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马太福音第六章-《每日研经丛书》

马太福音第六章-《每日研经丛书》

马太福音相关章:

我们一开始念到第六章的头几节,立刻就会遇到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回报的动机占有什么地位?在本段经文中,耶稣三次提到上帝要报答那按照上帝的意思去服务的人(太六4,6,18)。这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在详细研究本章经文以前,先停下来查考。

常说在基督徒的生活中绝不应该有索取报酬的动机。我们必为善而行善,德性的本身就是报赏,因此获得报酬的观念必定要从基督徒的生活中完全摈除。从前有一位年老的圣徒,他常说要用水完全扑灭地狱的火,用火全部烧毁天上的喜乐;使人不为其他,只为善而行善,赏罚的观念,就可以全部从生命中消除了。

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十分美好而高尚的观点,但并不是耶稣所持的观点。我们早已在这段经文中看到,耶稣三次提到赏赐。正确的施舍,正确的祈祷与正确的禁食,都会得到赏赐赐。在耶稣的教训中,这里所提到的赏赐的观念也不是仅有的例子。祂提到那忠心忍受逼迫的人,忍受侮辱却不怀怨的人,他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太五12);祂说凡因门徒的名,把一杯凉水拿给弟兄中最小的一个喝,就不会没有赏赐(太十42);才干比喻中至少有一部分,论到忠心的服务,将会得到赏赐(太廿五14-30)。最后审判的比喻,明显地指出:赏赐与惩罚是按照我们对别人的需要的反应而定(太廿五31-46)。耶稣显然是毫不犹疑地使用赏赐和惩罚的字眼。我们一定要小心留意,不要以为自己在赏赐方面的想法,比耶稣更加属灵。我们必须要注意几件十分显明的事实:

(一)任何一无所成的行动,就是无用与无意义的行动。这是生活中一个很明显的原则。没有目的的良善,就是无意义的良善,有话说:‘一件事除非在某方面有好处,否则就一无是处。’基督徒的生活若不是有一个获得喜乐的目标,就完全失去它的意义。凡相信基督的道路与基督的应许的人,决不会相信良善除其本身以外,不会有任可结果。

(二)从宗教的观念中排除赏罚,就等于断言世界至终是不公平的。说明善人与恶人同样的结局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是等于说上帝并不在乎人的好坏;再坦白一些,等于说行善是没有意义的,一个人所以要过一种生活,不过另一种生活,也是没有持殊理由的。完全将赏罚废除,等于就是说上帝既不公义也不慈爱。

要使生命有意义,必须要有赏罚,赫斯曼(A. E. Housman)写道:

‘那边,晨光灿烂
太阳上升,因此我必须
洗嗽、穿衣、饮食、喝水、
观察、说话、思想、工作,
上帝知道那为的是什么?

我时常这样的洗嗽、穿衣,有什么用处呢?
让我躺下,休息,
我曾千万次的竭尽所能,
还要全部从头做起。

如果没有赏罚,这首诗所表现的观点就是真的了。行动是无意义的,所有的劳苦都是虚空,如同捉影捕风。

(一)基督徒对回报的观念

在论及与基督徒生活中的回报有关的观念时,还有几件事要弄清楚:

(甲)耶稣所说的赏赐,并不是指物质方面。在旧约中良善与产业确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人成功,如果他的田地肥沃,收成丰富,儿女众多,财产钜大,就证明他是一个好人。

约伯记之中就有这个问题。约伯遭遇不幸,他的朋友来跟他辩论,认为这个不幸是他犯罪所造成的结果。约伯却极力否认这个罪名,以利法说道:‘请你追想,无辜的人有谁灭亡?’(伯四7)。比勒达说道:‘你若清洁正直,它必定为你起来,使你公义的居所兴旺。’(伯八6)琐法说道:‘你说,我的道理纯全,我在你眼前洁净,唯愿上帝说话,愿祂开口攻击你。’(伯十一4-5)约伯记主要就是描述良善与物质兴旺联系在一起的矛盾观念。

诗人说道:‘我从前年幼,现在年老,却未见过义人被弃,也未见过他的后裔讨饭。’(诗卅七25)‘虽有千人仆倒在你旁边,万人仆倒在你右边,这灾却不得临近你,你惟亲眼观看,见恶人遭报。耶和华是我的避难所,你已将至高者当你的居所,祸患必不临到你,灾害也不挨近你的帐棚。’(诗九十一7-10)耶稣的话决不是指这个意思;耶稣应许给祂门徒的决不是物质上的兴旺。反倒应许他们受审、灾难、痛苦、逼迫、死亡。因此耶稣决不会想到物质上的回报方面。

(乙)第二件必定会记得的是,至高的赏赐决不会临到一个寻求赏赐的人。如果一个人经常寻在寻找报答,时常计算自认为能够赚到的,他反而会失去他所寻找的报酬,因为他对于上帝和人生有错误的看法。一个时常计算报酬的人,是把上帝当作一位审判官或会计师,尤其是以律法的观点来看人生。他总是在想做多少,赚多少。他用帐簿上借方与贷方的比较来看人生,他总是想在上帝面前报帐说:‘我已经做了这么多,现在我要求报酬。’

这观点基本的错误,是以律法而不是以爱来看人生,假使我们深切热诚地、谦卑无私地爱上一个人,我们一定会认为,即使把我们所有的一切都给了他,仍嫌不够;即使把太阳,月亮、星星也给了他,也不能报答他的恩惠,凡在爱中的人,常会感到亏欠,他心中不会有索取报酬的意念。人若以法律的观点来看人生,他可能随时想到他要得的报酬;人若以爱的观点来看人生,得报酬的观念决不会进入他的心中。

基督徒的回报伟大的真理乃是──凡寻求回报,并计算应得报酬的人,反而得不;凡纯綷以爱为动机,从不想到他配得上任何酬的人,却要真正的得到。令人希奇的是报答是基督徒人生的副产品,又是最终的结果。

(二)基督徒的报酬

我们现在必须要接下去问道:基督徒人生的报酬是什么呢?

(甲)一开始我们要先注意一个基本而普遍的真理。我们已经看到耶稣基督根本没有想到物质方面的赏赐。基督徒人生的报酬是单单给予属灵人的报酬,属物质的人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报酬。基督徒的报酬只给予基督徒。

(乙)基督徒的第一件报酬就是满足。作正当的事,顺服耶稣基督,不计较得失地遵行祂的道路,总是带来满足。人若作正事。顺服耶稣基督,可能会失去他的财产、地位,甚至终于被关于监狱;他也可能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孤单、受人批评,但是他仍有内在的满足,且远胜过他在物质和肉体上一切的损失。这种满足决不能以属地的币值来衡闉量,在今世是无可比拟的,它所带来的是生命的冠冕。

诗人乔治霍布特(Geroge Herbert)跟他的朋友们在一起组织一个小型的管弦乐队,时常相聚在一起练演奏乐器,他是其中的会员之一。一次他正要去见他的朋友,走到半路上看见一个运货的车夫,他的车子深陷在沟渠泥淖之中。乔治霍布特把他的乐器放在一边,去帮助这个人。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把车子从泥浆里面拉出来,他自己弄得满身是泥。他赶到朋友家时,已经错过了练习时间。他把迟到的原因告诉他们。一位朋友说:‘你错过了所有的音乐。’乔治霍布特微笑说:‘可是我在半夜里会歌唱。’他已经有了满足,因他做了像基督那样的事。

文歌脱佛烈(Godfrey Winn)提到一位英国最有名的整容专家,在战时,他放弃了每年可赚十万英镑的私人业务,把全部时间用来重整在战时受到火灼与残肢的空军人员的脸面和身体。文歌脱佛烈对他说:‘麦克,你有什么野心?’他回答说:‘我要作一个好工匠。’一年十万英镑与圆满完成无私的工作所得到的满足比较,实在算不得什么。

有一次,一位妇人在路上遇见伯明罕的戴尔(Dale of Birmingham)。她说:‘戴尔博士,上帝祝福你。’可是她坚决不肯奉告她的名字,她只是向他道谢,为他祝福,然后走了。戴尔一时感到十分沮丧。‘可是,’他说:‘雾散了,阳光照射,我呼吸到上帝山上新鲜的空气。’在物质上他虽然并不富足,但这位传道人发现他已经帮助了一个人,而得到极大的满足,他已经得到了莫大的财富。

基督徒的第一件回报,是世上的金钱所买不到的满足。

(丙)基督徒人生的第二件回报,就是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基督徒报酬观念似非而是的地方,就是一件工作做得很好,并不是带来休息、安慰与轻松;却带来更大的要永,与加位的努力。在谈及才干的比喻中,那些忠实的仆人所得到的回报乃是更大的责任(太廿五14-30)。一位教授得到一位真正天份高又有才干的学生,他决不会让他空闲,反要把更困难的工作给他做。有天才的青年音乐家要学习艰深的乐谱。第二流球员决不会在三流的球队里,让他轻松自在的应付了事;却要把他放在第一流的球队,要他尽全力来取胜。犹太人有一句很希奇的谚语,他们说聪明的老师待他的学生犹如:‘年轻力壮荷负日增的小牡牛’。基督徒的回报正与世界的回报相反,世界的回报将是一段轻松悠闲的生活,基督徒的回报乃是上帝要他愈来愈多的服事上帝与别人。我们的任务愈艰巨,所得到的报酬也愈重大。

(丁)基督徒第三件、也是最后的一件回报,就是历代以来人们所盼望的──得以见到上帝。属世的人,从来也没想到过上帝;想到与上帝面对面的时候,将是一个恐怖而不是喜乐的经验。人若走自己的路,就愈来愈与上帝相离,直到最后,上帝竟变成了他终日躲避不欲见面的陌生人。可是若有人全力追求与上帝同行,顺服上帝,并以良善作为他终日追寻的对象,于是他的生命就一日比一日更接近上帝,直到最后,他将毫无惧怕且满有喜乐的进到上帝面前,这就是最大的报酬。

善事出自错误的动机(六1

犹太人的宗教生活包含有三大主要工作,它们也是良善生活的三大基础支柱──施舍、祈祷与禁食。耶稣并不是为这些事来争论;最使祂烦扰的是人生中,有许多最好的事,却出于错误的动机。

这三件主要的工作,竟是出自错的误机,真是一件希奇的事。耶稣这样警告:人们倘若只是为自己的荣耀去行这些事,他们就失去了其中最重要的价值。一个人可以施舍,不是为帮助接受施舍的人,只是表现他的慷慨,并在一个人的感恩与众人的赞美中自我陶醉。一个人的祷告以变成不是向上帝说话,而是对人说话;只是为了让别人看见他是多么的虔诚。一个人禁食,可能并不是为了心灵的好处,也不是为要在上帝面前谦卑,只为了要向世人夸耀他那自制的品格。人行善可能只为了鸁得别人的赞誉,增加他自己的声望,并向世人显示他是一个多么良善的人。

耶稣认为这一切的确会使人得到一种酬报。祂曾三次提到这句话,标准修订译本译作:‘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太六2,5,16)这节经文最好译作:‘他们已经获得全部的报酬。’在希腊原文所用的动词是apechein,这是商界做生意的专用字,表示全数收讫之意,用在入帐方面。例如一个人签了一张收据给另一个人:‘本人已收到(apecho{)榨橄榄的全部租金。’一位税史,在收据上写:‘我已收到(apecho{)你应缴的税金。’人若出卖了一个奴隶,就在收据上写:‘我已收到(apecho{)全部价款。’

耶稣所说的是:你若为表现你自己的慷慨而施舍,你会得到人的称赞,但这也是你全部的收获,是你全部的款项都已经收讫;如果你的祈祷只为了在人的面前炫耀你的虔诚,你将得到十分虔诚的好名声,但也是你全部的收获,你全部的款项都已收讫;如果人人都知道你在禁食,人们会认为你是一位有节制的修行家,但这也是你全部的收获,你全部的款项都已经收讫。耶稣说:如果你的目标是要得世上的酬报,你一定可以得,但是你决不能得到惟有上帝才能赐下的报酬。你将要变成一个近视极深的人,紧握住有限的酬报,而失去永恒的报答。

在什么情形之下不要施舍(六2-4

犹太人认为施舍是所有宗教责任中最为神圣的,从‘施舍’与‘公义’共用同一个字tzedakah可以看出它的神圣程度。施舍与公义简直就是同样的一件事。施舍就是在上帝面前积功德,甚至可以赎回并赦免以往的罪行:‘施舍总胜于积蓄金银,因为施舍能救人脱离死亡,能洗净人的一切罪恶。’(多比传十二8)

善待父亲的,在主的册必不涂抹他的名,
且能坚定不移的作了赎罪的善事。
你受苦的时候主必记念你的善行,
消灭你的罪恶,如同暖气消融严霜一般。

(便西拉智训三章十四至十五节)

拉比有格言说:‘施舍者比献祭者更伟大。’施舍在善行中占第一位。

一个人要为善就必须专心施舍,这是件自然而不可避免的事。拉比最崇高的教训完全跟耶稣一样,他们禁止夸耀性的施舍。‘凡在暗中施舍的,比摩西更伟大。’那能够救人脱离死亡的施舍是:‘接受者不知从什么人而得;施舍者不知给了什么人。’有一位拉比,他想要施舍,就在身后丢下钱,这样他就看不到谁把它捡起来。他们说:‘宁可一样东西也不给人,不要给人东西使他感到羞耻。’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习惯,与圣殿有关。在圣殿里面有一个房间称作静室。凡愿赎罪的人,可以把钱放在其中;家道没落的贫穷人,常常暗中从这些奉献得到帮助。

其实这也像许多别的事一样,实行起来就跟标准相差得太远。施舍者常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予,完全是把荣耀归给自己,并不是真正去帮助人。在会堂中聚会时,为贫穷人收捐,有些人特别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他们所捐的数目。特斯坦(J. J.Weststein)引证一则古代东方的习尚说:‘在东方,水非常稀少,有时要用钱买。一个人若要行善,使他的全家蒙福,他就走到挑水的人那里,用美妙的声调对他说:“给口渴的人喝水吧!”挑水的人把水灌满他的皮袋,走到市场去,喊说:‘口渴的人,来喝奉送的水。’施水的人就站在他旁边说:“我给你永喝,祝福我吧”’这就是耶稣定罪的类似情形,假冒为善hypokrites的希腊字是演员hypokrites;人们喜欢用做戏性的施舍,专为荣耀自己。

施舍的动机(六2-4)(续)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施舍行为后面的几种动机:

(一)人的施舍可能是出于责任感。他的施舍可能并不是由于他想要施舍,而是因为他感到施舍是他无法逃避的责任。也可能有人会下意识地认有穷人在世,就是为要让他有尽责任的机会,使他可以在上帝面前立功劳。

凯塞琳卡斯威儿(Catherine Carswell)在她的自传中,叙述她早年在格拉斯哥(Glasgow)的经历时写道:‘人们可能说,穷人们是我们所喜爱的,他们的确常跟我们在一起,我们在特制的社会圈子中被教导去爱护、尊敬并款待穷人。’她回味这句话,是殷勤中带十足的优越感。施予被当作是一种责任,而且在同时还要给以道德性的教训,使施予者有一种自高自大的乐趣。当时,格拉斯哥每逢周六晚间,是一个醉酒者的城市。她写道:‘多年以来,每主日的下午,我父亲就到所有的警局拘留所兜一圈,用半块钱币把周末的酒鬼保释出来,使他们不至于在礼拜一早上失去他们的工作。他要每个人签字担保在下周的工资内归还这半块银币。’无疑地,他做的一切是完全对的,但他是以十足体面的自高自大方式去做,且在施舍中加上道德训词。他很清楚的感觉到自己与那些受助者在道德上大有差别。有一句话论到一位伟大且有优越感的人说:‘他愿将一切给予人,却不肯把自己给人。’当一个人以长者自居而施予,当他时常计算他给予别人多少,当他为责任感,即使为了基督徒的责任感而给予时,他可能慷慨地把东西送给别人;但有一件决不肯给人的,就是他自己,因此他的给予是不完全的。

(二)人的施舍可能是由于名望的动机。他可能为自己得施舍的荣誉而施舍。如果没有人知道,或者没有宣传的价值,他根本就不肯施舍;若不是受到人适当的感谢、称赞和尊敬,他就会非常不高兴。他的施舍并不是为荣耀上帝,却是为了自己的荣耀;他的施舍主要并不是为帮助别人,而是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和权力。

