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马可福音第六章-《每日研经丛书》

马可福音第六章-《每日研经丛书》

马可福音相关章:

耶稣返回拿撒勒城,接受了一次最严重的人生考验。拿撒勒是耶稣长大的家乡;这些从小便认识他的人,给耶稣的批评是最凌厉最恶劣的,从来也没有人作出这样的评价的。他回来不止是探望亲友;他是带一班门徒,以一位拉比的身分回来施教的。

祂首先到会堂去教训人,但是得来的反应就是嘲笑的鄙视,而不是希奇祂的力量。‘他们处处与祂为难’,他们讥讽耶稣,以他的出身背景为话柄,不满祂的言行举止。太熟识的关系,时常都会产生错误的观感,这好像是司空见惯的事啊!

他们可能有两个理由不愿去听耶稣的教训。

(一)他们说:‘他不是一个木匠吗?’木匠在福音书中的希腊文是Tekto{n。它的意思是指一个以木料制作为业的人。但不单是一个细工木匠;而是一个熟练技艺的工人。诗人荷马曾用这个字来描写制作船只,和建筑房屋和庙宇的技师。在旧时,可能今天仍可以见到,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地方,一个技工经常包做很广泛的工作的,小的例如做鸡屋,大的如替人起屋,都能一手轻而易举的去完成,他们能筑墙,补屋面,修理门栏,样样都会做的;人可视他们为杂工或者是一个熟练的技工也无不可;而耶稣的职业,既被称为木匠,就是指他是一个熟练的技巧工人。但当时的乡人,正因为他是一个木匠,出身是个工人阶级而轻视他──耶稣是普通人中的一个平凡的人,既是一个平民,而他的出处也平平无奇,所以并不把耶稣看在眼内。

英国的劳工运动首要人物克若斯(Will Crooks)出身非常微贱,童年时代,经常听到母亲在家中忧柴忧米的叹息而过活;初出身时,每星期只赚取五先令;在一间打铁工场当劳工。但他的技艺很精巧,人品纯正,而有果敢进取的精神。后来参加了市区的政治活动,竟然被选出任为伦敦市镇的第一位工党市长。当克若斯出任白杨镇市长(Mayor of Poplar)时,许多人都十分反感,其中有一位妇人带嫌恶的口吻说:‘他们竟然选一位平民,像克若斯这种人,出任市长;他只是一个工人而已。’那时从人堆中有人转头而回答说:‘妇人,你说得对。我只是一个工人阶级而已。’而这个人就是克若斯自己。

当时的拿撒勒人所以鄙视耶稣,完全因为他是一个工人。但对我们来说,这是耶稣的光荣,上帝来到世间,竟然没有拣择,以工人的身份,与人相处,以最普通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启示出上帝的大爱。

人的出处和所承受的财富与及他的家族,根本对人的品性本身毫无关系的。正如普卜(Pope)说过一句话:

‘人的本身尊严最可贵的,失去尊严的人便毫无价值可言’。

勃恩斯说过:

‘一个皇子可以受封册为一个武士;公侯伯爵也可以吃禄享福;但一个忠实的人只靠他的毅力和信心,创立自己的尊严,他的人性价值比皇孙贵胄还高贵得多呢?’

我们必须紧记,不要堕入圈套,以人的外表和与生俱来的幸运去衡量别人,而不看他的本身尊严和价值。

(二)他们又说:‘祂不是马利亚的儿子吗!我们不是认得他的兄弟姊妹吗?’他们说耶稣是马利亚的儿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当时约瑟已经去世了。从这点来看,我们可以对耶稣的生平若干事实,略作推测。耶稣死时年约三十三岁,而他在三十岁那年才离开拿撒勒的(路三23)。他为什么要等这么久才出来传道呢?世人正等待祂去拯救,而他为什么在拿撒勒等待呢?这个原因就是因为约瑟壮年去世后,耶稣便负起养家的责任了──他的母亲,弟妹们都靠他操劳而维持生计的,直至弟妹们长大能自食其力时,他才可以出外传道。祂在小事上忠心,而至终在大事上,上帝必会把责任放在祂的身上由祂去完成的。

拿撒勒人竟然因为认识祂的家人而鄙视耶稣。汤玛士金宝(Thomas Campbell)是一个很可敬的诗人。当他第一本诗集,以他的真姓名面世时,他立刻寄一本给他的父亲。这位老人家拿起书来仔细观摩,不是看它的内容,而是外表钉装的美丽,很诧异的叹道:‘真想不到我们的“阿汤”也会出版一本书?’其实熟识照常理是容易彼此尊重的,但事实却刚好相反。许多时候,我们与人太接近,反而看不出别人的伟大来。

事情发展的结果,就是耶稣不能够再逗留在拿撒勒,施行神迹奇事了。当时整个气氛是不对劲的;环境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现时的环境就不容许耶稣再继续下去工作了。

(一)人若不愿意接受医治,他就永远不会医愈的。亚斯圭芙(Margot Asquith)描写首相张伯伦(NevilleChamberlain)的死亡经过。当时他施政失败后,实在痛心非常。亚斯圭芙遇见诊治他的医生荷达勋爵(Lord Horder),便对他说:‘你的医术不见得怎样高明!虽然张伯伦的年纪只比邱吉尔稍大,但他却是十分健康啊!你喜欢他吗?’荷达医生回答说:‘我十分喜欢张伯伦;所有不受人欢迎的人,我都喜欢的。而且极坏的人我都曾诊治过;但张伯伦所患的是害羞病。他不想再活下去;当人说了这样的话时,医生便束手无策了。’我们称这称精神为信心;我们也可以称它为生存的意志;当人失去了它的时候,人就根本无法再生存下去。

(二)在恶劣的气氛中,讲道也是很艰难的。会众若存心不去听道,牧师的讲道恩赐怎样好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的;但若会众带盼望的心情去听道,很平凡的讲道也能燃起心灵的火花来。在一个冷酷批评或漠不关心的气氛下,讲道的人又怎样能够传达出上帝的信息呢?

