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第三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传道书第三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传道书第三章
万事有定时(三1~9)
传道书第一、二章是讲论世界上各种的变幻,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第三章则谈论到这些变化都有神在安排、命定与支配;大小事情无一例外,人不能抗拒,否则自寻烦恼。一个真有智慧的人,应该是个顺从神的人。
从2~8节中共有十四对关乎「定时」的讲论,有主动的,有被动的;有关乎个人的,亦有关乎国家的;人都不能脱离神的主权与操纵,顺神的时间表是最好不过的。就以生死有时来说(2),生与被生皆有定时,不迟不早,也不是父母所能决定的;甚至能生与不能生也有神的旨意在当中。我们最熟悉的一个例子莫过于亚伯拉罕生以撒的事,亚伯拉罕生子本是神的应许,在神的「定时」中生,是最完美的。无奈人破坏了神的时间表,在「不到时候」便生了以实玛利,结果生出了大祸(阿拉伯人的先祖),无疑是自讨苦吃(参创十五及十六章)。
死有定时的道理也相仿,最好的例子是希西家王患上致死的疾病时,虽然神明明的告诉他,他不能活了,然而他向上主力求生命,结果他被延长了十五年的寿数。就在这十五年中,他生养了儿子玛拿西,以后成为他的帝位承继人,但玛拿西却是以色列史上最坏的一个王(参王下二十及二十一章)。若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
所以我们不必怕生存,也不要求不死: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不勉强,接受神给我们美好的安排。在神有全盘的计划,都是美好的,虽然有时我们看不出来,但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欣赏祂的计划好吗?
默想 在短暂的人生中,我虚度了多少个年头?或许我应该立意改变了!
人不能参透神的作为(三10~22)
.满有智慧的神(10~11)──祂给人所安排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合时的;若万物都按祂的时间表循序而行,则好极了;不但神的计划得以完成,人也能从中得造就磨炼,悟出宝贵的真理来(10)。祂智慧的作为是我们所测不透的,有时是风调雨顺,结果累累;但有时却可能是风雨交加,灾祸与失败接二连三地临到。虽然因为我们所知有限而不能参透,但无论如何,这都是祂所允准的,或是在祂智慧的计划中之一部分。但愿我们不怨天不尤人,学习安息在神的安排中。
.没有改变的神(14)──祂是永恒的,祂的作为不加也不减,祂是永不改变的。虽然祂满有权能可以更改一切的事物,但祂没有这样作,目的是要世人敬畏祂及顺服祂的安排。
.神的恩赐(12~13、22)──神对人的赏赐各式各样,作者特别在此提到其中一种,就是在他一切劳碌中享福,在经营的事上喜乐!真的,这是种极大的福气。有人赚得家财百万,却四处奔波,不能享用,日夜心中惊惶,不能安枕;有人穷困潦倒,终日自怨自艾,悲痛不已。但所罗门王在此却劝世人认知万事在神掌管之中,不必悲观怨尤,应满足于现况,喜乐享用,这是神所赐的福气。
.人的归处(19~20)──这里的「兽」是指恶人,他们的性情与野兽无分别。恶人与义人在世的遭遇和身体的归宿是一样的,都是归于尘土。若只从这方面来看,实使人感叹;但又有多少人会留意到两者灵魂的归处是不同的呢(21)?
