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赛亚书第十四章-《每日研经丛书》

以赛亚书第十四章-《每日研经丛书》

以赛亚书相关章:

以赛亚书第十四章

你何竟从天坠落!(十四1-21)

这首著名针对巴比伦君王坠落的讽刺诗(4-21节)由三节半的散文作绪言,其目的是希望与上文建立连续性,并且为本诗提供上下文。在上文的普世毁灭与荒芜的情景(十三9-16)之中,耶和华要怜恤以色列:祂会把他们安置于他们自己的土地,并赐他平安。这里描述被掳者会归回,与寄居的外邦人会合,接受那些一度压迫他们的人的服侍,最终脱离了痛苦与混乱,在第四十至五十五章便有许多十分接近的例子,而这样的图画便成了以赛亚书统一的特色之一。

‘奇居的’(1节,希伯来文gerim)是以色列法律的重要名词,原来这是指生在以色列的非以色列人,他们拥有相同的权利与优惠,例如他们亦要遵守安息日的条例(出二十10),但却豁免于食物条例(参申十四21)。后来这个字转而指‘新入教者’,而此处的意思大概是指这点。‘雅各家或以色列家’(1-2节)会因外来异族的加入而变得富裕和强盛。或许我们可以说这就是二章二至五节指的同一类人:

‘来罢,我们登耶和华的山,奔雅各上帝的殿,
主必将他的道教训我们,我们也要行他的路。’

对这个‘新以色列’描述的最后细节,是当他们可以再次安居在自己的土地上,他们‘必提诗歌论巴比伦王’(4节)。而以赛亚书四十七章是另一个相同的例子,不过该首讽刺诗是针对城市,而不是她的君王。该首诗的开首:‘巴比伦的处女阿,下来坐在尘埃’。在两个例子中,讽刺诗都是以一种丧礼哀歌的形式(像哀一2;撒下一19-27),使作者藉此可以讲出一个野心勃勃而终致失败的故事,但其目的是庆祝,而不是哀哭,因为死去的是巴比伦王。

对于这首长篇而多姿多采的诗歌,是否可以鉴定其在历史上的身分,一直是意见纷纭。这首诗不需要原来是有关一位真实的巴比伦王,因为其中没有任何的历史资料,而唯一提及他名字的便是在标题上(4节),这也可能是后加的。虽然曾假设为尼布甲尼撒(主前六○五至五六二年)与拿波尼杜(Nabonidus,主前五五五至五三九年),但最合适的提议,是引用传说中的伯沙撒王那次十分非历史性的筵席(但五章),作为最富启迪性的相同例子,表明其戏剧性的效果与豫言的含:‘当夜迦勒底王伯沙撒被杀。’(五30)。

这种哀歌的特色之一是直接引语的运用,例如在第四十七章的哀歌中,巴比伦多次说到自己,在耶利米哀歌第一、二章中,也有出自耶路撒冷,说及其饥饿的儿女(二12),嘲讽的过路人(二15),沾沾自喜的敌人(二16)说的话。从这方面以及其他例子来看,以赛亚书十四章是很好的例子。第一段诗(4-8节)以欢欣松树与利巴嫩的香柏树的话作结:‘自从你仆倒,再无人上来砍伐我们。’第九章四节的豫言应验了,欺压者的杖与棍最终被折断,而‘全地得安息,享平静’(7节)。还有谁比地上华美的树,更值来庆祝此事实?

第二段诗(9-11节)便进入了阴间的境界,来欢迎这位落败的君王:‘你也变为软弱,像我们一样么?’(10节)。‘阴间’可以想像为贪得无厌的怪物(五14),或猎人(诗一一六3)。这里可能是指一个王朝(正如廿八15,18),吃惊于巴比伦王的去世。于是他立刻唤醒他的臣民,就是‘阴间’(Shades,希伯来文repha'im)就是那些在世曾为‘首领的’与‘列国君王的’(9节)柔弱幽灵。我们会在第廿六章再次遇见这些阴魂(repha'im):

‘他们死了,必不能再活,他们去世(repha'im),必不能再起……’(廿六14)

在此他们以嘲弄的态度来欢迎新来者,看见强壮的与软弱的在死亡里成为一样了。约伯说:

‘大小都在那里,奴仆脱离主人的辖制。’(三19)

而巴比伦王与其他向他说话的皇族的幽灵的区别之处,是他们都坐在宝座上(九节,编者注:中文和合本的‘离位站起’,英文标准修订本含有‘离宝座起立’之意),而他却要以虫蛆为床。

