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廿一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廿一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21:1-66 记录了耶稣在受死之前在这世上度过的最后一周(又名受难周)所发生的事情。这部分从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开始,中间则收录了马太的第五讲道集(24:1-25:46),26章起则正式描写了耶稣受难的场面(26:47)。这部分相当于小说结构上的“危机”和“高潮”阶段,以28章中的耶稣复活这一事件胜利地闭幕。四福音书都记录了这些事件(可11-16章;路19:28-24章;约11:55-21章),只是有些部分有所增减。
21:1-11 记录了耶稣光荣进入耶路撒冷城的事件,发生在受难周第一天(礼拜天)。根据四福音书我们可知,安息日开始之际,耶稣到了伯大尼,并在那里度过安息日(26:6-13;可14:3-9;约12:2-8)。第二日来到伯法其,准备驴驹,进入耶路撒冷。耶稣并不是第一次访问耶路撒冷(路2:22,42;约2:23;5:1;6:4;7:10),但这次不同于其它时候,具有救赎史性意义。因为这件事成就了亚9:9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向万民宣告耶稣就是救赎人类的弥赛亚。因此把这次的进城事件称为“胜利入城”(The Triumphal Enery),这也与一周后将要发生的耶稣的胜利复活相关联。
21:1-5 耶稣派门徒把驴驹牵来,是为了使他们把这件事和亚9:9的预言相联系在一起,由此相信耶稣就是救主:①当门徒按照耶稣的话去牵驴时,就如他所说很容易就牵过来了,由此可以领悟到耶稣预见将来之事的神性。②从他要骑驴进入耶路撒冷的事件中,明白他就是亚9:9中所预言的胜利的弥赛亚。耶稣这样的举动与以往他隐藏自己是弥赛亚的态度(8:4;9:30;16:20;17:9)有所不同。这就强烈地暗示,他完成人类的救赎事工,得荣耀的时刻已临近了。但是这样的荣耀,只有通过了“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的荆棘路之后,才能享有。即只有通过与这罪恶世界的罪中之乐诀别后,才能得到这种荣耀。圣徒们既然也要喝他的杯(20:22,23),就当更加觉悟。
21:3 主:圣经里只有一处记录耶稣自称自己为主(希腊语),具有如下意义:①若与用驴的事件相联系,则意味自己是世界万物的主人。②若与进入耶路撒冷相联系,则意味自己是全人类的救主和君王(5节)。所有被造物都应顺服于耶稣的权柄,因为神立定心意赐永生给凡接待他的,给那些拒绝不接待的人则预备了刑罚(约3:6-19)。尽管如此,犹太人被人性的欲望蒙住了灵眼,将耶稣挂在十字架上(27:21-26)。由此我们可以赤裸裸地看到愚蠢者在神面前的真相。
21:6-11 群欢呼着迎接终于进入耶路撒冷的耶稣,这是承认耶稣为他们的君王的行为。但若刨根问底,他们看到耶稣的大能之后,只是承认他是政治性君王,即从罗马的压制下解放他们的犹太的新君王,并非承认耶稣就是将从罪中解放人类的救主。这一点是在他们看见耶稣不按着他们的意愿行事,就马上置他于死地的行为中充分地表明出来了(26:59-68)。详细内容请参照路19:29-44的注释。
21:7 只凭这句话很难明白耶稣到底是骑了驴,还是骑了驴驹,再或两只都骑了。若参照第五节,就可理解为耶稣骑的是驴驹,但为了使驴驹安心上路就让驴跟着。“驴驹”象征着谦卑与和平,耶稣骑着驴驹进入耶路撒冷,意味着:①他并不是犹太人所盼望的政治解放者;②而是带给人类真和平和救恩的谦卑的“和平之君”(赛9:6)。
21:8 在7节门徒们将“衣服”搭在驴背上,只是为了代替鞍,但人群将“衣服”铺在路上,则意味着他们尊崇耶稣为王(王下9:13)。因为直到中世纪,每逢君王出宫总要在地上铺布,使君王不至直接踩地,他们把衣服铺在地上亦含这种意思。并且他们“砍下树枝”即棕树枝铺在地上,或拿在手里(约12:13)去迎接他,这也是尊崇耶稣为王的行为。因为棕树枝象征胜利,拿着棕树枝去迎接人是迎接君王的古代礼仪之一。
21:9 犹太人所唱的这首颂赞诗出自诗118:25,26,与耶稣诞生时天使们所唱的颂赞诗相似(路2:14)。由此我们可以明白神的作为。即甚至是使用那些心中充满贪婪的顽梗悖谬之辈,也要赞美耶稣的“胜利入城”。我们既然已明明白白地知道耶稣就是弥赛亚,又怎能不高声赞美呢?倘若我们闭口不说,路旁的石头也要呼喊(路19:40)。耶稣救赎我们脱离只能带给我们死亡的罪,我们本当常常赞美耶稣<诗 绪论,关于颂赞>。
21:11 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稣:从耶稣宣告神的话语并预言末世论性事件上,不能否认耶稣就是先知。但这一经文的重点并非要承认耶稣是先知,而是带有浓厚的惊讶之意,即“加利利竟然能出现像耶稣这样的先知”(约1:46)。犹太人看到耶稣行神迹,并且有教导的权柄(7:29),于是只把他当成伟大的先知,但始终尚未领悟到他是完成君王、祭司、先知事工的弥赛亚。
21:12-17 这一天是受难周的第二天(星期一),记录了耶稣第二次洁净圣殿的事件。耶稣第一次洁净圣殿是在他公开事工初期,详细内容和其意义请参照可1:15-18的注释和约2:13-25的图表。
21:15 在大祭司长和文士的态度中可以指出以下两种错误:①认识上的问题,他们不知道耶稣就是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因此虽屡次看到耶稣行使弥赛亚的权柄,也仍然敌挡他,质问他的权柄从何而来(23节;约5:15-18)。②伦理上的问题,他们明知耶稣是良善的教师(19:16;22:16;约3:2),却因惧怕失去已享有的权势、名誉、财富而排斥耶稣(12:1-14)。