默想 神将永生(永远)安置在世人心里(11),所以我们对短暂的事物不能感到满足,为甚么我却时常努力去追求那不能永存的东西?──《新旧约辅读》
第三章
本章讨论上帝给与世界自然秩序,宇宙依从一定规律运行的,天下万事皆有定时(三1~8),由上帝所支配操纵,人不能测透其中奥秘(三9~11),也不能改变它;人祇好安分守己,适应转变,接受和享用上帝的恩赐(三12~13)。有限的人类不能增添或缩减上帝的作为,一切都在上帝的手中,安时处顺是人生的应有态度。
全章分为两大段:一至十五节首先说明天下万事万物皆有定时和定期,然后提出劳碌的益处问题(1~9);人不能洞悉定时,也不能改变定期。因此,传道者劝勉人顺应天命(12~15)。十六至廿二节,传道者关注世上不义和奸恶的事情。一方面,肯定上帝有公义的审判;另一方面,明白人的命运和遭遇早有定时,人人总有一死,与兽无异,归回尘土。两段皆以人莫强如……的劝勉作结(三12~15、22)。此外,第一段亦可以分为三小段:一至八节,九至十一节和十二至十五节。
一 万事均有定期定时 三1~8
三1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首先,传道者开宗明义地肯定天下万事皆有它的时刻,有一定的规律,然后用七对对比词阐释十四种现象(三2~7)。凡事和万原文是同一字,务原意是使人欢愉的事物;撒母耳记下廿三章五节的「所想望的」和以赛亚书四十四章廿八节「所喜悦的」都是同一字,传道者也两次用作此意(五4,十二1);但在晚期希伯来文和亚兰文中,此字多意指「事务」(传三17,五8,八6);在此则指「现象」、「行动」或「作为」。传道者不是教导人以智慧看准时机去行事,在以后的经文中,他强调这观念(八5~6,十一9,十二1),但在此处他祇是指出一切事情皆已决定,人虽努力也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参一4~11),要承认上帝是宇宙的创造主。定时、定期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易分辨。定期即「指定」或「派定」的时期(appointed time),定时即「适当的时机(suitable,appropriate time)。」定期的原文是「时间」或「时序」,是晚期希伯来文用字,多在旧约后期书卷出现(尼二6;帖九27、31),在亚兰文的经文中常出现(拉五3;但二6,三7、8,四33,七12)。
三2~3
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
人生旅途上,各种大小事情都是上帝巧妙的安排,那是人不能完全洞悉和了解的。生与死的时刻不是操于人的手中,栽种与拔出也有时序的规限。人不是生命的主宰,没有能力控制植物的生长,也没有自由随意栽种与收割。杀戮与医治应上一节的生与死,指生命的丧失与救治。第二节先叙述「生」与「栽种」两种正面的现象,然后才引出反面的对照;但全诗之最后一节则以正面现象开始,也以正面作结。从结构而言,第二与三节、四与五节、六与七节都是相对的,而第八节的上半至下半节也是相对的;整首诗显示出一个平衡的结构与组织:
2. 正反、正反
3. 反正、反正
4. 反正、反正
5. 正反、正反
6. 正反、正反
7. 反正、反正
8. 正反、反正
三4~5
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
悲欢离合的事在人生中经常出现,人不能掌握或控制这些事情的发生。抛掷石头、堆聚石头之意思不大清楚,且与前文后意不相关。根据犹太传统,「抛石」与「堆石」是指男女欢合的事。现代本作:「同居有时,分房有时」,跟下文较衔接。
三6~8
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寻找 意思是「获取」,与「失去」成对比,跟下文保守和舍弃呼应。撕裂:哀伤悲痛时,便会撕裂衣服(参创卅七29~34,四十四13;伯一20,二12;赛卅六22)。按犹太习惯,哀伤过后便会缝补撕裂了的衣服。静默与言语,可能跟撕裂与缝补相补足,指悲伤与喜乐之事:悲痛时默然不语(伯二13;哀三26~29);欢笑时赞美与谈笑(诗一二六2)。争战有时、和好有时:与以上十三行诗有别,上文全用不定词形式(infinitive construct),而战争与和平是名词,作为全诗的终结。还有,其余六节(2~7)都是以 a b a b 的格式写成,但这一节则采用 a b b a 之格式。
二 上帝作为不能参透 三9~11
三9~10
这样看来,作事的人在他的劳碌上有甚么益处呢?我见上帝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
人既不自由,没有能力决定万事何时发生,也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与天命天意的运行,万事早已命定,那么人一切的劳碌和努力,都是徒然的。从二至八节的事务中,传道者得到一个结论:上帝将这些事赐给世人,目的是叫人繁忙劳碌。「我观察了上主交予人类所应从事的事务,得知……」(思高本),这译文表示第十节与十一节相关,合成第一个结论。在第三、四章中,我见很可能是说明传道者从观察所得来的结论(三10、16、22,四1、4、7、15)。另外,我知道(三12、14)也有相同的功用,表达传道者的认信。