在第三段的诗(12-15节)中,便引述了这个君王自己说的话,使我们可以得见其无法无天的侮慢野心。他们用的言语,像以西结书中推罗王的话(廿八11-19),都是取材古代迦南的神话语言。例如‘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希伯来文zaphon,参诗四十八2),是迦南神话中的奥林匹克山,是众神的居处。另一个例子是‘高云之上’(参摩四13;弥一3;伯九8),迦南的神巴力常被形容为‘驾行在高云上’,同样的字句在诗篇(六十八4,33,参标准修订本)中常被用来形容以色列的上帝。‘至高者’也是迦南神的名号,正如麦基洗德的传统所示(创十四19-20)。但巴比伦王的罪却是普世的,正如亚当与夏娃一样,他们听从了蛇的话,想‘像上帝’一样(创三5)。巴别塔的建造者也有相同的野心(创十一1-9)。‘明亮之星,早晨之子阿,你何竟从天坠落!’这个一心梦想成为神的君王,他的命运便被如此描述:Helel ben-Shahar,‘明亮之星,早晨之子’是给那王的讽刺名号,由另外两个迦南的神名所组成。传统上Helel被视作维纳斯(Venus),‘明亮之星’或‘路斯弗’(Lucifer),可以代表神明坠落的意思,例希腊的赫斐斯塔斯(Hephaestus),或天使(例如撒但。参路十18)从天上坠落地狱或‘坑中’(15节)。

本诗最后的一位主角是那些无名的旁观者,或过路人(16-17节)。其场景不一定再次是阴间(9-11节);这看来像是一片尸首满希的战场,其中躺的是巴比伦王:‘使世界如同荒野,使城邑倾覆,不释放被掳的人归家,是这个人么?’从先知耶利米论约雅敬的豫言中(耶廿二19),我们清楚看见人若不能得到庄重的安葬,是可怕的厄运,特别对君王来说。十九节的希伯来文有一种‘像可憎的枝子’的含意,使人想起巴比伦皇室最后一代,最昏庸的成员,一无是处,只好丢掉或被烧。有些学者因此处经文所用的‘可憎’或‘可厌’,便译作:‘叫人厌恶的流产贻儿’(参标准修订译本),或‘可厌的腐肉’(新英译本,耶路撒冷本)。‘坑中的石头’为冷酷阴间的情景添一点可怕的描述细节。

整首诗以咒诅作结,但不是单单针对巴比伦王,而是包括一切像他一样的人,所有作恶的人及他们的子孙都要灭亡!(20下-21节)圣经中有许多诗篇与诗歌,都是以这种普遍化的描述作结,如诗篇一○四35。诗篇第二篇是较为没有敌意的例子:‘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12节)底波拉之歌的结束,正是与我们这首以赛亚的诗歌一样:

‘耶和华阿,愿你的仇敌,都这样灭亡,
愿爱你的人如日头出现,光辉烈烈。’(士:五31)

论巴比伦、亚述与非利士的神谕(十四22-32)

这三篇神谕的第一篇(22-23节)用为提醒我们这首长篇的讽刺诗是针对巴比伦而作,而从第四节起便没有提及其名字。然而这里完全不同的风格,包括‘万军之耶和华说’这句公式,使人觉得这是独立的段落。这里说到有四个上帝介入的行动,藉以毁灭巴比伦。首先,万军之耶和华将‘兴起攻击他们’,像夜间的敌人一样(士二十5;诗廿七3)。这与上文的诗歌有紧密的连系,因为该诗在结束时警告那些恶人可能会‘兴起,得了遍地’。然后祂将灭绝所有巴比伦的踪迹,而所选用的两句方言都是有押头韵的效果:‘名号与余民’(shem ushear)与‘连子带孙’(nin weneked)。跟祂将巴比伦之地变为箭猪的窝穴,最后更借用了日常生活中不寻常的形像,祂会把他们像尘埃般扫走,如此便为新居民豫备了住处。最接近的旧约例子,便是描述上帝擦净‘耶路撒冷,如人擦盘将盘倒扣’(王下廿一13),这是一幅令人吃惊的图画;另外还有一个常见的形像,描述恶人好像糠一样,被风吹去(例诗一4)。

论及亚述的神谕是短小而简单,由此清楚表明当这些斥责列国的神谕被搜集成书时,在第八世纪豫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强大亚述帝国,已经荡然无存。本篇以誓言作开始(参五9;摩四2;六8;八7)。还有许多明显暗喻其他以赛亚豫言,第廿五节清楚地运用了九章四节的形像;上帝伸出的手(26-27节)使人想起在第九与十章豫言中屡次出现的重复诗句。在这段攻击亚述的激烈陈述中,最令人吃惊的话是第廿五节:‘在我地上打折亚述人……’,亚述的覆亡会发生在以色列境内。正如第十章十五至十九节,这不是关于尼尼微倾覆的豫言,简短的那鸿书才是关于尼尼微。这里必定是说及亚述军队在主前七○一年,于西拿基立统率下的猝然战败。从耶路撒冷与犹大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亚述溃败的开始,除去了他在百姓颈项上的轭,及他在百姓肩上的重担;这就是上帝旨意的成就(24,26,27节),而不是要到了主前六一二年尼尼微城沦亡时才成就。

