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阿摩司书第三章-《每日研经丛书》

阿摩司书第三章-《每日研经丛书》

阿摩司书相关章:

我们从现在开始,进入阿摩司书的第二个大部分,从第三到第六章。第二部分是比较分散的,不像第一部分,由对各国之晓谕组成,在主题上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它是由一些先知的晓谕或者讲话集合而成,很多都是摘要形式的。总和起来,这些章节提供阿摩司传道的纲领性主题。

前八节包含两篇信息,也许开始是彼此独立的:(甲)第一至二节,和(乙)三至八节。每一篇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先知工作的背景和目的。它们是对以色列的听众讲的,引发他们去明白为什么阿摩司必须这样豫言,和他的豫言的内容是什么。

(一)以色列蒙拣选。阿摩司说话的对象──以色列人被描写为:‘全家都是我从埃及地领上来的。’(1节)这样简短的一句,概括了上帝解放他们的历史和上帝的目的。这个民族曾经长期在邻国为奴隶,他们本来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的,但竟然被从奴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这完全因为上帝‘认识’以色列人特别深(见2节);也就是说,祂特别爱他们,拣选了他们,因此有这样特别怜悯他们的行动。

在这开头的晓谕中,当所有上帝恩惠的话语说完之后,却以一句非常特别的话作为结束:‘我必追讨你们一切罪孽。’(2节下半)这句话的力量从上下文可以看到。上帝拣选以色列人,没有给他们许多特权,而只有目的。这个国家没有犯罪的许可证,只是接受一个特殊的命令,为公义而生活。因此,先知宣布上帝的刑罚迫在眼前,并把这个追讨以色列的罪孽放在回忆过去的特权之上下文中,这样更具有戏剧性。以色列接受了上帝的特权,但忽略了上帝救赎他们的目的。所以阿摩司先知被差派去宣布上帝对待以色列的历史之新篇章。

在耶稣关于主人和仆人的比喻中,清楚地宣布了阿摩司传道的序幕中所包含的意思:‘多给谁,就向谁多取。’(路十二48)以色列得了很多:从奴隶枷锁中被救出来,与上帝有特别的关系,和应许之地。这样大的恩赐,必然有大的要求:爱上帝并事奉祂,成为圣洁的国家,在世界各国中代表上帝的公义;但没有一点以色列做到。在先知看来,只有这个国家的罪孽是清楚可见的,因此,他必须宣布审判的来临。

要以色列人把握上帝拣选他们的目的和他们应负的责任之间的关系,是不容易的。因为过去的特权有一种麻醉作用,它令人敏锐的感觉迟钝,模糊了事奉的心志。对于教会和她的会友来说,从以色列人的那种失败中逃脱出来,更是不容易。认识到我们也已蒙了救赎,我们也有与上帝的特殊关系,上帝给了我们可供生活的‘应许之地’,所有这一切(恩典的记号)是这样突出,而我们承担的责任,却是那样微小。但‘多给谁,就必向谁多要。’

(二)先知的使命。第二个引论信息(3-8节)显明了阿摩司的使命之‘起因和效果’的特征。先知用了一系列的比喻,这些大多数都由自然界得来的,这个自然界是先知故乡的背景,为他所熟悉。每一个比喻都说明某些事件之间的关联。他的语言注重修辞和说服力,而不注重思想和逻辑。可以想像当两个人走在一起的时候(暗指在危险的旷野),他们这样做是豫先约定的。此时在森林里的狮子凶恶的吼叫,表示它猛扑到猎物。藉这类比喻,阿摩司强调起因和效果之间的关系。所有的比喻都是他的听众真实知道的;鸟不会掉进网罗中,除非设圈套抓住它。先知的目的是藉简单的比喻,去使听众得到一些知识,这样他们便能明白他最后所指的,其高潮是:‘主耶和华发命,谁能不说豫言?’(8节)

当狮子吼叫自然引起那些听见的人害怕,照样,耶和华的话,必然要求阿摩司说豫言。但是先知说的并不是平平淡淡的,而是有强烈的回响在他话音里。狮子吼叫唤起人们惊慌害怕,暗指上帝的话也要同样引起恐怖战兢。一种比喻的因果关系,豫告了一种危险:‘灾祸若临到一城,岂非耶和华所降的么?’(6节下半)从自然界获得的相似性,突然能够很严谨地用在上帝掌管国家和社会方面去。

但是先知开始传道的第二个最突出的地方,是关于阿摩司回应上帝呼召的单纯朴素。这不是说他在听到上帝呼召时,没有经过一番个人思想深处的挣扎;只是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当上帝呼召他,阿摩司就答应;上帝发命,阿摩司就说豫言。这样,阿摩司成为豫备遵行上帝旨意的模范。