(三)在恶劣的环境中,人决不够和平相处的;人若带仇恨的心前来相会,结果也是仇恨终场的。人若存心不肯互相了解而来谈判时,结果一定会误会丛生的。人若不体察对方的见解,只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一定是自己盲目,而看不见人的。但若果人抱爱基督的心,寻求彼此相爱的话,无论他们的成见多深,隔离多远,结果他们一定可以在基督里合而为一的。

因此我们的责任是何等重大,因为我们可以协助,但同时又可以阻碍耶稣基督的工作进行。我们可以敞开大门让祂进来──或者在祂面前尽力把门关上,置诸不理!

作王的众先锋(六7-11

我们若想清楚明白这段耶稣的训示,必须先了解当时巴勒斯坦人所穿的服装;耶稣同时代的人的普通衣服一共包括五件。

(一)内衣(褂,chito{nsindo{ntunic),它是一件十分简单的衣服;是用一块布褶起来而只缝一边的;它的长度直垂至脚跟;在布的上端的左右两角开了口,以便手臂穿过。通常卖内衣的人是不把衣服开口的,第一、‘证明它是一件新衣料;第二、开口的位置任由各人不同的尺码而定,因为颈口的大小,男女也是不同的;妇人喂奶而须把开口的部位放低一点。最简单的内衣,是像一个麻衣袋,角上开口便算了;较为讲究的内衣,则在衣袖处加长,并照手的长短而缝制;有时内衣的中央亦开边,像一件长袍,用钮由上而下扣起来的。

(二)外衣(himation),这是日常穿的衣服,晚间亦可作被褥盖身而睡觉,外衣是从一块阔七尺,长四尺半的布而做成的;每边褶入一尺半,然后在上端的两角上开口,作为手臂穿入之用。所以外型十足似一个方形。通常的人是用两幅长布,长各七尺,阔约两尺许,合拼而缝制的,夹口开在背后;但一件特制的外衣,像耶稣所穿的(约十九23),则从一块布做出来的;外衣便是犹太人最主要的衣服了。

(三)衣带(girdle)──衣带置在内衣和外衣之上,当人工作或奔跑时,内衣的垂边可以收卷起来,覆摺在衣带里;有时内衣可以在衣带的上身处卷摺,把中空的位置用来携带东西的。衣带的两端是双摺的,阔约十八吋,可以作收藏钱银之用。

(四)头巾(head-dress)是缚在头上的,用一块约一方码的棉布或麻布而做成的。它的颜色通常是白、蓝或黑色,有时用彩色丝布做亦可以。它是对角摺起来,放在头上,主要是保护颈项、颊骨,和眼睛,不致受烈日的光和热所晒伤;头巾上用一个有弹性的羊毛圈环,加盖在头上,以保持头巾的正确位置。

(五)凉鞋(sandals)它们是用皮革,或木或草席而制成的,是一块平底的鞋,通常在鞋底的旁边穿上绳子,缚脚跟以上部位的。

口袋亦可以分两种。

(甲)它的形状似一个旅行袋,用小羊的皮革做出来的。通常整块羊皮一起剥时,皮革的外型十足像一只小动物,这些口袋在旁边有带穿附,而挂在牧羊人,或者朝圣者,或者普通旅客的身上,放面饱.干葡萄.橄榄和干酪块等干粮,足够维持他们旅行一两天之用。

(乙)第二种是钱囊(pe{ra);可以当作收集袋用。通常拜邪神的祭司和热心拜神者拿这些收集袋出外为庙宇和他们所拜的神收集钱银供物之用。当时的人取笑他们是‘虔诚的强盗;拜访村庄,犹如打家劫舍,必然满载而归的。’还有一个铭刻的记载,讲述一个自称是叙利亚女神的奴隶,每次周游旅行,必替他的女神带回来七十袋满装供品的口袋。

若果耶稣所指的袋是前头的一个意思,祂希望门徒在路途中不带干粮;一切都要靠赖上帝。倘若是第二个意思时,耶稣的嘱咐,便是叫他们不要学那些祭司的贪婪,四周向人需索;他们出外工作是施予,而不是榨取的。

还有两点有兴趣的事情,值得一提的。

(一)根据拉比的律法,当人进入圣殿的外院时,必须放下拐杖、鞋和口袋。进入神圣地方的人,一切普通的物件都必须放下。耶稣所指的是否连带这个意思呢?叫他们进入普通人家的时候,犹如进行一件神圣任务,好像进入圣殿一样。

