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九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第九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9:1-31 在本书三次提到保罗的悔改(22,26章)。路加重复同一件事,希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教会史上,保罗所占的比重很大,因他活跃的事工,福音能扩展到世界各地。如果保罗只向犹太人传福音,不会带来基督教和罗马政府的正面冲突。保罗担当外邦人使徒(加1:1,16),并非是自己的计划(罗11:13),而是神永恒的预定。保罗最适合作外邦人使徒,他出生在基利家的古都大数,此地在B.C.1世纪是希腊哲学的诞生地,位于东西方合流地带,希腊哲学、罗马世界观及东方神秘主义混合形成此城的文化。保罗生长在这里,必然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他书信中巧妙的讽刺笔法(林前1-4章)、严紧的逻辑体系显露他所受的希腊教育,并且他在迦玛列门下受过严格的希伯来教育,他也是少数具有罗马公民权的犹太人(22:25)。保罗的悔改成为外邦宣教的历史性事件。如此周密的装备和训练,是神为预备合用的器皿而作的工。
9:1 仍然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与“仍然”相应的副词,将本节与之前的事情连接。司提反殉道,耶路撒冷的希腊派基督徒分散后,保罗仍然继续逼迫基督徒。保罗疯狂逼迫基督徒的原因,有两种解释:第一,从心理角度解释。由于保罗的自我意识,看到以司提反为首的基督徒屡次遭逼迫,仍然持守信仰——相信基督是弥赛亚,他受到极大的震憾。同时,看到犹太教的形式主义和腐败现状,他可能对犹太教产生怀疑。如此的矛盾心理,使他意识到如果承认耶稣是弥赛亚,自己一切的努力将付诸东流,只能被看为罪魁(提前1:15)。心理斗争、疑惑和矛盾使他疯狂地逼迫基督徒。但这种解释并不具说服力。第二是普遍被接受的见解,认为保罗忠于旧约祖宗的遗传,尽了其所能。作为基督教的外行,保罗认为热情满怀的基督徒是危险的分裂主义者。尤其是目睹基督徒的热心和固执,他更下定决心斩草除根。
9:3 忽然天上发光:保罗前往大马士革途中的经验,成为他一生宣教和神学生机勃勃的动力。真诚火热的信仰经历,远胜于冰冷的理论知识。
9:4 你为什么逼迫我:表明基督和教会一体的最好例子。扫罗残害信耶稣的人,耶稣却断言扫罗逼迫自己。圣经还把教会和基督的关系比喻为身体与头(西1:18)、新妇与新郎(启21:2,9)。
9:5 主啊!你是谁:犹太人不会直接称呼耶和华之名,读圣经时,遇到“耶和华”就用“阿都乃”(主)代替,是受律法第三诫的影响。因此,对于犹太人,“主”就是指耶和华神(出3:13-15)。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 扫罗听到这话,受到无法言说的冲击。面对眼前超然显现的耶稣,对过去不义的行为感到极度恐惧,所以他不得不承认耶稣就是基督。扫罗遇见主耶稣是他人生的转折点,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林前3:7),转而成为委身耶稣、极其谦卑的使徒。
9:8 睁开眼睛,竟不能看见:表明扫罗在大马士革的经历是活生生的见证,不是空虚的幻想。也表示扫罗过去如同睁着眼的瞎子,未看到律法和福音的真象。如今因着圣灵的洗礼属灵的眼睛开了,真正明白了十字架隐藏的奥秘。
9:10 亚拿尼亚:?“主是仁慈”之意。是敬虔的门徒(22:12),在大马士革受到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尊敬。
9:12 按手: <出29:10,关于按手>。
9:13-16 信徒都知道保罗是残酷的逼迫者。这成为信徒接受扫罗的一大障碍。主知道这种局面,亲自向亚拿尼亚启示,说明保罗归信的事实,让他为保罗辩护。
