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十二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马太福音第十二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马太福音第十二章
逐节详解
【太十二1】「那时,耶稣在安息日,从麦地经过;祂的门徒饿了,就掐起麦穗来吃。」
﹝背景注解﹞「安息日,」即一周的第七日,等于现在的星期六,自星期五日落时分开始,至次日日落时分结束。神定此日为圣日(创二3),不准以色列人作工,以记念神完成创造之工(出廿8~11)。
根据摩西律法,用手摘麦穗吃是可以的(申廿三25),但在安息日可否摘麦穗,并无明文规定。故有一说,法利赛人所反对的,并不是在安息日摘麦穗吃,而是反对主的门徒用手『搓麦穗』,因这算是作工,触犯安息日的规条。
﹝文意注解﹞「那时,」是指主耶稣呼召人来得安息之时(太十一28)。
﹝灵意注解﹞「耶稣在安息日,从麦地经过;祂的门徒饿了,就掐起麦穗来吃,」按理,人们在『安息日』,应该有安息才对,但是门徒们的『饿了』,却表明他们在安息日没有安息。这是一幅写意图画,说出在宗教规条下的人们,得不着真安息。主耶稣故意在安息日带领饥饿的门徒经过麦地,并容许他们『掐起麦穗来吃』,用意在指引宗教徒,认识并转向祂这位旧约豫表的实际(西二16~17)。
﹝话中之光﹞(一)人得不着饱足,就没有安息;人要得安息,就须享受基督作我们生命的粮(约六35)。
(二)「麦穗」豫表基督;基督为我们经过苦难和折磨(「掐」),才成为我们的享受。
(三)饥饿的人才能得饱美食(路一53);我们需要有属灵的饥渴,才能从主得着饱足。
(四)主耶稣是第一粒麦子,我们蒙恩的人是许多子粒(约十二24),所以教会乃是「麦地」。如果教会只注重规条、仪式,就恐怕大家都要挨饿;在教会中,最重要的是基督自己,祂怎样带领,我们就怎样跟从。
【太十二2】「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说:『看哪,你的门徒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了。』」
﹝背景注解﹞法利赛人非常注重遵守安息日,甚至到吹毛求疵的地步。他们给安息日加上许多摩西律法所没有的繁文缛节,勉强人遵守。
﹝灵意注解﹞『法利赛人』代表遵守圣经规条的宗教徒。他们注重那些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西二21),却忽略了神颁给他们这些礼仪的实际用意。
﹝话中之光﹞(一)对于在饥饿中的门徒来说,『安息日不可作工』的规条乃是一个重担;他们即使遵守了安息日的外表形式,却失去了安息日的实际。
(二)法利赛人只注意人是否遵守安息日的规条,却不顾人在安息日有无安息;今天注重外面形式的基督徒,仍多于注重里面实际的基督徒。
(三)法利赛人为着规条而质问主耶稣──人甚么时候落在注重外面的规条里,甚么时候就会站在抵挡主的立场上。
【太十二3】「耶稣对他们说:『经上记着,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之时所作的事,你们没有念过么?」
﹝灵意注解﹞『大卫』豫表基督,『跟从他的人』豫表主的门徒。
『大卫』是旧约历史上,从祭司时代转为君王时代的关键人物。主藉此表明祂是『真大卫』,祂这位真大卫来了,时代也就改变了。
﹝话中之光﹞(一)我们读圣经,要注意圣经里面所举事物的『时代性』,例如旧约里面的献祭条例和祭司服装,我们新约时代的信徒便毋须遵行(罗马天主教的许多作法,乃是把旧约带到新约里面来)。
(二)新约初期盛行『说方言』和『神医』等灵恩,但到使徒时代末期,便几乎没有记载,可见此类灵恩有其时代性(dispensational)的需要,我们末世的信徒若倒回去追求此类灵恩,就是漠视了属灵事物的『时代』意义。(编者注:这并不是说今日不再有灵恩,乃是说不必强求灵恩,因灵恩是圣灵随己意分给各人的;林前十二11。)
【太十二4】「他怎么进了神的殿,吃了陈设饼,这饼不是他和跟从他的人可以吃得,惟独祭司才可以吃。」
﹝背景注解﹞根据摩西律法的规定,神殿内的『陈设饼』只有祭司才可以吃(出廿九32~33)。当大卫在逃避扫罗王的追杀时,他和跟从他的人吃了陈设饼(撒上廿一1~6)。
﹝灵意注解﹞大卫和跟从他的人吃了陈设饼,并没有被神定罪,这是因为大卫改变了时代,现在是从祭司时代改为君王时代了。
本节是说,主这位『真大卫』来了,时代也改变了,从旧约律法时代,改为新约恩典时代。在新约的时代里,可以不必守安息日。
『陈设饼』豫表基督做我们生命的享受。
﹝话中之光﹞(一)旧约律法上的礼仪规条,具有时代过渡的性质,它们不过是后事的影儿,那实体是基督(西二17);我们在新约里的信徒,既已得着基督,就没有遵守礼仪规条的必要。
(二)在不犯罪、不违犯道德的前提下,信徒在跟从主、事奉主的事上,遇有需要时,是可以有权宜应变的措施的。