(二)款待是东方人的一种神圣责任。当一个陌生人走进一个村庄,他不需求人款待,而是村人立刻献上他应得的招待。耶稣说,若他们拒绝款待门徒或闭上门不理他们的话,他们临走前,必须把脚上的麈跺蹂下。根据拉比的律法,当犹太人从外邦国土回来时,必须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因为外邦人的土地是玷污的,他们不想自己的地方也受到玷污。犹太人把和外邦人的关系看得如此恶劣,连泥土也不可沾染。耶稣所说的话就是:‘倘若他们真的不听你们讲道,你们就照犹太人对外邦人的最严厉态度去做罢。他们自取其咎;你们和他们再不能建立任何交往的关系了。’

从整段来看,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基督门徒的本份必须以纯朴为主,完全的信靠上帝和充满慷慨为怀的心,他们出去是给予而不是向人要求任何东西作酬报。

王的信息和恩慈(六12-13

这是耶稣差遣十二门徒时,所吩咐的工作撮要。

(一)他们要把耶稣的信息带到人当中。信息这个字的表面解释就是先锋的宣言──门徒出外讲道,不是自己想出一套理论,而是把一个信息传达出来。他们不是讲述自己的信仰或自己对比喻有何解释;他们把耶稣所讲的话,引述出来。他们带来的不是自己的意见;而是上帝的真理。先知们宣道时的第一句话总是说:‘耶和华如此说。’所以一个人想有效能的向人传扬信息的话,就必须从上帝那里得信息。

(二)他们要把王的信息带到人当中,而王的信息就是悔改。这是一个令人反感的信息。悔改是叫人改变心志,而驱使人把自己的行动来迁就这个新的改变──悔改是把心思和行动一齐改革,叫人痛心的承认,以前的方法是错误的,这种说话当然会伤害人的自尊心,而叫人把以前的生活方式完全改变过来是一定会使人反感的。

所以肯真正悔改的人不多──人到了走头无路才肯认错。亚斯圭芙夫人(Lady Asqvith)描写那些失去了朝气的人,犹如‘袖手等死’。这种人的生活是暮气沉沉的──他们的时间观念永远是‘日落黄昏’,而不务进取和奋。这些朝秦暮楚,全无志,以人生为游荡场所而过活的人,比起那些自私图利,肯活跃和敢作敢为,甚至欺凌弱小的罪人,还可怕得多。

在一本小说你要往那里去?(Quo Vadis?)里面,有一段是描写一个罗马青年云尼修(Vinicius),他爱上了一个基督徒少女。但因为他不是一个教徒,这个少女不肯接受他的爱。这个青年有一晚静悄悄的跟在她的后面,去参加一个信徒的秘密聚会。他听闻彼得讲道,十分留心而深受感动:‘他觉得若要跟从这个教训,他就要把他所有的思想,习惯和人格放在火堆上烧,化为灰烬。真的希望有一个新的灵性占据自己,成为完全的新人。’

这种感受就是悔改了。但人可否不作任何改变,而仍旧保持原状呢?悔改带来的改变不一定是指那些罪大恶极的事,如谋杀、偷抢骗、谋财害命或奸淫邪道;它的要求是叫我们能弃绝自私自利的态度,以及只晓得向人索取,而不替人设想,以自我为中心的狭窄生活;转变而得以上帝为中心的人生。麦格里各(W. M. Macgregor)引一可怜虫(Les Miserables)书中一位‘会督’的话:‘我常常都干扰别人的,当我走向人时,他们都感觉到我把外间的空气同时带进来;当我和他们相处时,他们一直觉得门没有关上,外间的一股气流不住的冲上来,十分可怕似的!’其实悔改并不是在情绪中自感懊悔;悔改必需呈现生活事物的变革──这就是很少人会肯悔改的缘故了。

(三)他们要把王的恩慈带到人去。他们不单止把王的诸般要求展示出来,同时把王的帮助和医治赐给人们。那些穷困的,被污鬼附的男女,因而得到释放自由。基督教从开始的时候,所带来的医治必然是包括身体和灵性两方面的;它的对象不单止是灵性;而是整个人的救赎;道德沉沦的当然获得那救援之手的帮助;身体受苦的也同样获得痊愈。当中有一句‘用油抹’去驱病,是有相当提示性的,正如一位伟大的希腊医生迦伦,(Galen)曾说:‘医治病人的最好工具是油。’这些基督的忠仆出外工作时,也用了古时的方法,但却产生了新的事奉效能;这是当时人类医药知识所限的方法,但经过基督的灵带领和运用之后,便产生了一种新的力量;上帝的力量透过很普通的事物,在有信心的人的手中,便变成医治的力量了。

十二个门徒于是把王的信息和恩慈带到人当中;直到今天,教会仍依照这些训令而作事奉!