‘我地上……我山上’充满了对以色列地的渴望情怀,它也许反映了被掳巴比伦的思乡情意,这当然也可见于本书的四十九章十一节;六十五章九节,以及以西结书卅六章中对‘以色列山’所发的辛辣豫言。当有人提及其中一些名称时,这些用词便会更加充满感情:黑门山、迦密山、他泊山、基利波山、尼波山、西乃山、摩利工山、锡安山与橄榄山,每个名字都充满了丰富的联想意象:

‘以色列山哪,你必发枝条,为我的民以色列结果子,因为他们快要来。’(结卅六8)

另外像诗篇一二一篇与一二五篇更进一步指出,在‘我山上’的经文中所含有的弦外之音。

第廿六节像上文部分的讽刺诗,补充说明了当亚述想夺取耶路撒冷时的遭遇,一样会发生于全地。以色列的历史是人类历史的范式(paradigm),故此出埃及、耶路撒冷、锡安与巴比伦、及类似的事,可以表达深度的属灵、宗教与政治思想与事实,而同样的,现代的奥斯威滋(Auschwiz)集中营亦成了普世性的象征,象征了不单是反犹太主义,更是种族主义最终极的演变结果。

许多人都认为攻击非利士的神谕(28-32节)乃是真正出于先知以赛亚。主前七二二年是十分吻合这段神谕的日子,就是亚述王撒缦以色五世去世的那年。在那年,非利士人庆祝这根击打他们的‘杖’(29节)折断,便起来反抗,但却如先知所料,被撒缦以色的继承人撒珥根二世。‘从北方出来’粉碎了(31节)。第卅二节的‘使者’,便是非利士人派出的使者,要去说服希西家王,使犹大归于叛乱的一方。以赛亚给希西家的忠告,就像他十二年前给亚哈斯的意见(七章),及二十一年后劝告希西家一样(卅六至卅七章),是要他‘信靠上帝;祂建立了锡安,祂是他们的避难所,他们的力量。’(参诗46篇)。如果我们将第廿八节看作是等同‘希西家王在位的早年’,那这样的历史推断便十分适当一致。

正如其他相同的例子(如耶四十七章;结廿五15-17与摩一6-8),本篇豫言已经离开了原来的经文和处境,及其在一连串攻击列国神谕的位置,而作为形像化运用。这不单是有关主前七二二年所发生的事。因此传统的犹太与基督教的解经家,考察其他重要的经文启示,便在廿九节中分辨出三种敌人的次序,每一个都比前者更加可怕──‘杖……毒蛇……飞龙’,从耶西华美的树茎必长出三条枝子:与亚述合谋的亚哈斯(王下十六章);‘攻击非利士人,直到迦萨的四境,从了望楼到坚固城’的那位希西家(王下十八8);以及击杀非利士人比任何人都更多的弥赛亚,大的子孙(撒上十七至十九章;撒下五17-25;八1)。另些人在这些诗句中,看出一种渐进的发展,从希西家王所挥舞的‘杖’(王下十八8),到更可怕的‘毒蛇’、‘飞龙’与‘有烟从北方出来’(31节),这些都贴切描述了亚述的入侵(参十一14)。以赛亚书自此便没有再提及非利士人。

第廿九节所载的三类蛇是按照其毒性来排列,第一是‘蛇’(serpent),是所有蛇的属名,强调其狡猾(创三1;太十16);第二类是‘毒蛇’(adder或cockatrice,参钦定本),此为含有剧毒的毒蛇,在圣经中突出地描绘:‘终久是咬你如蛇,刺你如毒蛇’(箴廿三32;参赛十一8;五十九5;耶八17)。第三类是形容为‘火焰的飞龙(希伯来文saraph)’,指一种神话的怪兽,集中了第一类蛇的至死狡猾,第二类的毒性及有翼撒拉弗的可怕火焰(参六2)。在亚述的图像中出现有翼飞蛇的绘画,这毫无疑问为主前八世纪犹太人所熟悉的,并且有力地加强了‘从北方出来’亚述入侵者的形像。

本诗分为两部分,各以嘲讽的命令口吻开始:‘非利士全地阿,不要……喜乐……’(29节),与‘哀号……呼喊……非利士全地阿,你都消化了’(31节)。‘全地’强调了所有五个主要的非利士城市都包括在内(摩一7-8;六2)。然后每个部分都以图画的形像,来描述非利士人的命运,首先是蛇,其次是烟,然后用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描述耶路撒冷的和平与保障(32节),贫穷人与有需要者的避难所(30节)。非利士会被消灭(30节),她的使者会失败(32节),但‘耶和华建立了锡安……’──《每日研经丛书》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唐纳   赛亚书   巴比伦   以色列   书简   阴间   亚述   的人   圣经   迦南   士人   犹大   注释   他们的   点此   雅各   约翰   君王   之星   自己的   旧约   之子   耶和华   耶路撒冷   是指   这是   先知   神谕   大卫   埃及   福音   明亮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