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四十七章-《每日研经丛书》
以赛亚书第四十七章-《每日研经丛书》
以赛亚书第四十七章
巴比伦的倾覆(四十七1-15)
此首关于巴比伦倾覆的长篇讽刺诗,是以哀歌的形式写成,充满了辛酸挖苦的话。传统上,哀歌是以列出悲惨的细节来引发人对哀悼者的同情(正如为耶路撒冷倾覆而作的哀歌,例哀一),但在此这些都转变为幸灾乐祸的卑下语言;其如此苦毒与暴虐,以致有人质问这怎能包括在经卷之中,也是情有可原。不过我们必须紧记以下数点:
首先,此篇诗正如诗篇一三七篇与其他经文(例赛四十五14,四十九23,26),毫无疑问是当苦毒与战败使上帝子民在最坏的情况下写成的。我们没办法来为这些态度辩护,但我们任何人假装此种报复心并不存在,或假装我们从没有如此的感觉,是同样的不合适。在我们定它为有罪之外,更需要我们的同情心。这是衡量圣经思想的宽阔度的一个单位,甚至我们最差劲的感情,亦没有被遮盖,而是坦白地展示给所有的人看。所有人的经验均可以被“正典化”,不只是其美好的部分,正如所说的。以此来指明甚至那些具有最古怪‘非基督教’缺点的人,亦可因上帝的恩典,被接纳为上帝的子民。
其次,我们要记得,同样恶毒的话于本书较早篇幅中,是用以攻击耶路撒冷(例三16-26)的。换句话说,任何人若是犯了残忍暴行的罪,不论是对穷人(如赛三章)或针对被征服诸国的子民(如巴比伦罪恶的例子),均会被严厉地惩罚。这不在乎他们是否上帝子民或外国子民,而在乎公义在其中。
第三,巴比伦是邪恶的象征,正如在启示录十八章,而在有关为义人预备永恒福祉的异象中,所显露的强烈感情,自然亦应用来指斥世上的邪恶,这当然是可接纳的事。巴比伦自称为独一真正的神(8节),而这是不可饶恕的。旧约中有许多关于饶恕的教训:例如甚至亚述亦在约拿书中(四11)被饶恕,埃及亦被赦免(赛十九24-25)。但巴比伦却始终是不被饶恕的象征,而此篇经文却是严峻地提醒我们关于邪恶的真实性,作恶者最终要向上帝交账。
巴比伦的倾覆,戏剧化地以对比的形式被描述为端坐得极其华美的淑女,以及被迫脱去衣服被强暴的女奴(1-5节)。第三节令人震惊之处乃是它暗示上帝为这些经节的主角。不论怎样,祂正是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耶路撒冷(例哀一):更何况对待其不悔改的仇敌!
第六至十一节回到巴比伦倾亡的原因。她得到惩罚上帝百姓的责任。藉她,上帝‘使我的产业被亵渎’(6节),此话使人渴望地回想对亚伯拉罕与其永远子孙的应许。但她却太过分,完全没有怜悯,对老年人特别残暴,最后她开始想到自己是上帝。她甚至使用只是留给耶和华专用的一神主义的公式:‘除我以外再没有别的’(8,10节)。故此她的倾覆是不可避免的。照样,妇女特别痛苦的事──失去儿女与丈夫,均会临到她身上(9节)。没有避免的途径,她不能用钱摆脱上帝的惩罚。‘代赎’(antone)与‘赎罪’(expiate)(11节,参英译本。中文译作“驱逐”与“除掉”)大概是正确的翻译,但对照一些如四十三章三节的经文,大概‘赎价’与‘收买’会更佳,表明这不是宗教性活动,而是商业的买卖。
第十一节的‘毁灭’,在现代希伯来词语中变成了‘犹太浩劫’(Holocaust),指六百万犹太人在欧洲纳粹的毁灭而言。
第九节下半节与十二至十三节讽刺地提及巴比伦的星象学,科学乃该城的专长。‘迦勒底人’(5节)一词,与巴比伦人同义,事实上其意为智者、魔术师与占卜者,正如但以理书二章二至十一节所记。‘让那些(迷惑你的)……救你’(四十七13)是故意不正当地使用此特别神学名词,‘拯救’(希伯来文hoshia,四十五15-17)的另一例子。
最后巴比伦会被火焚烧(14节),像碎祂一样。可能作者是讽刺地使人回想起第四十四章的情景,一位巴比伦的制偶像者在炉边烤火:‘啊哈,我暖和了,我见火了!’(四十四16)巴比伦最后的大火灾是‘不可以坐在其前的火’(四十七14)。
第十五节‘与你贸易的’,构成了启示录十八章其中一个重要主题,那伟大的诗篇谈到了巴比伦受审判(见15-17节)说:
贩卖这些货物,藉他发了财的客商,因怕他的痛苦,就远远地站哭泣悲哀,说,哀哉,哀哉,这大城啊!……归于无有了。
在启示录中,巴比伦的倾亡影响全世界。在此的重点却是她本来一度有许多朋友,但都在她有危难时离弃了她:‘无人救你’(赛四十七15)。从效果上看,这悼词是首凯旋之歌:邪恶被战胜,人民得自由(参四十八20-21)。──《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