21:18-22 根据可11:12-14,19-26的平行经文,耶稣诅咒无花果树是在星期一的“早晨”,门徒们发现无花果树枯干是在第二天。显然马太是把发生在两个时间段的事件记述在一起了。
21:19 不过有叶子……永不结果子:无花果树上长满了树叶,这令人产生必结出相称之果的期待。此时,若找不出果子,其失望则与所怀的期望成正比。不结果的无花果树是与:①虽有神之选民的外在名份,却没有与之相称之信仰的犹太人;②今日许多徒有“基督徒的名份”,却结不出圣灵之果(加5:22)的基督徒形成对比。耶稣通过宣告对这无花果树的永恒之诅咒,间接地预告了将临到悖逆的犹太人身上的审判(24:1,2),那么由此给我们的教训又是什么呢?那就是“所以我告诉你们,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43节)。我们当在未晚之前尽快省察自己,避免招致后悔莫及的愚蠢的过错(24:51)。
21:21-22 耶稣通过无花果树显现的能力结合确信之祷告显出的能力,教训了门徒(7-11节;可11:23,24)。
21:23-27 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后,洁净了圣殿,到了晚上就退到伯大尼,早晨再进城教导百姓并行医治的能力。然而祭司长和长老们认为耶稣夺去了他们的权势,就挑战耶稣的权柄。但是耶稣却反问他们,与施洗约翰相关的问题,瓦解了他们的挑战。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以下几点:①耶稣避开虚妄之争论和愚蠢之辩论的智慧<多3:9,圣徒对待辩论的态度>;②人挑战耶稣的权柄如同仆人挑战主人的权柄一样,是徒劳而无益的。我们当在生活中谨慎免得无视神的主权,凭己意行事,受神的惩诫。
21:23 继续记录无花果树事件之后,也就是星期二所发生的事件。这部分的重点是犹太人挑战耶稣权柄的事件和耶稣通过“两个儿子的比喻”(21:28-32)、“凶恶园户的比喻”(21:33-46)、“婚宴的比喻”(22:1-14)指责他们的事件。
21:23 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这是试图将耶稣陷入困境的问题。倘若耶稣回答说是神给他权柄行这些事,他们就要以亵读神之罪而告到公会<可14:55,公会>(26:63-68;约10:30-33)。
21:25 约翰的洗礼:这句话不仅指约翰给人们的洗礼(3:1-6),而且指他的全部事工,即包括教导和劝勉人的事工(约1:29-36)。
21:28-32 仅见于马太福音中的“两个儿子的比喻”。耶稣是为了指出大祭司长和长老们的假冒伪善而讲了这个比喻。大儿子象征边强调律法,边丢弃施洗约翰和耶稣之教导的宗教领袖;小儿子象征认罪悔改,终于回到神面前的“税吏”或“娼妓”等罪人。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①不管是什么样的罪人,只要他认罪改悔,神就会完全接纳他。②唯有遵行神旨意者才能进入天国,而不是只是对它了如指掌的人。
21:32 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在这里马太所指的义是“实践的义”,即“遵行神旨意”。这是进入神国的道路,约翰就是为了给人们指出这条路而受遣于神。
21:33-46 每个符类福音都记录了耶稣的第二个比喻“凶恶园户的比喻”(可12:1-12;路20:9-19)。与第一个比喻一样,此比喻也指出了犹太宗教领袖的过错,尤其指责了他们明目张胆地悖逆神。这里的主人象征神;租葡萄园的园户象征犹太宗教领袖;主人的仆人象征神所差来的先知;主人的儿子则象征耶稣基督。因此这比喻意味着:①神必审判不仅杀掉神所差来的众先知,甚至将耶稣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犹太宗教领袖。②神的国必赐给那些“能结果子的百姓”,即那些顺服神之旨意的真圣徒。
21:38 这是承受产业的。来吧!我们杀他:这句经文暗示当时的宗教领袖虽然知道耶稣是良善的教师或先知,甚至有几个人模模糊糊地知道耶稣是神的儿子,却为了维护自己所享有的属世权力而故意杀了耶稣(15节)。
21:42-46 这一段经文再次证实了“凶恶园户的比喻”所含的意义。“匠人”即犹太宗教领袖所排斥的耶稣不仅成了他们的绊脚石(林前1:23),甚至成为最后的审判者。但将他视为房角的头块石头,“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弗2:21),共同建立教会的圣徒们,即对“那能结果的百姓”来说,耶稣是能保障进入神国和永生的救主(林前1:18)。“房角的头块石头”出自诗118:22,23,这块石头是屋顶、城墙、房外阶梯等的中心基石。
21:45-46 至此为止,耶稣向大祭司和长老、法利赛人所说的比喻都是为了给他们提供悔改的机会。因此他们若像“两个儿子的比喻”中的小儿子一样,认罪改悔,归向神,就可以得到赦免。但是他们不仅没有接受耶稣的警告,反而要抓住耶稣,由此可知他们顽梗悖逆到什么程度。通过这样的事实我们可以知道:①相信耶稣而得救,这全然是神的礼物,人靠着自己怎么也得不到;②神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罗9:18),以此来警告剩余的人<林后 绪论,关于恩典>。
《精读本圣经注释》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