(三)人的施舍可能是由于非做不可。他可能会因为内心有满溢的爱与仁慈,使他除了给予以外,不能做别的事。施舍也可能是由于一个人始终无法除去对需要者的责任感。

约翰博士(Dr. Johnson)是一位大有仁慈的人。有一位极其穷困的人名叫若伯特里伏脱(Robet Levett),他原来在巴黎做侍者,在伦敦的贫民区做过医生。约翰孙自己也曾说过这人的外表与仪态,足以使富人厌恶,使穷人恐怖。后来不知怎么回事,他就成了约翰孙家庭中的一员。鲍斯威尔(Basewell)对这件事感到十分惊讶,但哥德斯密(Goldsmith)对约翰孙有较深的认识,论到里伏脱时,他说:‘他是一个穷困而诚实的人,对约翰孙来说,这样的推荐已经足够。他现正在苦难之中,极需约翰孙的保护。’‘可怜他’就是进入约翰孙内心的通行证。

鲍斯威尔提到一段约翰孙的故事:‘某夜,约翰孙迟归,发现有一个女人躺在街上,精疲力竭不能行走,他就把她背起来带回家中,才发现她原来是一个堕入风尘、犯罪、穷困、疾病的女子。他不但没有严厉的责备她,反而用很长的时间、花费许多的金钱,使她得到温柔的照顾,直到她恢复健康,而且尽力使她开始有德性的生活。’约翰孙从这些事上所得到的,是人们对他的品格引起了不应有的疑惑,但他的给予是出于人类的同情心。

在文学史中,关于约翰孙的描述是最可爱的。在他自己穷困的日子,工作到黎明才能回家,他沿河滨的马路行走,一面将便士放在被弃的婴儿与睡在门口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手中。霍金斯(Hawkins)论到有人问他怎么忍受家里住满了‘穷困与不配之人’的兹味,他回答说:‘假使我不做,就没有人会去帮助他们,我不能让他们因为物质的缺乏而感到绝望。’若要有真正的施予,应是来自人内心爱的浪潮,是对上帝之爱的流露。

我们的耶稣基督自己就是完全施予的榜样。保罗写信给他在哥林多的朋友说:‘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祂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八9)我们的施予决不能出于冷酷,自以为牺牲的责任感;更不能为求得自我的荣耀和他人的称誉。施舍必定要出于爱心自然的流露,耶稣基督既将自己给予我们,我们必须要像祂一样地将自己给予别人。

在什么情形之下不要祷告(Ⅰ)(六5-8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对祷告一事,比犹太国抱更崇高的理想了;也没有一个宗教在次序的先后上,比犹太更为重祷告的了。拉比们说:‘祈祷是伟大的,胜于一切的善行。’拉比们论到家庭崇拜的美妙,有一句格说:‘凡在他家中祈祷的,是用比铁更坚强的围墙去围绕它。’拉比们唯一的遣憾,就是不能终日祈祷。

但在犹太人祈祷的习惯中也有一些错误。务要注意它们并不是犹太人祈祷所特有的错误,而是在任何地方都可能产生的错误。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形惟有在把祈祷当作最严肃的事情的环境中才会发生。它们并不是疏忽的错误,而是误用虔诚的过失。

(一)祈祷趋向形式代,每一个犹太人每天规定要作两件事,第一是背诵(Shema),包括三段短的经文──申命记六4-9;十一13-21;民数记十五37-41。Shema是希伯来文‘听’的命令式,它是从‘以色列阿!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这一节经文所引伸出来的一个字,它是指整件事的中心。

每一个犹太人每日早晚,必须背诵全部Shema,时间愈早愈好,只要光线足以分辨青白;或拉比以利以谢(RabbiElierzer)所说分辨蓝与绿的时候,就要开始背诵。不论在任何情况之下,必须在第三时间(third hour)即上午九时以及晚间九时以前,念这些经文。如果最后可能念Shema的时限已到,不论这个人在什么地方,或在家中,或在街上,或工作,或在会堂,他必须停止一切活动来念这几段经文。

许多人喜爱Shema,以尊敬、崇拜,与爱心重复地念诵;但也有更多的人,随意喃喃地乱说一通就算了。念Shema很可能成为一个无意义的重复的行动,只是喃喃地念诵如同念咒一样,我们基督徒没有资格来批评这件事,因为他们喃喃念诵的情形,也可能在我们的家庭谢饭祷告中发生。

每一个犹太人每天要作的第二种事是重复念他们称为Shemone{h'esreh,就是十八的意思。其中包括有十八篇祷文,迄今仍为会堂崇拜中重要的部分。后来虽增加为十九篇祷文,但仍用旧名。其中的祷文多半很简短,几乎每一篇都十分可爱。

第十二篇祷文是:

‘主啊!愿你的怜悯临到正直、谦卑的以色列众长老,与各位教师;愿恩惠临到我们中间虔诚的陌生人,与我们每一位。赏赐凡诚实信靠你名的人,使我们在来世能与他们同蒙恩典,叫我们的盼望不至落空。主啊!感谢你,因你是忠实信徒的盼望与信赖。’

第五篇祷文:

‘我们的父啊!带领我们归向你的律法;主啊!带领我们回来服事你。带领我们真实地悔改。主啊!感谢你,因你接受我们的忏悔。’

没有一间教会有比Shemone{h'esreh更美的祷文。律法规定犹太人每天要背诵三次,早上、下午、晚上各一次。都是背诵同样的祷文。虔诚的犹太人用敬爱崇拜的心情祈求;但也有许多人却把这美丽的祷文当作公式化的套语。假使没有时间,或者记不得背诵全部十八篇祷文,另有摘要可作代用。这样,Shemone{h'esreh的重复念诵不过就跟念咒文一样了。我们基督徒其实也没有批评他们的资格,因为在许多场合之中,我们背诵主所教导我们的祷文时,也有同样的情形。

在什么情形之下不要祷告(Ⅱ)
(六
5-8)(续)

(二)在犹太的崇拜仪文中,还有适合各种情形应用的祷文。人生中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有祈祷的公文。有餐前、餐后的祈祷;有关于光、火、闪电,看到新月、彗星、两水、风暴,眺望海、湖、河流,收到好消息,使用新家具,进入或离开一个城市,也都有祷文。每一件事都有祷文,实很不错,表示在人生中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带到上帝的面前。

可是正因为有那么详细规定的祷文,使得整个祈祷的系统成为公式化;自然的倾向就是熟背祷文,而丝毫没有想到其中的意义,只不过是在某种场合喃喃重复罢了。伟大的拉比们深知其中的弊病,并设法加以阻止。他们说:‘假使一个人念祷文,仿佛做完一件固定的工作,那就不是祈祷。’‘不要把祈祷当作是一项公式化的责任;要把它当作是获得上帝怜悯的一种谦卑的行为。’拉比以利以谢深感形式的危险,因此他每天做一篇新的祷文,使他的祈祷永远保持新鲜。我们都知道这种危机不单是存在犹太教;即使在崇拜以前的静思与默祷,也可能以呆板的、仪式的形式结束。

(三)而且,虔诚的犹太人还定出祈祷的时间。规定每天的第三、第六、第九个时间,也就是上午九点、正午十二点,下午三点,犹太人无论身在何处,到了这些时间一定要祈祷。很清楚,这样他可能真实地记念到上帝,也可能只是执行习惯性的形式。回教徒也有同样的习俗。有一个故事论到有一个回教徒拔刀追赶并要杀死他的敌人,这时候报告祷告的号令响了,他于是停下来,打开祈祷毯,跪下,尽快地念完他的祷文,然后再起来,继续追杀仇敌。一个人一天三次记念上帝是一件可喜的事,如果一天三次喃喃地念完祷文,却丝毫也没有想到上帝,就非常危险了。

(四)还有一种倾向是把祈祷与固定的地点,尤其是会堂,相联在一起。有些地方似乎与上帝特别接近是一件无可否认的事实;可是有些拉比竟说惟有在圣殿或会堂中的祈祷才有效力。因此犹太人养成在祈祷的时间上圣殿去的习惯。在初期教会,甚至耶稣的门徒也有这种想法,我们使徒行传三1念到彼得、约翰在祈祷的时间上圣殿去。

此倾向的危险就是人可能认为上帝被限止在某些神圣的所在,而忘记全地都是上帝的殿。最聪明的拉比见到这种危机,因此他们说:‘上帝对以色列说:在你城市的会堂中祈祷,如会办不到,可在田中祈祷,或在你中祈祷,或在你床上祈祷,或在你床上用心灵与上帝契合,并要保持静默。’

任何制度一旦遭遇到困难,并不在于制度的本身,而在于使用制度的人。人可能使祈祷的制度成为崇拜的工具,也可能使之成为不经思想随口念诵的信条。

(五)犹太人也有做长篇祷告的趋向,不单是犹太人有这种情形,十八世纪苏格兰的崇拜,这种崇拜越长就表示越虔敬。在这种苏格兰式的崇拜聚会中,长达一小时一节一节地讲解圣经,一篇证道又长达一小时。祈祷冗长而且是无准备的。马克斯威尔博士(Dr. W. D.Maxwell)写道:‘祷告之有效,是由于它的热忱与流畅,也以长度而定。’拉比利未说:‘谁的祷告长,就蒙垂听。’另一句格言说:‘义人随时发出长的祈祷,都蒙垂听。’

直到如今,仍有一种下意识的观念,认为一个人若以够长的时间敲上帝的门,祂就会回答,也可以说上帝被烦扰得不得不来听。最聪明的拉比也感到这种危机,有一位说:‘禁止用冗长的话赞美圣者。诗篇说:‘谁能传说耶和华的大能,谁能表明祂一切的美德。’(诗一○六2)只有那“能”传说耶和华大能及表明祂一切美德的人,配用冗长的话去赞美,但无人“能”’。‘愿人在上帝面前的话语短少,如经上说:“你在上帝面前不可冒失开口,也不可心急发言,因为上帝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话语要寡少?”(传五1-2)’‘最好的崇拜在乎保持缄默。’多话与虔敬,信口开河与热心,时常容易混淆在一起,许多犹太人犯了这种错误。

在什么情形之下不要祷告(Ⅲ)(六5-8)(续)

(六)犹太人像其他的东方人一样,他们轻易使用和过份使用重复的形式。东方人有一种无限止地重复一句话、或一个调子使自己催眠的习惯。在列王纪上十八章廿六节,我们念到巴力的先知如何用了半天的工夫呼喊:‘巴力啊!求你应允我们!’在使徒行传十九章卅四节,我们念到以弗所城的暴民,足足用两小时的时间,喊说:‘大哉!以弗所人的亚底米啊!’回教徒也是连续数小时重复地念神圣的音节HE,绕圈子奔跑,直到把自己弄得心醉神迷,最后精疲力竭毫无知觉地倒在地下。犹太人则用Shema的方式;用祷告来代替一种自我催眠。

犹太人另有一种重复祷告的方式,就是在祷告中把每一样对上帝的称呼与形容词堆砌起来。有一则著名的祷文这样开始。

‘愿恩惠、称赞、荣耀、高贵、颂扬、尊荣、赞美、颂赞归与圣者的名。’

有一则犹太人的祷文,一开始就用十六个形容词来描述上帝的名字;这完全是在卖弄词语。当一个人开始重视祷告的方式而不是祷告的内容,他的祷告就只是在口头上。

(七)耶稣指出犹太人在祷告中的最后一种错误,就是要别人看见他们在祷告。犹太人的祷告制度,使他们十分容易虚张声势地祷告。他们伸出双臂,手掌向上,低下头,站祈祷,而且必须在上午九点,中午十二点,下午三点做祷告。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是到了钟点,就必须要祷告。一个人很容易预计在这些时间,在匆忙街道的角落,或在拥挤的市场出现,让所有的人看见他的虔诚;一个人也很容易在祈祷时,停在进入会堂的最高一级阶梯上,献上冗长,夸耀性的祷告,叫所有的人羡慕他的极度虔诚,这很容易使全世界看到他在表演祷告。

最聪明的犹太拉比充份了解这一点,并且丝毫不留余地的定这种态度为有罪。‘假冒为善的人带给世界忿怒,他的祈祷不蒙垂听。’‘四种人不能看见上帝的荣面──嘲弄者、伪善者、说谎者、毁谤者。’拉比说,人的心若不与祈祷一致,就根本不能祈祷。他们规定一个完全的祷告,在事前必须有一小时个人的准备,事后并有一小时的默想。但是假使一个人有骄傲的心,犹太人的律法制度的确会造成他去虚张声势。

为了使祷告有效,耶稣已经规定了祈祷的两大规则:

(一)祂坚持所有真实的祈祷必须献给上帝。祂批评人的过失,就是向人祷告,而不是向上帝祷告。一位伟大的传道人,一次评论在波士顿(Boston)教堂所献上的华丽而精致的祷告为:‘献给波士顿最流畅的祷告’。祈祷的人所关心的是他给予听众的印象,而不是与上帝的交通。不论在公众面前,或在私祷之中,人的心中只有上帝,不应有其他的杂念和欲望。

(二)祂坚决主张我们一定要常常记得,我们祷告的对象是一位满有慈爱的上帝,祂比祷告的人更愿意回答我们的祈求。我们不必将祂的恩赐与恩典与祂自己分开。我们不是来到一位必须用甜言劝诱,或不停地敲门才能得到回答的上帝面前;我们是来到一位乐意施恩的上帝面前。我们只要记住进件事,就足以使我们来到上帝面前,将我们的内心的愿望向祂倾吐,且说‘愿你的旨意成全’。

门徒的祈祷(六9-15

在我们详细查考主祷文以前,一定要记得一些普通的事实:

首先我们要记得,这是耶稣教导门徒们的祷告。马太和路加在这一点上说得很清楚,马太把门徒当作整个登山宝训的承受者(太五61)。路加则告诉我们,耶稣教导这个祈祷,是由于一位门徒的请求(路十一1)。所以第一件与主祷文有关,应当记得的是:这是一个做门徒的人才能够做的祷告;惟有那委身于耶稣基督,立誓跟随主的人,才能使这篇祷文产生意义。

主祷文并不是一篇儿童的祷文,其实它对于一个孩子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主祷文并非有些人所称的家庭用的祷文,除非那家庭是指教会的大家庭。主祷文确是特别为门徒而提出的,惟有在门徒的嘴唇中,才能使这祷文发生充份的意义。换句话来说,一个人要懂得他所祷告的是什么,才能用主祷文来祷告,倘若他还没有进入门徒的关系,就无法知道其中的意义。

我们必须注意主祷文中祈求的次序。头三个祈求与上帝和上帝的荣耀有关,其次的三个祈求与我们的需要和每日必需品有关。这就是说,首先要把最崇高的地位献给上帝,惟有如此,我们才能转过来提出我们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惟有将特殊的地位给了上帝,万物才能各就其位。祷告决不是勉强要使上帝的意思符合我们的意思,而且随时想要使我们的意思符合上帝的旨意。

第二部分的祷告与我们的需要和必需品有关,是彼此一致的。它论到人的三种基本需要,以及人行动的三种时刻。第一祈求饮食,就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也就是把现在的需要带到上帝的宝座面前。第二,祈求饶恕,就是把过去带到上帝面前,恳求上帝赐下赦罪的恩典。第三,在试探中祈求帮助,也就是把将来交托在上帝手中。在这三个简短祈求之中,耶稣教导我们把现在,过去和将来一概带到上帝的施恩宝座前。

这不仅是一个谨慎地将我们整个生命放在上帝面前的祷告;也是把整个上帝带进我们生命之中的祷告。当我们祈求饮食来维持我们在地上的生命的,我们的祈求即刻使我们想到上帝是父亲,是一切生命的创造和维持者;当我们祈求饶恕,我们即刻想到上帝之子,耶稣基督我们的救主和救赎主;当我们祈求在末来试探中将得到的帮助,我们即刻想到圣灵,祂是我们在路途中的安慰者、坚强者、光照者、引导者与保护者

主祷文短短的第二部分,在最令人惊异的方式之下,把现在、过去、将来,整个人生,带到具有一切丰盛的圣父、圣子、圣灵面前。耶稣在主祷文教导我们把整个的生命,整个的带到上帝面前;并将整个的上帝,整个的带到生命之中。