撒玛利亚之罪(三9-15

撒玛利亚是北国以色列的首都,它是暗利王和他的继承人亚哈,在公元前第九世纪建成的。这座城建造在山上,高过四周平原约三百尺;而四周的平原又被其他的山包围。环绕这座城市的是坚固的护城墙,城墙内有暗利和亚哈建筑的华丽的宫殿。这一座城市留给参观者一种既强盛、又富裕的印象。但当阿摩司来到这里的时候,他的看法完全不同。在这几节经文中,我们摘要获得他的三点浓缩的信息,每一点都提供我们一些先知在这座城中传道的不同见识:

(一)撒玛利亚的要塞(9-11节)。就像一个王差遣他的使者到邻国,阿摩司以一个被差遣到埃及和亚实突的使者的身分说话。(注意:英文标准修订本把亚实突译为亚述,可能是根据七十士译本,或者希腊译本。而亚实突在希伯来原文中,事实上是指一座靠近埃及边界的非利士城镇。阿摩司在这里指的是这座城市而不是亚述国。译者注:中文和合本无此问题。)一些好比信差的人,被特别遣往邻国的要塞,在那里他们宣布说:远方的部队已聚集在畏塞四周的撒玛利亚平原,等候观看非常的事件。

外国的使者考察了撒玛利亚要塞,发现它外面看来虽有强大兵力,而里面却是混乱和无秩序。‘城中有何等大的扰乱’(9节下半)可能指醉酒和狂欢放荡;‘欺压’则无疑是指不义和剥削的行为,即阿摩司在前面(二6-8)己经提到的。考古学家发掘撒玛利亚有一些非常大的储藏室在宫殿复杂的结构里;也许先知嘲笑这种结构,所以说撒玛利亚人积蓄‘强暴抢夺的财物。’(10节)

这个景象好比一个大的斗技场面,在台阶上的撒玛利亚要塞的守,面对的是外国的军队。观察者所看到的,一定令他们这些军人感到震惊,要塞的城墙,由于内部的腐败而失去保能力,于是比喻中的台阶断裂,有一个声音(上帝的声音)宣告说:这地将被包围,抵抗的力量将被解除,要塞将被掠夺。

这是一个戏剧性的场面,用语言加以描绘,形容一座城市防范外来的敌人,而内部不知道真正的敌人在城内;这个内部的敌人使得它变得软弱无能,因此不堪外部敌之一击就失败了。这些对撒玛利亚的领袖说的话,简要地宣布即将来到的毁灭;没有号召他们悔改,虽然先知的临到和宣讲已有这含意。但是阿摩司的话可以用来警告我们去考察我们所有的要塞。如果内在的生命已软弱和腐败,再大的墙也不能保护其安全。

(二)撒玛利亚的毁灭(12节)。前面宣布撒玛利亚的要塞将要被掠夺,现在藉指出整座城市将要毁灭来进一步加强说明。

基于阿摩司的牧羊经历,现在可以用来指明撒玛利亚将来的毁灭之情形。先知原来有许多牧者,在提哥亚多草牧场上为他放牧。每一个牧人都有一定数目的羊只在他看管下。如果羊丢失,是可能被数出来的。特别是当羊被狮子撕食时,牧人要带被杀羊只的残余部分,或者无肉的耳朵,或者是留下的骨头,以便证明它被野兽撕裂(参创卅一39)。

阿摩司以此应用到撒玛利亚,略带有挖苦的意思。被狮子撕裂的羊只残余部分甚少,只有很小一点无用的东西。阿摩司说这就是撒玛利亚人将要‘被救回’的样式!(第12节的后半部分所指的‘床’和‘榻’,是非常难翻译的,关于它们准确的意思尚不清楚。然而英文标准修订本相当清楚的译出这节大概的意思。)撒玛利亚后来的毁灭,就像阿摩司宣布的那样,完全应验了。(在亚述王于公元前七二二年的入侵中实现。)

(三)祭坛和家的毁灭(13-15节)。现在重点落在进一步扩大撒玛利亚的毁灭:祭坛,毫无疑问曾经提供异教徒在上面献祭,将会被毁灭。(注意:关于这段经文中所提到的伯特利,到底是指一个神的名字,或者指以色列的圣地伯特利,尚有争论。)过冬和过夏的房屋是有钱的人之海滨住宅,虽然它们有富足的象征,但在审判之日却不能提供安全。‘象牙的房屋’是以很多象牙钳镶装饰的建筑物(见王上廿二39)。考古学家发掘撒玛利亚,在一间储物室中发现二佰件象牙装饰物,证明在阿摩司当时或者以前,该城市的富裕程度。但所有富贵和权势,在审判的日子临到时,将成为这座城市的讽刺。──《每日研经丛书》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第三章   注释   圣经   以色列   基督徒   罪行   文摘   道尔   唐纳   阿摩司书   以色列   先知   玛利亚   导论   埃及   的人   上帝   他们的   点此   注释   第三章   圣经   约翰   耶和华   狮子   以色列人   比喻   雅各   要塞   牧人   是指   亚述   这是   福音   目的   祭坛   罪孽   特权   都是   罪行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