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十三章-《圣经背景注释》
马太福音第十三章-《圣经背景注释》
马太福音第十三章
十三1~9
撒种者、种子和土地
*?拉比常常用?*?比喻、例子等,来说明自己要讲的重点。这种巴勒斯坦犹太式的教导模式,在*?新约(New Testament)里只出现在耶稣的教导中,所以不可能是犹太巴勒斯坦以外的后期?*?教会(church)所编造出来的。
罗马帝国大部分的百姓都是乡野的农夫,或牧人。受过教育的菁英份子常忽视这一大群人,但是耶稣的比方却显示,祂经常在这班人当中工作。虽然加利利人口相当多,乡镇不少,还有两个大城(塞弗利斯和提庇哩亚),可是大部分居民乃是住在乡下的农人。
十三1~2 耶稣上船的目的,是不致被太多人拥挤,不过,这也使祂的话更容易听得清楚;从海中向岸上的群众说话,听觉的效果相当理想。
十三3~4 种子常在地还没有犁过之前,就种下去(不过也不一定);所以这里所描述的各种状况十分平常。农人用手撒种很方便,这里大概是如此;有时也会用一头动物拉一个袋子,让种子从其中的洞慢慢漏下去。「路」或「道」是指田中的小径。
十三5~6 许多巴勒斯坦的土地只是一层薄薄的土覆盖在岩石上;如果撒种的人没有先犁过,就不会知道自己是白费工夫,等到后来才会发现。
十三7 这些荆棘可能也是看不见的;它们没有被拔出来,可能是刚刚才砍过或烧过,但根还留着,后来荆棘就会和种子一起长出来,把它挤住,不能结实。
十三8 按加利利的土质而言,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是非常好的收成。约但河谷通常的收成在十倍到百倍之间,因此,百倍的收成不必视为神迹(创二十六12;参:摩九13)。但在巴勒斯坦,平均的收成是十倍(意思是,每一粒种子撒下去,会长出十粒),而耶稣所提的数目,是非常好的收成。
十三9 *?门徒(disciples)最主要的学习方法,是仔细听老师的话。
十三10~23
撒种者的解释:
如何明白祂的话?
*?门徒当中会有一些人不能跟随到底,这与?*?旧约的模式相符;在旧约中,有些人起初顺服神,后来却背离,如扫罗,然而还有一些人经过许多试炼之后,仍然忠心顺服,如大卫。
十三10 门徒会一直问老师问题,直到明白他的意思为止。
十三11~13 *?比喻是?*?拉比用比方来说明一个道理;然而,如果没有讲明道理是什么,比喻就只是一则故事而已。有些拉比会教导一些比较奥秘的事,他们认为只有最亲近的门徒才会听得懂,所以常在私下相授。因此,耶稣比喻的含义,可能只有祂所选的圈内人才能明白。
十三14~15 耶稣时代的百姓就像以赛亚时代的人一样,听见了神的话,但是却如没有听见一般,毫不悔改(赛六9~10)。
十三16~17 有些犹太书籍描述,在*?旧约里的义人非常盼望见到弥赛亚施行拯救的日子,以及神加倍启示自己的时候来到。借着祝福某些人(如这里,看见耶稣的人,与十三15的瞎眼者相反)来讲论某人(如这里,耶稣),是当时众所周知的?*?修辞技巧。
十三18~23 外人听见神的话,会随己意来处置。*?拉比(rabbis)有时会说,一个人若不专注于?*?律法,就会被世上的思虑所罢占(22节)。
十三24~30
麦子与稗子的比喻?
在罗马帝国里,乡下的地大部分都属于富有的地主;他们或雇用自由的农人来工作,或买奴隶来经营,而这两种人的生活大致相仿(只是奴隶会遭鞭打,也会被卖掉)。耶稣的许多听众(十三34)可能是在大农场上工作的农人,他们立刻就能明白祂所描述的困难。
十三24 「天国好像一个人……」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把?*?天国比作那个人。*?拉比的?*?比喻一开头常为「某件事可以比作什么呢?」,或「某件事好像……」。在比喻中,这个词组的意思是说,一个道理将用以下整个比方来说明,而不是用接着的那一个字来说明。
十三25~27 巴勒斯坦的食物(以及古代一般的食物),以面包为主食,所以麦子很重要。不过,有一种有毒的稗子,有点像黑麦草,称作毒麦(通常译为稗子),最初长得很像麦子,直等到穗子长出来,才能分辨。
小麦田
十三28~29 通常春天会拔野草,可是如果发现得太晚(就像这里),拔的时候就可能连麦子的根也会拉起来;主人不愿意这样伤到麦子。不过,一旦长成之后,收割的人就会割下麦穗,而长得较矮的稗子,会分开来割。
十三30 第一世纪的巴勒斯坦一定比后来的时代树木更多,不过最早的森林也已经砍伐殆尽,所以柴火不能浪费;稗子晒干之后,至少还有一点用处──当作柴火来烧。
十三31~33
芥菜种与面酵的故事?