对耶稣所作的三个判断(六1415

到了这个时候,耶稣的消息已传遍了整个地区,而祂的故事亦传到希律的耳朵里。他这么迟才听闻耶稣,因为他的官邸是在提比哩亚:是居于外邦人的地方。而据我们所知,直到现在耶稣还未曾全面向外邦人作过传道工作,但门徒的布道已经把耶稣的名字传扬出外,成为有口皆碑了。在这段经文中,人们对耶稣作出三个判断。

(一)第一个判断是从内疚的良心出来的。希律使施洗约翰无辜受戮,经此事件之后,心里常存一个阴影。当人为非作歹之后,心里即存敌视全世界人的态度。人的内心便不能思考自如;思潮浮现出来的总是自己的恶行。人必须和‘自我’相处而生活;而当内在的自我时刻控诉自己时,实在是十分难受的。从外表去看他,时刻恐惧别人有一天会揭发自己的丑恶罪行;害怕那违背良心的后果追赶上来而捉拿他。

不久之前,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监狱有一逃犯,经过了四十八小时的逃脱,终于再度被捉拿归案;当时又冷又饿,差不多完全消耗了自己的气力,他说这短暂的自由是不值得的?‘我根本没有一分钟宁静,每一刻钟他们都在追捕我,我根本没有机会!食不得,停不得,连睡也不可得。’

追捕就是一个做了错事的人心中的感受。当希律听闻耶稣之后,他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以为他是施洗约翰回来和他算账;自己所杀的人回来复仇!真的,沉迷在罪恶生活的人时刻被人追捕的,而罪的代价何其大啊!所以罪是不值得一试的!

(二)第二个判断是从民族主义者来的。因为有人以为耶稣是以利亚复临。犹太人不断等待弥赛亚的来临。当然他们有多种弥赛亚观念,但最流行的一个思想便是一位能征惯战的王,能克服一切而恢复犹太人的自由,和统治全世界。在他们这个观念当中,他们希望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位,以利亚必先到来,担当弥赛亚的先驱者。直到今天,犹太人守逾越节的习惯都有一项苦候以利亚莅临的传统,就是在餐留空一个座位,上设有杯和酒;在餐中,他们会走到门口,将门打开,象征以利亚来临,把他们焦急等待的弥赛亚消息向他们宣告。

这个判断无非是他们希望耶稣能满足他们自己的愿望。他们不是当祂是一个应该顺服和遵从的主;而是想利用耶稣去达成自己的愿望。把自己的意愿放在上帝旨意之上。

(三)第三个判断是从盼望听到上帝声音的人来的。这些人以为耶稣是先知。我们知道犹太人带沉痛的心情,仰望先知的声音,差不多三百多年了,而上帝的话,一直沉默而全无音讯。他们在等待中,不断听闻拉比们的争论和提供见解;勤守会堂的崇拜,听从教师们的道德教训。自从三百年前,听过先知说的话:‘上帝如此说’之后,到了现在他们在耶稣的身上已感受到,上帝真确的话已临格在他们中间。耶稣富然不单止是一位先知;祂不单止把上帝的声音带到人间;祂把最大的力量,最宝贵的生命和上帝的真体启示出来。而这些以为耶稣是先知的人,总比真心不安的希律或者那班热望的民族主义者,更深一些体会耶稣。倘若他们能对耶稣作出这样的判语,只要他们肯再想深一层,便看见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了。

一个恶毒妇人的报复(六16-29

这是一个精简而富戏剧性的故事。

首先,我们要看看它的布景──希律所居住的马克路斯城堡(Machaerus)是聱立在一个孤僻的山脊上面,四周是阴森恐怖的峡谷,东面俯视死海;它可以说世界上少有的荒僻而守森严,无懈可击的城堡之一;直到今天城里的监牢仍然存留,而旅游人士仍可以参观那些围绕城墙高耸的尖顶铁枝。里面的牢穴便是约翰被禁锢的地方了。这个凶险荒凉的堡垒,就是约翰生命最后一幕的背景了。

其次,我们看看那些上演的人物。希律本身家庭的婚姻关系,混乱缠结,真是一时难以分析清楚。当耶稣诞生时,大希律王当位;他号令士兵大屠杀伯利恒城所有的婴孩(太二16-18)。他结婚多次。而到了生命最后的一程,几乎丧失常态,肆意猜忌而竟然把自己的家人逐一杀害,而犹太人当时传流下来一句俗话:‘宁为希律栏下猪,莫作希律亲生儿。’

它首先与多丽斯结婚(Doris),生了安提帕它(Antipater),大希律后来把他杀掉。和他第二次结婚的是希斯万尼仁(Hasmonean)的玛尼安尼(Mariamne),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亚力山大(Alexander)和亚立斯托布(Aristobulus),但他们也遭父亲大希律所毒害。本段的恶毒妇人,希罗底(Herodias)就是亚立斯托布的女儿了。大希律的第三位妻子是波瑞斯颜(Boethusian)的玛尼安尼(Mariamne)便生下腓力希律(Herod Philip),腓力希律先与希罗底结合;腓力是亚立斯托布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希罗底本身是亚立斯托布的女儿,而从辈份言,也是腓力希律的侄女。希罗底与腓力希律结合,所生的女儿便是莎乐美(Salome),而莎乐美就是本段的叙述中,在希律面前跳舞的一位女配角了。大希律的第四次婚姻是和玛德琪(Malthake)撮合,也生了两个儿子,亚基老(Archelaus)和安提帕希律(Herod Antipas),而后者便是本文的男主角希律,也是当时加利利的统治者。腓力希律原本和希罗底结合而生莎乐美的,但他却承受不到任何土地统治权,甘愿在罗马养尊处优,做个安份守己的公民。安提帕希律曾到罗马探访他,而藉此机会勾引了希罗底,她与丈夫离异而与安提帕希律结合。

