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诗篇第78篇查经资料

诗篇第七十八篇-《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篇相关章:

诗篇第七十八篇

第七十八篇 恐怕我们忘记

  从第 12 节及 68 节来看,这首诗大可取个副标题: 从琐安到锡安 ,因为它回顾了以色列成长期的颠簸,从埃及为奴之日起,直到大卫掌权为止。其功能正如摩西的临别赠歌(申三十二章),要人深刻反省,以免重蹈历史的覆辙。同时,它亦要激励人心,因为其中提到许多伟大的神迹,述在一切审判中仍有恩典存留,且指出应许的可靠,因有蒙拣选之城与蒙拣选之王为凭据。

  使用本诗的基督徒都明白,这段历史果然重演,那蒙拣选的民族竟弃绝了它的王,而且就在蒙拣选的城中这样行( 68 节);我们也知道,神不仅成全了向大卫的应许,并且设立了一座锡安山,就是“我们的母”(加四 26 )。我们又可默想,本诗对以色列史的记载突然中断,是为了要以后的世代来继续,也要他们从其中来学习;同理,新约对于教会历史的记载,也用突然终止的笔法(徒二十八 30 、 31 ),乃要我们用信心接续下去,就是用本篇第 7 节所说明的那种信心!

标题

   亚萨 与 训诲诗 ,见导论, 47 、 51 页。

以史为训(七十八 1 8

  第 1 、 2 节是智慧书的形式;例如,译为 比喻 的字( ma{s%a{l ),就是箴言的卷名。基本上这字是比较之意,即以一事说明人生之另一事。马太福音十三 35 引用第 2 节,作为耶稣将如何教导的预言;不过他的方式比此处想像力更丰富,亦不那么容易一目了然。本诗从过去选取题材,说明它的要点(如司提反在使徒行传第七章的作法),让其中的教训能铭刻人心。我们的主根据历史说比喻时(太二十一 33 以下),乃是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以浓缩(就如拿单在撒母耳记下十二章所行),而让听众自己去下结论。这两种方式都是以过去为现在的借镜,而使其 谜语 能解明──因为历史真正的模式,并不是显而易见的。

   4.   奇妙的作为 一字的用法(亦见 11 节),参九 1 的注释 。

   5 、 6.   法度 与 律法 ,这双重的表达法刻意强调,神所赐给我们的,是确定的、清楚的;参,十九 7 ~ 10 及一一九 1 、 2 的注释。要将信仰教导自己的 子孙 ;则是早有古训,见申命记六 6 ~ 9 :圣经绝不让父母袖手旁观。

   7 、 8.  这是本诗最主要的目的,以正、反两面的话表明出来。第 7 节的三句话,显出信心的三股绳索,即个人的信靠 361 、受教而谦卑的思想,以及愿意顺服的心志。这些特性看来似平凡无奇,相对之下,第 8 节形容背约的话则将其原形毕露,这些人绝非英雄人物,乃是变节不贞之辈:具叛逆性、意志不坚、毫不可靠。以下几节将这思想进一步推演。

遭遗忘的神迹(七十八 9 16

   9.   以法莲人 在第 67 节再度提及,他们未被选作领导者。在王国分裂时,他们是离开的支派中最大的一支,而以后的悲剧使他们的名字几乎成为背道、叛逆的代表(参何四至十三章,到处可见),在此亦为同样的用法。至于他们懦弱的表现,并没有任何历史记录(其实他们倒是个性刚烈之人:士八 1 以下,十二 1 以下),因此临阵逃跑的说法可能只是隐喻,是表达下一节之事实的强烈笔法,亦显示这种态度将蒙受的羞辱,而全国都在此种羞辱之下 362 。

   12.  琐安另一较为人知的名字为坦尼斯( Tanis ),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东北,这城或许即为兰塞二世( Rameses II )的首都(兰塞,就是以色列人协助建造的:出一 11 ),或许离该城不远。 田 译为“郊区”或“区域”较好。

埋怨骚动(七十八 17 31

   17 、 18.  显然神所赐的愈多,我们愈不懂得感激。神赐下一连串神迹,百姓却以恶劣态度回应,就像主喂饱五千人之后,那些人竟要求祂显出更多、更好的凭据来(约六 26 、 30 、 31 )。在旷野不信的历史,印证了主将被拒绝,也告诉我们,人会不断要求更好的证据。当年与耶稣辩论的人以本篇作根据( 24 节;参,约六 31 ),他们的武器实在太过锋利,以致自伤己身了。

   19 、 20.   摆设筵席 一词,与二十三 5 相同,但那里的平静却与这里成了强烈的对比。“ 神……岂能……?祂还能……? ”若有人提出这类问题,或许该受斥责(如:创十八 14 ;可九 23 ),然而神知道信心的挣扎与因藐视而不信之间的不同( 22 节, 不信服 )。

   21 、 22.  第 21 ~ 31 节是根据民数记第十一章,那里告诉我们,第 21 节的 烈火 不只是比喻而已(参,民十一 1 ~ 3 )。对第 19 、 20 节的挑战,神的答覆为:对其苛求的态度报以烈火般的“不!”,而对其实质的要求则报以宽大的“是!”。以色列人所受的审判,来自这两方面,而方式各有不同。后者则摘记于一○六 15 (见该处注释 )。