(三)信徒行事为人,要紧的是时刻不离开主(跟从主),只要有主同在与同行,就没有甚么能束缚我们。
(四)真实的安息,不在遵守死的规条,乃在得着活的基督丰满的供应──吃饱了,自然就安息了。
【太十二5】「再者,律法上所记的,当安息日,祭司在殿里犯了安息日,还是没有罪,你们没有念过么?」
﹝文意注解﹞祭司在安息日献祭(民廿八9~10),而献祭虽然也是在作工,但因着是在殿里作的,所以即使因此触犯了安息日的规条,却不算为有罪。由此可见,『殿』比『安息日』的律法更大。
﹝话中之光﹞(一)祭司们在殿里作工不算犯安息日,我们今天都是祭司,在教会中事奉主,反而满有安息。
(二)祭司在殿里因着事奉的需要,可以容许他们触犯规条,可见我们在事奉主的工作上,是有某些特权的。
(三)主耶稣是高过诸天的大祭司(来七26),凡祂所作的,都蒙神悦纳;我们只要凡事作在祂里面,也都蒙神悦纳。
(四)殿是为着神的荣耀,献祭是为着神的公义;我们只要符合神荣耀和公义的原则,就天天都是安息日,都可以有安息了。
(五)安息日是为给人安息,祭司若不献祭,罪就不得解决,也就没有安息,所以献祭重于安息日;内里的实质,比外面的规条更为重要。
(六)人所以不能有安息,是因神没有安息;甚么地方有罪,甚么地方就不能有安息。
(七)神所要的是实际的安息;空有属灵的外表,而没有属灵的实际,就不符神的心意。
【太十二6】「但我告诉你们,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
﹝原文字义﹞「更大」体积更大,尺寸更大。
﹝灵意注解﹞『圣殿』豫表基督的丰满和祂无限的供应。
﹝话中之光﹞(一)基督是更大的殿。当我们在基督里,我们便脱离了律法的捆绑,不再靠行律法称义,乃是因信称义(加二16)。
(二)主是更大的殿;主自己是神荣耀所充满的地方,凡祂所作的都是为着神的荣耀;信徒在祂里面作任何工,便是归荣耀给神。
(三)凡住在主里面的人,都能从祂随时得着饱足。
【太十二7】「“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了;」
﹝文意注解﹞「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怜恤』是神给人,『祭祀』是人给神(何六6);所以这话的意思是,神喜欢供给人、为人作事,而不喜欢出于人的供给和作事(真实的事奉是由神发起)。
﹝话中之光﹞(一)主不是要『得着』,乃是要『舍去』;祂不是要『留饼』,乃是要『擘饼』。
(二)人何等容易拘泥于字句、条文,却失去了属灵的实际。
(三)公义的神喜欢以『怜悯』为怀,祂如何对待我们,祂也愿意我们照样对待别人。
(四)我们应当『体恤』别人的痛苦和需要,而不可借口任何道理上的理由,忽视人们的需要。
【太十二8】「因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文意注解﹞主耶稣是『安息日的主』,表明祂是有权柄管理安息日的,祂也是赐给人安息的。祂喜欢赐给人安息,而不喜欢人受安息日规条的束缚。
﹝话中之光﹞(一)祂既然是「安息日的主」,祂说可以就可以,祂说不可以就不可以;在安息日该作不该作,全都在乎祂。
(二)为「安息日的主」工作的人,不在安息日律法之下。
(三)基督是「安息日的主」,我们有了祂,就有真安息,可以说每天都是安息日,所以不需要再去遵守安息日的规条了。
(四)今天的问题是在乎要主不要主,不是安息日不安息日。
【太十二9】「耶稣离开那地方,进了一个会堂;」
﹝灵意注解﹞「会堂,」象征犹太教所代表的一切宗教。
【太十二10】「那里有一个人枯干了一只手。有人问耶稣说,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意思是要控告祂。」
﹝背景注解﹞犹太教拉比禁止人在『安息日治病』,因认为治病是触犯在安息日不得作工的规条。
﹝灵意注解﹞「那里有一个人枯干了一只手,」『手』代表事奉工作;『枯干』表示缺乏生命的活力。这是一幅写意图画,象征人在宗教里面,想要为神作甚么,却甚么也作不来。
「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安息日原是给人享受安息的,但这里人在安息日有病,却又不能治病,表示在宗教里的人,仅有安息日的外表,而无安息日的实际。
﹝话中之光﹞(一)我们的事奉工作(手),若是凭着道理教训而作,并非凭着圣灵的引领和感动而作,就都是『枯干』的事奉。
(二)教会中若缺少生命的供应,也就缺少事奉的能力;你所在的教会若是缺少事奉的肢体(枯干了手),就表示生命的供应出了问题,所以应当从问题的根源着手改善──多有积极的供应。
【太十二11】「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有一只羊,当安息日掉在坑里,不把牠抓住拉上来呢?」
﹝灵意注解﹞「你们中间谁有一只羊,当安息日掉在坑里,」『羊』象征人是属乎主的,『坑』象征宗教徒因误用律法而面临的难处(参太十五14)。律法原是要引人到基督那里的(加三24),不料宗教徒却掉在律法的『坑』里,受规条的束缚不能动弹。