在天上的父(Ⅰ)(六9上)

把父亲的称呼用在上帝的身上,也可以说是基督徒信仰的摘要。‘父亲’这两个字重大的价值,乃是它建立了人生一切的关系:

(一)建立了我们与看不见的世界的关系。宣教士告诉我们,基督教给予拜偶像者在心灵和思想上最大的帮助,乃是确定只有一位真神存在。拜偶像的人相信有一大神,每一条小溪与河流,每一株树木与山谷,每一座山岗与森林,以及每一种自然界的力量,都有它自己的神。拜偶像的人,只能住在挤满了各种神明的世界中,而且这些都很善妒、猜疑、彼此对敌,它们都必须受抚慰,人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有没有忽略了对某些神明的恭敬。其结果是拜偶像的人生活在对神的惧怕之中;他们是:‘被他的宗教烦扰,不获助’。

希腊神话中最意味深长的就是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的神话。普罗米修斯是一位神。当时人类还没有得到火,没有火的生活是不愉快、不舒适的。普罗米修斯受同情心的驱使,从天上带了火下来送给人作为礼物。众神之首丢斯(Zeus)因人接受这件礼物而极其震怒,他就把普罗米修斯锁在亚底亚(Adriatic)海中的岩石上,让他忍受白日的曝晒、干渴与夜间的冻馁。不但如此,丢斯还预备了一只兀鹰,把普罗米修斯的心肝扯去,这个心肝被扯掉又长起来,长了又被扯去。

这是想要帮助人的神的遭遇。整个的观念中,首先认为神的嫉妒、猜疑、复仇心切等,神根本就无意帮助人。异教徒对于看不见的世界与人之间的观念和态度就是这样。他们终日萦绕于心的,是对一大嫉妒与猜疑之神的惧怕。因此当我们发现我们所祷告的上帝,有父亲的名称和心怀时,这世界便完全为之改观了。我们毋需在一善妒的神面前颤抖,我们可以在天父的慈爱中得享安息。

(二)建立了我们与看得见、此时此地所居住的世界的关系。我们很容易当这世界是一个敌对的世界。生活中有机会,也有改变;有我们拼命加以破坏的宇宙间铁定的律,也有苦难和死亡。可是如果我们能够确实地知道,在这个世界的背后并非有一位善变、嫉妒、嘲笑人的神;而是有一位上帝,祂的名字就是父亲,那么环境虽然黑暗,我们能够忍受一切,因为在这一切的后面乃是爱。如果我们认这世界的组成,并不是为我们的舒适,而是为要训练我们,常会使我们得到帮助。

例如痛楚似乎是一件不幸的事,但痛楚在上帝的安排中仍有它的地位。有的人由于身体构造上的反常,使他不可能感到痛楚。像这样的人,对他本身就是一种危险,对任何其他的人也是有问题的。如果痛楚并不存在,我们决不会知道自己在生病,在我们采取任何治疗的步骤以前,我们就会死亡。这并不说痛楚不是一件坏事,而是说许多时候,痛楚临到我们,就是上帝警告我们前面将有危险来到。

勒新(Lessing)总是说:如果他能够向狮身人头的斯芬克斯(Sphinx)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是不是一个友善的宇宙?’如果我们能够确定创造世界之上帝的名字是父亲,我们一定会确实的知道,这一定是一个友善的宇宙。称呼上帝为父,解决了我们与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之间的关系。

在天上的父(Ⅱ)(六9上)(续)

(三)相信上帝的父,这信仰决定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如果上帝是父,祂就是全人类的父亲。主祷文并没有教导我们祈求我的父,却教导我们祈求我们的父。在主祷文中,我,我的,属于我的,这一类的字眼从未出现,实在是非常有意思。我们说耶稣来把这些字眼从我们的生命中除去,而代以我们和我们的和属于我们的\cs8地位,一点也没有错。上帝并不是任何人专有的产业。我们的父这句话,包含有消除自己的意思。上帝的父性也是人类的兄弟关系的唯一根据。

(四)相信上帝是父,这信仰决定了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人生中,许多时候人轻看自己,憎恨自己,他知道自己比地上爬行的最低劣动物还要卑贱。内心深感痛苦,没有人比自己更知道自己的无价值。

罗马可(Mark Rutherford)想在八福之外加上一个新的福份:‘医治我们自卑的人有福了。’凡将自尊归还给自己的人有福了。这正是上帝所作的。在那残忍、冷酷、恐怖的时刻,我们仍可以提醒自己,虽然我们跟任何人不相干,但我们却与上帝有关系;在上帝无限的怜悯的之中,我们承继祂皇族的血统,作万王之王的儿女。

(五)相信上帝是父,这信仰决定了我们与上帝的关系。这关系并非除去上帝的权能、尊严和能力,也不是减少了上帝的神圣,却是使这权能、尊严和能力与我们相近。

有一则古老的罗马故事,论到一位罗马皇帝怎样享受他的胜利。他享受罗马给予胜利的特权,带军队步行入城,后面尾随所有的俘虏,战利品和囚犯。皇帝与他的军队正向城里直进,这时候街道上布满了欢乐的百姓,高大的罗马军团兵士排列在街道的旁边,使百姓们保持他们自己的岗位。在凯旋路程中的某处地方,搭了一座小型的看台,皇后和家族坐在上面观看凯旋得胜的皇帝得意洋洋的走过去。皇帝最小的儿子在看台上跟他的母亲同在一起,皇帝走近来的时候,这个小男孩从台上跳下来,穿过拥挤的人和罗马军团的腿缝,要跑到路上去迎接他父亲的马车。有一位军团的兵士弯下腰,把他抱起来,阻止他的前进,‘孩子,你不能这样。’他说:‘你晓得坐在这辆马车里面的是谁吗?他是皇帝啊,你千万不要跑到那边去。’小男孩呆住了。他说:‘他也许是你的皇帝,不过他却是我的父亲。’这正是基督徒对上帝的感觉。那权力、尊荣、能力,乃是属于上帝,耶稣基督教我们称呼祂为我们的天父。

在天上的父(Ⅲ)(六9上)(续)

我们已经思想到上帝为我们的父这几个字;但这位上帝不仅是我们的父,祂是我们在天上的父。‘在天上’这三个字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包括了两大真理:

(一)它提醒我们上帝的神圣。我们很容易受情感的操纵,轻视上帝父性的观念,而以为是容易得到的,作为在宗教上随便马虎的遁词,正如海黎(Heine)论到上帝说:‘祂是一位好人,一切都会顺利。’‘上帝会饶恕的,这原是祂的任务。’如果我们只说到我们的父为止,可能会有这一类的推诿。可是我们所祈求的乃是在天上的父,祂有慈爱,也有神圣。

耶稣在有关于上帝的事上很少用父的称呼,真是一件很特别的事。马太福音是一本最早的福音,所以我们可以从其中得到一切最接近耶稣言行的正确记载。耶稣在马太福音中只有六次称上帝为父,而且从不在门徒的圈子以外使用这个名称。耶稣认为父母的称呼,是如此之神圣,使祂难以随便使用;而且除了在一些了解其中部分意义的人们中间,祂绝不用这个称呼。

我们决不能在提到上帝的时候,随便自作多情的使用父的称呼。上帝并不是一位马马虎虎的父亲,对于一切的罪恶、过失与错误,绝不容忍地闭上眼睛。这位上帝,我们能够称祂为父,但我们仍然必须以敬虔、崇拜、敬畏、惊异的心情与祂接近。上帝是在天上的父,上帝是慈爱与圣洁的组合。

(二)它提示我们上帝的能力。在人的爱中常有失望的悲剧。我们可能爱一个人,却不能帮助他完成某件事情,或拦阻他去作某件事情。人的爱可能相当热烈──却没有什么帮助。任何父母若有一个误入歧途的孩子,或某人爱上一个走岔路的人,就会知道个中的滋味。当我们说我们的父──在天上,我们是把上帝的慈爱与上帝的能力并排地放在一起,我们告诉自己,上帝的能力总是被上帝的慈爱所推动,以致除了我们从善以外,不能结出别的果子。我们告诉自己,上帝的慈爱是由上帝的能力所支持,因此它的目标决不致完全绝望或失败。这就是我们所想望的爱,是上帝的爱而不是人的爱。当我们祈求我们在天上的父,我们一定要记得上帝的神圣,我们也必定记得祂为爱所推动的能力;这爱的背后,是上帝永不失败的能力。

神圣之名(六9下)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实在说来,在主祷文所有的请求中,我们发现这个请求的意义最难以表达。如果我们问这请求真正的意义是什么?一定会有不少人感到难以答覆。因此,我们首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字句的真正意义上面。

翻译作‘圣’(hallowed)的这个字,是由希腊动词hagiazesthai的一部分而来。希腊文这字的动词hagiazesthai与形容词hagios相关连,意即hagios地对待一个人或一件东西。hagios通常译作神圣,可是它原来的意思是不同或有分别。一件hagios的东西是与其他的东西不同的;一个hagios的人就与其他的人有分别。所以圣殿是hagios因为它与其他的建筑物不同;一个祭坛是hagios因为它存在的目的与一般的东西不同;上帝的日子是hagios因为它与其他的日子不同;一位祭司是hagios因为他与别的人有分别。因此这个请求的意思:‘愿上帝的名获得不同的对待;愿上帝的名被放在绝对独一的地位上。’

再者,在希伯来文中,名字并不单纯是某人的称呼──就像约翰、雅各,或任何其他的名字。在希伯来文中,名字代表一个人的本质,特征、人格,而且按照我们对他的认识或他向我们启示的程度而定。这样我们对于圣经作者用‘名’来表达就会比较了解。

诗人说:‘认识你名的人,要倚靠你。’(诗九10)很清楚的,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凡知道称耶和华为上帝的人,一定会倚靠祂。它的意思说,凡知道上帝是什么样子,凡知道上帝的本质与品性的人,将会倚靠祂。诗人说:‘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题到取和华我们上帝的名’(诗二十7),这里很清楚的说明,诗人并不是在困难的时候,记得上帝叫做耶和华;它的意思是说,在某种时候,有的人会把他们的倚靠放在人或物质的帮助或护上,但诗人却记得上帝的本性与品格,他会记得上帝是什么样子,这种回忆将会给他自信。

因此,让我们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hagiazesthai译作神圣,意即要求不同,给予一个独特的地位。名就是一个人在当时为人所知,或向我们所显示的品性与人格。所以当我们祈求‘尊你的名为圣’,意即:‘求你使我们能够把与你本性和品格相称,也是你所要求的独一的地位献给你。’我们的祈求就是我们能够把上帝的本性所要求的独一地位献给上帝。

虔敬的祈求(六9下)(续)

在英文里,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专门用来说明上帝的本性与品格所要求的独一地位?有,这个字就是‘尊崇’reverence,这个请求是一个祷告,求上帝使我们能够虔诚地对上帝表示尊崇。对上帝真实的敬虔包括四个基本的要素:

(一)我们既要敬虔地事奉上帝,就必须相信上帝的存在。我们不可能敬奉一位并不存在的人,所以我们的敬虔,必须从确实知道上帝的存在为开始。

直到现代,人们思想上,仍以圣经中竟没有一处地方想要证明上帝的存在而感到希奇。因为圣经中的上帝是一个公理,公理是一件自明的事实,是用不证明的,它是一切其他证明的基础。例如:直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平行线无论有多长决不会相交在一起,都是公理。

圣经的作者会认为证明上帝的存在是一件多余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在经验与上帝同在的经历。他们会说,一个人无需证明上帝的存在,正如他不必证明他妻子的存在。他每天遇见他的妻子,他也每天遇见上帝。

如果我们真需要动用脑筋去证实上帝的存在,我们应当怎样呢?我们可以从我们生存的世界开始。佩力(Paley)古老的辩论还没有完全过时。假如有一个人在路上走,他的脚踢到一只躺在尘土中的表,他这一辈子还没有看见过表,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他把它捡了起来,他看见一个金属的壳子,壳子里面复杂地安放了齿轮、杠杆、发条与宝石,他看见整个东西很有次序地移动与工作,他更进一步地看到长短针围绕表面移动,显然是按照预定安排的程序,然后他怎么说呢?他是不是说:‘所有的金属和宝石是从地里偶然碰在一起,偶然的形成齿轮、杠杆与发条,偶然地集合成机器,偶然地自然上了炼走动起来,它们有顺序的工作也是偶然的?’不会,他会说:‘我找到了一只表。在某地方一定有一位制造表的人。’

在有次序之先,必须要有设计的头脑。我们看到世界就仿佛是一座大机器在有次序地工作,日头升沉,永恒不变;潮水按时涨落,四季顺序衔接。我们看到世界,就不能不说:‘必有一位世界的制造者。’世界的事实驱使我们来到上帝面前。正如金爵士(Sir JamerJeans)所说:‘没有一位天文学家,是无神论者。’世界的次序背后,要上帝的智慧来支持。

就从我们自己开始吧!有一样东西是人永远无法创造的,就是生命。人可以使一件东西加以改变,重新安排和更换;他却不能造出一件活的东西。我们的生命是从那里来的?从父母而来,对;可是他们的生命又是从那里来的呢?从他们的父母,对;但所有的一切又是从那里开始的呢?生命必定在某个时候进入了世界;它必须来自世界以外,因为人类不能创造生命。因此,我们只有再一次回到上帝面前。

每当我们回想我们自己,并向外观看世界,我们就不得不回到上帝这里来。许久以前康德(Kant)说过:‘我们里面的道德律,及我们上面星光灿烂的天空,都驱使我们归向上帝。

(二)在我们以敬虔事奉上帝以前,我们不仅要相信上帝,也必须知道上帝是什么样的上帝,人不可能对希腊之神的爱情与战争,憎恨与奸淫,欺骗与诡诈表示虔敬。没有人能够崇敬反覆无常,不道德、不纯洁的神。但我们知道上帝有三种伟大的品质,祂有圣洁、有公义、也有慈爱。我们待上帝虔敬,不仅因为上帝的存在,也因为知道我们所敬拜的上帝,是怎样的神。

(三)一个人可能信上帝,他也能在理智上承认上帝的圣洁、公义与慈爱,可是他仍旧可能对上帝并不敬虔,因为在敬虔之中,必须随时儆觉(awareness)到上帝的存在。敬虔地事奉上帝,意即生活在被上帝所充满的世界之中。我们在其中生活,就决不会把上帝忘记。这种儆觉并非限制在教堂或所谓神圣的地方,它必须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存在的一种儆觉。

华滋华特(Wordsworth)在听定大教堂近旁之诗集(Lines ComposednearTintern Albey)中写道:

我体会到
一位存在者以高尚的思想快乐地刺激我的心,
我感觉到在大自然中还有一种伟大的存在──
祂的居所是落日的灿烂光辉,
环绕的海洋与流动的空气,
蔚蓝的天空,且是存在人们心里的
一股动力和一种精神,
推动思想及一切思想和事物,
并在万物中旋转、运行。

哈代(Henry Ernest Hardv)是现代最优秀的基督徒诗人中的一位,他以安得烈神父的笔名写作。在美的奥秘(The MysticBeauty)中,他写的是:

伦敦城中有许多种心情,
而混合在这许多心情当中,
有一些是圣徒留下的,

在街上来往的人当中,
如果人有眼睛,可以看到
艺术家作画的材料。
我曾经见过后街沉浸在蓝色之中,
费斯特拉知道它的美丽:

那点点发亮的琥珀光辉,
有一间煎鱼店进行它的交易,
色彩极其美丽,
啊!真是美妙!
我有一次经过圣雅各公园,
在日落与黑暗之间,
啊!何的神秘:

灰的,绿的,紫的,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那黄昏的谐和。

我确知美丽出现在何处,
上帝就在那里;
那位走进崎岖颠沛生命道路,

降为人子显示神恩的主,
祂有福的脚踪,
仍在穿越街衢。

上帝在后街,上帝在圣雅各公园,上帝在炸鱼店──这就是尊崇祂。多数人的难处是他们对上帝的尊崇是间歇性的,在某时某地强烈,在其他的时候完全不复存在。尊崇的意思是继续不断地敬畏上帝。

(四)尊崇还有另一样要素。我们必须相信上帝的存在,知道上帝的本性,并继续不断地儆觉到上帝。可是一个人可以具备上述的一切条件,却仍旧没有尊崇;在这一切之外,还要加上顺服上帝。尊崇就是知识加上顺服。路德在他的教义问答中问道:‘上帝的名怎样在我们中间受崇敬?’他的回答是:‘在我们的生活与教义真正地基督化的时候。就是我们知识上的认信,与我们实际的行动完全顺服上帝旨意的时候。

知道上帝的存在,知道上帝的本性,时时不断地敬畏上帝,顺服上帝,就是尊崇。这就是我们的祷告,因为当我们祈求:‘愿你的名被尊为圣’时,我们将上帝的本性与品格所当得的尊崇献给祂。

上帝的国度和上帝的旨意(Ⅰ)(六10

‘上帝的国度’是整本新约的特征。在祷告、证道与基督教文学中,从没有一个短句使用这样多的次数。因此了解这短句的意义就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上帝的国度’是耶稣信息的中心,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耶稣初次在历史的舞台上出现,是祂来到加利利传讲上帝的国福音的时候(可一14)。耶稣自己也说传扬上帝的国是托付给祂的一个责任:‘我也必须在别城传上帝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为此。’(路四43,可一38)路加描述耶稣的活动是周游各城、各乡传道,宣讲上帝国的福音(路八1)。天国的意义显然就成为我们必须努力去了解的对象。

当我们想要了解这短句的意思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些令人窘困的事实。我们发现耶稣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提到这个国度。祂论到国度在以前就已经存在;祂说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所有的先知,都在国度之内(路十三28,太八11)。显然这国度就曾存在历史之中。祂论到国度是现在的事,祂说:‘上帝的国,就在你们心里(或在你们中间)。’(路十七21)以上帝的国是此时此地现存的实体。祂也论到将来的天国,因祂在教导人的祷文中,祈求国度的来临。这国度怎么能够在同时成为现在、过去和将来呢?这国度又怎么可能同时存在于过去,又存在于现在,并且是我们所应祈求的将来的降临呢?

