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斯拉记第6章查经资料

以斯拉记第六章

以斯拉记相关章:

以斯拉记第六章

圣殿竣工(拉六)

  这一章将要为被掳归回后,头二十多年的故事作一个完满的结论,表明目前所处的时期仍是所罗巴伯及约书亚的时代。而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新时代,要等到这些事件过去之后,到第七章才会展开。

重新发现古列的诏令(六1~5)

  波斯帝国幅员,因距离辽阔而造成通讯延误。我们可以由几件事得到深刻的印象:首先由巴勒斯坦向有关当局发出询问,问题被转送到巴比伦去,最后他们是在遥远的亚马他王宫71档内找到答案。无论结果如何,这些工程得同时把握机会加紧赶工,他们实在很懂得利用这样的机会。

  比克曼(E. J. Bickerman)72有一个论点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他说:以斯拉记一2以下希伯来文的版本和六章2c~5节亚兰文的记录或「备忘录」(NEB)都是真正的文献,而且,「不是一份记录的两个抄本,乃是有关同一件事的两份独立文件」。73希伯来文的文件是要传令官去对被掳者宣布(和张贴告示,一1b)与其有关的事情,亚兰文则是一份留作官方存档的批示备忘录,内中清楚记载了有关行政措施的细节。类似这样的备忘录,包含了记载各种不同事件的文字资料(参2节的一卷),已经从旧波斯帝国的几个城市里发现出来。此处为答复达乃的询问,把一封可能很长的文献,当中关乎到圣殿和器皿的文字抄录下来,予以回应。

  4. 这些曾经让人起很大戒心的大石头,现在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了。这个词与五章8节里的「大石」是同一个字,字面上的意思是可滚动的石头,就是说因为石头太大而无法以其他工具载送。既然经费要出于王库,那么,这个工程计画就不再会像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侠行了。因为,姑不论这些被古列「遣返」(参一2~4)的神是谁,这个工程至少是他为了赢得众神只的善意和代祷而去催促进行的。何况,这笔公帑也可能没有更好的用途,而且皇家征收的税款到底还是来自各个省份本身,大利乌很清楚的知道这一点(8节)。这样才不会造成首都王府的财物负担。

  5. 有关圣殿中的器皿被交还之事,已记载于一章7~11节。此处之所以又重新说到将器皿……各按原处放诸细节,乃是要将前面提到的,有关古列为讨神的喜悦而做的事重新插入这里来再讲一次。不消说,敬拜要蒙悦纳必须注意到每个细节都要正确方可。大利乌应该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还借着提供献「馨香的祭」所需的材料,以及要求祭司「为王……祈祷」,表示愿接受所有关乎敬拜的事宜(9节及下)。其实,各地的宗教要按应有的礼仪去敬奉,一直是波斯宗教政策所持续关注的事,74这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后来还导致以斯拉的改革任务,这也是本书以下篇章的主题。

大利乌允许继续建殿(六6~12)

  恐怕没有别的说法比用古柏(WilliamCowper)的诗歌会有更令人满意或更醒目的效果去捕捉这段经文的处境:

  「不怕天空多云;云中深藏慈爱怜悯……」75

现在,来自波斯王的覆谕竟然使这些建殿者的立场,比从前更为坚固有力。所罗巴伯有得自政府的财源和保护,使他的工作不致遭受国家的干扰和亵渎。

  8、9. 有关调用公家经费的动机和方式,无论是从初期(8节)或后续(9节),可参考第4节注释。从诏令中精确地列出敬拜所需的材料,我们可以推论:王谕的撰写应谘询过犹太人的意见。从第12节里非常准确的神学观念,可进一步证实这样的看法(那里是说神住在祂的殿中,并不是因为祂必须如此,祂也不是以有形的方式出现,而是因着祂的名,也就是祂选择要在那里向人启示祂自己。参:申十二5;王上八27~29)。

  11. 有关无论谁更改这命令,也应该包括那些破坏、不遵守命令的人(参Ryle)。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项恶有恶报的法规,就是谁敢擅自乱动神的殿,就会遭受用自己家里房子的梁木做刑具处死的惩罚。刑罚的方式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被刺死(RSV,另参 GNB 关于此主题的解说)。这种可怕的酷刑并非没用过,在亚述的文献中即有记载。但是,亚兰文字面上的意思是把他高举起来鞭笞,所以GNB 就说是「绑住立起然后鞭打」。BDB(希英旧约字汇)把它理解为某种形式的钉十字架,76以斯拉续篇上卷六32则认为是吊死。综合言之,这种刑罚乃是要使人在大庭广众前受羞辱、被警告。不过,我们也该知道,在以色列律法里,对这样的处罚有两项重要的限制:第一,受刑人是在木头前面,而不是在上面被处死(申二十一22,注意顺序);第二,尸体的悬示不可以超过一定的时间(申二十一23)。