【太十二12】「人比羊何等贵重呢?所以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
﹝文意注解﹞羊在安息日掉进坑里,虽无生命危险,人还不忍坐视不理,何况更为贵重的人类,岂不更配在安息日获得解救吗?
﹝话中之光﹞(一)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不是人为安息日而存在的。主看重人过于一切。
(二)我们若是为基督而作工,就是「作善事」,所以不须守安息日的规条。
【太十二13】「于是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和那只手一样。」
﹝原文字义﹞「复了原」(原文是由两个字所组成);恢复,还原,重建(第一个字);健康的,健全的,痊愈的(第二个字)。
﹝话中之光﹞(一)主对我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六63)。我们若接受主的话,信而顺从,就必得着生命的医治。
(二)神的话里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路一37)。主发命令要人行事时,也必赐人以遵从祂命令的能力。
(三)枯干手的人原本不愿把手伸出来给人看──人的短处都不愿给别人知道──但主的话一显明(「伸出手来」),就好了。
(四)「复了原」,这话表示主的医治是完全的;主在我们身上的工作,能把我们作到完全复原,使符合神心意的地步。
【太十二14】「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
﹝话中之光﹞(一)法利赛人为着维护律法的规条,竟想杀害神的圣者;许多热心教义的基督徒,也往往为了维护教义,不惜大动干戈。
(二)宗教徒只懂为律法的字句热心,而忽略了律法字句的真谛实意,以致杀人还以为是事奉神(约十六2)。
【太十二15】「耶稣知道了,就离开那里,有许多人跟着祂,祂把其中有病的人都治好了。」
﹝话中之光﹞(一)凡只要外表而不要实际的,就得不着主的同在(「离开」);凡要主、跟随主的,就得着主的眷顾和医治。
(二)主所顾念的,是人的病症需要得着医治;主并不在意人是否遵照规条行事。
【太十二16】「又嘱咐他们,不要给祂传名。」
﹝文意注解﹞这是因为祂知道人心里所存的(约二23~25)。凡因闻名为着好奇而来的人,大多靠不住。
﹝话中之光﹞(一)世人追求名声、地位,但主的工人不应当在意美名恶名;似乎不为人知,却是人所共知(林后六8~9)。
(二)凡是慕名而来的,不一定是靠得住的;喜欢一窝蜂地去听著名传道人讲道的,多半是出于好奇心,并非真正出于慕道。
(三)教会若建立在传道人的名声上,传道人一旦过世或离开,那教会立刻就变成冷冷清清。
【太十二17】「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
﹝文意注解﹞下面十八至廿一节这一段话引自赛四十二章一至四节。以赛亚这里的預言是指着主耶稣说的(参徒八30~35),主耶稣是这段預言的应验和实际。
【太十二18】「『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拣选、所亲爱、心里所喜悦的,我要将我的灵赐给祂,祂必将公理传给外邦。」
﹝文意注解﹞「看哪,」指要人特别注意;「拣选,」指神的旨意方面;「亲爱,」指在神面前的地位;「喜悦,」指神的情感方面。
﹝灵意注解﹞本节乃是預言主耶稣是神的爱子,是神所喜悦的(太三17);生于圣灵,且满有圣灵(太三16);奉神差遣,作神仆人,要借着圣灵引导原来不认识神的人进入真理(约十六13)。
「祂必将公理传给外邦,」豫表神的公义要借着基督的福音被外邦人领悟知晓。
【太十二19】「祂不争竞,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听见祂的声音。」
﹝灵意注解﹞本节預言主耶稣的温柔──祂从不喧嚷发声来引人视听,也从不在辩论中作口角争竞。
﹝话中之光﹞(一)信徒要用智慧与外人交往,言语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西四5~6)。
(二)信徒不要为言语争辩,因为这是没有益处的,只能败坏听见的人(提后二14)。
【太十二20】「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等祂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
﹝原文字义﹞「将残」冒烟;「灯火」麻制的火把。
﹝背景注解﹞犹太人常用芦苇作笛子,当芦苇被压伤了,吹不出声音,就把它折断丢弃。他们也用麻作火把,浇上油点火使发出光来,作走路时照明之用,当油烧尽时,就会冒烟,发不出亮光,人们便索性吹熄。