我们在主祷文的双重祈求中,可以找到这难题的答案。希伯来文体最普遍的特征,就是我们文字运用技巧上所谓的‘类似词’。希伯来文总是要把每件事说两次,先用一种方式来说,然后再用一种方式去重复或扩大或解释第一种方法。诗篇中差不多每一节经文,都可以在中间划分为二,下一半的句子是重复、扩大或解释前一半的句子。我们要举出几个例子,把它说得更清楚一点:

‘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在患难中随时帮助。’
(诗六1)

‘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
(诗四十六7)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诗廿三1-2)

我们如果把这个原则用在主祷文中的两个祈求,用并排的方式把它们写出来,就变成: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让我们假定第二个祈求解释、扩大并为第一个祈求下定义。这样我们就会得到上帝国度完整的意义──上帝的国是上帝的旨意可以像在天上那样,完全的实行在地上的一个社会。我们在这里获得了解释,为什么这国度在同时可以属于现在,过去和将来。历史中任何一位完全实行上帝旨意的人,已在这国度之内;现在若有人完全实行上帝的旨意,就是在这国度之内;由于这世界与上帝旨意完全普遍的实行相差甚远,故国度的成全还在将来,所以它仍旧是我们必须祈求的对象。

要在这个国度里面,就要遵行上帝的旨意。我们看到这一点,就知道并不是以民族、人民与国家为主的国度,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的国度。其实这国度是世界上最个人化的所在,它要求的是我的意志,我的心灵,我的生命全部的降服。惟有在我们各人从事如此的决定和降服时,这国度才能来到。

中国基督徒时常祈祷说:‘主啊!复兴你的教会,先从我开始。’我们也可以把它借用为:‘主啊!愿你国度的降临先从我开始。’为天国祈祷,是求上帝使我们的意志完全降服在上帝旨意之中的祈祷。

上帝的国度与上帝的旨意(Ⅱ)
(六
10)(续)

我们已经越来越清楚的看到,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顺从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句话,说:‘愿你的旨意成就。’但是我们也同样清楚看到,论到这些字句的思想结构与说话的语调,将会有极大的区别:

(一)一个人能够用一种失败而无奈的声调来说:‘愿你的旨意成就。’他说这句话并非出于自愿,而是他清楚知道他不可能说任何其他的话。他说这句话因为他知道他不是上帝的对手,不这样说无异就是用自己的头跟宇宙的墙对撞。他说这句话因为认为自己是在上帝的掌握中,根本无法胜过上帝的力。正如克耶姆(OmarKhayyam)曾说:

祂在昼与夜轮转的棋盘上,
玩弄无助的棋子;
将它们移动、攻击、消灭,
再把它们一个个的放进棋盒。
球被打向那一方,
只随玩球者的心意;
祂将你抛人战场,
祂完全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人接受上帝的旨意,不为别的理由,只因为他知道别无他途可循。

(二)一个人也可能用充满苦毒的声调说:‘愿你的旨意成就。’斯横盘(Swinburne)说人类是生活在上帝铁蹄的蹂躏之下,又说上帝是至恶。贝多芬孤单地死去。据说当人们发现他的尸体时,他的嘴仍作咆哮的姿态,他紧握拳头仿佛要在上帝和青天面前挥拳示怒。人也许把上帝当作他的仇敌,但这位仇敌却拥有他无法抗拒的力量,因此人只好接受上帝的旨意,且是在恶毒的忿怒与仇恨之下接受的。

(三)人可能在完全的爱与信托中说:‘愿你的旨意成就。’不论这旨意将来如何,他仍以甘心乐意的态度说这句话。基督徒会这样说‘愿你的旨意成就’,应该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基督徒能够十分确定两件有关于上帝的事:

(甲)确知上帝的智慧。当我们要建筑或修理某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求教工匠,请他提出几种建议,到最后我们常会这样说:‘好吧!就照你认为最好的去作,你是专家!’上帝是生命的专家,祂决不会指引人走错路。

苏格兰某教派的创立者凯门理查(Richard Cameron)被杀之后,有一个麦锐(Muray)族的人,砍下他的头和手带到爱丁堡去。凯门理查的父亲也为了同样的原因被下在监里,仇敌把他儿子的头和手带到他的面前,想要增加他的忧伤,并且问他是否认得出是谁的。这位父亲拿起他儿子美丽的头和手(他儿子原有与父亲同样美好的肤色),一面亲吻一面说:‘我认得出,我认得出,这是我儿子,我亲爱的儿子的头和手。这是主的旨意,祂的旨意,祂的旨意是美好的,因祂不会错待我和我的儿子,祂使良善与怜悯终生陪伴我们。’一个人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并确实的知道他的时间是在无限智慧的上帝的手中,就很容易说:‘愿你的旨意成就’。

(乙)他能够确知上帝的。我们并不是相信一位嘲弄人并任意妄为的上帝,或一个盲目刚硬的宿命主义者。哈代多马(ThomasHardy)用一个残酷的句子,作为他的小说苔丝(Tess)的结束:‘不朽者的主脑,结束了他与苔丝的游戏。’但我们相信上帝的名字就是爱,正如威提尔(Whittier)曾说:

‘不知何处有主的岛,
枝头绿叶低垂,
但知不会飘流无定,
越出主爱范围。’

勃朗宁(Browning)得胜地宣告他的信仰:

‘上帝!你就是爱!我将信心建立其上,
我知道是你指引我道路,
并作我暗中的明灯,
改变了我的忧愁,
使它犹如那庄严的喜乐临到我身上,
我若疑惑你的爱,
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保罗说:‘上帝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罗八32)没有人看见十字架而怀疑上帝的爱;当我们确知上帝的爱时,我们就很容易说:‘愿你的旨意成全’。

我们日用的饮食(Ⅰ)(六11

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主祷文中最不会引起误会的一个祈求。从表面上看来,这似乎是一个最简单而直接的祈求。但有许多学者对这句话却有许多的注解。在我们想到它简单明了的意思以前,先来看看已经有的一些解释:

(一)饼(在中文圣经译作饮食)是指圣餐的饼。很早的时候,主祷文就与圣餐联在一起。在最早的崇拜仪式中,常把主祷文放在圣餐前面。有的人认为这是求主允准每日坐在主的桌前,领受属灵粮食权利的祷告。

(二)饼表示上帝的话是属灵的粮食,有时我们唱:

擘开生命之饼,充我灵饥;
正如海畔当年,引众归依;
我愿努力穷经,来觐圣颜;
寸心迫切思慕,生命之言。

所以这是为圣经中真实的教训、教义,和永存的真理祈求;它们是圣经所记载的上帝的真道,也确实是人的精神与属灵的粮食。

(三)饼是指耶稣自己,因耶稣自称为生命的粮(约六33-35),我们祈求每日得到祂生命之粮的喂养。阿诺马太(Matthew Amold)为了一个窒息的日子,在伦敦东部遇见上帝圣徒,而写的一首诗,如此说道:

八月里艳阳高照,
照射在巴色格陵(Bethnal Green)污秽的街头;
从隔窗看去,
司巴脱非(Spitalfields)苍白的织布者,
显然加倍地无精打采。
我遇见一位熟知的传道,
我问:‘病痛与过劳的人啊!
你的起居如?’
他回答说:‘近日常思念基督──生命之粮,
感到愉快和勇敢。’

这祈求使我们可以因基督是生命之粮而有的愉快和力量,所发出的祷告。

(四)这个祈求可以完全按照犹太人的想法来解释,饼就是天国的饼。路加告诉我们,那旁观的人对耶稣说:‘在上帝国里吃饭的有福了。’(路十四15)犹太人有一种希奇而生动的观念,他们相信当弥赛亚来临,黄金时代开始,上帝所拣选的人就可以坐下享用弥赛亚的宴席,宰杀巨兽伯里目特(Behemoth)与利韦亚坦(Leviathan),作为筵席中的鱼与肉。这是上帝赐予祂选民的欢迎筵。所以这个祷告,是为了在最后上帝子民所参与的弥赛亚筵度中,占一席之地的祈求。

我们虽然无须同意以上任何的解释为祈求的主要意思,但也不必斥为虚假而拒之千里。它们各有自己的真理与适切之处。

解释这祈求的困难,是由于我们对标准修订本译为‘每日’的这个epiousios的字意,相当的怀疑。有一件很特别的事实是,一直到不久以前,全部希腊文学中的确未曾用到过这个字。俄利根(Orgien)知道这件事,并认为这个字是马太所发明的。因此无法确定这字真正的意义。但在不久以前,在一本古卷的碎片上发现有这个字,这张碎片其实是一位妇人的购物单子,在某一项目的旁边,加上这个epiousios字,意即提醒她自己不要忘记买一种该日需用的食品。所以这祈求的意思,简单说来就是:‘赐给我今日所需要的东西,帮助我今日出外买到购物单上的东西。当孩子们放学回来,男人们下班归家时,愿你赐给我们所要吃的东西。当我们今天一同坐下,愿你使我们的餐桌不致空无一物。’这是求上帝供给我们今日需要的一则简单的祷告。

我们日用的饮食(Ⅱ)(六11)(续)

这个祈求只是每日需要的简单请求,但其中却包含一些重大的真理:

(一)它告诉我们,上帝关心我们的身体。耶稣向我们表明了这件事,祂花费许多时间治人的疾病,并使他们饥饿的身体得到饱足。考虑到跟随祂的众人离家很远,在空旷的野地无食物可以充饥,祂因而十分焦急。我们也要切记上帝关心我们的身体。任何藐视、轻忽、毁伤身体的教训均是错误的。当我们想到上帝亲自在耶稣基督里取了身体的形式,就可以知道上帝对于人的身体有什么想法。基督教的目的不仅是灵魂的救恩,而是整全的救恩,是灵、魂、体全部的救恩。

(二)这祈求教导我们为日用的饮食,也就是今日的饮食祈祷。它教导我们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不要为未知与遥远来担忧。耶稣教导门徒这篇祷文的时候,祂心目中一定会追想到旷野中拾吗哪的故事(出十五1-21)。以色烈的子民在旷野中捱饿,上帝从天降下吗哪赐给他们,但是有一个条件──他们只能拾取当日所需要的份量。假如他们检得太多,储存起来,吗哪就会变坏而且腐烂了。他们必须以一日所需为知足。有一位拉比说:‘一天所需用的份量是在那一天之内,因为创造这一日的上帝,创造并供应一日的需要。’另一位拉比说:‘凡有今日之粮者,倘若问:“我明天吃什么?”他就是一个小信的人。’这个祈求告诉我们只顾一天的生活,不让我们过分的挂虑,这原来是不知道信靠上帝的人生活的特微。

(三)这个祈求暗示应给予上帝适当的地位。它承认我们每日所接受的维持生命的必需品,是从上帝那里来的。没有一个人曾创造会生长的种子,科学家可以分析种子里面所包含的元素,但是将这些元素合成起来产生的种子,并不会生长。一切有生命之物是从上帝而来,我们的食物就是上帝直接的礼物。

(四)这个祈求很智慧地提醒我们,祷告者如何行动。假如一个人作了这样的祷告,就坐下来等饼掉在他的手中,他一定会饿死。它提醒我们祈祷与行动是携手并进的;我们在祈祷的时候,仍须继续工作,使所祈求的能以实现。活的种子的确是从上帝而来,但人的工作培养种子使它生长也是同样的真实。谢般狄克(DickSheppard)经常喜欢提起一则故事:一个人有一份配给地,他用血汗重新耕锄这一块土地,移去石头,拔除杂草,浇灌肥料,终于地上长出了可爱的花卉与蔬菜。一日傍晚,他带了一位虔敬事奉上帝的朋友来看这块土地,那位朋友说:‘上帝能在这块土地上作这样的事,不是太奇妙了吗?’那位曾经花费许多劳力的说:‘你说得不错,但是你应该看到上帝自己拥有这块地的时候,它是什么样子。’上帝的丰富与人的辛苦必须配合在一起。祈祷没有行动,如同信心没有行为,乃是死的。当我们如此祈求它的时候,就是承认两个基本的真理──没有上帝,我们什么也不能作;没有我们的努力与合作,上帝也不能为我们作什么。

(五)我们要注意耶稣并没有教我们祈求:‘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祂教我们祈求的是:‘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这世界的难处并不是不够大家的需要,而是另够且有余裕。在美国的壳仓里堆满了玉蜀黍。巴西用成堆剩余的咖啡来做推动火车头的燃料。这世界的难题并不是在供应生活的必需品上,而是在分配方面。这祈求教我们在祈祷中永不可自私;我们可以藉帮助比我们更缺乏的人,协助上帝答覆人的祈求。这不仅是我们可以接受每日饮食的祷告,也是我们可以与别人分享我们日用饮食的祷告。

神与人的饶恕(Ⅰ)(六121415

人在真实,诚恳的提出这段主祷文的祈求以前,他必须了解他需要如此的祈求。换而言之,一个人在能够如此祈求以先,必须先感觉到有罪。罪并不是今日众人所喜爱的字眼,无论男女都痛恶被人称为、或看待为只配下地狱的罪人。

多数人的难处是对于罪有错误的观念。他们同意偷窃的、醉酒的、杀人的、奸淫的、说脏话的是罪人,他们从来也没有犯过这种罪,他们的生活正常、高尚、受人的尊敬,也从未有上过法庭,下在监里,或在报纸上出现臭名的危险。因此他们自认为罪恶与他们毫无关系。

在新约中用了五个不同罪子:

(一)最普通的就是hamartia。它原来是一个射击方面的用语,表示没有中靶的意思。打不中靶就是hamartia,所以罪就是我们没有做到我们应和能够做到的地步。蓝姆(Charles Lamb)有一幅雷克希斯撒母耳(Samuel le Grice)的画像,雷克希斯是一位聪颖而不守诺言的青年人。蓝姆说他的事业有三个阶段,有一个时期人们说:‘他将有所作为。’另一个时期人们说:‘只要他愿意,就可以有所作为。再一个时期人们说:‘他要是喜欢的话,可能有所作为。’墨尔埃特文(Edwin Minir)在他的自传中写道:‘在过了相当的时期以后,不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会感到忧伤,因为我们从来也没有认识在我们里面的力量;换而言之,我们并没有成为我们所应当成为的人。’

