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第七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马可福音第七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7:1-23 法利赛人与文士对影响力波及全国的耶稣进行调查,与其说是调查,不如说是借机寻找诬陷的借口。因为当时犹太主义与耶稣之间的意见分歧日趋严重。他们一心寻找耶稣及其门徒的错误。耶稣丝毫没有回避他们的企图,反而以他们的提问为契机,大声宣告福音真理。本段经文的主要论点是,耶稣责备他们假冒为善。当时犹太教充满形式主义与仪文主义,一言蔽之,就是假冒为善或虚伪:①这些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假冒为善。他们虽然向神有热心,却没有按真知识见证神,结果就是不顺服神的道(罗10:2,3)。而且,他们大都盲目地顺从祖先的遗传。正如今日有人以为只要出入教会、读圣经、奉献钱财就是履行了宗教义务,其实更重要的是对神对人的真实的爱、谨守遵行公义、怜悯与信实(太23:23;路11:42);②这等人明知自己假冒为善,但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权利,或出于其他自私目的而积极利用宗教仪式或律法。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大都属于此类。最初法利赛人的善良动机是出于防止希腊世俗主义的影响,采取严格固守律法的态度。但随着时代的流逝,特别在犹太教与罗马当局建立密切关系之后,他们却遗忘了律法的实质,为此受到耶稣严厉的责备<太23:27,粉饰的坟墓>。
7:3 古人的遗传:?(太15:2)。
7:6-8 对法利赛人与文士提出的质问,耶稣引用先知以赛亚的话(赛29:13),将神的诫命与人的遗传尖锐地对立起来。当时有人出于各种自私的原因更重视后者。但是戒律若脱离神诫命的核心,就很容易变成盲目追求权威的虚妄之物。今天很多人将信仰生活视作成为道德君子、修身养性的途径,他们完全不明白信仰的真谛。这是因为他们无视福音的核心“因信称义”。
7:10-13 耶稣用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人的遗传怎样废弃神的诫命。各耳板:原是奉献给神的礼物,不可用于私人用途,但逐渐被自私地利用或歪曲。例如,一个不孝之子发誓“我的财产都作了各耳板”,但只将部分献给圣殿,其余的却作为自己的财产,并且拒绝供养父母。据说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即使后来这儿子悔改,想要供养父母,文士的律法也不允许。今日圣徒要留心,不要以“完全献给神”这冠冕堂皇的理由回避对家庭当尽的责任。决不能肤浅地理解“为基督连父母都要恨恶”(路14:26)的话语。耶稣告诫,人要先选择真理,才懂得恭敬父母的真正意义,不要盲目地作孝子却弃大事不顾<弗6:1-3,儒教的孝道与基督教关于孝的教训>。
7:14 你们都要听我的话,也要明白:为了将内在的洁净这一教训告诉众人,耶稣采用先知的说话方式。
7:15-16 对于深深痴迷于传统仪式的犹太人来说,这无异是革命性的宣言。与耶稣朝夕相处的门徒都未能把握这个教导的含义(18节),何况那些平民百姓呢!初期教会向外邦人的宣教过程中,这一段经文成为解决所发生的复杂问题的尺度(徒10:9-16;11:5-10;罗14:13以下;林前8:10)。
7:21 心:决定人行为的人格中心。比起外在的形式,耶稣更强调里面的实质(太5:28;12:34;15:8)。耶稣来,是为了成全律法(太5:17),但当时的犹太统治者却陷入了极度僵化的律法主义与形式主义。
7:24-30 与1-23节关于洁净仪式的争论密切相关。犹太人认为与外邦人交往是不洁的行为。耶稣却医治外邦女人,以此警告犹太主义者的假冒为善行为。经文中也隐含外邦人得救的信息(太15:21-28)。
7:27 两种含义:①向外邦人传福音的时期未到(让儿女们先吃饱),福音传播的对象先是犹太人,后是外邦人(罗2:9,10)。真正向外邦人传福音,是在耶稣复活后由门徒完成的。虽然犹太人接受福音有优先权,但讽刺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却将福音视为绊脚石(罗9:30-33);②考核人对信仰的热忱程度(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参看平行经文(太15:21-28)。
7:28 不错……吃:(太15:27)。
7:31-37 太15:29-31概括记录了耶稣医好许多病人,这段经文则记录了其中具代表性的医治。注意:①耳聋舌结象征着堕落之人的本性。不信基督的人对属灵事物迟钝,尽管身处绝境,也只关注身体健康与物质富足。相反,圣徒借耶稣领受了永恒、全备而丰盛的属灵产业,即使面临困境,也不至绝望;②耶稣是伟大的医生,能医治灵魂与肉体的所有疾病。i.他仅用一句话“以法大”,就彻底医治疾病(34节);ii.他为全人类的罪恶与惨状“叹息”(34节);iii.他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医治方法(33节);iv.只有与耶稣基督相遇,人才能得以医治(33节)。
7:36 嘱咐:参看太8:4注释。虽然耶稣嘱咐他们不要告诉人,但他所行的神迹,还是伴着欢呼传开了。相反,当耶稣在罗马势力面前显得似乎无力时,他们的欢呼突变为嘲弄(太27:22,23)。这是表明人的期待与神的意念相背的最好例子。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