三11
上帝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上帝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十一节是第三章最重要的经文,也是最困难的一节,历来学者的解释不一。藉参照各种译本,可了解其中原因:
上帝造万物,按其定时都很美好;他也将善忘性安置于人心里,以致上帝从始至终的作为,人都不能查出。(吕译本)
天主所行的一切事宜,都很适时,并赐给人认识时事的经历,但人仍不能明了,天主自始至终所做的工作。(思高本)
他为万事特定适当的时间;他使我们有永恒的意识,却不使我们完全明白他一切的作为。(现代本)
祂使每一件事情在最合适的时刻发生,又把『永恒』的意识放在人的心里;人却不能测透上帝由始至终的作为。(当代本)
本节经文最具争议而引致众说纷纭的字眼是 hao*lam ,和合本以永生作翻译。这是普遍古旧的译本对该字的解释,希腊文七十士译本是最先采用这个翻译,但困难在于该字在圣经中没有用作「永生」或「世界」解,它只在拉比及犹太经典中作如此的解释。此外,在此节经文中,十一节下半的意思是接连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因人有了 hao*lam ,便不能参透上帝从始至终的作为,该字的意思不应带有正面的意义。而且若然永生、「永恒」等观念指的是不间断、无始无终的时间,则为何人有了它,反而参不透上帝由始至终的作为呢?近代一些新译本将永生的意义略为改变,认为上帝容许人有永恒的意识(现代本。耶京本──"time in its wholeness";新美本──"timeless"、新英本──"asense of time past and future"),晓得时间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但不能掌握上帝在历史中的角色和行为的意义。有些学者不满意现有经文的韵母注音,他们保留原文的子音经文,但重新加上韵母,因而得到「无知」或「善忘」的翻译。还有一种意见,便是从另外一个希伯来字根来了解该字。 hao*lam 的字根其实与传十二14的「隐藏」一词相同。智能文学中也采用该词:
智慧从何处来呢?聪明之处在哪里呢?是向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隐藏、向空中的飞鸟掩蔽。(伯廿八20~21)
約伯回答耶和华说……谁用无知的言语,使你的旨意隐藏呢?(伯四十二1、3)
这里「隐藏」一词的字根与本节永生相同,而且字义更切合该节的意义:上帝对「奥秘」或「隐秘」之事安置在世人心里,以致上帝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三 享乐乃上帝的恩赐 三12~15
三12~13
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并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劳碌中享福,这也是上帝的恩赐。
重新二24作者如实观的结论:生命受「时期」所限制,在不少事情上,尤其是劳碌(三10),人感到无能为力;唯一还有意义的事情,就是终身喜乐行善.行善:不是指伦理行为的善行,该词在希伯来文中可解作享受生命中幸福与美好的成果,与十三节享福同一字,其实该字在希伯来文意指「美好」,在这两节中出现三次:(一)莫强如(「没有比……好的」);(二)行善与(三)享福。行善,现代本作:「时常欢乐,一生享福」;吕译本作:「时常欢喜,一生享乐」。传道者也认为能够吃、喝、享福,是上帝的恩赐(二24)。部分释经学者坚持行善即善用生命的方法,除了吃、喝、享福外,人还需行善,让生命焦点放在关怀照顾别人的事情上。
三14~15
我知道上帝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其所增添,无所减少。上帝这样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上帝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
我知道 引出传道者的认信(与前面三12同),他明白一切皆有定时、定期,认为上帝的作为是永恒不变的,不增加,也不减少(参诗卅三11)。在上帝里,不分现今的事与将来的事,两者都早已出现,祇因人在有限的时空内,无法经历远古的事情,甚或世人早已遗忘往昔的事。并且上帝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上帝追寻那些往事,或说上帝使逝去的往事重新出现,和合本细字作注:「或作并且上帝再寻回已过去的事」。存敬畏的心:这是智慧文学最终的肯定,敬畏上帝使人得智慧,因为「敬畏主就是智慧,远离恶便是聪明。」(伯廿八28),「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箴一7;参二5,三7)敬畏:指一种人生信仰,承认上帝统管万有,祂「以智慧立地,以聪明定天」(箴三19),故此,人在万有的创造主面前,不得不承认人的有限和不足。人是受造物,应以被造者身分生活,不能以创造者自居,这是追求知识和聪明的立足点或起步点。传道书的结尾重新敬畏上帝的观念(十二13)。