当我们了解这段复杂的婚姻关系后,我们便略知希罗底的身份了。(甲)是亚立斯托布的亲生女儿,在名份上也是安提帕希律的侄女。(乙)她曾与腓力希律结婚,而腓力希律与按提帕希律是同父异母兄弟,所以她与希律也有兄嫂的关系。还有一点,安提帕希律曾经娶了当时阿拉伯的一国王拿伯底仁(Nabataeans)的女儿;但她不甘受辱而逃回外家,这位阿拉伯国王为了替女儿雪耻,于是兴兵攻打希律安提帕,最后获得全胜而归。现在要提及大希律的最后一个婚姻关系──第五个妻子是耶路撒冷的克理奥佩特拉(Cleopatra of Jeruialem),她生出来的儿子便是腓力特可克(PhiliptheTetrarch),而这个排力特可克后来又与莎乐美结婚,于是产生更杂复的关系了。于是莎乐美是(甲)腓力希律的女儿;而腓力希律与安提帕希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乙)她是希罗底的女儿;而希罗底是亚立斯托布的女儿;亚立斯托布是安提帕希律的同父异母兄弟;于是在辈份上莎乐美是安提帕希律的侄女,也同是侄孙女。我们用一图表胪列出他们互相的关系,便容易看得明白了。

希律家族的婚姻交错混乱情状真是历史上所罕见的。现在的希律与自己的嫂子结合,便是违犯了犹太人的律法(利十八16;廿21);在体面上和道德上来说,都触犯了犹太人的宗教律例。

由于这次通奸,先由希律存心勾引兄嫂而做成的婚姻,所以施洗约翰便公开斥责希律。一位东方专制的君王,手上操有生杀之权,而约翰竟然敢公开揭露他的罪状,由此可见他的胆量和正义感了。在纪念‘施洗约翰日’的公祷文中,有一段是这样记载的。

‘全能的上帝,藉你的引领,施洗约翰奇妙地诞生,受差遣为你的儿子、我们的救主预备了道路,宣讲悔改的道;使我们得以跟随他的教训和圣洁的生活,并且照他的讲道而真心悔改;时刻学效他的榜样,高举真理,有胆量去揭发罪行;并能为真理的缘故,忍耐抵受一切的苦楚。’

虽然约翰责骂他的行为,但希律仍敬畏他,因他知道约翰是一个正直纯善的上帝使者;但希罗底则不同了。她完全采取敌视的态度,并且决心要剪除他。现在当希律设宴祝寿,邀请朝廷中的官员,密友和众侍长一同庆贺,希罗底知道她的机会来临了。她编排自己的女儿莎乐美在席中出来献舞。在当时的社会,一个女子在公开场合表演跳舞是一件可耻的淫乐。而一个出身贵族的少女竟肯干此卑鄙的事,真是难以置信,因为这些舞蹈表演的人通常是由职业妓女充任的。她这样的举止,亦足以反映出她自己,和背后主使她去做的母亲,希罗底的人格了。但这一幕舞踏竟然取悦了希律;他一口便应承,愿给与一切报酬,赏给莎乐美作为献舞的代价;这就是希罗底朝夕梦想的机会,藉此而铲除心中仇恨多时的约瀚──一位少女的献舞竟然换取一个圣人的头颅。

我们从这些人物中,可以学习一些事情。

(一)首先是希律。

(甲)他的性格真是令人捉摸不定。他害怕约翰,但又十分敬重。他怕约翰的批评,但又爱听他的教训。其实在世界上,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人性了。在人们的性格中,常常混杂不同的思想质素和表现。包斯威尔(Boswell)在他的伦敦日记中很坦白的对我们自述,当他坐在礼堂,享受崇拜上帝的宁静时刻,又同时萌生出一个念头,如何在当晚到伦敦的街头找一个妓女。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实,人生的战场,是由善恶两军对垒而做成的。史蒂芬逊(Robert Louis Stevenson)描写许多人,身处在妓院里,或立足在建筑的棚架上,仍然抓紧一些美德剩留下来的残渣。百吉爵士(Sir Norman Birkett)身为女皇御用大律师和法官,讲述那些他曾替他们辩论过、或审判过的罪犯。‘他们时刻想寻求逃脱罪行,但却不能够,他们被判罪,但心坎里仍渴望获得善良的生活,仍然有一些高贵的潜质在他们的思想当中。’希律惧怕约翰,但却又爱他;本来应该憎恶他的信息才对,但内心却景仰他所宣讲的话。其实希律只不过是一个常人,与我们又有何分别呢?