这就是hmartia,也就是我们目前的处境:我有没有竭尽所能的成为一位好丈夫或好妻子呢?我们有没有竭尽所能成为一位好儿女呢?我们有没有竭尽所能的成为一位好雇工或好雇主呢?有谁敢说他已经完全达到他所要达到的,也竭尽所能的作了他所要作的一切呢?当我们了解罪就是没有中靶的意思,也是我们各人没有达到可能或应当达到的地步的意思,这一切就很清楚的地表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罪人。

(二)第二个字是parabasis,按字面解释是‘跨过去的意思。罪就是过了是非的分界线。在诚实与欺骗的分界线上,我们是否常常站在正确的一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从来也没有一点不诚实?在真伪的分界线上,我们是否常常站在正确的一边?我们在言语或静默中,是否从未歪曲、躲避或误解真理?在仁慈、礼貌与自私,粗鲁的分界线上,我们是否常常站在正确的一边?在我们一生中,难道从来也没有一次不良的行为或无礼的言语?我们如果这样想,就没有一个人敢说他永远是站在分界线正确的那一边。

(三)第三个字是paraptoma表示滑过去的意思。这种滑倒是人在溜冰时或在雪地上滑倒,并不是像parabasia带有故意的意思。我们常常一次又一次在无意中说溜了嘴;我们也时常因感情的冲动,竟到了无法自制的地步。就是我们中间最好的人,在不小心的时候,也会滑进罪恶里面去。

(四)第四个字是anomia不法的意思anomai人明知故犯的罪,知法犯法的罪。人类的第一个天性就是做我们喜欢做的事。因此在人生中有时想要离开常轨,反抗律法去作那些被禁止的事。在马德里(Mandalay)一书中,吉普宁(Kipling)写出一个老兵说的话:

载我到苏彝士的东边,
那善恶不分之处,
没有十诫的束缚,
人可以满足他的欲望。

虽有人说他从来没有破坏过十诫,但没有人能够说他从来也不想去破坏它们。

(五)第五个字是opheilema,主祷文中所使用的正是这个字,指债务的意思。表示无法偿付所欠的债,不尽责。没有一个人敢说他对人、对神已经尽了完全的责任。这种完全并不存在人间。

因此当我们看到了罪恶的真意,就知道这是每一个人都包括在内的通病。在人的眼前是外表的受尊敬,在上帝的眼前是内在罪恶,两者同时存在。其实这个主祷文中的祈求是每一个人需要的祈求。

神与人的饶恕(Ⅱ)(六121415)(续)

人不但要了解他需要用主祷文中的这个祈求祷告;在祷告的时候,他也需要知道他必须做其么。这是主祷文中最令人惊惧的祈求。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按字意是说:‘求按我们饶恕人过犯的比例,饶恕我们。’马太六14-15中很清楚的向我们说明,耶稣用最简明的言语说,如果我们饶恕别人,上帝一定也会饶恕我们;如果我们不肯饶恕别人,上帝就不肯饶恕我们。如果在我们生活中与人有无法弥补的嫌隙与不能解决的争吵,再用这句话来祷告,显然就是求上帝不饶恕我们。

如果我们说:‘某人向我所说所行,使我决不能饶恕他。’如果我们说:‘我决不会忘记某人向我作的这件事。’然后把这个祈求放在我们的嘴唇上,我们简直就是故意地求上帝不饶恕我们。有人曾如此说:‘饶恕就像和平一样,是一件完整的不可分的事物。’人的饶恕与上帝的饶恕,不可解开地交织在一起;我们饶恕人与上帝饶恕我们是不能够分开的。它们彼此相连也彼此相倚。如果我们口中在说这句祷文的时候,记得我们所作的事,我们就不敢这样祈求了。

当史蒂文生住在南洋岛的时候,他经常在早晨为他的家人主持家庭崇拜,并以主祷文作为结束。一天,主祷文只背了一半,他就站起来,离开了房间,当时他的健康情形很不稳定,他的妻子以为他病了,就跟他走出来。她问:‘有什么不舒服吗?’史蒂文生说:‘不,只是觉得,我今天不配背主祷文。’任何人的心中若有不饶恕人的意思,就不配用主祷文祷告。人若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他就不能与上帝和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若要有基督徒的饶恕,就需要做三件事:

(一)我们必须了解一个人作某件事情,总有一个原因。如果他粗鄙、无礼、好发脾气,可能他是在忧虑与痛苦之中。如果他用怀疑和不悦的态度对待我们,可能他误会或错怪了我们的某些言行。也许这个人是他的环境或遗传的牺牲品;或许他的这种脾气使他生活艰难,不易与人相处。如果我们在定人的罪以前,先去了解他们,饶恕就比较容易了。

(二)我们必须学习忘记。我们如果一直记得我们所受到的侮辱与伤害,就没有饶恕人的希望。我们常说:‘我不能够忘记某人那样对待我。’‘我决不忘记某某人如何待我(或在某处地方受到的待遇)。这一类的话是危裣的,因为到头来就会造成我们永远无法蒙饶恕。我们能够把难忘的回忆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一次,苏格兰的学者梁安得烈(Andres Lang)写了一篇关于某一位青年人所著的书的读后感,并且刊登了出来。那个青年人回报以刻毒、侮辱、伤害的攻击。大约三年以后梁安得烈与诗人白立其司(RobertBridges)同住一处。白立其司看见梁安得烈正在念一本书,他说:‘怎么啦!这是对你无礼、忘恩的青年所写的另一本书。’希奇的是他竟发现梁安得烈根本就不记得这件事。他已经忘掉那苦毒与辱的攻击。白立其司说,饶恕是伟大的记号,而忘记是崇高的。惟有基督洁净的灵才能从我们的记忆中,涂抹我应该忘记的一些旧恨。

(三)我们必须要学习爱人。我们已经看见基督徒的爱agape{,是无法征服的仁慈;不能击败的善意;无论别人向我们怎样行,不论别人怎样对待我们,只是一味地寻求别人的至善。这种爱惟有基督,就是爱的本身降临在我们内心,才能够办得到──除非我们邀请祂,祂才会来到。

要得饶恕,就必须饶恕人,惟有基督的能力才能使我们符合这蒙饶恕的条件。

试探的考验(六13

在我们详细研究这个祈求以前,必须要留意两点:

(一)现代的人总认为‘试探’是一个坏的字眼,含有引人作恶的意思。但在圣经中,动词periazein译作试验,比译作试探较为贴切。新约中所惯用的试探一个人,并不是想要引人作恶的意思,而是试验他的力量、忠心与服务的精神。

我们在旧约中看到上帝如何试验亚伯拉罕,要他献上独子以撒的故事。故事的开始是这样:‘这些事以后,上帝要试验亚伯拉罕。’(创廿二1)显然这里的‘试验’二字并不是引人作恶;因为上帝决不会作这样的事。这是表示接受忠心与顺服的试验。耶稣受试探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太四1)如果我们把拭探二字单纯的解释为引人作恶,那么圣灵就变成迫使耶稣犯罪的了。我们常在圣经中发现试探就是表示试验的意思,至少跟引人作恶的意思是不同的。

在这里有一个与试探有关的宝贵的真理:试探并不是要使我们堕落,而要使我们更刚强,成为更好的人;不是为要使我们成为罪人,而是为我们得好处。我们在试验中可能失败,但试验原来的意思是盼望我们更刚强更美好。从另一方面来说,试验并不是做人的刑罚,而是做人的荣耀。在一项伟大的机械设计中的金属,必须经过远超过它所要负担的耐力与压力的试验。所以人必须在上帝面前受试验,上帝才能在祂的工作中大大地使用他。

(二)以上所说的都是真实的,但在圣经中毫无犹疑的表明世界上有一种恶的力量,也是真实的。圣经并不是一本推理的书籍,并没有讨论到邪恶力量的来源,却知道它确实存在,因为主祷文的这一句话,不该释作:‘救我们脱离凶恶’,应当译作:‘救我们脱离那恶者。’圣经并不认为恶是一种抽象的原则与力量;却是一股活跃的、有位格的、反抗上帝的力量。

圣经中撒但观念的发展,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希伯来文中的撒但,简单的意思就是一位反对者。这个字也可以常用在人的身上,一个人的反对者就是他的撒但。非利士人深恐大会变成他们的撒但(撒上廿九4);所罗门宣称上帝赐给他和平与繁荣,没有留下撒但来反对他(王上五4);大把亚比筛当作他的撒但(撒下十九22)。这一切的例子都表明撒但就是敌对者或反抗者的意思。撒但这个字后来的意思发展为一个人辩论反对某一个人。对于这个字所指的意义由地上进而到天上。犹太人相信在天上有控告人的天使,检举人的天使;这就成为撒但的功用。在那个阶段,撒但还不是邪恶的势力,他是天上审判工具的一部分。在约伯记一章六节说撒但在上帝的众子之中:‘有一天,上帝的众子来侍立在耶和华面前,撒但也来在其中。’这个阶段,撒但是有神性的人类的控告者。

从开始时有一个反对人的势力,到后来形成专门控告人的势力,并没有太远的距离,这就是圣经中撒但观念发展的下一个步骤。撒但的另一个名称叫做魔鬼。魔鬼来自希伯来字来Diabolos,通常指作毁谤者。于是撒但变成了魔鬼──最厉害的毁谤者,人类的敌对者,阻挠上帝旨意并毁灭人类的力量。撒但是代表一切敌对人类、敌对上帝的势力。耶稣教导我们祈求的拯救,是拯救我们脱离这种毁灭性的力量。这力量的来源,并没有加以讨论到,也没有理论可追寻。就像有人说:‘假使有人醒来,发现房子了火,他不会坐在椅上写或读一篇有关私有房屋火原因的论文;而是立刻尽力扑灭火焰救回他的房子。’所以圣经并没有把时间浪费在罪恶来源的理论上;圣经装备人,以便人与客观存在的凶恶展开争战。

试探的攻击(Ⅰ)(六13)(续)

人生常受试探的攻击,但敌人若非先占领桥头堡,他就无法登陆。试探可能常在什么方地建立桥头堡呢?我们的试探是从哪里来的?如果事先得到警告就可以预先武装起来;如果我们知道攻击会从那一方面临到,我们就有多些机会胜过并打败它们。

(一)试探的攻击有时来自外界。有的人具有坏的影响力。跟某些人在一起也许很不容易做一件不名誉的事;但跟另一些人在一起就很容易作坏事。当本斯,若伯特(RobertBurns)年轻的时候,到珥运(Irvine)专门学习整理亚麻的工作。在该地与一位名叫若伯特的成为莫逆之交。这人见过许多世面,并且具有一种吸引人,支配人的品格。本斯告诉我们,他是多么钦佩他的朋友,并且拼命去模仿他。他接下去说:‘其实他是我所见到的人中间,唯一比我更蠢的人,因为女人是他的向导星……他轻率地提到一些我认为十分恐怖的流行的邪恶……他的友谊只有伤害我。’有些友谊与交往会伤害我们。在一个充满了试探的世界中,人应当小心地选择他的朋友和他将要进入的社会环境,他应当尽量灭少外界试探的可能与机会。

(二)试探可能是来自那些爱我们的人,这是人生的不幸之一,而且这也是最难抗拒的试探。因为它是从爱我们、丝毫无意加害我们的朋友而来。

这类事情的发生,就好像一个人晓得他应当采取某种行动,他可能感到上帝呼召他从事某种事业,但在这个行动之中可能带有不得人心与冒险的成份,接受这个事实也许要放弃一切世界上所有的事业。在这种情形之下,那些爱他的人,就想要说服他,要他不走当走的路。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爱他,他们所提出的意见无非是小心、慎重、世俗的智慧。因他们要看到他们所爱的人,在世俗的方面有成就,不愿他把机会丢弃,因此就阻止他去作他认为对的事。

丁尼生(tennyson)在迦雷斯与莱尼蒂(Gareth and Lynette)的诗中,叙述罗得(Lot)与芭黎珊脱(Bellicent)的幼子迦雷斯的故事。迦雷斯想跟他的哥哥们一同为亚瑟(Arthur)王服役,他的母亲芭黎珊脱不要他去,问他说:‘你不怜恤我的孤单吗?’他的父亲年纪老迈,躺在床上‘好像一块烧尽了的木头’。他的哥哥都已经到亚瑟王的宫庭去,他也非去不可?如果他愿意留在家里,他母亲会给他安排狩猎,并且找一位公主作他的新娘,使他享乐。母亲为爱他而想留住他,试探者用爱的声音向他说话,可是迦雷斯回答说:

母亲啊!
你怎么能够老把我系在身旁,
使我蒙羞?
我已长大成人,一定要作男子汉的工作。
不再追逐鹿儿,但要跟随基督君王。
生活清洁,说话真实,纠正错误,追随君王;
否则,为何生在世上?

少年人要出去,但爱的声音引诱他留下。

耶稣的遭遇也是如此,耶稣说:‘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太十36)他们想要把祂带回家去,因为他们说祂是癫狂了(可三21)。他们认为耶稣把自己的生命和事业丢在一边,这简直就是在跟自己开现笑。所以他们要拦阻祂。有时候最难抵受的试探,就是从爱的声音发出来的试探。

(三)试探也可能用一种很奇特的方式临到我们,尤其是年轻人。我们多半的人里面有一种奇特的气质,至少在某些同伴中间,我们想要表现得比自己原来的样子更坏。我们不愿意表示柔和、虔诚、女人腔和神圣,宁愿被人当作胆大妄为、虚张声势的冒险家;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而不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奥古斯丁在他的忏悔录中有一段著名的描写:‘当我听到我的朋友们在自夸他们不道德的事,我并不比他们更感到羞愧……我的寻欢作乐不仅在行为上得快乐,也在别人的称赞中获得自我陶醉……。我要使自己比原来的更坏,我要不受到责备;每当我在某些事上并没有像那最放荡人的那样犯罪的时候,我就说我已经作了我并没有作的事,使我不至于被人藐视。’许多人开始放纵,或沾染某些不良习惯,是因为他不愿在世俗上表现得比他的同伴更没有经验。防御试探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勇于为善。

试探的攻击(Ⅱ)(六13)(续)

(四)试探不但来自外面,也来自我们里面。如果我们里面没有什么可以让试探立足的地方,试探就无法打败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弱点,试探就是从这些弱点上向我们发出攻击的。

我们各人有不同的弱点,对某个人是极强烈的试探,对另一个人可能无动于衷;对某个人无动于衷的试探,对另一个人可能又是不可抗拒的。巴利雅各爵士(Sir JamesBarrie)写了一个剧本,名叫遗嘱。剧中人戴维斯(Devizes)律师发现一位跟他工作多年的年老的职员,看来病得很重。他问老人有什么不舒服,老人告诉他,医生说他患了致命的病症。以下是他们的对话:

君(不安地):他相信这决不会是──你所惧怕的,任何专家都会这样告诉你。

职员(没有抬头):先生,我昨天──已经去找过一个了。

君:怎么样?

职员:就是这个样子!先生!

君:他不可能这样断定。

职员:先生,他是这样说。

君:要动手术──

职员:他说已经太晚了,假使早动手术,也许还有希望。

君:但是你的病被发现到现在并没有多久啊!

职员:先生,是我不知道,他说早就已经在里面了,有一个跟针头差不多大的黑点,等到它散开的时候,就会将我置于死地。

君:(无望地):这简直太不公平了。

职员(谦卑地):先生,我不知道。他说我们几乎都有那一种黑点,要是不注意,结果就会受害。

君:不!不!不!

职员:他称之为可咒诅的东西,我想他要我们对它有所认识,并且要随时留意。

每一个人都有弱点,要是不加以注意,就会毁灭他。有的人的弱点,可能是毁灭他一生的坏脾气;可能是他无法束缚、随时发作的强烈欲望;也可能是一种性癖──将别人视为娱乐的事当为是对自己的威胁。我们应当认识清楚,并要随时注意。

(五)希奇的是有候试探也来自我们的优点,却不是来自我们软弱的方面。如果我们在提到某一件事的时候经常这么说:‘我决不会作这件事。’我们就要在这件事上特别注意。历史上充满了这一类的故事:有一些城堡因为防御者认为它们够坚固,不要守护,以致沦入敌手。再也没有比过份自信更会使我们有机会受试探。我们一定要在我们最软弱和最刚强的地方多加注意。

试探的防御(六13)(续)

我们已经研究过试探的攻击,现在我们要搜集所有防御试探的方法。

(一)自尊心的简单防御法。当尼希米的生命有危险的时候,别人建议他应该停工,把自己关在圣殿里,等危险过去。他的回答是:‘像我这样的人,岂要逃跑尼?像我这样的人,岂能进入殿里保全生命呢?他不进去。’(尼六11)一个人可能对许多事情逃避,但他不能逃避他自己。他必须跟他的记忆一同活,他若失去自尊,人生就变得难以忍受。有一次,有人怂恿格非尔(Garfield)总统,采取一种有利却不名誉的行动,那人说:‘没有人会知道。’他回答说:‘格非尔总统知道──我一定要跟他在一起睡觉。’人在受试探的时候,他可以用这句话来很好地保护自己:‘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去做这种事吗?’

