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第十八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列王纪下第十八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18:1-30 本章直到结束记录了北以色列被亚述灭亡之后,南犹大140年的艰难历程。南犹大的灭亡让我们重新思考神的应许“必坚定他的国位,直到永远”(撒下7:13)。犹大的灭亡原因与以色列相同,也是因为统治者行恶和拜偶像。北以色列灭亡之后,治理南犹大的有8位君王,但其中推行宗教改革的只有希西家和约西亚两人。希西家的儿子玛拿西犯罪尤其严重(21:3-6,11),是犹大灭亡的决定性原因(24:3,4)。犹大灭亡后,部分人被掳到巴比伦,另一部分人则逃到了埃及。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很大。①巴比伦,即迦勒底,是拜偶像之地,以色列的祖先亚伯拉罕是按着神的旨意离开了那里(创11:13;12:1),现今以色列百姓却因背离神,拜偶像而被掳到了不得返回之地。②埃及曾是以色列人为奴之地。信徒中也有人,开始信主,活在神的恩中,后来又重新回到犯罪之路。使徒保罗责备这些人“情愿再给他作奴仆”(加4:9)。
18:1-21 本文与代下29:1-32:33并行,记录了从亚哈斯手中接管削弱的犹大的希西家,以信统治国家的事迹。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就是改革运动。①政治改革(18:7,8):北以色列投靠了亚述,却反被亚述所灭(17:4-6)。希西家则采取反亚述政策,走向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在国力薄弱的情况下,敢与强国对立,是因为他相信先知以赛亚的话(赛30:1-7,31:1-3),表现出他坚定的信仰。希西家并没有畏惧武力,而完全敬畏和依靠神(太10:28)。②宗教改革(18:4):与先王推行的局部改革不同,希西家的改革是全面彻底的改革(代下29:3-31:2)。因此作者说“在他前后的犹大列王中没有一个及他的”(18:5)。可见希西家以信仰胜过了危机。信徒也应当如此,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以信心去面对,神就会赋予力量,使我们战胜所有的困难(赛40:31;林后12:9;弗3:16)。历代志和本书对希西家事迹记述的角度有所不同。历代志对希西家推行的宗教改革和修缮圣殿及守逾越节等事迹记述得非常详细,对西拿基立的侵略则作了简单的记述(代下32:9-19)。本书则相反,另外本书还记录了希西家患病一事。
18:3 在犹大的王中得此好评的只有希西家、亚撒(王上15:11)和约西亚(22:2)。从希西家父亲亚哈斯王和先知以赛亚接触频繁的事实可推断(赛7:3-16),希西家自幼受以赛亚的影响很大,也正是这一点把他造就成为杰出的依靠神的君王。
18:4 废去邱坛:希西家之前所有实施过善政的王都没有废去过邱坛(12:3;13:4;15:4)。希西家则果断拆除了邱坛,这是因为他信神。信徒也应当有这样的信仰,果敢地纠正长年遗留下来的恶习。这便是信徒在日常生活中要作到的信仰归正<15:4,关于邱坛>。
18:6 专靠耶和华,总不离开:希西家自始至终保持了对耶和华的热心,因此神使他亨通(8节)。坚守起初的信并不容易。尤其在犹大和以色列列王纷纷堕入偶像敬拜之罪的情况下,能作到这一点可谓是鹤立鸡群。因此信徒如果不与基督融为一体,就不能够在世俗生活中坚守自己的信仰。
18:9-12 本文记录了北以色列宗教的腐败(12节)和随之而来的灭亡,与希西家虔诚的信仰生活和神给他的祝福成鲜明的对比。这一部分内容与17:5,6相同,只不过从犹大的角度作了记述。这可能是作者要将希西家时期的南犹大国的繁荣与北国的灭亡作对比。
18:14 本节描述了希西家向西拿基立忍辱屈服的情景。希西家出于守住最后防线耶路撒冷的目的,屈辱于对方,提议进贡,但对方的要求却远超出他的预料,并且得寸进尺(17节)。这是神对他懦弱性格的考验。希西家本该按着其一贯的政策(7节),抵抗亚述,但这次却屈服了。他的这一态度使耶路撒冷沦落为混乱与绝望的城邑(赛8:9-15;19:24-26;14:24,25;22:5,13等)。亚述的文献比较详细地记录当时的情景,其中说“我把希西家困在了耶路撒冷,如笼中之鸟。在他周围修了堑壕,凡出门的一律处斩”,接着记录了西拿基立攻破的城邑。并记录除了金银之外,他们还掠夺了珠宝、象牙椅子、象牙床、珍贵的木材、他的女儿们、宫女、男女乐士等。如果信徒处事不依靠神,那么灵魂体都会受损失。因此应当时刻大胆地以信去克服所有的困难。
18:17-37 这一部分的记录与赛36,37章并行。希西家投降后,西拿基立第二次进攻耶路撒冷,但如先知以赛亚所预言的那样,西拿基立慌忙撤出耶路撒冷,横死在途中。亚述的碑文中没有对此事件的记录,因为亚述的史学家们不想留下战败或耻辱的记录。然而这并不能否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
