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马太福音相关章:

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

二十一1~11
温柔的王
  详细的注释,请看马可福音十一1~10。

二十一1~3 借驴的举动,可能可以视为王的使者暂时征用一头牲口;耶稣既是主,就有权使用跟随祂之人的物品。从历史的层面看,驴主人可能认为,这是款待前来赴节期之人的作法;也许他会认为,帮助一位出名的 * 拉比是自己的荣幸。有些注释家主张,驴主不在家,而看家的人听见「主人」要用驴,会以为是送给牠真正的主人使用;可是他们一定认得屋里其他的仆人,而会认出门徒并不是这家的成员。参:创世记四十九10~11,或许相关。

二十一4~7 没有被人骑过的驴驹,有时会和母驴在一起。犹太人有一个习惯,读希伯来文圣经的时候,会尽量从其中找出含义,因此,马太读撒迦利亚书九9的时候,会认为那里是指两头牲口,而不是用两种方式讲同一头牲口。古代的诠释者都同意,那段经文是指弥赛亚,可是耶稣把这部分应用在自己身上,等于将弥赛亚重新定义:官员骑驴,是在民间游行的时候,不是去争战(如:王上一33)。因此这段经文的描述,不像罗马人凯旋式的「胜利进城」,而是耶路撒冷在迎接一位温柔、和平的王。

二十一8 前来过节的朝圣者常会受到如此的欢迎,不过,二十一章9节的宣告表明,对耶稣的欢迎更加盛大、更显重要。参:诗篇一一八27(NIV)。

二十一9 「戴维的子孙!」之宣告,暗示承认耶稣的家世,并期望祂便是 * 弥赛亚(Messiah);而欢呼的其他部分,则来自诗篇一一八25~26(「和散那!」意思是「哦,拯救!」)。哈利路诗集(Hallel)为诗篇一一三至一一八篇,在逾越节时经常吟唱,大家一定很熟悉;后来的世代认为,这些诗篇是指他们所期待的未来救赎。耶稣在马太福音二十一42,是从弥赛亚的角度引用诗篇一一八篇。

二十一10~11 耶稣在加利利比在犹大出名;古代的文献常注意到这两地的差异。
二十一12~17
向圣殿的权威人士挑战
  几个世纪之前,杰里迈亚曾在圣殿摔碎瓦瓶(耶十九),耶稣在此的表现也是先知式的动作,要人* 悔改(repentance),并提出警告,说圣殿被毁之日近了(见:太二十四1~2的注释)。

二十一12 * 旧约 * 律法(law)规定,来赴节期的人必须在耶路撒冷购买祭物,因此卖鸽子和其他祭牲有其必要。由于外来客都是带着外币(连大半加利利的市镇也都各有各的货币),所以兑换银钱的人也有其必要。虽然古代兑换银钱的人一般会照规矩赚钱,但据说在圣殿里的所赚无几。问题并不是这些商业行为,甚至也可能不是以宗教为名行剥削之实的问题,而是这种商业行为在那里进行。学者曾经根据后期的证据,提出几种理论,包括祭牲的买卖乃是新近才从外邦人的宫廷引进的作法;但是这个理论的正确性无法肯定。

二十一13 旧约的圣殿没有明文禁止妇女或非犹太人进入,但是基于犹太人的洁净规定,希律圣殿的建筑不准犹太妇女进入以色列院,把她们置于次等阶级,而非犹太人则连妇女院都不可进入。非犹太人若进入圣殿的犹太人专用地带,会被处死;外邦人的院面积很大,然而在拥挤的节期当中,商人的桌边挤满闹哄哄的群众,一定会占掉其中不少部分。耶稣在此引用以赛亚书五十六7,那段经文接着讲,圣殿也将为 * 外邦人所用,马太的隐意,聪慧的读者很可能会领悟到。祂也引用杰里迈亚书七11(「贼窝」),那是杰里迈亚向当时宗教领袖所说的话,他们以为自己既如此看重圣殿,神的忿怒一定不会临到,圣殿也不致被毁。但事实不然。

