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十一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十一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11:1-52 耶稣在其公开事奉期间所行的惊人的神迹与他仁慈而疲倦的身影之间,常常交叉出现以残忍的眼目窥视耶稣的当时掌权者,时而盲目地归荣耀与主,时而背信弃义的反复无常的群众。这一切错综复杂的交叉场面向着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为顶峰快速推进。从这一角度看来,大多数民众虽期盼弥赛亚的到来,但尚不知他的真相与事工的本质,以及弥赛亚的拯救范围,掌权者们从利己的观点曲解弥赛亚事工的纯正性,而对耶稣的敌对也逐步具体化。根据马太编辑法,11,13章是第三个记事部分,13:1-52则是第三段讲道部分。马太通过这些经文见证不管人类如何无视与误解,神的国度在继续扩张。即使是在此刻我们也当铭记神的国度正不断扩张,并以13章的各种比喻来光照自身。
11:1-19 施洗约翰再一次确认耶稣的弥赛亚身份,这是超越个人的具有救赎意义的事件。施洗约翰可以说是旧约的最后一位先知,因为持有旧约的弥赛亚观,因此听到耶稣的各种教训后必引起内心的混乱。如从3:11-14;约1:19-36;3:27-30等处所看到的那种,施洗约翰确信耶稣就是弥赛亚,但因未能完全领悟拯救的真实过程与本质及范围,所以必会询问耶稣。耶稣回答完约翰的疑问之后,直接肯定了施洗约翰作为先驱的事工(7-10节)并且讲述了施洗约翰对旧约的终结(11-14节),以及施洗约翰与自己事工的连续性(15-17节),从而强有力地暗示了以施洗翰为终结的旧约救赎观与从自己开始并完成的新约救赎观的渐进性。此处的所谓新约救赎观,其内容并非与旧约救赎观相反,而是在其程度和本质上得到扩展,发展<西 绪论,启示的渐进性>。因此奥古斯丁(Augustine)曾说“新约藏于旧约之中,旧约显在新约之中”。
11:3 将要来的:是根据诗40:7;118:26;但7:3的表达,是指弥赛亚。约翰作为耶稣的先知,问耶稣的弥赛亚职分的理由如前所述(1-19节)。
11:4 所听见、所看见的事: ①强有力地暗示耶稣的见证在于言语和行动的完全一致性;②所听见的是对耶稣真理的属灵意义的解释,所看见的是对属灵真理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的见证。总而言之,耶稣的见证具有完美的权威性。
11:5 本节经文所陈述的六种神迹,都是作为弥赛亚的神迹预言在旧约中预言的(赛29:18;35:5,6;42:7;61:1)。耶稣以旧约为依据有效地向持有旧约思考方式的人宣告了自己的弥赛亚职分。
11:6 耶稣并不是信也可,不信也可的属世界真理的一部分,乃是信则有生命,不信则有审判的真理本身,所以因耶稣而跌倒是关乎生死的重大事件。
11:7-11 讲论约翰说:施洗约翰多次见证耶稣,此处则记录了耶稣对约翰的谈论,归根结底两者的见证内容是一致的。即体现了施洗约翰是耶稣的先驱,耶稣是施洗约翰所宣告的天国的实体。尤其考虑到有众多的人相信施洗约翰的教训就是先知的声音时,“芦苇……穿细软衣服的人……,先知……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这种渐进性表现手法,不仅让我们看到施洗约翰的见证所产生的强大的功效,同时也强有力地暗示了约翰所见证的耶稣和天国的伟大性。
11:11 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这节经文也是圣经难解的经文之一。但此处的“大”并不意味人格高尚于别人,或宗教特权与权势优越于别人。只是与作为天国主体的耶稣相对而言,约翰不同于仅仅预言耶稣的其它先知,他亲自见到了耶稣,并预备了他的道路,因此在救赎史性意义上约翰大于任何一个旧约人物。以此类推即使是“最小的”,倘若目击了耶稣的十字架与复活事件,那么他就大于约翰;从理解天国启示的角度上,综合研究圣经六十六卷书的新约时代里的我们要大于任何一个旧约人物。归根结底,我们要知道明白圣经的话语,承认耶稣是我的主,是何等伟大的事件。