(乙)希律会因一时冲动而作出鲁莽的决定。他未曾经过思想即答允了莎乐美的请求,可能当时在酩酊烂醉之际,神智不清而干出来的。但人又岂可因此而误事,不关心人的生命安危呢?人若不思而行,便是鲁莽狂妄的行为了;不藉常理去判决事物,弄出来的后果,常会使人饮恨终生的。

(丙)希律怕舆论的批评。因他在朋友面前许下诺言,而不想反口。于是照对莎乐美所应承的话主办。他的话既脱口而出,后来便怕人讥讽他;以为他是一个懦弱的人。许多人踏入一条错误的行径时,后来痛悔知错,但却提不起道德勇气去纠正过来,这样因为怕‘朋友’耻笑,而致泥足深陷,不能自拔了。

(二)莎乐美和希罗底的为人又如何呢?希罗底有一件事,可以表现出她仍有一点可取之处。经过这件事数年之后,希律亲身前往罗马,请求封赐‘王’号给他。罗马皇帝知道此人具有野心,不肯隶属自己的管辖;不单止不赏赐任何名衔,并且把他放逐到高卢(Gaul)去。本来希罗底是有权自由返回自己的家乡的,但她当时竟然肯跟夫婿一同放逐受苦。

希罗底的行径其实就是一个内心苦痛的女人所会表现出来的。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事,莫过于一个良善的女子的行为;最坏的事,也比不上一个恶毒妇人所能干出来的。犹太人拉比们,也有一句古怪的俗语:‘善妇人也许嫁个恶男子,藉此而教导和改善他;但善男子却不会娶恶女人,因她一定会教他学坏。’希罗底的麻烦就是存心想铲除那个胆敢批评自己罪行的约翰。她希望自己可以任意妄为,而没有人敢再提醒她关于道德问题一事。她要杀害约翰,以为从此便可任意行恶。她忘记了虽然约翰已被除去,但她仍然要面见上帝呢!

(三)施洗约翰的表现又如何呢?他是一个刚强果敢的人。他从沙漠旷野的环境中培育出刚毅的精神;虽然困身在马克路斯城堡的牢穴并接受极刑,反而增强他的大无畏精神,却无半点气馁的表现。约翰宁死而不向虚伪降服;他为真理而活,亦为真理而死。他把上帝的声音带给人类,这就是良知的声音了。有些人面临窘境而掩良心,不敢说话,但人代替上帝说话时,则必须时刻把生命与财富,置诸度外;不畏外界的威迫利诱,高举正义和真理。

众的哀求(六30-34

当门徒传道归来,便把工作情形向耶稣述说一番;而当时的众聚集人数渐多,不断的哀求耶稣,给他们医治,以致他们连吃饭的时间也被剥夺了。于是耶稣建议他们开船渡过对岸,俾大家能够宁静歇息少许时间。

这就是基督徒生活的动静旋律了──信徒的生活必需要从众处,进到上帝的面前;而又由上帝处,进到众中间去。犹如工作与睡眠,倘人没有充足的休息,怎样继续工作?没有因工作而至倦劳时,又怎能入睡昵?

人的生活常常遇到两种危险。第一种危险是不停的活动而没有休息的机会。没有休息的人断不能有好的工作表现;没有给上帝时间和自己交谈,也很难有好的基督徒见证。许多时候,我们的生活过忙,而不让上帝与我们相会;因为我们不晓得安静留心听祂说话;当我们没有时候去静候和听祂说话时,祂又怎能把我们的灵性精力再补给燃料吧?我们若不与掌管一切美善生活的主宰接触,我们又怎能有力量去担负生活的责任呢?若我们没有上帝的力量来支持,自己又怎能去完成上帝的事工呢!若我们不去寻求安静的地方与上帝接触,我们又在那儿得到力量呢?

第二个危险便是只顾灵修,而不务进取工作。一个人的灵修若不能产生实际行动的话,实在不算得是真正的灵修。祈祷若没有行动的表现,这算不得是真正的祈祷。还有一个警告,就是我们不可藉口与上帝来往,而存心避免与众会面。与上帝交往的目的,是自己作充分的装备去事奉众的。所以基督徒的生活旋律就是在静中与上帝相会;在闹巿中服务人;两者是互相交替的。

但现在耶稣与门徒所寻求的安静和休悹也失败了。不错,众已经送别他们让他们乘船离开,但不久又追来寻找他们。在他们上船的地方,用船渡过对岸的距离约四哩,但步行绕过北方的尖端,走十哩使到了,在平日无风力相助或吹反方向的时候,用船渡湖比步行还慢。这正好是现在所发生的事了。当耶稣与门徒抵岸时,那些众已经步行先到,而等了他们片刻。

遇到这种情形,任何一个普通人都会立刻引起反感的。使他们如是辛劳工作,连一点稍息时候,这些众也不放过,他们全无私生活可言,真是岂有此理。常人会登时发脾气;但耶稣却能体察他们的需要,看见了他们的情形而动了慈心。祂凝视他们,他们所呈现出来的是一副可怜相;耶稣此时叹息,比喻他们如同羊,失了牧羊人一般。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羊若失了牧羊人便迷失了路。我们的人生若迷了路使会失落而看不见目标。克尔恩校长曾描写这类人好像是‘雨中迷茫而走失的儿童’。但丁(Dante)也写过一行诗去比拟他们:‘我在丛林中睡醒;面前呈现漆黑一片;那里看得见应走的路?’这样的一生是迷惑的。我们处于十字街头,不知何去何从,而此时唯一可靠的,便是让耶稣带领;只要我们肯跟从祂,便会走向正确的路了。

(二)羊若没有牧羊人便找不到草原和食物了。我们的生活何尝不需要食物。我们需要有营养的食物而维持生活的气力;我们需要渴望将来,使我们不致沉迷在这个诱惑的世界。在别处找到的食物是不会满足我们的;而我们的心灵仍然是干涸的,不会安宁的。我们若非得到那永生的食物,唯有藉祂而得到的,我们的力量仍然是脆弱不振的。