四 人的遭遇与兽无异 三16~22
三16~17
我又见日光之下,在审判之处有奸恶,在公义之处也有奸恶。我心里说,上帝必审判义人和恶人,因为在那里,各样事务,一切工作,都有定时。
我又见 传道者再从另一经历中说明人的限制与无能。在公义的意识与公平的审判上,人应找与兽的主要分别;但就在司法事上,人未必强于兽,因奸恶层出不穷,破坏公平与正义。
审判之处与公义之处 可能指谓司法机关。有些学者认为公义之处是指宗教场所,如崇拜的圣所,竟然在那里也有罪恶,也就是说司法与宗教机关皆有奸恶。从传道者对政府与宗教的批评,便可知道他不是所罗门王。旧约时代的以色列和古代近东的社会,都非常重视司法公正,伸张正义,因公义是维系创造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基础,君王的职责是实践正义和公理(诗七十二1~4、12~14;箴廿九2、4、14)。先知的责任就是政权没有履行职责时,斥责君王和审判官,阿摩司先知曾指斥审判之处的奸恶:「你们践踏贫民,向他们勒索麦子……你们苦待义人,收受贿赂,在城门囗屈枉穷乏人。」(摩五11~12)阿摩司更严厉指控圣所和祭坛的罪恶(摩二8,四4,五5、21~24)。传道者在此也作出个人的回应,他两次以我心里说(三17、18),表达他的反省。他肯定上帝的审判,对义人而言,审判是伸冤,除去义人因蒙受不白之冤而受的羞辱,将公义归还给义人;对恶人而言,审判即惩罚与判罪。
第十七节尝试解答第十六节的奸恶问题。传道者相信万事万物皆有定时,上帝必在适当的时候,施行公义的审判。但这观点与上下文的脉络有出入,减去第十七节后,第十八节接连第十六节的思想是十分自然的;审判中的奸恶,显示人不过像兽一样。加了第十七节意思便有了改变,人渴望公义公平的社会,恨恶无法无天的行为,倘若罪恶泛滥,公义的上帝是不会不作公义的审判,只是人不能预测上帝何时审判,更不能改变祂的定时 在这方面,人与兽无异。有些经学家认为,第十七节是从维护赏善罚恶的敬虔文士而来,为了说明上帝是公义的,祂设立了客观的道德秩序,在适当的时机,祂必然审判一切。
在那里 是希伯来文中第十七节最后一字,经文没有明确显示其意思,经学家认为是指一切奸恶之处,上帝会保障公义,或指在某特定的地方有定时与「定期」;另一说,在那里表明「末世」或「阴间」的意思,对传道者而言,这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在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能。」(九10)在那里可能不是名词,乃表达坚定意思的不定词(assertivepartical),即解作「同样」、「都是」,可译成:「因为各样事务与一切工作同样都有定期。」但最终我们也得承认,该词意义不大清楚。
三18
我心里说,这乃为世人的缘故,是上帝要试验他们,使他们觉得自己不过像兽一样。
本节是不易理解的。为……缘故是晚期的用字,见但以理书亚兰文段落中(二30),也是传道书惯用的形式(七14、八12)。除传道书外,在旧约希伯来文中,该词只在诗篇第一一○篇第四节出现过,译作「照」。该词的早期词形见创十二17,二十11、18;出八12,解作「有关于」、「关乎」。要试验他们:原文意思不清楚,有以下不同的解释:(一)「要审判他们」;(二)「要考验他们」或(三)要精选他们或扬弃他们,用后期希伯来文的字根 brr :「拣选」,「选择」或「筛出」(代上七40,九22,十六41;尼五18)作解释,较为合理。觉得,原文是「看见」,七十士译本和叙利亚译本作「显示」。全节意思是:我心里谈及有关世人的事,上帝必然筛出他们来,使他们看到自己不过像兽一样。
十六与十八节论及不义与奸恶的事,藉此表示人的无能,即使有理智,但所作所为也不过像兽一般。接传道者分析人兽最终遭遇同一命运,就是死亡,死后人的灵与兽的魂是否往不同的地方呢?传道者不禁有点疑惑。
三19
因为世人遭遇的,兽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样,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
遭遇出现三次,乃十九节中的最重要词汇(参二14),可解作「机遇」或「命运」。人兽不单无异,而且遭受同一命运──死亡,生命和气息都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乃是外来的、短暂的。因此,人不比兽强。二十节进一步说明人与兽皆来自尘土,也必归回尘土(创三19;伯十9,卅四15;诗一○四29,一四六4)。
三20~21
都归一处,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呢?