11:12-13 努力的人就得着了:是路16:16的平行经文。这句话并非指天国是侵略与掠夺的对象,而是说在以施洗约翰为终结的旧约时代之后,天国将会更加强有力地(dynamic)地向众人开放,甚至外邦人、税吏、娼妓和各种犯罪者,都会将以火热恳切的心渴慕天国。可以说这是一种文学性表达方式。
11:14 若肯领受:施洗约翰的强烈的批判,对犹太人的粗暴言谈,以及施洗约翰成了希律的政治犯,这些事实都会令当时的犹太人难以接受约翰所说的话。但是即使真理有些苦口,也要接受,然而大部分人更喜好甜蜜的伪善。(玛3:1;4:1;约1:21,)。
11:16-19 这个教训以模仿婚礼与葬礼的过家家的孩童为例,立足于真理的信仰生活两方面,即指出犹太人丝毫也没有回应施洗约翰所强调的自我牺牲与悔改,也冷冷地拒绝耶稣强调的重生与生活的喜乐,并警告他们将来要被定的罪。从这里我们领悟到:①信仰生活中有喜乐与悲伤两面。②我们对待喜乐与悲伤时应以真理为主,不应以自己为主。③活出一个与真理谐调,并得到真理的认可的生命(罗12:2)。
11:20-24 事实上,这是耶稣在犹大作工时,差遣七十个门徒时所说的话。因为这些话涉及到的主题与上述记事内容相同,所以马太将两者在一起记述。在前面提到纵然有不顺服真理的人,那真理也必将被认为是智慧而良善的,在此处则警告那些不顺服真理却认为自己高至上天的人,将受到比所多玛更严重的审判。哥拉汛、伯赛大、迦百农是耶稣经数次旅行传道的加利利地区;推罗、西顿、所多玛是当时的犹太人敬而远之的外邦人居住的地方。
11:25-30 上述16-24节是针对排斥福音者的教训,这一部分则是耶稣对接受福音者的邀请与劝勉。
11:25 藏起来……显出来:这一段经文使我们领悟到,福音对充满这世界的人本主义知识的人是隐藏的,惟有向“婴孩”即灵魂纯洁的人是开放的。只有纯真无邪的灵魂才能得着这种福音(林前1:26-31)。
11:27 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凭着人类的水平实在不能理解和相信圣经真理与耶稣的话语。这并非因内容本身难以理解,而是因理解真理的话语需要灵魂纯洁与真实,以及圣灵的动工(林前12:3)。即此处的知道并非单单地指认知上的明白,而是包含对信的确信。
11:28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若理解原文希腊语的语法结构,就可以更容易理解本经文的意思。“劳苦”是主动时态,“担重担”是被动时态,两者的时态都是暗示动作与状况持续下去的现在时态。如此看来耶稣是在呼唤我们这些或出于自己或出于他意而担负这世界之重担的可怜的人。
11:29 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犹太社会惯用这种说法来表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训戒关系。耶稣叫我们放下不能真正拯救我们的世界的轭(律法之轭),这是为了用自己良善又喜乐的轭来代替我们所负的轭。当时巴勒斯坦的轭是两人同负一轭,并非一人单独负轭,因此负耶稣的轭就意味着与耶稣同负一轭。得享安息:此处的安息指满足、平安、休息、喜乐,就象天国虽正在建设当中(可4:26-29),但到了未世才完全成就一样,圣徒灵魂的安息也是逐渐扩展下去的渐进性安息。
11:30 容易的……轻省的:这绝非因耶稣的教导比世界的道德或律法肤浅,相反,其教导比任何一个更加严峻和严正。但是耶稣的轭:①实实在在救赎人。②是良善的、正确的。③并非独自负轭,与耶稣同负一轭,所以是轻省的,也能给我们带来安息。
《精读本圣经注释》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