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马可福音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马可福音
注释
十六1-20王的确证
马可对耶稣复活的记载在第8节结束得相当突然。读者想了解这突然结束的可能原因(倘若这样结束并非出于偶然),可参阅本书的导论。第9-19节可能是作者其后想为本福音写一个较为完善的结论而补充的。在可信性最高的抄本中找不到这部分,所以,新国际译本将这一段分开来印。
十六1-8王的复活
这8节经文表明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呼喊「成了!」的意思乃「使命完成!」今天,我们从香港道风山上所竖起的一个十字架上,看见有中文字写着这句话,同时也在巴西首都看见得胜的基督的石像。
安息日在星期六的黄昏结束。商店会在那时开始营业,于是妇女可以购买作葬礼用途的香膏。她们要等到星期日的清晨(基督徒自此称这日为「主日」),才能去膏耶稣的身体。这些准备工夫正好成为有力的证据,证明即使与耶稣最亲密的门徒也没有预期耶稣会复活,所以不可能将整件事虚构出来。假如他们相信耶稣将要复活,他们为何还要去买香膏,或是前来膏祂?为何还要操心谁人将石头滚开?(3节)要是耶稣没有复活,这块石头将会构成一个真正的难题。这几名妇女确知耶稣被安放在那个坟墓(十五47);不可能会认错。祂们当然知道石头是多重,单凭3个女性的力量实在不可能将它移开(膏尸的工作通常由妇女负责)。
当她们来到墓前,她们发现石头已经滚开,墓里甚么也没有,只见一个穿着白袍的少年人坐着。他将耶稣已经复活的大喜信息告诉她们,并且嘱咐她们去通知门徒。马可虽然没有明说这位少年人是天使,但发光的白袍通常被视与天使有关(正如我们在九章3节登山变像的故事中所见)。将他视为只是门徒的其中一位,实在是不合理的。在天使充满希望的说话中,特别提到失败了的可怜的彼得。马可会不会也以这句话,来对在罗马或其它地方身受逼迫而退缩的基督徒的特别安慰?最可喜的是,门徒将会如祂所应许的在加利利的平静生活中再次见到耶稣(十四28)。
我们可能预期马可跟着说,这几名妇女立即兴奋地将这个大喜信息带回门徒那里,可是,事实上,他只说妇女逃跑了(正如先前男士们所做的一样),因为她们既惊且喜(「发抖」、「惊奇」并不是准确的翻译),于是便「甚么也不告诉人」。我们从别的福音书中得知,妇女后来有机会亲自看见了复活的基督,才能够将内心隐藏的情感转化成活的信心,出去为主作见证(约二十18)。也许,彼得本人也能够向马可所属的教会亲自见证他见过主(7节)。
十六9-20补篇
正如我们在导论中曾经提到,初期教会跟我们一样面对同一个问题:为何马可福音完结得那么突然,尤其是别的福音书对耶稣复活后的显现有详尽的记述。十六章9至21节似乎是出于两次的努力(9-18节和19-20节),来更圆满地完成整本书。当中主要是取材自别的福音书和使徒行传,再从初期教会的传统加上一些补充。这一段不能称为圣经的一部分(即是不能与这本福音书的其余部分相提并论),但它却是为了「完成」耶稣事迹记载的一个诚实的尝试。
第9-18节主要取材自约翰福音,说明抹大拉的马利亚如何成为第一位见到复活了的耶稣的人。第12-13节提到耶稣在以马忤斯路上向两位门徒显现(路二十四13-32),第14节亦在其它福音书找到类似的记载,虽然没有清楚注明确实的地点。
第15-18节相当于马太福音二十八章18节的大使命,马可曾于十三章10节简略地表述过。洗礼是委身于基督的象征;不信本身便构成罪。这里所提及的大部分神迹都可以在其它福音书或使徒行传找到(除了喝毒物而不受害,相信这是出于初期教会的传统)。有一个重点是我们要明白的,就是即使这位初期教会的作者也不认为这些神迹会经常发生,或是在任何人身上都可以再发生的。我们绝不可假定它的真实性而去试探神,好像某个尝试捉毒蛇的基督教小教派。这些都是神国的神迹。倘若神迹发生,我们必须心存感恩地接受,但我们的心思必须专注在神的国而并非神迹上。
第19-20节可能是进一步的补充。当中简单地记述耶稣的凯旋升天、使徒的宣教使命,以及门徒如何借着所产生的果效来证实所传的道。
正如上面提过,这段经文并非圣经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可以引用来制定任何教义,但它们仍不失为反映出初期教会信仰的珍贵数据,只要所载与圣经一致,我们都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