  此外,究竟违犯者的房子要成为粪堆,或被没收(NEB)又是另一个有争论的问题,NEB 在此节的旁注以及但以理书二5和三29皆有所说明。77

  有些字词的使用将波斯王的谕令凸显得更加有力,很值得我们在这里把它们抽出来看,才能知道它们的作用有多大。论到外来的阻力,他说:当远离他们;任凭……建造。关于供应呢?他说:急速拨取……免得耽误;所需用的:每日供给他们,不得有误。此外,还批示说:当速速遵行。这些做法的政治动机很明显是多方面的。例如,对古列王过往的政策表示尊重,也希望藉此使帝国的这块区域更加安定,因为这一区与埃及之间的沟通情况,对帝国的安定至为重要。更何况整个帝国到处发生的动乱,至今才平定。

  但是,背后还有一些原因比帝国的政治因素更为重大,而且带给以色列人的安全保障比君王能给的更多。那就是在「愁云惨雾隐密之处」(再次引古柏的同一首诗),神虽然允许反对势力对他们发出一些警钟,但绝不至遮蔽祂的仁慈「笑脸」。神借着提振这些建殿者的信心和勇气,外加来自皇家充沛的物质供应,为整个事件注入了新鲜的动力。

圣殿竣工(六13~15)

  13. 急速遵行这个说法是这几章圣经的主旨。首先,它表达出这是建殿者处理问题的态度(五8);其次,也说明了王令紧急不可怠慢(六8、12);78最后,还显出当地有权势者完全合作的态度(六13)。总督达乃在整个事件中,从询问、等候回音(五5),一直到有效运行谕令,都相当负责。他不是参巴拉。

  14. 我们在五章1、2节时曾经暂停一下去看看两位先知所扮演的创新角色。他们的话语曾经为一个死寂的光景注入了生命力,也将两个纹风不动的领袖重新带入信心的行动中。现在,整个场景显得更加深邃而有动能。我们看到长老们,这些较次要的领袖,竟展开了工作而且推动着它直到完成。故事的背景看似是一个接一个的王在下命令(旨意);然而,真正历史的高峰乃是以色列神的命令(或作谕令79)。这一向是神工作的方式,祂使用的方法。

  这里提到应该是属于下一个世纪的亚达薛西,为的是要让我们往前看由尼希米所带动圣城城墙的修复工作。这个工作正是由亚达薛西授权进行的。他是第三位元让以色列人进行修复工程的皇家赞助人。其名字被加在这里,是因为作者或早期的文士为了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而添加的。80

  15. 圣殿在五一六年的最后一个月之前完工了,81也正是在哈该第一次呼召以色列人要起来行动之后的四年半。这趟冒险的信心之旅,始于极艰困的时期(该一6~11),以后转变成被以色列人看成「这日的事为小」(亚四10),再加上不友善的调查(拉五3及下),到最后竟以胜利退出。从所罗门的圣殿被毁算起,相隔约有七十年的时间,当中可说是一事无成(参:亚一12~17)。

圣殿奉献典礼(六16~18)

  奉献这个字(ḥanukkâ)后来变成一个节庆的名字,目的是要纪念圣殿在被安提阿古‧依比芬尼(Antiochus Epiphanes)亵渎之后(参:约十22及下),在主前一六五年又重新被洁净祝圣之事。但这个字也可以用在任何一件刚竣工要为神使用之物,从一座坛到一个人的房子(申二十5),或者一道城墙都可以(尼十二27)。有时候,训练一个小孩也可以用这样的话去表达(箴二十二6,希伯来经文)。不过,并不宜将意思过度解读。

  献祭的花费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比起所罗门献殿时用上的二万二千头牛,十二万只羊(王上八63),这次的花费还是相形见绌的。这样尖锐的对比,其实正可为这种短暂的荣耀作最佳的注解。现在这个没有王作主又受到欺压的小群体,正是古代那份荣耀的残余光辉呢。为以色列众人作赎罪祭也是一句很明确的诠释,但不是针对所罗门而是对以色列整个国家而言。这是一个失败的告解,也是一个信心的认信。表示为全民所预备的救赎与约仍在那里,献公羊十二只正是一个隐含的象征。

  18. 摩西律法书有规范祭司和利未人的基本职责,也划分了他们之间的区别(参:民十八)。不过,按着班次倒是大卫所规定的事情(参二36~39)。

  值得注意的是:从本节经文我们可知,早在以斯拉回来之前,这些被掳归回的人已经知道此一祭司的相关条例了。

欢喜过逾越节(六19~22)

  献殿完之后几周就要过逾越节了(参15节)。现在经文又回复到它该使用的语言,就是希伯来文。这要一直到七章12~26节亚达薛西王回信给他们时,才会再回到亚兰文。(亚兰文写作的经文到此暂告一段落,一直到下一封信的起始才再回到亚兰文,像四章8节以下一样)。