(二)传统的防御法。没有人能够轻易地违反那经历许多年代才建立的传统和天性。雅典最伟大的政治家派立克尔(Pericles)每当他要向雅典议会演说的时候,他总是轻声对自己说:‘派立克尔,别忘了你是一个雅典人,现在是对雅典人说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段史诗描述保套勃勒克(Tobruk)的战争。柯斯溪警兵(ColdstreamGuards)从套勃勒克城里冲出来,只有少数的人生存,这部队就只剩下一个影儿子。两营的人里面仅有两百位幸存,得到英国皇家空军的照顾。一位柯斯溪警兵的军官情况相当恶劣,另一位军官对他:‘总而言之,你既作了一个陆军警兵,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一位站在那里的皇家空军说:‘作一位警团员一定非常困难,因为传统迫使你在任何情形之下,都要执行命令。’传统的力量是生命中最伟大的力量之一,我们属于一个国家,一个学校,一个家庭,一个教会,我们的行为应使我们所属的团体受影响,我们不能轻易地背叛我们原先就加入的传统。

(三)顾念我们所爱与爱我们的人的防御法。假使他所受的刑罚只限于他自己,有许多人可能会去犯罪;但他从罪恶中蒙拯救,是因为他不忍见关心他的人受痛苦。

理查劳勒(Laura Richards)有一个比喻:

一个人正在他家门旁吸烟斗,他的邻舍坐在他旁边引诱他。邻舍说:‘你既穷,又没有工作,有一个办法可以改善你的困境。这件工作很容易,可以赚钱,做起来也不见得比那些受尊敬的人每天所做的事更不诚实,要是你放弃这样的机会,真是一个傻瓜。跟我来,我们马上来决定这件事吧!’那人正在倾听的时候,他年轻的妻子手抱婴孩来到门口,说:‘请你抱一下孩子好吗?他正在发脾气,而我又要把这些衣服拿出去晒干。’这人把婴孩接过来,放在膝头上。当他把孩子抱,孩子抬起头来望他,少眼睛似乎在说:‘我是你肉中的肉,我是你魂中的魂。你带我上那里去,找一定跟你。父亲,你带路,我马上就跟过来。’于是这人对他的邻舍说:‘走!以后不要再来。’

如果罪恶的代价只影响到一个人,此人可能十分甘愿尝试;可是如果他想到他的罪行会使别人伤心,他将会有坚强的防备来抵御试探的侵害。

(四)耶稣基督同在的防御法。耶稣并不是一位书中的人物,祂是永远活,永远存在。有时候我们可以问:‘假使你突然发现耶稣就在你身旁,你该怎么办?假使耶稣基督是你家的客人,你将如何生活?’而基督徒信仰的要点,就是耶稣基督是在我们旁边,祂是每一个家庭的客人,无处可以躲避祂的光辉。因此我们一定要过完全适合给祂看见的生活。我们牢记耶稣基督永远与我们同在,就会有坚强的防备来抵御试探的侵害。

如何不禁食(Ⅰ)(六16-18

禁食到今天仍旧是东方宗教生活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回教徒严格地遵守回教历第九个月勒墨藏(Ramadan)斋戒月,纪念穆罕默德得到第一次的启示。禁食的时间从能够分办黑白的曙光出现开始,到太阳下山为止。在禁食期间沐浴、饮酒、抽烟、闻香、饮食等任何不必要的放纵都要禁止。护士与孕妇可以例外,兵丁和赶路的军人也例外,但必须在别的时日,补满相等数目的禁食日子。倘若人因健康的缘故必须要进食,他一定要以施舍穷人做为他破坏律法的补偿。

犹太人的禁食习惯完全一样,要注意的是我们刚才已经说过,禁食是从天亮开始到日落西山为止,在这时间以外,仍可有正常的饮食。在耶稣时代,犹太人只有一个强迫性的禁食,就是在赎罪日,该日从早到晚,所有的人‘要刻苦己心’(利十六31)。犹太人的文士律例中所定的是:‘在赎罪日禁止吃喝,或沐浴,或扶膏油,或穿草鞋、或耽溺于房事。’即使儿童们在赎罪日也要接受相当的禁食训练,将来长大的时候,就可以准备接受这全国性的禁食。

强迫性、全国性禁食的日子虽然只有一个,但犹太人还十分流行私人的禁食。

有的禁食与哀恸有关:在死亡兴埋葬之间的那段时期,哀恸者必须禁食所有的肉类与酒。有的人为赎罪而禁食,例如流便为了在出卖约瑟的事上有份而禁食七年。‘他不饮酒或任何烈酒,唇不沾肉,也不吃有味的食物。’(流便遗训一章十节)在同样的理由之下,‘西缅为了他曾经憎恨约瑟,禁食二年以苦其心。’(西缅遗训三章四节)据说犹太因为与他玛的关系而忏悔,‘不喝酒,不吃肉,也不求肉体的快乐,直到晚年。’(犹太遗训十五章四节)可以说,犹太人认为离了悔改,禁食就毫无价值,禁食只是内在忧伤的外在表现;便西拉智训卅四章廿六节,说道:‘人为除去罪而禁食,若再去犯这样的罪,他的祷告有谁肯听;他自己卑微,又有什么益处呢?’

在许多的例子中,禁食是一种国家性的忏悔。所以以色列人与便雅悯族发生内战以后,就全国禁食(士二十26)。撒母耳要百姓禁食,因为他们离弃了耶和华去敬拜巴力(撒上七6)。尼希米要百姓禁食认罪(尼九1)。以色列人一次又一次地禁食,作为全国在上帝面前纤悔的表示。

有时候,禁食是得启示的准备。摩西在山上禁食四十昼夜(出廿四18)。但以理在等候上帝话语的时候禁食(但九3)。耶稣在等候试探熬炼的时候自己也禁食(太四3)。这是一个健全的原则,因为在身体最受约束的时候,心思与精神的功能最为敏锐。有时候禁食是向上帝恳求,譬如久旱未雨,收成将要受损,全国就要禁食祈求。

犹太人禁食,心目中有三个主要的观念:

(一)禁食者故意要用禁食来引起上帝的注意,这是一种很原始的观念。禁食为要吸引上帝的注意,使祂注意那使自己受苦的人。

(二)禁食为要证明忏悔的真实。禁食是言语和祷告诚恳的保证,藉以证明悔改的真实。这里很容易看见的一种危险乃是,悔改的证明很容易被人当作悔改的本身看待。

(三)有许多禁食是化替性的;并不是用来拯救人自己的灵魂,而是要感动上帝,拯救他们的国家脱离灾难。正如那特别虔诚的人曾说:‘普通的人不能做这样的事,他们在工作与世事中已过于忙碌。我们要做这件额外的工作,来补偿他人在虔诚上的亏欠。’

这就是犹太人禁食的理论实践了。

如何不禁食(Ⅱ)(六16-18)(续)

禁食的理想虽然很崇高,但在实行中却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危险。人可能为表示他有超越的虔诚而禁食;他们的禁食是一种故意的表现,不是向上帝,而是向人表示他是多么地虔诚与有节制。这是一大危险;也是耶稣所定罪的禁食。当人们用禁食来夸示他的虔诚的时候,祂谴责这种禁食。犹太人禁食的日子是星期一与星期四,正是市场上赶集的日子,人们从乡村涌进市镇,尤其是耶路撒冷城,使得那些自我夸耀的禁食者,拥有更多的欢众来羡慕他们的虔诚。许多人为了不使别人错过注意他们禁食的机会,就披头散发,故意把衣服弄脏,衣冠不整地走过街道,甚玉有人故意把脸搽白以加重脸色苍白。这不是降卑的行动,而是属灵的骄傲与虚假的行动。

最有智慧的拉比,像耶稣一样丝毫不留余地的对这种行动加以责备。他们都很了解,为禁食而禁食是没有价值的。他们说禁食的誓约,仿佛囚犯必须带上的铁枷,凡勉强自己定立这誓约的人,就好像一个人发现有一副这样的枷锁放在那里,误将自己的头套在里面,只得自动地作这无用的奴役。在拉比的箴言中,有一句很精采的句子:‘在审判的日子,人要因每一件他本来享有,实际上并没有享受的好事受审。’

鲍罕博士(Dr. Boreham)有一个故事,可以作为禁食错误观念的注脚。一位旅行者在洛矶(Rocky)山上遇见一位年老的天主教神父;在这样的地方竟有一位老人悬岩绝壁间蹒跚地挣扎,使他感到十分惊异。旅客间神父说:‘你在这里做什么?’老人回答说:‘我正在世界上寻找美丽的事物。’旅客说:‘但是你的生命的确已经到了很晚的阶段。’于是老人把他的故事告诉旅客。他一生几乎完全消磨在修道院里面,从未离开寺院一步。后来他生了一场大病,在病中见到异象,看到天使来站在他的床边。他问天使说:‘你来做什么?’天使说:‘带你回家。’老人问道:‘我所去的是一个很美丽的世界吗?’天使道:‘你所离开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世界。’老人说:‘这时我才想起,我所见到的只不过是修道院四围的田地与树木。’所以他问天使说:‘可惜在我将要离开的这个世界中,我并没有看到什么。’天使说:‘恐怕你在将要去的世界中,也看不到多少美丽的东西。’老人说:‘我觉得烦恼,于是恳求他让我多活两年。我的祈祷蒙了应允,现在我正用我一点的积蓄和我所有的时间,来探索这世界上可爱的事物,我发现它的确非常奇妙了!’

人的责任是接受并享有世界的可爱,并不是拒绝它们。为禁食或为夸示超越的虔诚而禁食,是毫无宗教价值的。

真实的禁食(六16-18)(续)

耶稣虽然谴责了这些错误的禁食,但祂的说也暗示,祂盼望基督徒参加有智慧的禁食。在我们中间很少有人想到这件事。并通人的生活中很少有禁食,不过有许多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合适的禁食是一件上好的事。

(一)禁食对健康有益。我们许多人的生活易于趋向安逸松懈,有的人甚至到了为吃而生存,并不是为生存而吃东西的地步。实行禁食对于许多人的身体健康,一定有极大的益处。

(二)禁食有益于自我操练。人很容易陷于完全放纵自己的地步。我们甚至会认为没有一件东西是我们的力量或我们所付的代价不能得到的。如果在每周有一些时间不让自己的愿望和欲望作主,实行一种严格及防腐性的自我操练,对于我们大多数的人,一定有很大的好处。

(三)禁食能够保守我们不作习惯的奴仆。多数的人把自己放纵在某种习惯之中,到了无法停止地步,它们是如此之重要,使我们不能摆脱;而且狂热的爱好,使得原来可以作为娱乐的东西,变成不能逃避的。若要断绝我们所喜爱的事物,简直就是尝受炼狱的痛苦。如果我们实行合适的禁食,就没有娱乐会成为我们的锁炼,没有习惯可以作我们的主人;我们能操纵娱乐,娱乐却不能支配我们。

(四)禁食保守我们独立行动的能力。人生中极大的试验是,究竟生活中有多少重要事物是非做不的。显然我们看为重要的事物越少,我们就越不受牵制;当所有的事物都成为很重要的时候,我们就要受奢侈生命的摆布。一个人如果在街上走,一面望商店橱窗里的东西,一面提醒他自己,没有这些东西他还是可以过日子,对他一定很有好处。某种禁食,能够保存我们的能力,使我们不去倚靠那些不应当成为重要的事物而生存。

(五)禁食使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欣赏。也许在人生中有些时期少有某种娱乐,因此一旦机会来到,我们会真正享受其中的乐趣。也许由于现今人们食欲灭低胃口不好,于是人们用‘禁食’作为医治食欲不振的药方,食而不知其味,这使得‘禁食’本来是很愉快的享受,竟成了我们不能摆脱的药物。禁食可以使乐趣的刺激性永远鲜美、新奇。

在某些人的生活中已经差不多有禁食的这回事存在。耶稣定了错误禁食的罪,但祂决不会主张从生命和生活中完全摈除禁食;我们很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与我们的需要来实行禁食,而实行的理由是因为:

‘使地上的福份,成为我们的引导,
不至于成为我们的锁炼。’

真实的财宝(六19-21

在日常生活的安排上,我们都知道要为自己获得耐用的东西。无论我们买一套衣服,一辆汽车,一张地毯,一套家具,按一般的常识,都是选用坚固耐用的东西,而不是冒牌的假货。这正是耶稣在这里所说的,祂要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持久的事物上。

(一)祂吩咐人要避免虫能咬坏的东西。在东方,华美精致的衣服,是包括在一个人财产中的一部分。以利沙的仆人基阿西在他主人医好了乃缦的病以后,想要得一些不该得到的利益,他向乃缦要了一他连得的银子与两套衣裳(参王下五22)。亚干的两件罪行之一,就是贪图一件美好的巴比伦衣裳(参书七21)。他们把心思放在这些东西上,实在愚蠢之极,因为留下这些东西,虫会把它们破坏,使它们的美丽与价值都完全消失,这种所有物是毫无永久性的。

(二)祂吩咐人避免那会朽坏的东西。译成朽坏这字的原文是brosis意即‘吃掉’,丝毫没有当作朽坏的意思。这幅图画可能是这样的,在东方,许多人的财富,包括堆积在仓里的许多玉蜀黍和五谷,害虫会进到谷仓里面去吃掉这些东西;大小的老鼠也会把谷仓污损、毁坏。这段经文是指大小老鼠、虫类和其他的害虫可以到谷仓里面去吃掉谷子,像这样的产业并没有永久的价值。

(三)祂告诉人要避免积攒贼能够挖窟来偷的财宝。‘挖窟窿’这三个字,标准修订本是‘打破’,原文是diorussein。巴勒斯坦房屋的墙多半是泥土做的,并不牢固;盗贼的确能挖了窟窿来偷东西。这经文是说有人原来在家里储存了一些金子,一天从外面回来,发现有贼挖穿了他单薄的墙,他的财宝已经不见了。在有盗贼可以进去偷的情况下,财宝并没有永久的价值。

因此耶稣警告人避免这三种的享受与财富:

(一)祂警戒他们不要拥有那种像会穿坏的衣服的财富。在世界上最好的衣服,有虫没有虫,终究会穿破的。一切属肉体的享乐都会陈旧;每一种连续性的乐趣,在开始的时候有刺激,以后的刺激性也逐渐消失了,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产生相同的效果。它们犹如麻醉品失去最初的效力,而且越来越不见功效,人若在那必定衰残的事物中,寻求他的乐趣,就必定是一个愚蠢的人。

(二)祂警戒人不要拥有那些能朽坏的财富。谷仓是鼠类必然的掠夺品,谷物在它们的细嚼慢咽之下,逐渐消蚀。有些乐趣或享受,人年老的时候,就必定会失去它们的吸引力。可能因为在身体上已经丧失享受的能力;可能在他思想成熟之后,它们就无法再满足他。人决不应在他的生活中把他的心给予岁月可以剥夺他欢乐的事上,他应当在那些岁月不能消蚀其刺激性的事上,找到人生的乐趣。

(三)祂警告人不要拥有那能被人偷窃的财富。一切物质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安全的;若有人在物质上建立他的快乐,就是建立在一个最不稳固的根基上。如果一个人真的将他的快乐建基在他所拥有的钱财上,一旦他破产了并发现他的金钱已经没有了,他的财富与快乐就一同消逝。一个聪明的人,会把他的快乐建立在不会失去的事物上。生命中的机会与变迁是不可靠的。本斯(Burns)描写事物的飞逝说:

欢乐犹如那盛开的罂粟,
你摘下一朵花,花瓣凋落;
它犹似那落在河上的雪,
刚才还是白的,刹那间就全溶化了!

