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使徒行传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使徒行传
注释
二十1-6保罗访马其顿与希腊
在乱定之后,保罗才启程往马其顿和希腊。这段旅程中说了不少「劝勉」的话,也引起不少敌对的事。叙事的人自己似乎也于腓立比加入布道团,因为从第6节起他改用「我们」这字眼(参十六10-17,二十5至二十一18,二十七1至二十八16)。与保罗同行的人之名字多有出现在其书信中问安的部分(例参罗十六21-23)。
二十7-12保罗在特罗亚与犹推古之事件
在此路加为我们提供了初期教会生活中的点滴。
第7节这是第一次提到当时基督徒是在「七日的第一日」聚会,目的是聚在一起擘饼(参二42)。因为保罗翌日就要起程,所以讲话至半夜。
第8-9节经文中提到「好些灯烛」,暗示烛烟可能是导致犹推古沉睡的原因之一,不过他之所以熟睡的主要原因,无可否认是因为「保罗讲了多时」。由于犹推古从高处掉下来,所以扶起来时「已经死了」。此处的文字并不含糊(与十四19-20不一样,那里的人以为保罗死了),路加在此所描写的,除了死里复活的神迹之外,别无其它可能性(与九36-43同出一辙)。
第10节复苏的过程颇戏剧化,有点儿类似伊莱贾和伊莱沙所行的神迹(王上十七21;王下四32-33)。治好之后,保罗欢喜宣告说:「他的灵魂还在身上」(新国际译本:「他活了!」)。
第11节之后,他们若无其事地擘饼(即守圣餐)而保罗又继续他的讲话,直到天亮。我们不难想象在这一切事件发生之后,人人都提起精神!
二十13-38保罗在米利都道别:一个时代的结束
此处所记载是保罗在使徒行传中向已信的基督徒说话唯一的一篇,最特别的是此篇讲辞不是典型的道别辞,其中包括意料中惯有却不必要的自我辩护(此种辩辞可参看撒上十二2-5的例子;塞缪尔不大可能会被人控告偷窃一头驴子吧!),有关使徒行传一般的演辞,参二章14节之注释。
第13-17节从特罗亚到米利都旅程中的每一步,都在另一段「我们」的记载中简列出来了(参十六10的简介和注释),内中的航线和停站都保持一贯的谨慎作风。其中有一显然冲突的地方:经文说保罗「定意越过以弗所」,因为他「急忙前走」;另一处又说:他花时间「打发人往以弗所去,请教会的长老来」。这冲突极可能是出于航程时间表的更改,或是保罗不愿在以弗所或亚西亚遇到任何可能发生的困难,以致耽延航期。
第18-21节讲辞是保罗在以弗所将近3年工作的总结,「凡与你们有益的」,他「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教导,「又对犹太人和希腊人」见证主道。
第22-27节或许上耶路撒冷去的意念(十九21)不只是出于保罗,或许圣灵用别的方法已向保罗印证了这意念,保罗向长老所用的言词坚定:「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新国际译本作:「在圣灵的催逼下,我要往耶路撒冷去」)。虽然圣灵警告他「有捆锁与患难等待」,圣灵可能是借着「各城里」的先知向他警告(参二十一4,11)。这些警告有点模糊,因为虽然保罗说他知道不再见到这些听众,但他又说他去耶路撒冷不知道有甚么事情要发生。可见神的引领往往不是完全清楚的,连保罗这样的使徒也如是。姑勿论神为他预备了甚么道路,但他知道不会再到这地区工作(罗十五23、31-32)。这一段讲辞与道别辞以典型的自我辩护为结束:「你们中间无论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
第28-31节保罗从个人的过去和未来谈起,然后转移谈到教会领袖的职分,虽然他所用的例子还是他个人的榜样。他首先讨论假教师的问题,若说教会是「羊群」,领袖是「牧者」,那么假教师就是「凶暴的豺狼」。保罗警告说:有些假教师固然是从外面进入教会的,但亦有从「你们中间……起来」的。虽然保罗说在他离去之后,此等事情便会发生,其实在他有生之年,甚至在以弗所本地已出现这种情况。故此他「三年之久」(加上第三年的部分时间)「流泪劝戒」他们。
「监督」一词在此可能不应看作是一个专业名衔,因为在别处经文中,这些人被称为「长老」,保罗说这番话的时候,两词可能是彼此互用的。
第32-35节主曾清楚说明为祂作见证的可收取工资(路十7;又参林前九4-14),可是保罗并没有常常使用这「权利」,他不愿意增加教会的负担。夹杂在道别词所惯有的自我表白(「我未曾贪图一个人的金、银、衣服」)中,保罗明明有意叫以弗所教会的长老在金钱上采取同一态度,或许因为教会其它会友并不富裕:「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
这里所引述的「主耶稣的话」在福音书里却没有记载,不过正如福音书其中一个作者所说,若把耶稣所行所说的一一写出来,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约二十一25)。当然,这里并无意说收纳献金或捐献有甚么错──只是说明若施赠的礼物可以是一种福分,那么施赠这行为则更蒙福。
第36-38节这段与长老辞别的经文结束时感情洋溢,众人一起跪下祷告,痛哭,彼此拥抱亲嘴。虽然大家都知道在永恒里还会在一起,但是在地上分离毕竟是一件难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