﹝文意注解﹞「压伤的芦苇,」吹不出声音;『冒烟的灯火』(原文),发不出亮光。
﹝灵意注解﹞「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豫表祂对于受伤和软弱的人们,从不用鄙夷不屑或轻蔑践踏的态度相向。
「等祂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豫表主耶稣身负引导人进入真理的使命,祂对此相当的执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最终必要得胜。
﹝话中之光﹞(一)主耶稣总是在修补破碎的人生(参15节)。
(二)我们在祂手中虽然没有多大的用处,但祂仍以怜悯为怀,并不丢弃我们。
(三)在教会中有许多圣徒是「压伤的芦苇」和「将残的灯火」,我们应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5),不可摧残他们,反要爱惜。
(四)缺少圣灵而『冒烟』的基督徒,不只不会帮助人看见,反而叫人看不见;对于这些容易肇事的信徒,应当用爱心包容,不可除之而后快。
【太十二21】「外邦人都要仰望祂的名。』」
﹝文意注解﹞这一段預言两次提到「外邦人」(参18节),指明因为神的子民弃绝主耶稣,祂将转向列国,寻找真心要主的人。
【太十二22】「当下有人将一个被鬼附着、又瞎又哑的人,带到耶稣那里;耶稣就医治他,甚至那哑吧又能说话、又能看见。」
﹝灵意注解﹞「当下有人将一个被鬼附着、又瞎又哑的人,」他代表所有伏在黑暗权势底下的人,既不能看见神和属神的事(又瞎),也不能为神说话(又哑)。
「耶稣就医治他,甚至那哑吧又能说话、又能看见,」主耶稣的救恩,叫我们从黑暗中归向光明(徒廿六18),又叫我们脱离哑吧偶像(林前十二2)。
﹝话中之光﹞(一)主耶稣开了我们的心眼,使我们得以认识神和属神的事;祂又开了我们的哑口,使我们能够祷告、赞美神。
(二)基督以祂得胜的权柄对付了仇敌魔鬼,就为人类带来真实的安息。凡不让基督绝对掌权的地方──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就无安息。凡尊基督为元首,完全服在祂权下的,必得享真安息。
【太十二23】「众人都惊奇,说:『这不是大卫的子孙么?』」
﹝文意注解﹞意即『这个不是大卫的儿子(原文)是谁呢?』这话含有对主尊崇的意思。
【太十二24】「但法利赛人听见,就说:『这个人赶鬼,无非是靠着鬼王别西卜阿。』」
﹝文意注解﹞法利赛人拒绝承认主耶稣是从神来的(约九16),但又不能否认祂赶鬼的事实,就只好污蔑祂,说祂是靠着鬼王赶鬼。
「别西卜,」是以革伦的苍蝇神巴力西卜(王下一2),犹太人稍加变音后用于称呼『鬼王』,意思是『粪堆之王』,也指『房子的王』,因鬼附在人身,把人当作房子,霸占人的身子作屋子的王。
﹝话中之光﹞(一)嫉妒叫人失去理性,偏见叫人失去亮光。
(二)人既辱骂、亵渎我们的主,我们就不能盼望人对我们有好的待遇。当我们每次被人误会、逼迫、轻看时,我们要想到人如何待我们的主。
【太十二25】「耶稣知道他们的意念,就对他们说:『凡一国自相分争,就成为荒场;一城一家自相分争,必站立不住。」
﹝文意注解﹞「耶稣知道他们的意念,」指主能看透或察明人内心思想上的真意。
『国、城和家』是指分属于大小不同权柄的范围,其所以能存在,乃是因有某种权柄在那里维系着。一旦权柄出了问题,自然就会解体。
﹝话中之光﹞(一)教会的见证,乃在于信徒们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
(二)哪个教会有分门别类的情形,那个教会就没有建造。
【太十二26】「若撒但赶逐撒但,就是自相分争,牠的国怎能站得住呢?」
﹝原文字义﹞「撒但」对头。
﹝文意注解﹞『撒但』是神的对头,牠有自己的国度──这世界就是牠的国,牠是这国的王(约十二31);牠绝不能容忍任何的挑衅。
【太十二27】「我若靠着别西卜赶鬼,你们的子弟赶鬼,又靠着谁呢?这样,他们就要断定你们的是非。」
﹝文意注解﹞法利赛人也赶鬼,他们自以为是靠神赶鬼,却又批评主耶稣是靠鬼王赶鬼,这对他们自己的立场是有负面的作用的。
【太十二28】「我若靠着神的灵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
﹝文意注解﹞『神的灵』代表神的权柄和能力;『神的国』指神施行祂权柄的范围,与撒但的国(26节)对立。主耶稣在地上的工作,就是要把神的国带到地上来(太六10)。主既生于圣灵且满有圣灵,就祂也满有圣灵的权柄和能力;无论祂到那里,那里就没有鬼的权柄存在的余地,当然也就是神的国临到那里了。
﹝话中之光﹞(一)哪里有神的权柄,那里就没有魔鬼容身之地;尊主为大,是属灵争战得胜的诀要。
(二)我们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神的灵,方能成事(亚四6)。
(三)主的灵在那里,那里就得以自由(林后三17)。