18:17 亚述王……到希西家王那里:对亚述第二次进攻的时间,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认为是希西家给西拿基立献贡品(16节)后不久。西拿基立以庞大的贡品为条件接受了希西家的投降,但他立刻反悔,不守约定,再次进攻了耶路撒冷。但这一观点存在很多疑问:首先第二次进攻时提及亚述王与埃及王特哈加交战的事(19:9)。而特哈加的统治时间是B.C.690-663,与亚述第一次侵略时间相差甚远。第二个疑问是在亚述第一次进攻中,犹大的军事和经济受到重挫。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西拿基立马上第二次攻打犹大,并要求无条件投降,那么犹大根本无还手之力,而书中却说犹大起来应战(19:6,7,32,33等)。第三个疑问是,从19:13可知埃及军队被亚述击破的时间应在第二次进攻耶路撒冷之前。那么犹大为什么在第二次被侵略时还投靠埃及的原因就无法解释(21节)。因为第一次进攻时西拿基立已经打败了包括埃及在内的巴勒斯坦附近所有反亚述国家(19:13)。如果第二次进攻是在第一次进攻之后不久,那么希西家投靠埃及的可能性就很小。综上所述,可以作以下推论。B.C.701西拿基立进攻巴勒斯坦地区,打败埃及军队,并有条件地接受了希西家的投降,带着很多贡品撤回国内。后来巴勒斯坦地区的国家中又一次掀起了反亚述情绪,因此西拿基立再次计划远征巴勒斯坦。
18:21 压伤的苇杖:埃及尼罗河边生长着很多芦苇。芦苇外观很漂亮,而且看起来强韧结实,但实际上非常脆弱,并不适合做手杖。那么“压伤的苇杖”就更加脆弱了。“压伤的苇杖”带有讽刺意义,先知以赛亚宣布不得依赖埃及时也用过这词(赛36:6;结29:6)。而且与“将残的灯火”用在一起比喻了脆弱而堕落的人生(赛42:3)。
18:22-25 亚述的军长为了动摇以色列的军心而搞的攻心战:①指出犹大军事上的弱点(23,24节):数量上的劣势会影响军队的士气。但是信神的人却坚信战争的胜负在乎耶和华(撒上17:47),而且能够看到神为了守护自己的子女派来的火车和火马(6:17)。②假冒神的名(22,25节):亚述的军长宣称自己攻打犹大是奉了神的旨意。这自然是他编造的谎言,目的是为了动摇希西家的宗教改革所带来的同心合一的耶路撒冷百姓的信仰(30节)。撒但也一样,为了迷惑神的子女而显示大的权势和权威(太4:8,9 ;启13:11-18)。对神的道没有确信的人很可能上当随从撒但。但是在神的道上坚定的人就会无所畏惧,也不会被迷惑(太7:24-27)。
18:23-24 拉伯沙基的舌如火花般尖刻,使希西家的弱点无处可藏。事实上犹大的军力的确非常薄弱,骑兵不到2000人。而拉伯沙基的三寸之舌足以挫伤几万军队的士气(太5:37;士12:4;箴2:12)。但是恶人的舌只能一时称雄,断不能战胜永生神的话。
18:29-35 企图借助神的名劝诱耶路撒冷百姓的亚述军长终于露出了他丑恶的本性:①藐视先知的预言(30节):先知以赛亚忠告百姓耶和华必相助(代下32:6-8),并预言耶路撒冷不会沦陷(赛31:4-6;34:20-22)。但是亚述的军长正面挑战这一预言,这正是狂傲之人的嘴脸(创3:4,5)。②诱惑他们离开应许之地(31,32节):他的话对恐慌中的耶路撒冷百姓来讲无疑是甜言蜜语。这也是罪恶的诱惑所具有的普遍特点(创3:6)。但是离开应许之地等于背叛赐予此地的神。可见谎言通常要打动人的情感需求,而且伪装自己是真理(林后11:14)。③否认神的能力(33-35节):他把神与列邦的偶像相提并论,用一套自编的理论否认神的能力。可见依靠自己的能力或智慧(理性)的人狂傲自大,不仅否认神的能力,甚至否认神本身的存在(诗10:4;14:1-3)。但神会击打这等人(箴16:18;雅4:6)。西拿基立也不例外,落得自取灭亡的下场(19:35-37)。
18:32 本节记录了亚述的军长向耶路撒冷百姓许诺乌托邦式的承诺的情景。西拿基立之前的亚述王把撒玛利亚人赶到外邦(17:6),再把外邦人移居到撒玛利亚(17:24),当时亚述王因统治的需要,通常都把被征服地的百姓集体移居到其它地方。因此拉伯沙基的花言巧语也是他政策上的需要。撒但就是如此,在为人谋利的幌子下却是为自己谋利(太7:15)。
18:34 他们曾救撒玛利亚脱离我的手吗:本节因主语“他们”而导致了理解上的不同。七十士译本在此句子前加了“撒玛利亚地的诸神在哪里”。撒玛利亚人早在撒玛利亚沦陷(B.C.722)以前就已经事奉了很多外邦神(17:7-23),在沦陷以后又与新移民(17:24)的宗教溶合。而且他们一定认为耶和华无力拯救他们,便把希望寄托于新的宗教,而且更加热心地拜外邦神。但是新的假神也不可能拯救他们。
18:36 并不回答一句:舌战总需要在双方你来我往的话中抓住对方的弱点而攻击,才能够达到舌战的效果。然而犹大的百姓都静默不语,使得拉伯沙基企图刺激犹大的百姓,诱导他们不满而造成混乱的计划成了泡影。这给绝对信赖神的信徒以榜样,面对撒但怎样诱惑,只要对其置之不理,就能胜过(雅4:7;约壹5:4;加5:16)。
18:37 撕裂衣服:圣经中有很多撕裂衣服的场面。患大麻风病的(利13:45),或作某些象征(王上11:30),或悔改时(22:8-20)都会撕裂衣服。但最多的是表示在悲伤、痛苦、愤怒的时候(创37:34;书7:6;士11:35;撒下3:31;13:19;徒14:14等)。希西家的心腹之所以如此悲痛和愤怒,是因为亚述的军长不仅亵渎耶和华,而且还无视和嘲笑他们的王和神的百姓。
——《精读本圣经注释》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