若有人靠这一类的东西去寻求快乐,就注定要失望。若人的财宝是在物质上,就必定会丧失他的财宝;因为物质是没有永久性的,有一件东西可以存到永远。

天上的财宝(六19-21)(续)

犹太人很熟悉‘天上的财宝’这句话,他们以此表明两件特别的东西:

(一)他们说人在地上所作的善行,将要成为他在天上的财宝。

犹太人有一则著名的故事论到一位皈依犹太教的阿达比之摩诺王(Monobaz of Adiabene)。‘摩诺王在荒年把他所有的财宝分散给穷人。他的兄弟来见他,对他说:“你父辈积存财宝,再加上组先的积存,你都分送完了。”他对他们说:“上一代积的是地上的财宝,我积的是天上的财宝;他们储存财宝的地方是人手所管辖的,而我储存财宝的地方是人手无法管辖的;上一代积的财宝不生利息,我积的有利息;上一代积的是金钱之财,我积的是灵魂之财;上一代为别人积财,我是为我自己积财;上一代为今世积财,我是为来世积财。”’

耶稣与犹太的拉比都确实知道自私的积蓄就是丧失,慷慨的施予会带给人天上的财宝。

这也是后世基督教会的原则。早期的教会常常有爱心的关怀穷人,病患者、苦恼者、无助者,以及无人看顾者。在罗马皇帝德修(Decius)可怕的逼迫之时,罗马政府当局曾冲进一间教会,想要夺取教会中所储存的财宝。罗马的行政长官吩咐劳伦脱斯(Laurentius)执事说:‘把你们的财宝马上拿来给我看!’劳伦脱斯指接受食物救济的寡妇、孤儿,受看护的病患者,受救济的穷人,说道:‘这些人,就是教会的财宝。’

教会始终深信:‘我们所持守的将要失去,我们所花费的将要保存。’

(二)犹太人常把‘天上的财宝’与‘品格’相连在一起。有人问都斯本开司麦拉比(Rabbi Yose ben Kisma)是否愿意住在异教徒的城市,接受报酬很高的工作?他回答说除了律法之家以外什么地方都不爱住,他说:‘因为当人离世的时候、金、银、宝石都不能携带,只能带他律法的知识与善行。西班牙有一句冷酷的谚语说:‘在寿衣里没有口袋’。

(三)耶稣用一个人的财宝在那里,他的心也在那里的真理,作为这个段落的结束。如果一个人所重视的,或放在心上的事物,都是属地的,他所有的兴趣就是在地上,对于来世他一定不会有兴趣;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是在想望永生,他就会轻估今世事物的价值。如果一个人认为每一件有价值的事物都是属地的,他将极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如果一个人一直在想望来世,他将高兴地离开世界,因为他最后是到上帝那里去。有人带领强生博士(Dr. Johnson)参观一座贵族的城堡与庭园。他看了一遍转身对他的同伴说:‘这就是使人不愿死去的东西。’

耶稣决不是说这个世界不重要,但是祂却一次又一次的说。世界的重要并不在它的本身,而在于它所向的目标。今世并不是生命的尽头,而是生命道途中的一阶段;所以人决不该迷恋这世界和属世的东西,他的眼睛应当专注在将来永恒的目标上。

弯曲的眼光(六22-23

这段经文蕴藏像孩童那样单纯的观念。眼睛是光进入整个身体的窗户,那窗户的颜色与形态,决定了进入房间的那种光线。假若窗户是明净的、不变形的,光线就会射进房间,照亮每一个角落;假若窗户的玻璃是有颜色或者结了一层霜、变了形、肮脏或模糊不清,光线受阻,房间也不会光明。

光线进入房间的份量,由于它透过的窗户的情况而决定。所以耶稣说光进入人的心、灵与实存,乃由于它所透过的眼睛属灵的情况而定,因为眼睛是全身的窗户。

我们对人的看法,是根据我们有那种眼睛。有几件明显的事物能够弄瞎我们的眼睛,扭曲我们的眼光:

(一)成见能够扭曲我们的眼光。成见比任何事物更能损坏人进行判断;它拦阻人不能在清楚、合理与符合逻辑的判断上尽他的本份。它使人对于相同的事实与事实的意义茫然无知。

所有的发现差不多都要与无理的偏见打上一仗。当辛普孙爵士(Sir James Simposon)发现哥罗仿的好处时,他必须战胜当日医学界与宗教界的成见。在一本他的传记中写道:‘成见就是陈旧道路上不健全的决定,它躲避并反对新的方式,而且竭尽所能的抑止新发现的祝福。’‘有许多牧师认为除去对妇女最基本的咒诅,乃是违反了神圣的律法。’

人生之中最大的需要就是不惧怕自我反省,使我们找出到底我们是否成为不可理喻,与不能理喻的成见之牺牲品,或是否愿按原则而行。凡是被成见所支配的人,他的眼睛是黑暗的,眼光是弯曲的。

(二)嫉妒能够扭曲我们的视力。莎士比亚在奥赛罗(Othello)的悲剧中,给我们一个典型的例子。摩尔(Moor)人奥赛罗,以英雄的事迹而闻名,娶全心全意爱他的戴第摩娜(Desdemona)为妻。奥赛罗作威尼斯(Venice)军队的将领,高升凯雪欧(Caseis)使之胜过伊阿哥(Iagoo)。嫉妒的伊阿哥在周密的计划之下,制造事实,使奥赛罗的脑海中种下了怀疑凯雪欧与戴第摩娜之间存有暧昧之种子。他制造证据,使妒火焚心的奥赛罗,竟用枕头把戴第摩娜活活闷死。勃来特力(A. C.Bradly)写道:‘像奥赛罗的这种嫉妒会使人性混乱,并在人性中露出兽性。’

许多婚姻、友谊,都是破碎在嫉妒的岩石上,因它扭曲无辜的事件,使之产生犯罪的行动,使人看不见真理与事实。

(三)自我欺骗能够扭曲我们的眼光。凯瑟琳(Catherine Macdonald Maclean)在她写马克路福特(Mark Rutherford)的传记中,对于马克路福特从前的雇主,发行家兼出版家约翰却帕门(JohnChapman)有一段非常讽刺的评语:‘拜伦型的优雅与乐天的风度,使他很能吸引女性;不过他自以为的吸引力,要比实际的情形大得多。’

自我欺骗会加倍的影响人的视力,因为它使人不能看到他自己的真相。如果一个人自认为有超人的智慧,他永远也不会了解自己的愚蠢;如果他除了自己的美德以外便一无所知,他就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的过失。不论在何时何地跟其他的人比较,他总是想到自己的好处,别人的坏处,他永远也不能作自我批评,也永远不能有自我改进。那使他看见自己和别人的光,将会熄灭了。

慷慨的眼光(六22-23)(续)

耶稣在这里论到一样特殊的美德,能使眼睛充满亮光;一样特别的过失,能使眼睛充满黑暗。钦定译本在此论到‘单纯的’眼,与‘邪恶的’眼,当然这是希腊文中的字意,但在这里所用的‘单纯’与‘邪恶’是用来写圣经的希腊文特别使用的字眼。

‘单纯’的原文是haplous,它的名词是haplote{s。在圣经的希腊文中,经常是表示慷慨与大量的意思。雅各论到上帝‘厚’赐与众人(雅一5),他所用的副词就是haplo{s。保罗在罗马书十二章八节同样的词劝勉他的朋友,要诚实地施舍;保罗提醒哥林多教会,马其顿教会的慷慨(haplote{s)并说到他们自己慷慨的(heplous)捐钱给众人(林后九13)。要抓住这个字真确的意义,我们决不能把haplous翻成单纯,而要翻作慷慨。耶稣所称赞的是慷慨的眼

在钦定译本中所翻译的邪恶是pone{ros,不过是这个字普通的意思。但在新约与七十士译本中pone{ros是指吝啬怨恨的意思。申命记中论到借给有需要之弟兄的责任。但是这件事情因每第七年取消债务的禧年而更形复杂。因此,在第七年将近的时候,吝惜的人可能会拒绝帮助人,唯恐受帮助的人,利用第七年永不还债。所以律法中规定:‘你要谨慎,不可以心里起恶念说,第七年的豁免年快到了,你便恶(pone{ros)眼看你穷乏的弟兄,什么都不给他,以致他因你求告耶和华,罪便归于你。’(伸十五9)显然pone{ros在此是指吝啬、怨恨不慷慨的意思。箴言中劝勉人:‘不要吃恶眼人的饭,也不要贪他的美味。’(箴廿三6)也就是说:‘不要到你每吃一口饭都怨恨你的人家里作客。’另一句箴言说:‘人有恶眼,想要急速发财,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箴廿八22)也就是说:‘怨恨与吝啬的人,常常得不到他所要的东西。’若要明白到这段经文真正的思,我们决不能把Pone{ros翻作‘恶’;却要翻作‘怨恨’与‘吝啬’。

因此耶稣说:‘没有东西能够像慷慨那样,使你对于生命与人有清楚而无弯曲的观点;也没有东西能够像吝啬与不慷慨那样,使你对生命与人有弯曲的观点。’

(一)我们一定要在判断别人的事上宽大。人性的特征是去思想别人的坏,与喜欢重复述说别人的坏。生活中每天有无辜人的名声被恶意判断、爱搬弄是非的闲谈所损毁。如果我们把最好而不是最坏的假设,用在别人的行为上,世界上就不会有这么多令人心碎的事发生。

(二)我们一定要在我们的行为上宽大。凯瑟琳在她写马克路福特的传记中,提到马克路福特到伦敦工作的情形:‘约在那个时候,就可以发现在他里开始有“对人的灵魂动了慈受的怜悯”,后来且逐渐成为他的第二天性……由于他居住的地区许多人的命运,使他脑中时时萦绕一个迫切的问题:“我能作什么?帮助他们当从何处手?”他时常认为任何的行动,都比消耗在空谈中激烈的义愤有价值得多。’马克路福特与出版家却帕门同住的时候,乔治爱略脱(GeorgeEliot)真名叫玛丽.爱文丝(Maria Evans)也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她给予他极深刻的印象:‘她贫穷,收入低微,她很希望自己能够像有学问的妇女那样谋生,虽然她的前途茫茫,却出奇的慷慨。她时常帮助跛脚的狗越过台阶,别人的穷困在她身上的压力,比她自己的难处更为沉重。她为了自己一无所有不能适当地解除一位姊妹的穷乏而痛苦地哭泣。’

当我们开始有这种感觉,我们的眼睛才会充满亮光,我们才开始对人对事看得更加清楚。

狭隘的心,吝啬的眼有三件大恶:

(一)它使我们无法与自己相处。如果一个人永远嫉妒别人的成功,怨恨别人的快乐,对别人的需要缺乏了怜悯的心肠,他就变成最可怜的受造物──一个吝啬的人。在他里面产生一种若毒与仇恨,剥夺了他的幸福,抢去了他的和平,毁灭了他的满足。

(二)它使我们无法与人相处。吝啬的人会受到众人的厌恶和轻视。爱心能够遮掩许多罪恶;吝啬使许多美德归于无用。慷慨的人不论多坏仍有人爱他;吝啬的人不论多好,大家都厌恨他。

(三)它使我们无法与上帝相处。没有人像上帝那样宽大,因此说到最后,两个生活原则相反的人,彼此之间无法有团契。在充满了爱的上帝与心中受啬冻结的人中间,不可能有交通。

吝啬的眼扭曲了我们的视线;唯有慷慨的眼才能看得清楚,只有这样的眼才看得见上帝所看见的一切。

专一的事奉(六24

这句话对于生长在古代世界的人,比对我们更为生动。标准修订译本中所翻译为:‘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对于其中的含意表示得不够强烈。标准修订译本中所翻译的‘事奉’,在原文是douleueindoulos是奴隶,douleuein意即作……的奴隶。标准修订译本所用的主,原文是kurios表示绝对主权之意。我们假如把它译作‘一个人不能作两个主人的奴隶,’就更能把握其中的含意。

要了解这里的意思和解释其中的含意,就须记得古代有关奴隶的两件事;第一、在律法看来,奴隶并不是人,而是一件东西,他绝对没有自己的权利。他的主人可以完全照他的爱好来处理他。在律法看来,奴隶是一件‘活的工具’。他的主人可以卖他、打他,把他扔出去,甚至杀死他。他的主人可以把他完全当作其他物质的产业那样地占有他。第二、古代的奴隶实际上并没有他自己的时间,在他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属于他的主人。现代人的工作时间只有几小时,除了工作的时间以外,其余的时间是他自己的。他可能在白天是一位办公室的职员,晚上在管弦乐队拉提琴;也可能在他的音乐中,他才找到他真实的生命。他可能白天在船坞或工厂中工作,到晚间经营少年俱乐部;而且可能在少年俱乐部中,他才发现自己真正的爱好,也真正的表现出他的人格。奴隶的情形跟这一切相差得太远了。奴隶根本就没有一时一刻是属于自己的,每一分钟都属于他的主人,听凭他主人任意的使唤。

这正是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在上帝那里我们并没有自己的权利;上帝必须毫无疑问的支配我们的生命。我们决不能说:‘我要作些什么?’我们必须常问:‘上帝要我作些什么?’我们没有自己的时间,我们不能有时候说:‘我会作上帝要我作的’;在另一个时候说:‘我要作我所爱作的’。基督徒没有休息的时候,我们不能像放假那样,在某些时刻放松基督徒的标准。一部分或时作时停地服事上帝是不够的;作一个基督徒是全时间的工作,圣经中没有一个地方比这段经文说得更清楚:上帝所要的是专一的事奉。

耶稣接下去说:‘你们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Mammon是希伯来文‘物质产业’的思,原来并不是一个不好的字。例如:拉比有句格言说:‘愿你对邻居的玛门,像对你自己一般爱惜。’也就是说,人应当关心他邻居的财物,视它与他自己的东西一样的神圣不可侵犯。可是玛门这个字却有一段最希奇、最有启性发性的历史。这字是从‘信靠’的字根而来;玛门是一个人信托银行或存放在保险箱的某种东西,就是人委托另一个人为他保存的财富。到后来玛门变成不是所托之物,而是指人所信靠的东西。这种演变的结果,在拼写玛门这个字的时候,前面的M要用大写,并且视之成神了。

这个字的历史活生生的向我们显示,物质的拥有物在人的生命中篡夺了它们决不该有的地位。本来一个人的财富,是他托给人保管的东西,结果它们竟变成人所倚靠的东西。论到一个人的神,最好的描写是说他的神就是他所信靠的力量。当一个人把他的信任放在物质的东西上,物质的东西就变成他的神,而不是他的供应了。

物质财富的地位(六24)(续)

耶稣的这番教训,是要我们去留意财富在我们生活中应有的地位。耶稣有关于财富教训的基础,有三个大原则:

(一)归根结底说来,万物是属于上帝的。圣经在这方面说得十分清楚:‘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诗廿四1)‘因为树林中的百兽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的……我若是饥饿,我不用告诉你,因为世界和其中所充满的都是我的。’(诗五十10,12)

在耶稣的教训中指出,是主人把才干分给他的仆人(太二十15),是家主给园户葡萄园(太廿一33)。这个原则有很深远的效果。人可以买东西,人可以把东西改换并重新安排到某种程度,但是人不能创造东西。万物最后的主权属于上帝。人不能对这世上任何一件东西说:‘这是我的。’他只能对一件东西说:‘这是属于上帝的东西,上帝给我使用。’

因此有了这生活的基本原则,人不能对世界上任何一种东西说:‘这是我的,所以我可以随意使用。’他必须对每一件东西说:‘这是上帝的,我必须照主人的愿望来使用它。’有一则故事说一个城里的孩子被带到乡下去玩一天。这孩子生平第一次看到一丛野风信子,就转身对她的老师说:‘如果我摘了一朵上帝的花,你想祂会不会在意?’这是对生命和世界上一切东西正确的态度。

(二)第二个基本原则乃是:人总是比东西更为重要。如果财产的获得,金钱的积聚,财富的储存,是靠待人如物的方法,所有这样的富足都是错误的。不论何时何地忘记或疏忽或藐视了这个原则,重大的灾难必跟踪而来。