(三)羊若没有牧羊人便不能抵御任何外来的侵袭危险;遇到强盗和凶猛野兽,便会束手待毙。生活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人不能单独生活。生活的试探,那恶者虚张声势,实在是十分可怕,当它们肆意侵袭的时候,我们防不胜防。让我们与耶稣为伍,然后才可以刚强壮胆,在这个世界上阔步向前走,而不让它们玷污我们的衣裳。倘若我们失去了祂,便失去了一切的防;倘若我们与祂同在时,我们便会安全了。

耶稣能使少成多(六35-44

这是一个显著的事实,在门徒的心目中,本段的神迹给他们的印象最深刻,而只有这个神迹分别在四本福音都一齐记载下来。我们曾了解马可写福音如何把彼得的讲道资料包括在内;而读这个故事时我们看见一切生动的情景,十足似是一个目击者后来复述出来的经历。现在我们查看这些生动而满有真实感的细节,便可以明白了。

他们坐在青草地上。这是彼得从心中所追忆的清晰情节;虽然是小小的一个形容景象,但给我们的资料可不少啊!在当地只有四月中旬,春季未过的时候,才见到青绿的草。而且又指出当时是日落,大约六时左右。藉此我们可以肯定这个神迹发生的季节和时间了。

马可又告诉我们当时的众分排而坐,有的是一百,有的是五十。分排──(prasiai)一字给予我们一个很鲜明的画像。在希腊文中,这个字是描写菜园中的蔬菜,分排而生长,列成一行一行的样子。当时的众很多,但他们却有秩序的分排坐,一眼望去,犹如菜园的植物分行排列。

他们最后把剩余的食物装满‘十二个篮子’。按照一个正统犹太人的习惯,每逢外出时,必携备一个篮子(kophinos)。罗马人常以此而讽笑他们的习俗。它是用柳条制成;入口的颈部窄,下底扩阔,形像一个盂壶。他们携带篮子另外有两个缘故。一是放置自制的食物而不吃外界的。以保持礼仪上的洁净;二是当时的犹太人生活十分贫穷;在街上求乞而得到的食物,便立刻可以放在篮子里。十二个篮子,就很显明的指出十二个门徒,每一人都各自携带一个篮子外出。他们把残碎的食物完全收集储藏好,一点也不糟蹋。

这个故事有一个很奇妙的地方,就是在内蕴的含义中,我们看见耶稣与门徒所持的相对意见。

(一)它展示出面对人类的需要时所作出的两种反应。当时门徒看见时近黄昏,众十分疲乏而又饥饿,于是说:‘叫他们走吧!让他们自己去找食物吃!’;他们的意思就是说:‘这些人十分疲倦而又饥饿;我们再没有法子去理他们,让别人去照顾他们吧!’。但是耶稣说:‘你们要找食物给他们吃。’祂的意思就是说:‘这些人又累,又饥饿,我们必须替他们设想才好。’所以我们可以看见两种人的心态──一方面是知道别人有困难,但不肯亲手去扶助,而想别人去帮助他们;另一方面是知道别人有需要时,必尽一切努力,亲身去帮助。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反应了──‘让别人去替他们担心’和‘我必须去照顾弟兄姊妹们的需要’。

(二)它告诉我们对人类资源的两个不同反应。当耶稣叫门徒给众食物时,他们说用十英镑(英文钦定本译作‘二百便士’)的钱也买不够食物去喂饱他们。这个便士,是等于他们一天的工资──denarius,其实是一个罗马钱币,约值六角钱。他们所说的话很简单:‘我们工作六个月所得的钱,也不够用来买食物给他们!’──这当然是藉口推搪──‘我们无能为力啊!’

但耶稣说:‘你们自己有多少食物呢?’他们有五个饼。这些饼不是我们日常吃的餐饱。约翰福音(六9)告诉我们这些是大麦饼──是最糙,最贱的食物,而又是最穷的人才吃的。他们还有两条鱼,它们的大小有如我们常见的沙甸鱼。在它利该亚(Tarichaea──意即咸鱼城),渔人把鲜鱼腌成咸鱼,是当时世界驰名的。他们普通吃餐时,爱用这些咸鱼当调味品,面饱一齐吃的。

这是很少份量的食物。但耶稣用了它们施行神迹。经过耶稣的手,很少的东西都会变成很多的。我们有时也会这样想,自己的天资不高,能给与耶稣的东西不多。但我们不要因此而灰心,像当日门徒一般。人类最致命伤的一句话就是:‘我的一切力量有限,就算我肯做也无济于事啊!’。只要我们肯把自己放在耶稣的手中,从来没有人能衡量祂藉我们,将来所产生的力量!

