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注释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注释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马太福音相关章:

注释

十五1-20洁净与敬虔(参可七1-23;比较路十一37-41,六39)

反对势力总不离左右,如前一样(九3、11、34,十二2、14、24、38),法利赛人和文士再起事端,如今还有新的反对势力加入:从耶路撒冷来的人。他们可能是官方派来,要查探这位惹人争议的老师,况且耶稣又不在拉比之列。从现在开始,愈来愈清楚看见,耶稣将遇上的麻烦,会来自耶路撒冷(十六21,二十18)。

饭前洗手不单是卫生问题,也是宗教责任。旧约里没有这些规条,只规定祭司要在宗教仪式前洗濯自洁(出三十17-21)。法利赛人却将之变成日常生活的守则,他们要求作为宗教老师的耶稣及祂的门徒,遵行这些礼仪上的洁净规条。

耶稣在第10-11节回应法利赛人的责备。首先,祂反击他们对宗教权威的态度:他们坚持要守自己的传统,以致「废了神的诫命」。耶稣在此清楚划分旧约中的律法(神的诫命,第6节),和人加添的众多规条。耶稣引用以赛亚书二十九章13节,指出建基在人的规条上的宗教,是枉然的,并不讨神喜悦。

耶稣举例说明:旧约教导人要孝敬父母(出二十12,二十一17),但犹太教的律法破坏这诫命,容许人讹称将所当给父母的,奉献予神(事实上他是据为己有),就可以不供养父母。他们借敬虔而作伪,既扭曲旧约对起誓的规例,更违反了其中一条最基要的诫命(注意第五条诫命是神亲口颁令的,不单是摩西的律法!)。

耶稣不仅维护旧约的律法,因祂再次讨论第11节中提及的洁净和不洁问题,祂提出了根本的原则,最后引致祂的跟从者全盘否定旧约中有关食物的规条。祂提出人所吃的食物,不能使人「不洁」,只有心思意念才会使人不洁。彼得发觉这教训很难学(徒十9-15),但若学不懂这道理,以色列民的饮食规条,会妨碍教会平等对待非犹太裔的信徒。马太没有言明这些暗示(马可倒有说及;参可七19),但其中的原则颇明显,而17至20节有更清楚的解释。

这论点直接冲击法利赛人在宗教上的优先次序。耶稣不为此道歉,祂更形容法利赛人并非天父所栽种的,要如稗子般被拔出。他们是瞎子领路,虽有热心,但迷失方向,终要令自己及其追随者灭亡。耶稣谴责法利赛人,言词强硬,所反映的并非个人的敌意,而是完全推翻他们的宗教态度──只重外表仪式,忽略人的本质。

这段经文无疑充满矛盾,耶稣一开首便指责敌对者破坏神的律法,然后祂推翻那基于律法的「不洁净」原则。但一如第五章所记,耶稣不重视律法的表面,祂所关注的是律法的精义:如果外表的洁净重要,那么内里的洁净更为重要。最后,在外邦人和犹太人组成的新群体里,律法的一些条文因没有实际价值,将被摒弃。至于目前,那原则只适用于洗手之事上,此条文并非从旧约律法而来的(20节)。

附注

第15节「比喻」一词在此要作广义的理解,它是指需要解释的谜语式说话。第16节「不明白」(比较十三13,14,15,19及23)强调人必须明白比喻所指的是甚么。耶稣再度私下向门徒解释,但群众只听到比谕,没有得到解释。

十五21-28外邦妇人的信心(参可七24-30)

有关亵渎的问题,在此处具体地表现出来;身为犹太人的夫子,耶稣在外邦地方遇上外邦妇人,妇人的女儿被鬼附身。他们对话的焦点,就是外邦人可以从犹太人的弥赛亚(戴维的子孙)身上,得到甚么好处。

这事迹与医治百夫长的仆人非常相似(八5-13),首先是两人的信心得着奖赏,耶稣只说一句话,病人在远处便得医治,而且两者都记载了外邦人和犹太人的紧张关系,及外邦人的信心备受考验。马太道出妇人为迦南人,使问题更尖锐化。迦南人在旧约时期,是以色列人的世仇。

耶稣起初沉默(23节),接着说出令对方甚为气馁的话,重申了祂服侍的对象(24节,比较十5-6)。看来外邦人得救无望,可是妇人再三央求,却招来更伤害性的说话,耶稣将外邦人比作狗(犹太人视为不洁的动物)。

这些用词实在太冷酷无情,尤其是耶稣早前曾悦纳外邦百夫长的信心,指出外邦人最终会同享以色列民的福乐。可能单从字里行间,不能表达出耶稣实在说反话,又或者带着开玩笑的语气;无论如何,祂确实用上了当代犹太人对外邦人的评价,从而表现出妇人的信心经得起考验。她在第27节的回答,认同了耶稣要首先服侍以色列家,但救恩后来也要临到外邦人。由此得知,妇人明白神从呼召亚伯拉罕以来的救赎计划(创十二1-3),时候到了,救恩要延展到以色列家以外,就是这份信心,叫妇人得着应得的奖赏。

十五29-31外邦人对耶稣的回应(比较可七31-37)

耶稣曾医治了许多犹太人(十四34-36),同样,祂到了外邦地方,广行医治。马可指出地点在低加波利,加利利海的东南端,是外邦人聚居的地方。耶稣在21至28节医好了外邦人后,此段继续记载耶稣的医治大能,泽及外邦。从众人归荣耀予「以色列的神」,可见这群众不是犹太人。

十五32-39喂饱四千人(参可八1-10)

不久之前,有类似事件发生(十四13-21),使这段记载看似不必要,但这处的人数不同,证明是另一事件,其意义在于事件的背景:耶稣的事奉伸展到外邦之地(十五21;祂留在外邦直至第39节所记,才返回湖的另一边,即犹太境)。此处故意重复耶稣喂饱犹太群众的神迹,而这一次,外邦群众刚赞美以色列的神,耶稣便向他们显神迹。如果喂饱五千人,是让人先尝将来弥赛亚的筵席,这事件显示(八11-12曾预言)外邦人也要分享以色列最终的福祉。

事件的细节虽不同,但主要的情节却一样(参十四13-21之注释)

第37节另一细节显出这段事迹并非犹太背景,「筐子」是一般容器,有别于十四章20节中的「篮子」──特别指犹太人所用的一种容器。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马太   福音   十五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马太   福音   耶稣   的人   迦南   文士   妇人   犹太人   外邦   门徒   犹太   以色列   洁净   法利赛   污秽   导论   宗教   之光   注解   信心   上帝   旧约   耶路撒冷   这是   圣经   注释   食物   经文   自己的   文意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