9:17 被圣灵充满:圣经多处论到圣灵的洗礼、圣灵充满、圣灵的恩赐。在此简略论述它们的意义和关系。圣灵的洗礼与施洗约翰的水的洗礼、五旬节圣灵降临以及哥尼流家圣灵降临有区别(可1:8;徒1:5;11:15)。论到洗礼的意义和功能<19:3,关于水的洗礼>,可以区分水的洗礼和圣灵的洗礼,但也无法严格区分。洗礼意味着与基督同死同复活(可10:38;罗6:4;西2:12),水的洗礼和圣灵的洗礼在形式(象征)和内容(事实)上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耶稣命令洗礼要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太28:19),信徒是从水和圣灵生的(约3:5)。总之,信徒在接受耶稣为基督时,即重生时就领受了圣灵的洗礼,<绪论,圣灵的洗礼>。圣灵充满与圣灵洗礼的区别:①圣灵强有力的工作,使信徒心灵感动或心志刚强(徒4:8;7:55);②信徒通过与内住的圣灵长久亲密的交通,得到属灵的成长(徒11:24)。圣灵的恩赐是神为了教会的益处和成长,赐予信徒的特别的恩典(如预言、方言、属灵分辨力、医治等)及为一般信徒成长赐予的恩赐(教导、救济、管理、爱等)(罗12:6;林前12:10,28,30;约壹4:1)<林前 绪论,有关圣灵恩赐的比较与研究>。
9:19-25 9:19-25?根据加1:16,17,保罗悔改后,在阿拉伯停留了一段时间,是在他第一次访问耶路撒冷(26-31节)之前。根据经文,推测保罗在阿拉伯的期间,可能是在22节和23节之间。“过了好些日子”(23节)可以理解为保罗悔改至访问耶路撒冷的期间。大部分学者认为这段时间是3年。突如其来的悔改带给保罗冲击和惶恐,必须先隐居、默想和祷告,才能正式担当传道的使命。在阿拉伯的3年,保罗在圣灵的光照下,重新研究旧约,并与主耶稣有了深入的交通。
9:22 路加生动地刻画“外邦使徒”活泼的福音事工。1-7章以彼得的事工为中心,13章之后着重讲述保罗的事工。所以,使徒行传称为保罗行传也可以是名符其实的。8-12章,腓利、彼得和保罗的事工并列出现。通过神的启示,使得彼得对哥尼流的偏见(10:1-43)、亚拿尼亚对保罗的怀疑均被消除(9:10-18),由此可见,福音的能力能推翻一切隔阂,使人和睦(罗3:22;弗2:13,14;西1:21,22)。在此看到彼得和保罗的关系。保罗悔改后第一次访问耶路撒冷,不仅想与彼得建立弟兄之间的相交,更想详细了解耶稣的事迹(徒9:26-30;加1:18-20)。他强调见到彼得和其他使徒之前,已明白福音的奥秘(加1:21-24),他用“我的福音”(罗16:25;提后2:8)强调自己的信息的独立性。在圣灵的光照下,保罗再思长年积累的旧约知识,树立起坚固的信仰体系(罗16:25,26;弗3:2-10)。彼得和保罗所传的信息,本质相同,只是在主所托付的使命上各自独立(加2:8)。证明耶稣是基督:保罗作为福音的见证人,始终坚持“只传耶稣基督”的原则(林前1:23)。甚至因着基督把先前觉得有益的当作有损的,丢弃万事,看作粪土(腓3:7,8)。20节称基督为“神的儿子”(罗1:3,4,9;林前1:9),使徒行传只此一次提及,是由使徒保罗见证的。残酷、疯狂逼迫耶稣的扫罗,变成走在传福音的最前列的见证人,只能说这是神伟大的神迹。
9:26 不信他是门徒:保罗悔改后,在阿拉伯停留3年,从大马士革到耶路撒冷,去见那里的弟兄。但耶路撒冷的弟兄防备他。虽然他们也听到保罗在大马士革悔改并见证福音(22节)的消息,可是当初残酷逼迫基督徒的人,隐居3年后,怎么会突然改变他们恐怕保罗是“披着羊皮的的狼”。
9:29 放胆传道:这是本书的特色,共出现7次。可以看到保罗悔改成为传道者的面貌。
9:32-43 彼得在巴勒斯坦西部地区巡回传道。除了在耶路撒冷活动,他也寻找遭逼迫而分散的犹太人,教导及劝勉他们。在这里介绍在他的事工中具有代表性的两大神迹。
9:36 大比大:希伯来名字,希腊语是“多加”,翻译为羚羊或母鹿。圣经常用母鹿比喻爱妻(箴5:19)、或传好消息的人(创49:21)。大比大热心行善,救济别人(罗12:8),真诚照顾寡妇,为她们裁剪衣服(39节;赛58:7;雅2:15,16)。
9:40-42 彼得曾行神迹医治病人(3:1-10;5:12-16;9:32-35),也曾判决亚拿尼亚和撒非喇死刑(5:1-11),但没有使死人复活过。我们只是记得耶稣曾使睚鲁的女儿和拉撒路复活(可5:41,42;约11:43,44)。彼得依靠耶稣的能力,让周围的人避开,跪下恳切祷告,确信耶稣必使大比大复活,因此凭信心命令大比大复活。彼得实际经历了耶稣的话:“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9:23)。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