【太十二29】「人怎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呢?除非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财。」
﹝灵意注解﹞『壮士』指刚强、有力的人,象征撒但;『壮士的家』指撒但的国度;『他的家具』和『他的家财』指被撒但所利用的工具和货品,亦即卧在牠手下(约壹五19),被牠利用的世人。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已经打破撒但的头(创三15),所有信主的人都是已经被祂释放了的(加五1)。我们都已经脱离了黑暗的权势,被迁到祂的国里了(西一13)。
﹝话中之光﹞(一)人本是神的产业,竟被撒但偷去,成了牠的家产。
(二)我们作工的原则,是先捆后夺;有功效的传福音得人,应当先祷告求主捆绑撒但。
(三)所有属灵的工作都是明抢,不是暗偷;我们基督徒对付撒但,不是虚与委蛇的。
(四)信徒出于信心的祷告,也能捆绑撒但(太十六19;十八18)。
【太十二30】「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
﹝原文字义﹞「相合」站在一边的;「收聚」把别的聚拢起来。
﹝文意注解﹞「不与我相合的,」意即不站在主这边的;「不同我收聚的,」意即不领人归主的。
在这宇宙中,只有神的国和撒但的国,并没有其它的国,也没有中立的地位。所以,凡不站在主这一边的,就是「敌我(主)的」;凡不领人归主的,就是「分散(离)的」;他们就是属于撒但的。
﹝话中之光﹞(一)我们在主和撒但之间,没有中立的余地。
(二)在对基督的态度上,「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但在同属基督之人的工作上,『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可九40)。
(三)没有一个基督徒,可以在地上不站在主这一边的;也没有一个基督徒,可以不收聚──从未领人归主的。
【太十二31】「所以我告诉你们,人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总不得赦免。」
﹝原文字义﹞「亵渎」辱骂,毁谤,对神不敬。
﹝文意注解﹞「所以我告诉你们,」这是根据上文而有的结论。主耶稣靠着『神的灵』赶鬼(28节),法利赛人却说是靠着『鬼王』赶鬼(24节),所以是亵渎圣灵。
人一切行为上和话语上的罪,若是悔改认罪,仍可得赦免。但若明知是圣灵在作事,却故意轻慢、侮辱圣灵,就叫圣灵永远无法作工在他的心里。这样,他就没有悔改认罪的可能,当然他必得不着赦免。
﹝话中之光﹞(一)人因软弱而没有顺从圣灵的感动,还可得到赦免;惟独明知是出乎圣灵的,却说是出乎鬼魔的,就永远不能得赦免。
(二)人没有一样行为上的罪,是得不着赦免的;但人若存心敌对圣灵,刚硬到底,就没有被赦免的可能。
【太十二32】「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惟独说话干犯圣灵的,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
﹝原文字义﹞「干犯」向着,对着,敌对,敌挡。
﹝文意注解﹞「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人子』指基督。人如果因为不认识主耶稣是神的儿子,而拒绝了祂,将来还有醒悟回转的可能,故还可得赦免。
「惟独说话干犯圣灵的,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人若明知惟有靠着神的灵才能赶鬼,却说是靠着鬼王赶鬼,这是故意羞辱圣灵,使圣灵没有立场来作工在他身上,故无法令他在恩典时代(『今世』)里悔改,也就无法在国度时代(『来世』)里得着赦免。
【太十二33】「你们或以为树好,果子也好;树坏,果子也坏;因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树。」
﹝原文字义﹞「以为」使,叫,令。
﹝文意注解﹞『树』指人心里的好坏情形;『果子』指人外面的行为表现(参太七15~20),本处特指言语。根据一个人的话语,就可以断定他的好坏。
﹝话中之光﹞(一)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败坏,乃是他的心『使然』的。
(二)绝没一个人心里是圣洁的,而专门在那里讲污秽的事;也绝没有一个人心里是爱的,而专门在那里讲恨的事。
【太十二34】「毒蛇的种类,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文意注解﹞言语表露一个人的存心(言为心声),当他心里有了故事,口里迟早要说出来。
﹝话中之光﹞(一)我们若要对付口,就得先对付心(箴廿五28)。
(二)听一个人的言语如何,就能知道他这个人是如何,因为言语最能表明一个人的心。
