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亚哈初胜亚兰王(二O1~22)-《马唐纳注释》
9.亚哈初胜亚兰王(二O1~22)-《马唐纳注释》
列王纪上注释
9.亚哈初胜亚兰王(二O1~22)
二O1~6 亚兰王便哈达,一直以来都认为是第十五章 18和20节提到的便哈达的儿子。但近年的研究提出,两段经文指的可能是同一个人。他与三十二个亚兰王结盟,带着车马上来围攻撒马利亚。城既被围困,他差遣使者告诉亚哈投降的条件:“你的金银……妻子儿女中最美的也要归我。”亚哈逆来顺受,软弱地答应了。但便哈达不满足于第一个条款的投降书,他要求亚哈让他的臣仆进去任意搜掠。
二O7~12 以色列的长老对这第二个要求很忿怒;求王不要听从。当便哈达得知以色列人拒绝他的条件,便怒气上冲。夸口说要将撒玛利亚搜掠得干干净净,甚至连尘土也不够每个士兵带走。亚哈的回答是刚穿上盔甲的士兵,不要象已经打胜仗一样夸口。这个讥讽挑起了亚兰王和他的盟军采取行动。
二O13~15 这时,耶和华的一个先知来见亚哈,保证他必得胜。神用二百三十二名跟从省长的少年人,以及七千个以色列兵的微小力量,打败了北方的联军。第15节下“以色列的众兵”,意思是撒马利亚的所有以色列兵。神选择用很少数目的少年人开始作战,更加显出胜利是出于耶和华,不是靠人的手。
二O16~22 当便哈达和他的盟军在午间喝酒痛饮时,亚哈展开攻击。便哈达听说有二百三十二个以色列人向他走来,他吩咐要将他们活捉。这当然给以色列人战争的优势,让他们大大击杀亚兰人。生还的逃回家乡。耶和华的先知警告亚哈,亚兰军明年会再回来。
10.亚哈再胜亚兰王(二O23~34)
二O23~25 便哈达的臣们将他们丢面的失败归因于两点:(1)以色列人在山上打胜仗,他们的神肯定是山神;假如他们在平原作战便会无能为力。因此下一次亚兰军应该与他们在平原交锋。(2)与他一起攻打亚哈的三十二个王明显不善作战。便哈达的臣仆建议他用有经验的军长代替他们。
二O26~30上 次年便哈达再次带兵攻打以色列。以色列军与亚兰军相比,就象两小群山羊羔。一个神人来告诉亚哈,耶和华要让便哈达知道,他是山神,也是平原的神。在战场上,以色列人杀了十万个亚兰步兵。逃走的亚兰兵试图在亚弗城的城墙边找保护的地方,但城墙倒塌,压死二万七千人。
二O30下~34 便哈达藏在亚弗城一间严密的屋子里。他的臣仆劝他让他们腰束麻布,代表投降和哀伤,出去到亚哈处求怜悯。接见降兵时,亚哈愚昧地称便哈达力“兄弟”。亚兰人立即抓住这话说:“便哈达是王的兄弟。”亚哈命人将亚兰王带到他面前。便哈达答应归还从亚哈先人得来的城邑(一五20),又让以色列人在大马色设立街市(34节)。亚哈按着这些条款立约,让便哈达走,没有按照所应该做的杀他。
11.亚哈违命(二35~43)
二O35~36 亚哈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亚兰,作为以色列和威胁越来越大的亚述之间的缓冲国。这里的事件是一个实物课堂,由先知扮演以显示亚哈的愚昧。
先知的一个门徒奉耶和华的命叫他的同伴打他(这位先知必须身体受伤,才会被看作受伤的士兵,有效地向亚哈传出信息。)那人没有照他的话做,也就是不听从耶和华的吩咐。因他没有遵从耶和华的吩咐,他就被狮子咬死了。假如当神说“打”时,一个好先知因为没有伤害他和神的朋友而受到惩罚;那么当神说“打”时,一个恶王没有伤害他和神的敌人,应该受到多么严重的惩罚呢?
二O37~43 先知找到另一个愿意听他的人,把他打伤。他便用头巾蒙眼,改换面目,在路旁等候王。当亚哈王从那里经过,先知告诉他在战场上有人要他看守敌军俘虏,若俘虏走失了,他一是以性命代替俘虏的性命,一是要交出一他连得银子。受辱的先知告诉王他有很多事情忙乱,让俘虏逃走了。亚哈王没有宽大处理,坚持要维持原来的惩罚。先知跳起来,除下头巾,让亚哈认出是他所认识的先知。亚哈之前捉了一个敌军的俘虏便哈达,按照神的刑罚,便哈达应当被处死。亚哈若遵从神的吩咐便应该把他杀死了,但亚哈因没有顺从,为此,神告诉亚哈,他必须替便哈达受死。先知的这个信息,在亚哈阵亡的时候(二二25)应验了。
摩根这样解释:“这个比喻的意思是,神吩咐亚哈做一件事情。他做了一百件事情,惟独是忽略了这一件。这是失败的一个重复原因和途径。神给我们一些特定的责任,要我们做一些主要的、明确的事情。最初我们尽心去做,但后来有其它的事情(不一定是坏的事情)插进来,我们变得忙乱,只顾着做其它事情;却忽略了最主要的那一件。”
亚哈象大卫一样自己证明自己有罪,但他没有象大卫一样悔改,反而郁郁寡欢,回到王宫里生气。他没有求神怜悯,反而继续惹神的怒气,我们看列王纪上余下的篇章便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