这两个?*?比喻(parables)的重点为,众人所期待那大有能力的?*?天国(kingdom),开端是非常不起眼的──正如耶稣和?*?门徒(disciples)一般。
十三31~32 究竟「芥菜种」是指什么,学者仍有争辩。不过,无论如何,它总是耶稣的听众所知最小的种子(兰花的种子比它更小);重点为,它虽然看来非常小,可是会长出很大的树丛。在加利利海四围,它可以长到十呎之高,有时甚至到十五呎。不过,一般平均大约四呎;由于它每一年都要重新生长,所以鸟儿在早春搭窝的时候,就不能搭在其上。
耶稣选择这个从小到大的例子,是最佳的比方,而祂的?*?夸张法并不因此遭损;*?天国的开始可能很不起眼,但它至终将显为荣耀。
飞鸟虽不能在芥菜树上搭窝,但仍可在上面栖息(马太在这里用的字,有时也有此含义);马太的用辞影射但以理书四12,另一位王国度的荣美。有些数据说,巴勒斯坦习惯上会把芥菜种种在田里,而不种在花园里;马太福音十三31与路加福音十三19可参照来看,两位作者因针对的读者不同,而作了一些调整。
十三33 罗马城里有糕饼店,但是这里的比方是指乡下的加利利妇女。酵,或酵母,要掺在面团中。三斗面,大约是一浦式耳(bushel),是一个妇女所能捏制的量,所做出来的面包,可以供一百人食用。
十三34~35
隐秘的教导?
见十三章10~13节的注释。马太引用诗篇七十二2,诗人以希伯来人智慧文学的笔法来描述他的知识,然后再用余下的诗句来说明其内容:神在历史中的信实、拯救的作为,及祂子民的背叛。
十三36~43
麦子与稗子最后的分离?
有一些团体,例如?*?爱色尼人,离开整个犹太教,而追求更高层次的圣洁。不过,所有犹太人的团体都同意,只有神才知道万人的心。直到末了,审判之日,义人与恶人才会完全分开。
此外,其他书籍与经文(如:以斯拉四书四30~32;*?巴录二书〔2 Baruch〕七十2;参:赛三十二13~15;耶三十一27~28;何二21~23,六11)曾以收割作为末世的象征,而犹太人的经书中有时会将地狱比作火炉(*?以诺一书五十四6;有些抄本在九十八3;以斯拉四书七37)。还有些犹太经书也讲到,义人将在未来的国度里发出荣耀的光。
十三44~46
天国的价值?
十三44 财宝常埋在地里藏起来,以求安全。这里所刻画的景象,最有可能的情形为:一名农人在富有的财主田间工作,发现了财宝,又把它埋起来,以防地主声称那是他的。然后农人把自己的家产都变卖了,要买那块地,以得着财宝。穷人中间必然会流传这类发现前人遗留财宝的故事;耶稣用这则故事来刺激听众,要他们寻求比地上财宝更可贵的东西。
十三45~46 潜水员会在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寻找珍珠,而有些珍珠身价万贯。耶稣的听众对这类故事大概耳熟能详;似乎有一个民间传说与此类似,不过它的重点不是?*?天国。
十三47~50
好鱼坏鱼的最后区分?
进一步的讨论,见四章19节;有关区分方面,见十三章36~43节;火炉则见十三章40节的注释。打渔时会用不同的网:拖网(如这里所用)比四章18节所用一般的渔网大很多。这种网可能是连在浮标和锤子上,让网宽的一端在水面上,另一端则在水底拖拉。
十三51~52
为天国效劳的文士?
律法和智慧书常被比作财宝(有时被比作珍珠);*?文士对律法格外熟悉,自然拥有那「旧的」财宝,而?*?天国的信息又加给他们一些新东西。这里的比方,是讲一位家主从家里藏起来的宝盒里面,取出新旧的钱币来。有些学者认为,马太福音在此特别向基督徒文士说话,他们的要务是要训练*?外邦人作门徒,跟随那最伟大的教师,就是耶稣(二十八19)。
十三53~58
不受家乡尊重?
细节请看马可福音六16的注释。先知遭家乡的人拒绝,这已成了古老的传统(耶一1,十一21~23),可是在后期犹太人的教训中,先知受逼迫的题目有更进一步的发挥。
耶稣在拿撒勒成长的时候,当地十分需要木匠(来建造附近的塞弗利斯,那座城曾被焚毁,其中剩余的居民成为奴隶);所以约瑟以此为业,并不希奇。木匠是作木工的,如制作犁、椅子,和屋顶上的木工等。倘若屋子是用石头盖的,他们也会兼作泥水工。在那个时代,拿撒勒本身是一个小镇,居民大约在一千六百至二千人左右;可能镇上大半的人都认识耶稣。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