【太十二35】「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
﹝文意注解﹞两个『存』字在原文有如银行保险箱的收存法。我们的心若接纳收存甚么意念,口里就会将它发表出来。
﹝话中之光﹞求主鉴察我们心里的意念,好叫我们口中的言语,能蒙主悦纳(参诗十九14)。
【太十二36】「我又告诉你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
﹝原文字义﹞「闲」懒惰,怠工;「供」偿还,交账。
﹝文意注解﹞『闲话』的原文意思是指多余无用的话。我们今天糊里胡涂随便说的废话,将来还要在审判台前供出来,更何况那些邪恶的话,将要受到怎样的惩治呢!
﹝话中之光﹞(一)人心中的意念若未说出口,仍有机会将它取消,但话语一出口,即无可更改;因此我们在说话上应当十分小心。
(二)基督徒所说的闲话,不只说一次,还要说第二次;今天糊里胡涂的说了,将来在审判台前还有一次要说。
【太十二37】「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
﹝文意注解﹞话语并非称义或定罪的原由,但却是称义或定罪的证据。我们今天所说的每一句话,要决定我们将来在神国里的地位,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
【太十二38】「当时有几个文士和法利赛人,对耶稣说:『夫子,我们愿意你显个神迹给我们看。』」
﹝原文字义﹞「神迹」异兆,表号。
﹝文意注解﹞「对耶稣说,」原文是『对耶稣回答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在此要求主耶稣显神迹,乃是针对主在前面表明祂身份的响应,要求祂显示证据。
﹝灵意注解﹞『文士和法利赛人』代表宗教徒;『神迹』乃指具有属灵意义的神奇现象。宗教徒只注意外面的现象,而忽略内里的实际意义。
【太十二39】「耶稣回答说:『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看神迹;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
﹝文意注解﹞「邪恶淫乱的世代,」『邪恶』指里面性质;『淫乱』指外面行为;『世代』广义的说,指全世界的时代,狭义的说,指人的一生一世。主在此是指属灵方面而非肉体的淫乱,意即那个世代的人不忠于自己属灵的丈夫──即不忠于神,而去随从偶像(何四12)。
﹝灵意注解﹞『約拿的神迹』(拿一17),豫表主的死而复活。
本节意即只有死而复活的基督,才能应付这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的需要。
﹝话中之光﹞(一)神迹对于存心不正的人毫无功效,只不过增加他们的好奇心罢了。
(二)信徒身上彰显出基督复活的生命,这是世人所最需要看的神迹。
【太十二40】「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肚腹中;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
﹝背景注解﹞按一般犹太人的计算时间方法,只要包括第一日和第三日的部分时间,即可称作「三日三夜」,而无需足足七十二小时。
﹝灵意注解﹞約拿在大鱼肚腹中是一个表号,豫表主耶稣为我们受死并埋葬,曾经降在地底下(弗四9),逗留在阴间(徒二27)。
【太十二41】「当审判的时候,尼尼微人,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尼尼微人听了約拿所传的,就悔改了;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約拿更大。」
﹝原文字义﹞「更大」质更好、量更多。
﹝文意注解﹞「当审判的时候,尼尼微人,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尼尼微人』是外邦人,他们一听见約拿所传的信息,立刻就悔改(拿三5~8)。主这话说出,犯罪而悔改的人,胜于自义而不肯接受主的人。
「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約拿更大,」約拿受神差遣不顺服,欲逃往他施(拿一3);基督受神的差遣,存心顺服,以至于死(腓二8),所以祂比約拿更大。
基督是比約拿更大的先知,祂被神所差遣,以行动为神说话。
﹝话中之光﹞(一)现今世代独一的需要,就是看见并接受这位死而复活的基督。
(二)当时的尼尼微人,如何因約拿的话而悔改,今天的人,也必须因主的话而悔改。
(三)不死就不生;我们天然的生命必须被置于死地,才能彰显主复活的生命(林后四11)。
(四)基督徒若是向着主三心两意,不好好走主的道路,恐怕将来有一天也有一班人要起来定我们的罪。
