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18:1-35 这是马太的第四讲道集。马太的五大讲道的大主题是天国。即:第一集论述天国市民的伦理钢领(5:1-7:29);第二集论述天国市民的福音传播(10:5-11:1);第三集论述对天国的多种比喻(13:1-53);第四集论述天国市民的特征,即谦卑和饶恕;第五集预言了末世天国的到来(24:1-25:46)。尤其第四讲道集表明了信徒作为共同体的成员当彼此建立何等的关系。
18:1-14 有名的有关孩童的教训。孩童教训并非单指教训孩子,乃是通过孩童进行的教训(through),其顺序是:①要象孩童那样纯洁谦卑(1-4节);②在圣徒团契里面,连小孩也不让跌倒(5-9节);③神连极小的孩童也纪念并怜悯(10-14)。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孩子视为纯洁而软弱的圣徒的象征。
18:1-2 马可在可9:33-38中记录,门徒们在路上议论“谁为大”。之后记录了当耶稣问他们路上议论的是什么时,他们都不作声。路加则在路9:40-48中记录到耶稣看出了他们的所思所想。就是说,耶稣看到他们在议论(路加),就问他们,他们却不作声(马可),当时,有一门徒问耶稣“天国里谁是最大的”。门徒们之所以这么问耶稣,是因为想到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老师就会公开宣布自己是弥赛亚。因此内心充满了自己将要成为这新王国的达官显贵的期待。在他们看来,弥赛亚意味着现世的统治权和世俗权力。但耶稣给他们讲关于谦卑的教训<耶43:2,谦卑与骄傲>,并教导他们自己国度的子民当持有的属灵态度。即在那国度没有骄傲或野心勃勃的横行霸道,只有绝对的纯洁。
18:3 若不回转,变成小孩的样式:指对神之话语的纯洁性、单纯性、信赖性等谦卑真挚的态度。正如孩童弱小而不能独立生存,只能顺服父母而生存一样,唯有顺服神的旨意而蒙神保护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徒14:22;西4:11,12;约壹5:14)。
18:4 自己谦卑……是最大的:这种悖论式的表达以世人都是罪人这一严然事实为前提(罗3:10)。在这世界上或许那些以暴力标榜自己的人可能成为大人物,但在正义之天国这些人原本就是罪人,如今比别人犯了更大罪,所以正义的天国绝对不会容纳他们。因此越是降卑自己的人,越是承认自己的罪,这样的人才配得进天国,被称为最大。
18:5-14 像孩子般谦卑、纯真的天国子民,易成为被邪恶之世上人所轻蔑鄙视的对象。但在圣徒团契,即教会里当更加珍惜高举这些人。5-9节从消极的侧面教导不要无视或绊倒像孩童般的人;10-14节从积极方面晓谕神连这些至小的人也尊重并怜爱。
18:5 为我的名……接待我:?(10:40-42)。
18:6 使……跌倒的:从字面上是指若使误会,使跌倒,即让纯洁的心受到伤害而使其在纯正信仰的道路上跌倒。拴在……沉在:两个词都是被动语态,意指这是强制性的惩罚,并且暗示将会有比这更可怕的永刑。事实上这是当时处治杀害父母或挠乱社会道德之人的罗马刑罚之一。
18:7 这世界有祸了:指这世界因着有相互使对方跌倒的恶循环而有祸了。那……人有祸了:若说前者意指这世上普遍存在的罪,那后者则指个人在彼世将要承受的永刑。正如耶稣所说,这世界蔓延着罪,到处都隐藏着犯罪的可能性。但我们要仰望天国而胜过罪的诱惑(弗4:22),避免因我令人跌倒的事(罗14:1-14)。
18:8-9 (5:29,30)。
18:10 他们的使者:每一个圣徒都有一个守护天使。神亲自差遣使者守护人的灵魂,不问男女老少、阶级、时代、人的灵魂当成为目的本身而不能成为手段。由此而知,神所提倡的是比不能最终保护人之尊严的人本主义,更加彻底而完备的基督教式人本主义。
18:12-14 (路15:4-7)。
18:15-35 1-14的重点是天国子民当有的个人性态度,即谦卑;此段则论到天国子民的相互关系,即饶恕。事实上谦卑是降卑自己,高举他人,认为我的过失大,他人的过错小,因而彼此接纳和包容,与饶恕有非常密切关系的德行。正如前面所说,马太的讲道集都以天国作为主题(1-35节)。不管天国有多么好,假若没有仁爱和谦卑,宽容和饶恕,断不可称为天国。因此,若有人希望成为天国子民,就当在这世上实践饶恕人的生活。我们饶恕人不只是为了行善,乃是因为神先赦免了我们,并且也命令我们饶恕人(6:14;林前13章)。