  21. 这是一节很重要的经文,可用来更正我们在读四章1~3节时所得到的错误印像。因为我们可能会误以为这群人是一些排他性很强的人。这个印象或许很难根除,但真实的情况是:只有那些把自己排除在外的人才会变得不受欢迎。归信上帝的人会像剌合、路得一样,找着一扇敞开的门。

  22. 亚述王会出现在这儿是顶奇怪的。如果这是因为抄写错误所致,那么这个抄本必是一个早期的抄本,因为此人也出现在LXX 当中。不过,原因可能是,刻意要去提醒人们记得历史中那些逼迫他们的帝王(参:尼九32)。首先是巴比伦帝国,再来是波斯,只是波斯的政策如今有了非常戏剧化的转变。82

  长达一个世代,以色列人回归史的第一幕,就这样退出了。它从上帝激动古列王的心拉开序幕(一1),后面又以祂扭转了古列最有力之继承者的心闭幕。

  就在这片欢喜声中,故事突然中断。介于所罗巴伯和以斯拉之间的这段漫长时日,竟在静默中跳了过去。只有在四章6节,简略地提及亚哈随鲁的统治(主前486~465/4年),才打断一下沉默的史实。此外,以斯帖记也告诉我们,在那段年间,遥远的京城书珊所发生的事件。还有,在耶路撒冷城里,玛拉基在以斯拉到达之前不久也发出了预言(如果可以这样理解的话),事先告诉我们第七至十章那段时期人们的心境如何。

71参 E. J. Bickerman, 'The Edict of Cyrus in Ezra I', JBL 65, pp. 249~275,他指出(同上文251页)大利乌任巴比伦国王的第一年夏天,是住在亚马他城内的宫中,就在这一年他作了这个决定(一1)。

72参注71。

73同上文,250页。

74参:导论 II,书版第15页及下。

75译注:William Cowper 诗 "God Moves ina Mysterious Way", 中译摘自《生命圣诗》(香港,宣道出版社,1986)第31首。

76也就是说把「鞭笞」译成「钉」。Myers 并不接受这样的观点,他提到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有记载:大利乌在占领巴比伦城时,曾将三千个人钉死。Ryle 也要我们注意到「举起」这个字的技术性用法(相较于其一般性用法)应该指「刺死」或「钉死」。他指出,这样的用法可能包括了约十二32中,我们的主在使用这个字时所隐含深奥的意思(「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

77LXX 在此节及在以斯拉续篇上卷六32都认为亚兰文 newālû 意思是被王没收。有一个阿拉伯文的字根 whl 也被用来支持此一观点(参 Brockington)。但是,比这些语文的血亲更靠近原文的后圣经时代的希伯来文与犹太人的亚兰文却支持「粪堆」或「朽坏」这样的含义。另,LXX 把但以理书里相似的字 newālî 译作毁坏(destruction)。

78「急速」(六8, RSV 作 'In full')是对同一个亚兰文字的不同翻译。请注意七章17、21及26节(RSV「严厉地」)。在皇家的谕令中,这个字似乎已经是一种为表达郑重其事时的正式用法。

79命令ṭaʾam)和谕令ṭeʾēm)之间唯一的区别是因MT 里为了表示尊敬的态度,硬将母音做了人为的改换所致。LXX 用同一字去译这两个字,其他译本如 AV、JB 亦然,另参考 GNB。

80希腊文圣经已经是这样用了。GNB 却一反常态的,在14节里插入了「圣殿」一词(亦即:「建造圣殿完毕」)。但在亚兰文用的是比较一般性的词(「他们建造完毕」),在进入15节明确讲到圣殿之前,它留下一些空间让人可以往前对亚达薛西的角色有一些简要的瞻望。

81这个月正好在亚笔/尼散月的逾越节之前,通常等于西历的二/三月。以斯拉续篇上卷七5记录的是第二十三日,不是第三日。但这到底是因为真正的记载是这样,而我们的经文漏掉了一个字,还是因为以斯拉续篇上卷选择了一天,是在新年之后可以有一周的庆祝活动(参Brockington),我们实无法确定。

82波斯人自己在一些非正式的情况中提到从前的亚述省(Assyria)时,用的即是 Athura (Assyria),参:A. F. Rainey AJBAI. 2 (1969), pp. 51, 73 n. 19.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3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第六章   注释   圣经   大利   唐纳   下旨   斯拉记   波斯   巴比伦   以色列   的人   大利   所罗门   简介   犹大   圣经   注释   点此   第六章   帝国   约翰   谕旨   耶路撒冷   犹太人   祭司   的是   福音   上帝   亚述   献祭   君王   彼得   他们的   这是   工程   经文   在此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