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记第三章-《圣经背景注释》
以斯拉记第三章-《圣经背景注释》
以斯拉记第三章
三1~13
祭坛和圣殿的重建
三1 七月 七月称为提斯利月,时值秋季(约等于公历九至十月)。它和住棚节的关系亦可见于尼赫迈亚记七73~八2中,以斯拉的盟约更新典礼。
三2 耶书亚 耶书亚是被掳归回时代初期的大祭司。他祖父西莱雅在巴比伦攻取耶路撒冷时,被尼布甲尼撒所处决(王下二十五18~21;留意以斯拉也是西莱雅一系的人,见七1)。犹大王位的继承人所罗巴伯(见下一条注释)充任省长一职。由于犹大仍在波斯的权下,他的权力是有限制的(不得与波斯王竞争)。故此统治社群的责任由省长、大祭司二人分担,祭司的角色变得更为重要。现今对他所知不多,只知他是有份重建圣殿的领袖之一,没有同时代的经外文献提到他。
三2 所罗巴伯 所罗巴伯是大卫王位的继承人(他是约雅斤的孙子,见:王下二十四的注释),在波斯王大利乌一世手下任犹大省长。当时人对他的期望颇大,这些期待更富有弥赛亚的色彩。无疑有些人期待他建立应许中的王国,将自由带给为奴的他们(波斯人的奴隶)。他的职责虽以俗务为主,以斯拉记则把他和大祭司耶书亚,形容为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幕后的动力。他在波斯王准许之下统治,维持法纪和收税是他的责任。所罗巴伯是大卫家作省长的最后一人,但考古学家却发现了示罗密(代上三19将她列为所罗巴伯的女儿)的一个印章,把她标明为以利拿单的妻子之一或属下官员。以利拿单相信就是所罗巴伯后继任为省长的人。
三2 燔祭 修建圣殿和正式开始崇拜耶和华的第一步,是建筑祭坛,恢复燔祭(见:申二十七6~7的先例)。值得留意的一点是,按照伊里芬丁蒲草纸的记载,当地的犹大社群希望能够重建被毁的圣殿,但立誓不在坛上献上燔祭,以保全耶路撒冷的优越性。有关燔祭的概论,可参看:利未记一章的注释。
三3 根基 为了保持与被掳之前耶路撒冷圣殿崇拜的延续性,把坛筑在原有地基上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类似的重建过程,见:代下二十四12~13)。如此圣洁空间就得以复苏为祭祀耶和华的惟一正确地点。古代神庙或庙宇地点的选择是永不轻率从事的。早至主前二○○○年古德的泥版已经记载一个复杂的异梦。他在梦中得到关于庙宇之地点、大小、方位的详细指示。因此,重建之时一找到正确的地方,就必须设法寻找原有的建筑设计和地点。巴比伦的末代君王拿波尼度在一个碑文中,记载他在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前撒珥根王建筑的地基上重建西帕尔的庙宇,一吋的偏差也没有。美索不达米亚一些考古学遗址,发现在同一地点上多次重建庙宇,文化层有十几个之多。
_
拿波尼度的花岗石碑
三3 早晚献燔祭 能够维持在每日晨昏不断献祭,是完全遵守圣殿体制的标记。按照出埃及记二十九38~42和民数记二十八3~8(进一步资料,见这两处经文的注释),这祭是每早晨黄昏各献一只一岁的羊羔,和细面、油、酒。这制度曾经两次在停息一段时期之后恢复(主持者是代下二十四14的约阿施,和代下二十九7、27~29的希西家)。停息的理由包括疏怠和亚述压力的抑制。
三4 住棚节 有关这个主要宗教节期的资料,可参看:出埃及记二十三16b;利未记二十三33~43;申命记十六13~17的注释。这个节期的庆祝与所罗门圣殿的奉献(代下五3),和以斯拉的盟约更新典礼(尼八13~18)也有关联。三个案例都象征百姓有新的开始,而庆典包括筵席则必定是使缔结盟约或条约正式化的步骤(见:创三十一54的注释)。
三5 月朔与一切圣节 有关这些以色列宗教历上之节期的背景,可参看:民数记二十八1~30的注释(又留意撒上二十5)。他们很明显是决意恢复所有昔日之宗教礼仪,使宗教活动正规化。
三7 粮食、酒、油 劳工的标准薪酬一定包括每日粮食、酒、油的分配(见:代下二10所列的各项)。巴比伦、马里,和美索不达米亚很多其他城市,都发现了粮食配给总目(包括自由身之工人和奴隶所得的分量),作为这一点的左证。
三7 浮海运输香柏树 主前十一世纪埃及祭司温纳蒙向叙利亚的统治者订购的香柏树,也是浮海送货。本节安排将重建圣殿所用的树木运往海港约帕,也是根据类似的安排(有关此举的进一步例子,见:代下二16的注释)。
三8 年代小注 第二圣殿和所罗门的圣殿一样,也是在春季第二个月,即西弗月,动工建筑(王上六1、37)。工程说是在所罗巴伯来到圣殿原址的第二年开始,问题是经文没有清楚说明他是几时来的。他从来没有被形容为与设巴萨或古列同一时代(但四1~5或者可以如此解释),但却时常和大利乌有关。以斯拉记二章往往被视作另一次的回归,大概发生在第一章所述的回归之后十五年。故此,本节的第二年是指哪一年并不容易鉴定。
三10 根基的重要性 有关地基立在圣洁空间的意义,可参看第三章3节的讨论。此外按照美索不达米亚的惯例,需要献上奠基的祭,并将记述君王奠基的版片、圆柱或圆锥埋于当地(正如现代也有将时代文物密藏器安置在公共建筑之基石的习惯)。例如主前十九世纪马里王雅顿林的地基碑文,不但描述沙马士庙的建筑,更描述远征香柏山脉(Cedar Mountains)和地中海的战役。主前五二五年刚比西斯亲自参与埃及内特女神(Neith)庙宇奠基的庆典,足证波斯人十分注重在神殿的传统地点奠基。
三10 号和钹 号、钹、琴、瑟等乐器,经常在宗教礼仪中宣告开始,或在游行中使用(见:代上十六5~6;代下二十五11~13)。敲钹可能象征雷声,或在游行之时数节拍。号声则是战场上或重要场合中的发信工具。
三12 第一和第二圣殿的比较 古代庙宇的富丽程度,是基于几个因素。大小虽有影响,建材的质素和工匠的手艺却更加重要。被掳归回的社群纵有波斯政府的援助,所能动用作为材料的资源依然远逊于所罗门。金子的分量,石块的质量和大小,石匠和金工的技巧,都是第二圣殿无望与第一圣殿匹敌的。老一辈之人的失望不一定反映他们是注重外表而已。当时和出埃及时代的看法,都同样认为殿宇和陈设的豪华和壮观,是向住在圣所之中的神表示尊崇的合理方法。百姓因为无能提供与神荣耀相称的富丽环境而感到悲哀。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