二十一14 祭司家族的人,若瞎眼或瘸腿,就不能进圣殿(利二十一18);后来这个规定延伸出去,将所有瞎眼和瘸腿的人都包括在内(参:撒下五8;亦见 * 死海古卷。第二世纪的 * 拉比允许瞎子和瘸子像其他人一样来过节,但不规定他们一定要参加。管理圣殿的人或许不反对他们在外院停留(见如:徒三2),不过,耶稣竟然在这里医治他们,实在是与当时的文化唱反调。
  主管圣殿的,是有权的 * 撒都该派之祭司,他们一般并不期待 * 弥赛亚的出现;如果他们有这种期待,或许会认为他将用军事向他们的权利发出挑战,否则他也许会寻求与他们结盟。从有权势者的角度来看,要建立国度,却在弱者当中找人跟随,简直太愚蠢了。

二十一15~17 * 弥赛亚的宣告对圣殿权威人士形成威胁,与推翻桌子的效果不相上下(参二十七11)。
  大祭司是以希腊文为母语,所以耶稣在此引用希腊译本的诗篇八2,那里译为「赞美」,而希伯来文则是「能力」(稍微不合当时的状况)。耶稣可能是以「更何况」的方式在辩解:如果神能从婴孩的口中带出能力或赞美,藉这些孩子的口,祂岂不更能毁坏有权势的人?
二十一18~22
信心的能力
二十一18 逾越节的时候,耶路撒冷挤满了访客──可能有五十万之多,因此许多人只得住在乡下。「早晨」最早可以指清晨六点。

二十一19~20 每年的这个时候,靠近橄榄山的无花果树应该有叶子,但是这么早的季节,最多只有青涩的果子;要到六月初,才会有可吃的无花果。青涩的果子常会掉落,只剩下叶子。
  这里的顺序与马可福音不同(参:可十一12~14、20~26);古代的传记不需要按时间先后记录,而马太改变马可的顺序,当时的人不会认为有问题。详细的注释,请参考马可福音的那段。

二十一21~22 从耶稣和 * 门徒(disciples)所站的地方,可能可以看见橄榄山,并且(从其斜坡)或许亦可以看到死海;因此耶稣的比方对门徒可能非常生动。「移山」是象征性的说法,就是做完全不可能的事;在此,耶稣应许他们,他们没有一件事做不到。这个应许让人想起 * 旧约一些先知的事工,譬如伊莱贾和伊莱沙,他们行了好些神迹。
二十一23~32
真实的权威
  以下几章与当权者的冲突,反映出古代典型的辩论方式:问与答、智巧的响应,以及用对方的话来套住他们。详细的注释,见马可福音十一27~33。

二十一23~27 耶稣用反问的方式来回答当权者的问题,这在犹太人的辩论中相当常见。祂声称,祂的权威和约翰的权威来源相同──「从天上来」(这是犹太人说「从神来」的一种方式)。这个回答乃是依据犹太人的法定原则,即:奉派的使者可以运用差他之人所有的权柄。其余的交锋,都是按照当时标准的辩论流程。
  大祭司是政治人物,比起在政治上较无权势的 * 法利赛人,名声欠佳;他们必须在自己的百姓和罗马政权之间平衡双方的利益。因此,他们在作决定的时候,必须考虑民间的想法,恐怕引起百姓的不悦(二十一26)。

二十一28~30 父亲要求儿子到葡萄园去工作,是很自然的。儿子拒绝去,可能会触犯犹太人的道德标准,引起公愤:这个儿子公开忤逆,而忤逆是可遭处罚的罪行。但是答应要去,却没有去,比不答应更糟;这个儿子连向父亲的承诺都不遵守。那拒绝去的儿子后来 * 悔改了,他的行为显然比较可取(参:结十八21~24)。

二十一31~32 虔诚人认为 * 税吏和娼妓不属于犹太教。耶稣所选的比方简直太不堪入耳了。在* 比喻之后,提出问题,或要人重新思想,是向听众挑战的技巧,历久不衰(如:赛五4;参:撒下十二1~7)。「义路」是指正直的生活方式(箴八20,十二28,十六31),可以兼指约翰的生活与信息。
二十一33~46
凶恶的园户与仁慈的园主
  罗马帝国的乡村大半都由富有的地主所拥有,土地的收入让他们可以过悠闲的生活。他们的地产通常租给佃农,这些人常是自由的农人(如埃及的情形),但也有些是奴隶(如大部分意大利的情形)。如果地主心地仁慈,对待为他们做工的人,能像城里的 * 庇护人(patrons)对待低阶层的 * 附庸之人(clients)一样,就会在穷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这类地主通常缺乏这样做的动机。他们一般住得很远,常住在城里,和工人很少接触。可是这则 * 比喻中的地主非常仁慈,贵族人士甚至会认为他太天真了。
  耶稣说话的对象,是那些以为自己在治理以色列的人(二十一23),祂提醒他们,他们只是神所指派的代理人(就像耶二十三章与结三十四章中的牧者),来照管祂的葡萄园。