克制风暴(六45-52

当众吃饱之后,耶稣立刻门徒先离开,然后遣散众回家。祂为什么要如此做呢?马可没有把实情讲出来,但约翰福音却有提示,解释当时的汹涌众有些想策动拥戴耶稣作王。这是耶稣存心要制止的事。当祂在受试探时,已经下了最大的决心弃绝这条途径;而祂知道有一天,这个念头又会溜进来的。祂不想自己的门徒感染这个错误的弥赛亚观念,而盲目地搅出革命的运动出来,而当时的加利利可以说是搅革命的温床,倘耶稣不及时制止,革命的火种,一触即发,而致不可收拾的局面,那时必定会以悲剧终场的。现在耶稣令门徒先走一步,然后安抚众,和他们道别。

当耶稣独自静修时,祂走到山上去祈祷。心中的问题缠扰祂──面对仇恨敌视的正统犹太人宗教领袖;猜疑多忌的安提帕希律;一政治上热血沸腾的人,时刻会违背祂的意愿拥戴祂作民族主义的弥赛亚,领导颠覆政府的革命活动。在这个时刻,一切问题涌现在心头,顿成心中的一个重担。

在山头上,祂单独和上帝灵修数小时。当时是四月中旬,也是逾越节的时候;而犹太人的逾越节和现今的复活节一样,一定是在月圆时候举行的。犹太人入夜的时间计算是分开四更的,由下午六时起,每更三点钟──六时至九时;九时至子夜十二时;十二时至晨早三时,然后三时至旱上六时。这个故事的时候是早上三时,当耶稣望向湖边而发生的。湖的横度约四哩许;在月明之夜,可以一目了然,看见湖中的一切情形的。当时一阵风随即卷起来,祂见到门徒在船中不断挣扎,正想排除困难,用力把船渡往对岸。

耶稣知道自己的朋友有麻烦了;祂立即放开自己的问题;祷告的时刻刚完毕,参与生命活动的工作又告开始了。祂抱舍己的态度,立刻奔跑到门徒处,加以救援。这是耶稣整个生命的主要气质──有患难时祂必在现场救援。人类的呼喊求救比一切的问题来得重要,祂的朋友现在需要祂,而祂必定前往施救。

当时发生什么事我们不知道;而且我们亦永远无从知悉究竟是什么一回事;它的描写是笼罩神秘感的。但我们清楚知道,当耶稣与门徒同在一起时,一切的风暴和混乱情况便回复正常,又是一片安宁了,其他的一切事故也无关宏旨了。

圣教伟人奥古靳丁在这段经文中曾作注释:‘祂踏浪前来;在祂脚下,一切人生风险也能成为坦途。信徒们──为什么疑惧?’这是人生的一个简单扼要事实,历代以来,成千上万的信徒也曾因为经历耶稣同在,风暴吹袭时而能处之泰然;凶险的浪涛回复平静;不能成就的事竟然实现在眼前;不能忍受的事,自己竟然可以肩负;精神的?力能应付一切的打击而不致摧毁。我们果真与耶稣同行,自然会克制人生一切的风暴。

众的请求(六53-56

当耶稣抵达对岸时,众立即走来围绕祂。耶稣望这些人有时都会觉得一阵迷惘,因为他们每一个人来见祂的目的,都是希望在祂身上得一些东西;不断的要求祂替他们做事。换句比较粗俗的话来说,他们来的目的是想‘利用’耶稣。倘若他们当中有些人能够改变自己的态度,自愿来施与而不是拿取,那么产生的后果便会大大的改变了。人来求耶稣做事,本来也是出于自然的,因为有许多事情,只有祂才能赐我们力量去做的;人只顾拿取而不愿给与别人什么,这是多么惭愧!但人性往往是这样的,希望利用一切去抓到外界的事物,当作私己之用。

(一)有些人把家庭只当作私己的享受。特别是后一辈的年轻人以为家庭只为自己的舒适和方便而设,是一个食宿的居所;家庭的一切都是为他们而设置;但却忘记把自己的爱心贡献出来,建立起家庭的力量。人对家庭的责任不单止希望从家庭取得自己的满足和需求,而是要献出时间和精力,彼此互相用爱心建立起来。

(二)有些人把朋友当作私己的工具;有些人从来不写信给朋友的,除非他们想我们替他们做事,然后才有信来。他们以为交朋友是为了自己有需求时好利用;若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便中断了朋友的关系。

(三)有些人把教会当作自己的社交场所;藉洗礼而把自己的儿女名字登记在册内,利用礼拜堂举行婚礼和丧礼。一旦当礼拜堂失去了他们渴望的利用价值时,便失去他们的踪迹,他们在潜意识底下,认识教会之设立是单为服务他们的;而绝对不思索把自己贡献给教会,协助教会在事奉工作上,发扬光大。

(四)有些人把上帝当作一个公仆。他们在有需要时,始记得起上帝。在美国的酒店,有些孩童充任“侍应”,只要客人一按电铃,他们便会出现,听候差使。有些人把上帝视为这类“侍应”。一旦有事发生,便按铃希望祂即时出现。

若我们反省自己的态度,许多时候,都会犯上这些毛病。我们若果改变了这种态度,有时也能带看爱心、服务和敬虔献呈给祂,而不是只求祂自己做事;这样耶稣的心一定会快乐无比的。──《每日研经丛书》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第六章   福音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马可   福音   耶稣   约翰   门徒   的人   自己的   神迹   基督   他们的   先知   之光   这是   犹太人   导论   注解   圣经   是在   不信   教会   希罗   罗马   信徒   木匠   工作   使徒   地方   的是   马太   第六章   这一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