18:15-18 关于原则上不断饶恕,并如何具体饶恕的教训。即从方法上教导我们,我不断饶恕但对方却不肯接受并悔改,此时当如何去作。
18:15 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不可将罪显露在众人面前,要以第一阶段的方法隐秘地解决。重要的是:①不是为了究查罪,乃是为了饶恕;②两人之间清楚地解决问题的心态。并且,他来找我之前,我先去找他。
18:16 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假若第一阶段采取的措施未能解决问题,就试图在中间阶段立证人来解决问题。此时的证人也不以定罪为目的,乃是以劝勉为目的,并以保障其隐私为原则。
18:17 这是第三个阶段,也是最后的措施,若私下的解决失败,教会就公开介入劝勉罪人。但劝勉本身不是刑罚或定罪。因为圣徒爱罪人,但不能容忍罪,所以必须要解决罪的问题。
18:18 这句话并不是说要赋予教会莫大的权力,而是指以耶稣为中心的属灵教会的权柄(16:18,19)。
18:19 两个人:从数字上来讲是最小的复合数,但并非作为个人的单数。究根结底大教会也是从两个人开始。耶稣祝福教会的成立,以及他们的联合,而不在于数字的多寡。同心合意地:勿庸置疑,神首先与每个个体相交,但当成为团契的一员,才能更加确凿地体现作为个人的存在意义。
18:20 两三个人:两三个人是极少的数字。但当他们共同奉耶稣之名聚会时,耶稣就视他们为教会并与他们同在,如同与每一个圣徒同在一样。奉我的名聚会:字面意思是,只指众人仰望我而在一起。“我在他们中间”耶稣是教会的头,通过教会与我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关于此问题请参照林前12:27;弗1:22,23。
18:21-22 当从当时的文化背景理解彼得和耶稣的此番对话。拉比们教训犹太人饶恕三次即可,但彼得进而说要饶恕七次。因为七是完全数<启 绪论,圣经中数字的象征意义>。但耶稣却说要饶恕七十个七次,这不是算数上的490次,乃是指无限饶恕。
18:23-35 这无怜悯之仆人的比喻具有以下意义:①我们都在一个君王的统治之下;②我们的君王免了我们一切的债;③但倘若在免去我所有债务的君王面前,我不肯宽容欠我一点钱的人,那么就是亵渎了赦免我罪的爱之精神。当然这里的君王指神;债指我们的罪;欠我钱的人指负罪于我的人。
18:24 一千万银子(他连得):一他连得为普通的工人约九万天的工资,即连续工作250年才能挣到巨款。如此以来,一万他连得指凭自己力量万不能偿还的,这象征人在神面前的罪。
18:28 十两银子:一得拿利为工人一天的工钱。一百得拿利相当于一百天的工钱,指人们相互之间所欠的罪责。同伴:指“一同服侍的同事”。这句话强烈地暗示了债务者和债主是同事。掐住他的喉咙:与26节俯伏拜主的情形截然不同。他既然也曾祈求人怜悯他,也当懂得如何宽容和施恩于他人。
18:30 下在监里:与27节形成对比。蒙了大爱却不懂得施小爱的人不懂得感恩。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在亵读真爱。
18:33 不应当……吗:仁爱与宽恕不仅是单纯的希望,乃是当尽光与盐之责的圣徒之义务。因为神先以慈爱救赎了我们,同时也吩咐我们要充满爱,并传给别人,以此来还所欠爱之债(约13:34,35)。以爱扩散福音和新生命是圣徒当喜乐又感恩的义务。
18:34 主人就大怒:唯有宽恕和和睦才能形成并坚固圣徒团契。事实上,正因为耶稣在我们还作罪人之时就寻找并赦免我们,我们才能成为天国子民,被称义。倘若我们没有饶恕人,那就意味着失去了作为天国子民当持有的爱之精神,同时也是破坏天国团契的行为。这也是未能对主的慈爱存感恩的举动。因耶稣爱人如同爱我一样,所以他也期待我也爱人(约13:34)。
18:35 从心里:这里所说的谦卑与爱有三个层面:①言语;②行为;③心。我们不仅要用言语和行为去爱人,更要以心实践爱(雅4:17)。
《精读本圣经注释》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