二十一33 耶稣的描述,是栽植葡萄园的正常方法,不过祂显然是暗指以赛亚书五1~2,那里将以色列比作葡萄园。

二十一34 付租金常是在收割的时候,或是按百分比收(通常至少百分之二十五),或是事先讲好一个数目。

二十一35~37 地主在社会上、法律上都有权力,可以将他们的意愿强加于佃农;据说有几次他们甚至雇用杀手,来对付找麻烦的佃农。在这里,这些园户的举动彷佛他们才是有权力的人,而他们更毫无悲悯之心,滥用权力(与仁慈的地主之理想完全相反)。这种态度符合犹太人的传统说法,即:以色列谋害了许多神所派来的先知。

二十一38~39 园户对这份产业过分痴心妄想。虽然在某些法定情况之下,他们可以获得田地,但是地主也可以指定其他人来继承──而在他们的恶行之后,他必定会这样做;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皇帝的代表可以获得田地。这个故事将园户刻画成既邪恶又愚蠢;然而这些园户正是最贴切的比方,显出当时的宗教领袖是在服事自己,不是在服事神──耶稣的听众都清楚这一点(二十一45)。

二十一40~41 古时的听众会觉得奇怪,园主怎么不早一点采取行动,把园户赶出去。提问题是标准的 * 拉比式作风,让听众也参与在故事或教导之中;使听* 比喻的人将自己定罪,是圣经先知一贯的风格(撒下十二5~7,十四8~17;王上二十40~42)。

二十一42 这段经文取自诗篇一一八22~23,属哈利路诗篇,正如马太福音二十一9所引用的诗篇一一八25~26。所指的建筑物乃是圣殿(见:诗一一八18~21、25~27);耶稣是新圣殿的房角石,因此对旧圣殿的建筑者(犹太权贵)构成威胁。(「房角石」究竟是指根基的转角之石,还是拱门的顶石,注释家的看法不同;不过这一点对于整段的解释没有影响。)

二十一43 以色列是「圣洁的国」(出十九5~6),但是这地位曾经受到会转给别人的威胁(出三十二10;民十四12)。建筑师所弃的,反为神所接受(太二十一42),而祂可以用别人来取代他们(参三10)。「结出」果子(参三8),意思是把果子交给园主(神),与 * 比喻中的园户作法相反(二十一33~42)。

二十一44 「跌在」房角石上,与以赛亚书八14~15呼应(参:赛二十八16);石头落在犯罪者身上,暗指但以理书二34、44,那里将神的 * 国比作一块岩石,把地上所有挑衅的人都压碎。
  耶稣在此是用犹太人标准的习俗,以用到同样钥字或同样观念的其他经文,来解释某段经文(太二十一42);在这里,相同之物为神的石头。后期有位 * 拉比警告说:「如果一个瓶子掉在岩石上,那瓶子就有祸了;如果一块岩石掉在瓶子上,瓶子就有祸了;无论哪种方式,都是瓶子有祸!」

二十一45~46 作领袖的祭司是精明的政治人物,他们很小心,不会公开违背人民的意愿;* 法利赛人很受民众欢迎,但是在这里,他们的名望还不足以向耶稣的盛势挑战。只有在必须保护百姓、防止危险的革命激情时,祭司权贵与法利赛人才会在一起协商;像这样一位以* 弥赛亚自居的人物,便符合以上的条件,成为他们共同的敌人。
──《圣经背景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马太   福音   一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马太   福音   耶稣   耶路撒冷   的人   约翰   先知   以色列   二十一   权柄   这是   果树   比喻   他们的   犹太人   无花   祭司   犹太   果子   注解   葡萄园   上帝   石头   导论   领袖   经文   弥赛亚   洁净   儿子   犹太教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