一章圣经看来好像是犹大的恶兆,因为它强烈地暗示犹大将会遭遇到与以色列一样的命运。然而,到了这里,灾难来临的可能性似乎减低了。希西家改变了他父亲的政策,带领犹大从拜偶像的道路返回。他不但拆除所有外邦宗教的装饰,甚至连摩西在旷野所造的铜蛇(民二十一8-9)也丢掉了,因为铜蛇已错误地成了犹大人敬拜的对象(4节)。从考古的发现看来,这种危险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蛇在迦南的生殖崇拜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象征记号。
自亚撒以来,希西家是第一位王,给作者评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戴维一切所行的」(3节;比较王上十五11)。此外,他是第一位把邱坛废去的君王(4节)。他那坚定的信靠和信心,实在得到极大的赞扬(5-6节)。然而,我们会看见,这高度的评价,在第二十章会稍作更改。
在希西家执政的概述中,作者特别提及他背叛亚述的事迹(7节)。用来描述他执政之概况的3章圣经中,大部分都用于述说这叛变的结果(十八13至十九37)。他那对抗非利士人的战役(8节)应理解为对抗亚述的一个立足点。迦萨早已被撒珥根二世征服,而希西家的战役伸展「自到迦萨,并迦萨的四境」,目的大概是削弱亚述在该区的势力。若是这样,战役的举行,可能是在主前705年撒珥根逝世不久,并在其继任人西拿基立在国中建立坚固的力量之前。
十八9-12亚述攻打以色列
这几节经文看来好像是无意义地重复第十七章。然而,事件在这里是根据希西家的登基年份来记载的(9、10节)。读者会对比亚述对以色列的入侵,和第13节以后记载,亚述对犹大的入侵。因此,两段记载均以类似的用语来开始,字面义作:「希西家王第四年,就是以色列王以拉的儿子何细亚第七年,亚述王撒缦以色上来围困撒玛利亚……」(9节);「希西家王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13节)。何细亚是比其前任者较为好的一位君王(十七2),但他反叛亚述的行动,给以色列带来了灭亡。希西家是比亚哈斯好得多的君王,而犹大在叛逆亚述中得以幸存──但仅此而已,如我们在下文所见。
第9-10节的年份数据跟第13节并不协调。若撒玛利亚在主前722年的败亡是希西家第六年(10节),则希西家在主前728年左右必已登基。希西家第十四年(13节)便应是主前715年,但我们知道根据亚述文献的记载,西拿基立对付犹大的战役是发生于主前701年。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些假设那是文士抄写上的错误,有些指那是涉及两个王共同摄政的问题。圣经中的对照性历史年表常出现许多复杂的问题,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十八13-37亚述攻打犹大
希西家对西拿基立之进攻的回应,似是实时的投降,并伴以大量的进贡(14-16节)。然而,在第17节,我们看见耶路撒冷又再次受威胁。有些学者认为此处所叙述的,是亚述两次不同的入侵:第13至16节记载了主前701年的事件,而第17节以后,则谈及后来的一场战役(也许在主前688年左右);亚述文献并没有记载这次战役。另一个解释是认为西拿基立强迫希西家进贡以后,又继续迫使他把耶路撒冷全然交出来。这与便哈达第一次围攻撒玛利亚时,一步一步向亚哈提出重大的要求相仿(王上二十1-11)。正如亚哈划定界线,决意抵抗一样,希西家也拒绝把城交出。
亚述王从拉吉差遣3名高级军官前往耶路撒冷(17节),而他们当时正围攻拉吉(代下三十二9;是次围攻也可见于西拿基立宫中一系列的浮雕中,而这些浮雕是出土自尼尼微城的废墟,其破坏性的后果由拉吉本身的考古发现清楚地证实了)。希西家朝廷中3名同样高级的官员到城墙去听西拿基立的信息(18节),那是由亚述的战场司令传达的(19节;战场司令音译「拉伯沙基」)。
拉伯沙基的讲话中,重复使用了希伯来文「倚靠」一字。整段话的主题是:耶路撒冷所倚靠的是谁?拉伯沙基把所有可以想出来的倚靠对象都嘲笑一番,藉以显出耶路撒冷并没有防卫的力量。他描述埃及为一根折断的芦苇,会把靠在其上的手刺透(21节),因而不可当作倚靠。以赛亚也批评以色列倚靠埃及的做法(赛三十1-5,三十一1-3),但他提供的另一个方法是「求问耶和华」(赛三十一1)。拉伯沙基进而否定耶和华是可以求问的对象,他没有指耶和华是软弱或不存在的,而是聪明地暗示,由于希西家已把敬拜耶和华的邱坛废去,因此祂不会作出响应(22节)。
第23-24节的推论很难理解,但要点是最清楚不过的:犹大的军队太虚弱,即使西拿基立亲自供应马匹,他们也不能组成一队勇猛的骑兵队!最后,他复指希西家的改革是违抗了耶和华,称亚述来攻击犹大,是出于耶和华的命令(25节)。
这个司令员的理据很有压迫力:埃及本身太弱,不能施以援手;犹大自己的军队是不中用的;耶和华已转背不顾祂的子民;没有一个人可以给希西家提供帮助。难怪犹大的官员要求拉伯沙基用亚兰语来讲话(亚兰语是国际的外交语言),而不要用希伯来语(26节);他们恐怕这些话会打击耶路撒冷城的士气。拉伯沙基拒绝这样做,因为他的目的就是要说给所有人听。
在第27节,他简洁而生动地描绘饥荒的可怕,而那是被围困的城即将要面对的。跟着他直接向众人说话(28-35节),怂恿他们投降,答应那些自愿臣服的,必能过好的生活(31-32节)。他又再谈到宗教方面(33-35节),但此处有一个不同的逻辑推论:列国的神都不能拯救其民脱离亚述的强权,这样,耶和华又怎能拯救耶路撒冷呢?然而,列王纪余下的内容推翻了他的推论,因它证明,耶和华并不像别的神。
犹大的3位官员来到希西家面前撕裂衣服,以表示忧伤(比较王下六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