【太十二42】「当审判的时候,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他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
﹝原文字义﹞「更大」质更好、量更多。
﹝文意注解﹞「当审判的时候,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南方的女王』即示巴女王;她是身在远方的外邦人,不远千里,长途跋涉,只为去听所罗门的智慧话(王上十1~10);而主的里面蓄藏着一切智能知识(西二3),但这世代的人却对主的话毫不思慕,所以不如南方的女王。
「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所罗门求智慧(王上三9),基督就是智慧本身;所罗门讲论草木(王上四33),基督是创造万有的主,故祂比所罗门更大。基督是更大的君王,祂是万王之王(启十七14)。
﹝灵意注解﹞所罗门讲说智慧的话(王上四34),建造神的殿(王上六2),承受国度(撒下七12);他豫表基督是我们的智慧(林前一30),建造教会作神的居所(弗二22),并且要得国(启十一15),所以我们都要听祂(太十七5)。
﹝话中之光﹞(一)我们若要听见主的智慧话,也须要像南方的女王那样谦卑自己。
(二)有些信徒为着聆听主的话,肯付上重大的代价,甚至牺牲性命,亦在所不惜;但也有些基督徒,在自由安逸的环境中,对主的话没有渴慕,没有兴趣,心里倾向世界的事物。
【太十二43】「污鬼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却寻不着。」
﹝原文字义﹞「无水」干旱。
﹝文意注解﹞『污鬼』就是邪灵。牠们自从被神用水审判(参创一2)之后,原以海为住处,后因人堕落犯罪,就在干旱之地,以人的身体为安歇之处。『污鬼离了人身』,除非附在别的物体上,在干地就不得安息,只好回到海里(参太八32)。
【太十二44】「于是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到了,就看见里面空闲,打扫干净,修饰好了。」
﹝原文字义﹞「修饰」装饰,妆扮。
﹝文意注解﹞「打扫干净,」是消极的,把里面原有的东西弄出去;「修饰好了,」是积极的,把一些东西添加进去。
﹝灵意注解﹞「看见里面空闲,打扫干净,修饰好了,」法利赛人所代表的宗教徒,他们虽也赶鬼,但是他们把鬼赶出去之后,并未接受主耶稣来住在他们的里面(弗三17),他们只注意道德好行为(「打扫干净」)并用仪文规条来装饰自己(「修饰好了」),但因没有主的灵住在心里(罗八11),所以里面是空的(「里面空闲」)。
【太十二45】「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都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这邪恶的世代,也要如此。』」
﹝背景注解﹞四十三至四十五节,乃以犹太人过去的历史事实为背景,指斥他们现今的情况比从前更不好:犹太人经过被掳到巴比伦的事件,后来虽然蒙洁净而脱离了偶像,但因为他们对神的悖逆不信和心地刚硬,以致他们目前的景况,已经落到较他们被掳前更坏的地步。
﹝灵意注解﹞「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都进去住在那里,」『七』在圣经里面象征暂时的完全;『七个恶鬼』象征撒但完全的势力。
「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人若只注意宗教礼仪,而不尊主为大,反会落在撒但的权势底下,在不知不觉中任其祟弄,其景况比先前不注重道德时更恶劣。因为真正的坏人,不但神和人对他没有办法,连鬼对他也没有办法;但是不要主的好人,鬼仍然能够操纵作弄他,所以他的景况比从前为非作歹时更不好。
﹝话中之光﹞(一)人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改造自己。
(二)鬼最喜欢住在不信主的好人里面,因为他们守律法,注重道德,里面却没有主。
【太十二46】「耶稣还对众人说话的时候,不料,祂母亲和祂弟兄站在外边,要与祂说话。」
﹝背景注解﹞「祂母亲和祂弟兄站在外边,要与祂说话,」根据马可福音的记载,当主耶稣在说这一段话之前,祂为着遵行父神的旨意,连饭也顾不得吃,祂的肉身亲属就说祂癫狂了(可三20~21),所以大概就请了祂的母亲和弟兄来劝告祂(可三31)。
﹝文意注解﹞「不料,」按原文是『看哪』,含有提醒人注意的意思。
【太十二47】「有人告诉祂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你说话。』」
﹝灵意注解﹞在房子『外边』,象征在神的家(就是教会)之外。
﹝话中之光﹞人在神家之外,就无法亲近主,与主交通。
【太十二48】「祂却回答那人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
