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卅三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以赛亚书第卅三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33:1-24 亚述的入侵与得救。33章的结构是渐进式的:①首先,先知预见仇敌即将入侵,咒诅仇敌、呼求神施行拯救(1-6节);②其次,看到异象——神终于兴起施行救恩(7-16节);③最后,尽情讴歌荣耀的新国度(17-24节)。预言亚述攻打耶路撒冷的威胁及脱离威胁得以恢复(37:36-38;王下19:35-37),终极意义上象征圣徒在地上终必得胜。
33:1-6 呼求救恩的祈祷。1节是对残暴仇敌的咒诅;2节是向神呼求拯救脱离仇敌的祷告;3-6节是神对祷告的应允。
33:1 行事诡诈的:指入侵者亚述的西拿基立,广义上指无辜折磨柔弱之人的恶人。
33:2 每早晨作我们的膀臂:以赛亚向神呼求:“求你扶助我,因我虚弱,无法从床榻上起身”。从祷文中可以感受到圣徒与神之间的亲密关系。神必应允这样的恳求(哀3:25)。
33:3-6 恢复与拯救。36:1-39:8论及本书前半部(1-39章)的最重要的历史背景:亚述入侵的威胁、入侵过程、从亚述之手蒙拯救。本段经文预言得救的事件,以及苦难中的圣徒的乐园将得到恢复。
33:7-9 对亚述的审判。如同第1节先陈明亚述的罪状,然后祈求神的惩罚一样,本段也是先阐明亚述的罪状,然后在10-16节宣告神对它的审判。第一条罪状是亚述王西拿基立无视希西家为签订和平条约派去的使臣(王下18:14-20)。表明西拿基立入侵犹大的目的并非单单想得到朝贡,而在于完全占领耶路撒冷。第二条罪状是亚述王西拿基立撕毁与希西家签订的和平条约。西拿基立沿着海边的道路(从大马色通往埃及挪伯的道路)入侵耶路撒冷南部的拉吉,希西家派使者与之签订和平条约(王下18:14)。然而,西拿基立却废弃此条约,无理地派遣他珥探、拉伯撒利和拉伯沙基攻打耶路撒冷(王下18:17)。
33:9 黎巴嫩、沙仑、巴珊、迦密:圣经描述这四个地区是巴勒斯坦最美丽肥沃的地方(黎巴嫩65次、沙仑8次、巴珊42次、迦密31次),也被用作代表以色列地区(申3:25;士9:15;诗29:5,6)。西拿基立的军兵使这些地区荒废,象征整个以色列的荒废(36:1-3)。
33:10-12 神对世界的主权。神秘而独特的预言表明,在人看来甚为强大的军兵,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碎秸,被神的震怒之火焚烧净尽(诗1:4;太3:12)。攻打犹大的西拿基立军队超过18万,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大军。然而,在一夜之间就被耶和华的使者歼灭(王下19:35-37)。以赛亚藉历史强调神会动用一切方法与手段维护自己的荣耀,即使仇敌用尽所有的邪恶奸计,也只能落个被毁灭的结局。
33:14-16 躲避审判的圣徒。以赛亚假设罪人恐惧地询问:“谁能躲避神直接施行审判呢?”给出明确的答案。诗15:1-5描绘纯洁的圣徒。以赛亚并未用抽象、思辨的话语刻画得救的圣徒,乃是以熟悉的日常生活为素材,描绘神有力的伦理要求。信心必带出纯洁无瑕的行为。
33:17-24 耶路撒冷的和平景象。延续3-6节的内容。3-6节是神对以赛亚的祈祷(2节)的现实应允,本段是祈祷的未来应允——即将到来的弥赛亚时代,及耶路撒冷末日的和平景象。那时,耶路撒冷如同岛屿,被漂浮在浩瀚湖面上的船只重重围绕,成为敌人无法攻克的铜墙铁壁。没有疾病缠累、众人罪得赦免。耶路撒冷和平之景在20节达到高潮。
33:18 必思想那惊吓的事:回想在仇敌面前战兢的往昔,深感欣慰。
33:19 你必不见:证明17-24节是对以赛亚的祈祷的未来应允。因以色列在亚述之后遇到强暴之民巴比伦(B.C.586)及罗马(A.D.70)。“强暴的民”,指灵性无知的人。
—《精读本圣经注释》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