都归一处 经文没有说明一处即「阴间」,从下文来看,一处可能指尘土,人从泥土而来,也都归回尘土,反映出创世记的观念(创二7,三19)。传道者以反问的句法怀疑当时人的思想,以为人胜于兽,死后人的灵往上升,兽的魂下入地。在传道书最后一章中,传道者才作出肯定的答案:「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上帝。」(十二7)这与后来希腊思想和一些基督教观念不同,人死后的灵虽归回上帝,但传道者并没有个人性命或心灵延续的观念。灵、魂与上一节之「气息」在希伯来文中都是同一个字。
三22
故此,我见人,莫强如在他经营的事上喜乐,因为这是他的分,他身后的事,谁能使他回来得见呢?
根据以上的讨论,传道者得到的结论:人是被造的,都要归回尘土(创二7、19,三19),他所遭遇的事情,并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在创造主面前,人与兽都是一样,「这个怎样死,那个怎样死」(三19)。所以,人生在世,都要在他经营的事上喜乐,这是上帝的恩典(二24,三12,五17~18,八15,九7~9),人应从劳碌中得喜乐作为「报酬」(二10,五17~18,九9),在现世中享受欢乐,因为人死后一无所知。旧约其它经卷,也有相近的观念,诗八十八10~12:
你岂要行奇事给死人看么?难道阴魂还能起来称赞你么?
岂能在坟墓里述说你的慈爱么?岂能在灭亡中述说你的信实么?
你的奇事,岂能在幽暗里被知道么?你的公义,岂能在忘记之地被知道么?──《中文圣经注释》
传道书第三章
传 3:1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传 3:2 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
传 3:3 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
传 3:4 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传 3:5 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
传 3:6 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
传 3:7 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
传 3:8 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传 3:9 这样看来,做事的人在他的劳碌上有甚么益处呢?
传 3:10 我见 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
传 3:11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原文是永远〕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 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123 神将永生安置在人心里有何意义?传三11】
答:传道书之全部中心思想,多是论到人在日光之下,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的景况。其最后的总意,就是要人敬畏神,遵守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在这里说到「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中有小字:「永生原文作永远」,其意为永世的观念。由于人生在世,天下万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都是受时间上的限制(三1-8)。人虽是活在这时间里的高等动物,也要经过死亡。对于空虚的人生,感到非常的苦恼;所以神不仅赐人肉体有限的生命,也在人的心灵深处,安置超越时间的永远盼望。按照字义来说,这永远不但可以指为永生,亦可指为永死,因为永生永死都属永远,不过此处似在着重永远的福乐这一方面;然而神始终的作为,我们人都不能查出。我们对于今生的作为尚且不能明白,对于那永远的来生、属灵的永世里的作为,更是茫然无知(六12,八7)。聪明的孔子,也说过「未知生,焉知死。」何况一些平庸的人!但感谢神,使人可以借着敬拜神,遵行他的命令,存着感恩的信心,来接受他的恩赐,使心灵的喜乐满足,寻到永生,终久必得永远的福乐(八12)。――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传 3:12 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
传 3:13 并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劳碌中享福,这也是 神的恩赐。
传 3:14 我知道 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无所增添,无所减少。 神这样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传 3:15 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 神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或译:并且 神再寻回已过的事〕。
传 3:16 我又见日光之下,在审判之处有奸恶,在公义之处也有奸恶。
传 3:17 我心里说, 神必审判义人和恶人;因为在那里,各样事务,一切工作,都有定时。
传 3:18 我心里说,这乃为世人的缘故,是 神要试验他们,使他们觉得自己不过像兽一样。
传 3:19 因为世人遭遇的,兽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样: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
传 3:20 都归一处,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
传 3:21 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呢?
传 3:22 故此,我见人莫强如在他经营的事上喜乐,因为这是他的分。他身后的事谁能使他回来得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