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曾在拿人当物看待的那种工业关系中受苦。布赖安特爵士(Sir Arthur Bryant)在英国史记中提到一些当日所发生的事。七、八岁的小孩,在某一个案件中竟有三岁的幼童,受雇在矿坑中工作。有的在坑道中爬去拖车。有的站在深及膝部的水中踏抽水机,每天达十二小时之久。有的被当为门瓣,被放在小小的通气室里,专门开关矿井的通气门,每天竟达十六小时。一八一五年儿童工作时间从早上五时到晚上八时,星期六亦全日工作,早餐与晚餐各有半小时。一八三三年有八万四千名十四岁以下的儿童在工厂中工作。有一个真实的案卷记载,不需要的童工被辞退。雇主不赞成‘辞退’这个字,他们说孩子们已得到‘自由’。他们也承认孩子的生活可能会发生困难。‘他们求乞,或以相类似的方法渡日。’一八四二年伯尔己(Burnley)的职工每日工资为七又二分之一便士;司丹福谢尔(Staffordshire)的矿工每日工资为二先令六便士。许多人看见这些犯罪的愚行。卡莱尔(Carlye)怒斥道:‘如果棉花工业是建立在驼背的孩童身上,就非把它取消不可。如果魔鬼进入你的棉花厂,就要把厂房关闭。’有人认为廉价的劳工是降低成本必须的条件,柯劳利治(Coleridge)回答说:‘你说把这些货品在市场的价格降低到八便士到六便士。如果你这样做灭弱了国家抵御外侮的力量,如果你己经使千万的同胞道德沦落,并在社会的阶层之间散布了不满的种子,我认为你的货品简直是太贵了。’

今日的情况的确跟以往大不相同,但种族的记忆是存在的。不幸年日所保留的不可磨灭的印象,深藏在人的下意识的深处。每当人被当作一件东西,或是机器,或是工具,为的是产生劳力使雇主牟利,灾难就会像黑夜追随白昼那样自然地临到,忘记了人总是比东西更为重要,那个国家是在危险之中。

(三)第三个原则是财富永远是有辅助作用的。圣经并没有说:‘金钱是万恶之根’;而是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六10)在物质的财富之中,很可能找到人有所谓:‘另一个救恩’。人可能认为他既有钱,就能买到任何东西;他能够用钱使自己脱离任何的困境。财富可以变成他的量仗,他唯一的愿望,与他面对人生唯一的武器。如果一个人为要帮助他的家庭,或为他的同胞,从物质的财富中获得一些荣誉感,倒是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他的愿望只是享乐再加上享乐,奢侈再加上奢侈;如果财富变成他生存的目的和倚靠,财富就不再是二等的善,它已经篡夺了生命中惟有上帝才能据有的地位。

综上所述,拥有财富、金钱和物质的东西并不是罪,却是一个重大的责任。如果一个人拥有许多的东西,你要为他祷告,却不是向他致贺,使他能够照上帝的意思来使用这些东西。

两个有关财富的大问题(六24)(续)

财富有两个大问题,每一样东西都靠赖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一)人怎样得他的财富?他喜欢让耶稣基督知道他获富的方法吗?还是想要向耶稣基督隐瞒呢?

人可能花费他的诚实和荣誉来谋取他的财富。麦克唐纳(George MacDonald)提及一个发了财的店主。每当他量布的时候,总是用他的两个指头作弊。所以所量的布总是短少尺码。麦克唐纳论到这样的人说:‘是耗费他的灵魂,换取他袋中的金钱。’人可能用心灵的贫乏换取银行的存款;人可能用故意打击对手的方法,来获得他的财富。许多人的成功是建筑在别人的失败上,许多人的前进是把别人挤出去,用这种方法获致成功的人,真不知在晚上如何安睡?

人能藉不惜牺牲更高的代价而获得财富,尼克尔(Robertson Nicoll)是一位著名的编辑,出生于苏格兰东北部的牧师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牧师,年俸不及两百磅,却有购买及阅读书籍的癖好。他所积聚的书籍有一万七千册,成为苏格兰最大的私人图书馆。他只为了要拥有并阅读而买书,其实在他的讲道中并没有用到它们。他在四十岁的时候,娶了一位二十四岁的女子为妻;八年后妻子死于肺病,一家五口只有两个人活过二十岁。那些藏书犹如癌症的毒菌,满坑满谷地堆聚在牧师住宅的每一个房间,每一条走廊。藏书的主人也许对此很满意,但他的癖好却杀害了他的妻子和家庭。

有的财富要付上过于重大的代价才能够得到。人必须自问:‘我所有的东西是怎样得来的?’

(二)人如何使用他的财富?人可以用许多方法来使用他的财富。

也许他根本就不去用它们。也许他是一个守财奴,仅以藏有财富为满足。他的财富可能完全没有用,而无用时常招致灾祸。

也许他完全自私地使用他的财富。一个人可能祗为了要一辆大一点的汽车,一套新的电视设备,一次更豪华的假期。他可能祇想到财富,祇想到它们为他作些什么。

也许他使用他的财富于有害之途。人可以用他的财富劝诱别人作他所不当作的事,或售卖他无权售卖的东西。许多年轻人因他人金钱的贿赂或迷惑而犯罪。罪富给予人力量,败坏的人可以用他的财富来败坏别人,在上帝看来,这是一件很可怕的罪。

但是也可能为本身的独立与别人的幸福使用财富,做这样的事并不需要大量的财富,人可能对一千金磅如同对半个金磅一样的慷慨。人若使用他的财富为别人谋幸福,他决不会有太大的吃亏。保罗想到大家都已经忘却的耶稣所说的一句话:‘施比受更为有福。’(徒二十15)上帝的特征就是赐予,不论我们的财富有多少,如果我们一生的给予总是多于获取,我们就是在正当的使用我们的财富了。

禁绝的忧虑(六25-34

在我们开始研究这段经文的时候,必须确实了解耶稣所禁止与所要求的是什么?钦定译本把耶稣的命令译作:‘不要为明天思虑。’希奇的是钦定译本是最先这样翻译。威克里夫(Wycliffe)译作:‘不要为生命忙碌。’廷德勒(Tyndale)格兰姆(Grammer)与日内瓦译本(Geneva Version)均译作:‘不要珍惜生命’他们所使用的‘珍惜’这个字,实在是充满关心的意思,其实旧的版本较为准确,耶稣所禁止的是忧虑,决不是一个人所当有的普通的谨慎与远见。耶稣也不是提倡对人生要懒惰、浪费、漠不关心、轻率、不管将来的态度。祂所禁止的是抢去生命中一切喜乐的那种过份的关心与充满忧虑的恐惧。

‘忧虑’这字在原文是merimnan即焦急的忧虑之意,它的名词是merimna。在一封古文的信件中,一位妻子写信给她出外的丈夫说:‘不论日夜我都不能安睡,因担心(merimna)你的平安。’一位母亲听闻她儿子健康与发达的消息,回信说:‘这正是我的祷告与我的忧虑(merimna)。’诗人恩雷葵昂(Anacreon)写道:‘我饮酒的时候,我的忧虑(merimna)就去睡了。’在希腊文这字就是专指忧虑,心绪不安与关怀的意思。

犹太人十分熟悉这种人生的态度。人应当慎重与沉地面对人生,这是伟大拉比的教训。例如,他们坚持各人必须教导他的儿子学会一件手艺;他们说不教他一件功夫,就等于教他去偷窃。也就是说,这是他们为慎重地把握人生而采取一切必须的步骤。但他们同时又说:‘凡在篮中有食物却说:“我明天吃什么?”的人,是一个小信者。’

耶稣在此地教导我们祂的同胞所熟知的一个功课──是一个谨慎、深虑、沉与信靠兼备的功课。

忧虑的消除法(六25-34)(续)

耶稣在这十节经文之内,列述七个反对忧虑的辩证:

(一)祂首先在第廿五节中指出上帝赐我们生命,如果祂赐给我们生命,我们当然可以信靠祂会把其他次要的东西赐给我们。上帝既赐给我们生命,我们当然能信靠祂会赐给我们维持生命的食物;上帝赐给我们身体,我们当然确信祂会赐给我们遮盖身体的衣服。若有人送给我们一件无价之宝为礼物,我们当然确信这位赐予者决不会吝啬、小气,或者毫不在意的,把价值低微得多的装礼物的盒也给我们。因此第一个辩证就是:上帝既赐给我们生命,我们确信祂也赐给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品。

(二)耶稣接下去提到鸟(26节),在它们的生命中毫无忧虑,也不想为那不能预知、预见的将来,积存食物,然而它们的生命依旧继续存在。对于动物的生活感到惊讶的犹太拉比不止一位。西门拉比(RabbisSimeon)说:‘在我一生之中,从未看见雄鹿去做晒干无花果的工作,或者狮子做看门者,或者狐狸去经商;然而它们都能无虑得到养生之粮。如果那些被造来服事我们的兽无虑地得供养,被造来事奉上帝的我们,岂不应当更无忧无虑地得到供养吗!但我的道路已崩溃,使我的本质已受到损伤。’耶稣所注意的并不是说鸟不工作,祂曾经说过雀鸟比任何人更慇勤工作度日;祂要说的是它们不忧虑。人对看不见的将来竭力追求要看见,并在积存的财物中寻求峖全感与将来对抗,这一切在雀鸟身上都找不到。

(三)耶稣在第廿七节继续要证明忧虑在任何事上都是没有用的。这节经文可以有两种意思,它可以表示没有人藉忧虑使他的身长增高一个邱比特(cubit译注:立方体之度量);但一个邱比特合十八英寸,决不会有人真的想要把身过增加十八英寸。它乃表示决有人能够藉忧虑增长他一刻的祷命。这两个意思都很近似。耶稣所指的是忧虑一点也没有用处。

(四)耶稣接下去论花朵(28-30节),祂是以爱花者的语气论到它们。野地的百合花是指鲜红的罂粟与秋牡丹,它们在巴勒斯坦的山旁祇盛开一日,但它们短暂的生命中,它们华美的衣裳胜过君王的袍子。枯萎之后,它们除了作燃料以外,别无他用。巴勒斯坦的炉子是土制的,好像一只土匣子放在用砖块围筑的火上;若要使温度迅速增高,只要点几把干草和野花,扔在炉里面就行了。花儿只有一天的生命,妇人急于要煮东西的时,就把它们扔在炉里去焚烧,但上帝乃以人力无法模拟的美丽给它妆饰。上帝既给予生命如此短促的花朵这样美丽的壮饰,对于人岂不要更加关心吗?祂既然对待一日的花朵如此的慷慨,决不会轻易忘记祂的至上的杰作──人类的需要。

(五)耶稣进一步提出一个反对忧虑的十分基本的辩论。祂说忧虑是外邦人而不是认识上帝之人的特征(32节)。忧虑的产生主要是不信靠上帝,这种不信靠,在一个相信妒嫉的、任性的、不可预知的偶像之外邦人,比较容易理解;但在一个曾呼叫上帝为阿爸父的人,竟有这种不信,简直不可思议。基督徒不能够忧虑,因为他相信上帝的爱。

(六)耶稣继续论到消除忧虑的两个方法;第一是首先寻求并专心于上帝的国度。我们已经看到在上帝的国度里与遵行上帝的旨意是同一件事情(太六10)。尊一地遵行并接受上帝的旨意,是战胜忧虑的良方。在我们的生活中体验到,一个大的爱能够驱除一切的挂虑。像这样的爱能够激发人工作,专心他的学业,洁净他的生命,统管他整个的人生。耶稣认为上帝成为统辖我们生命的力量时,忧虑就会自然消除了。

(七)最后,耶稣说:当我们学会了‘一天的难处一天当’,我们就能击败忧虑(34节)。犹太人有一句格言说:‘不要为明日的事忧虑,因你不知今日将有什么结果,也许你明日已不复生存,难道你将为一个不属于你的世界忧虑吗?’如果我们只担当一天的生活,完成每一件等待完成的工作,所有日子的结果一定是圆满的。耶稣劝我们应当每日事,每日毕,不为那未知的将来和可能决不会发生的事忧虑。

忧虑的愚蠢(六25-34)(续)

现在我们想要把耶稣反对忧虑的辩白综合在一起:

(一)忧虑是无需、无用、甚至有害的。忧虑不能影响过去,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奥玛卡门(Omar Khayyam)冷酷的描写是实在的:

移动的手指正在写,已经写好,
还要再写下去,不论你是多么虔诚、智慧。
决不能使它取消半行,
你所有的眼泪,也不会洗去一字。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并不是说人能够或应该使自己与过去脱离;但他应该以过去作为他的激励和向导,使他在将来有更好的行为,而不是沉没在一些使他的行为瘫痪的忧虑里面。

忧虑将来同样也是没有用处,麦克连(Alistair Maclean)在他的一篇讲章中提起他所见到的一件事。有一位伦敦的博士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他已瘫痪,终日卧病在床,却有出奇的喜乐。他的微笑是那样的勇敢、有光彩,使每一个人忘记为他忧伤。他的儿女们敬爱他,他的一个男孩要离开家庭开始向外作人生探险的时候,这位格雷哈脱博士(Dr. Greatheart)忠告他说:“约翰我儿!你只要坚持到底行事为人像一个正人君子,并且记住不要让那些决不会临到你身上的事难倒你。”’为将来忧虑就是浪费精力,因为将来的实际情形,很少会比将来的恐惧更坏。

忧虑比无能更糟糕,因为它时常造成极大的伤害。现代生活中两种特征的病症──胃溃疡与冠状动脉阻塞,多半是忧愁所招致的结果。医学上证实笑颜常开的人较为长寿;忧愁不但消耗能力,也损害身体。它影响人的判断力,减少作决定的能力,使人逐渐消失应付生活的力量。唯愿人随时随地都能尽他所能──直到他无能为力──让他把其余的交托上帝!

(二)忧虑是盲目的。忧虑的人不肯向自然界学习,耶稣要人去看飞鸟,看大自然之中上帝的恩惠,以及去倚靠那蕴藏在恩惠之中的爱。忧虑阻止人去学习历史的教训。有一位诗人在回顾历史的时候欢呼喊道:‘我的上帝啊!我的心在我里面忧闷。’他接下去说:‘所以我从约但地,从黑门岭,从米萨山,记念你。’(诗四十二6,比较申三9)。他在忧闷的时候,记念上帝在以往的行为,使他自己得到了安慰。心中饱藏上帝以往作为的人,决不会担心将来。忧虑阻止人去学习生活的功课。我们依然活,我们的头还在水面之上;但如果有人来告诉我们,说我们将要渡过实际上已经渡过的难关,我们一定会说那是不可能的事。生命的教训使我们担负了不能担负的担子,完成了不能完成的工作,打破了不能打破的障碍。在这种生命的课程中,忧虑是不必须的。

(三)忧虑其实就是不信。忧虑并非来自外表的环境,在同样的环境之下,一个人可以保持绝对的平静,另一个人却能忧虑至死,忧虑和平安不是由于环境而是由于由于内心产生的。麦克连从德国神秘派的陶勒尔(Tauler),引证一则故事。一天陶勒尔遇见一位乞丐,他说:‘我的朋友,愿上帝给你一个好日子。’乞丐回答说:‘感谢上帝,我从没有过不好的日子。’陶勒尔说:‘我的朋友,愿上帝给你一个快乐的生活。’乞丐说:‘我感谢上帝,我从没有不快乐。’陶勒尔希奇的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乞丐说:‘天晴,我感谢上帝,下雨,我感谢上帝;饱足,我感谢上帝,饥饿我感谢上帝。因为上帝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祂所喜欢的,也就是我所喜欢的,我并没有什么不快乐,为什么要说我不快乐呢?’陶勒尔惊异地望这个人问道:‘你是谁?’乞丐说:‘我是君王。’陶勒尔问道:‘你的国度在那里?’乞丐安静的回答说:‘在我心里。’以赛亚在许久以前曾说过:‘坚心倚赖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倚赖你。’(赛廿六3)

也许有比忧虑更大的罪,但再也没有一件罪比它更使人无能为力。‘不要为明日忧虑’──这是耶稣的命令,也是通向平安与能力的途径。──《每日研经丛书》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马太   福音   第六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马太   福音   的人   耶稣   上帝   忧虑   自己的   门徒   祷文   主祷文   这是   赏赐   的是   基督徒   财宝   旨意   天上   犹太人   圣经   他们的   导论   东西   荣耀   生命   信徒   财富   是在   物质   是指   注释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