﹝文意注解﹞主耶稣并不是不要祂肉身的亲人(参约十九26~27);祂说这话,乃是要启示一件事:在神家里彼此的关系,并不是建立在肉身的关系上。
【太十二49】「就伸手指着门徒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
﹝文意注解﹞『门徒』在此代表信主、要主的人。在神的家里,已经从肉身的关系与结合,转为灵里的关系与结合。
【太十二50】「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文意注解﹞主耶稣是父神旨意的中心。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帮助祂的『弟兄』,同情祂的『姊妹』,温柔爱祂的『母亲』。
﹝话中之光﹞(一)神的旨意就是要带我们进入永远的安息(来四1~11),所以遵行神旨意的,就得以在神的家中享受安息。
(二)凡遵行天父的旨意的人,就是活在天国实际里面的人,当然就能与天国的王发生一种属天的关系,成为祂的亲人。
(三)信徒与主之间的属灵关系尤胜骨肉关系。信徒对于自己的家人虽有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更应把遵行神的旨意放在首位。
── 黄迦勒《马太福音注解》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
马太福音第十二章
【太十二19不争竞不喧嚷的意思】马太福音书里面有一句话描写主耶稣说:「祂不争竞,不喧嚷」(太十二19)。甚么叫做不争竞呢?就是不与人计较、冲突。按理来说,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和谐、和平,纔会有平安、快乐,但我们所看见的却不是这样,竞争、冲突的事情很多。为甚么会有竞争和冲突呢?原因是一个「己」字。我的「己」利益被人占了,因此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很多的计较、冲突,而基督的心是不争竞、不计较、不和人冲突的。「不喧嚷」是甚么意思呢?耶稣每做一些事,总是对人说不要把这件事去告诉人,这就是不喧嚷。喧嚷是把自己的成功说给人听,以自己的成功来高抬自己。所以争竞、喧嚷是因为有「己」;不争竞、不喧嚷是因为无「己」。── 吴勇《生命之光》
【亵渎圣灵的罪(太十二31~32)】
问:马太福音十二章三十一至三十二节:「所以我告诉你们,人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总不得赦免。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惟独说话干犯圣灵的,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何解?其故安在?诣详示知。
答:亵渎圣灵的罪,就是主耶稣亲自靠圣灵赶鬼(28节),人们明知之(27节),而又硬心,故言其为靠鬼王赶鬼(24节)。此罪惟有在当日有之。主耶稣来世,原为救人,所以凡得罪祂的,和其他一切的罪,都可赦免。惟亵渎圣灵者,既有如此的明证,而故意不信,说出亵渎的话,其心已达至不能悔改的地步,故罪在不赦。―― 倪柝声
【12.主那稣是否曾在地里三日三夜?(太十二章40节)】
主耶稣亲口以約拿在大鱼肚腹中比喻自己被埋葬在地里,所以有一派的解经家强调主那稣一定曾在地里有七十二小时之久,而且说主耶稣是在礼拜四被钉十字架的,以便凑够七十二小时。
可是,解经必须根据“以经解经”的原则,而且不能忘记圣经的各种历史背景。
一、犹太人对于日子的说法,与中国人相同,“头尾三天也可称为,“三天”,“三日三夜并不能一定解释为七+二小时,如果该日有一小时,也可当作一日算,主那稣从被埋葬到复活,头尾共三天,是可以作为三日三夜计算的。
二、解经家如果强调这节的三日三夜是不能有其他解释,那么四福音其他所载的“第三日复活”,又如何解释呢?以下是其他各处经文所载有关主埋葬到复活的说法:
①第三日复活(太十六章2l节,十七章23节,二十章19节,二十七章64节;可九章31节;路九章22节,十三章32节,十八章33节,二十四章7、46节;林前十五章4节,共十一次)。
②三日内(可十四章58节:太二十七章40节;约二章19一20节;可十五章29节,共五次)。
③三日后(太二十七章63节,只一次)。
④三日三夜(太十二章40节,只一次)。
任何人看完这十八次经文部会明白,既然“第三日复活”一语多次提及,三日三夜只提及一次,怎能断章取义地咬实一定是“三日三夜”而舍弃“第三日”一词于脑后呢?我们情愿以多数取决,相信主在第三日复活,而由埋葬到复活头尾一共三天较为合理。
三、主那稣在这里所强调的乃是“在地里头”,而非强调“三日三夜。正如他降生的事实是重要的,降生的日子并不重要。――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