   23 ~ 25.  鹌鹑( 26 节以下)是最能 使他们饱足 之 粮食 ( 25 节),但 吗哪 却是察验人心的恩惠。有关拾取它的一些规定,使它成为是否顺服的小测验(出十六 4 ),而它的不寻常、不易见(加上拾取之前的饥饿),亦成了训练优先顺序及谦卑(申八 3 )的简便方法。

  耶稣指出,在某个范围内它可以被称为 天上的粮食 (约六 31 、 32 ),尽管它很奇妙,却也只不过是让人预尝那真正伟大实体的滋味而已。这种粮食降自天上,祂──生命的粮──则从父而来;这种粮食能暂时供应身体的需要,祂却能满足人最深的饥渴,而成为永生的粮食(约六 30 ~ 40 、 47 ~ 51 )。我们或许还可以找到一个相似之处,即这两样天赐的礼物,虽然都奇妙非凡,与人恩惠良多,但却没有激起多少感恩的心。

   26 ~ 31.  如果说,吗哪的供应不太具刺激性,而成为一种测验,那么突然大量出现的鹌鹑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许久未显的贪欲之情扑向它们(那地后来以此为名,称作“贪欲之人的坟墓”,民十一 34 小字;参此处 29b 、 30a 节),这个动作陈明了他们对行天路的呼召十分厌烦,也讨厌顺从的精神。第 30 、 31 节讲到审判随即临到,不是神的动作太快了一些,而是显明这种行为透露病象,这种态度有传染力,而这个时刻乃是危机关头。

不真诚的悔改(七十八 32 39

  何西阿书五 15 ~六 6 可以和这段并列来读,那里说以色列人对神的管教有回应,好像这里所记,表面看来充满热忱(参 34 节),而且说词动听(何六 1 ~ 3 ),连读者都被欺蒙,然而后来神的答覆却为:“你们的爱(和合:良善)如同早晨的云雾,又如速散的甘露。”本段第 36 节的谄媚与说谎很可能属于这一类:这种欺骗是以空言自欺;在这方面,以色列人所犯的罪与雅各所斥基督徒之罪,竟大同小异(如:雅一 22 以下,二 14 以下)。其实,此处以及何西阿书中如此轻易忏悔的罪,乃是一项重大的罪,即对神( 向祂 )以及 祂的约 ( 37 节:参以上 8b 节)不忠心。这种背道等于婚姻中的不贞,由此看来,神的怜悯与自我约束( 38 、 39 节)令人希奇不已。在这方面,本段也让人想起何西阿的话:“以法莲哪,我可向你怎样行呢?”(何六 4 ),“我怎能舍弃你?”(十一 8 )。

对出埃及不领情(七十八 40 53

   40 、 41.   何其多呢! 与 再三 两个辞汇,指出第 30 、 31 节突临之审判的另一面,也显示了第 34 、 35 节虔诚祷告的背景。这里的动词对以色列和神都有深入的刻划:在以色列方面,是刚硬( 悖逆 ;参,申二十一 18 )加上带藐视的怀疑( 试探 ;参出十七 7 ;诗九十五\cs16 8 、 9 );在神方面,则是担忧与痛心。第 41b 节所用的动词很少见,可能意为受伤或 惹动 (为七十士译本及大多数现代译本采用),而不是 AV 所译的“限制”,虽然后者也可配合文意 363 。 以色列的圣者 之名,见七十一 22 的注释 。

   42.  这乃是问题的关键点(参, 7 节),因为一旦忘记救赎之事(对以色列是出埃及;对我们是十架与复活),信和爱也不会持续多久。

   43 ~ 53.  故此,本诗要保证让我们记忆再度鲜活起来。这里以自由的笔法综述“在琐安田……(的)奇事”( 43 节;见 12 节的注释 ),提到十个灾中的六或七个 364 ,所用的辞汇不仅展示神的大能,也声明了以色列所享受的特别待遇。他们难道忘了,那向他们约束着的怒气( 38 节),曾施在他们的压迫者身上( 40 、 50 节)?或他们得到牧养,别人却遭灭绝( 52 、 53 节)?

对应许之地不感恩(七十八 54 64

   外邦人 被赶逐( 55 节),这份恩情更突显出他们该受斥责;因为以色列依然旧态不改,此处以 试探悖逆 等字( 56 节,参, 40 、 41 节),以及在战场上无用的 弓 之比喻( 57 节,参, 9 节),提纲挈领地道出这种态度。

   58.  不过这段时期最明显的罪,不再是不满(那是旷野岁月中的矛盾现象:神迹天天发生!),而是拜偶像──这是入主迦南地时期的矛盾现象:神当初使用以色列人,正是去审判那地拜偶像的原住民!

   59 ~ 64.  这几节的背景记在撒母耳记上第四章,以迦博一字及“的荣耀离开”之语,都出现于该章。这里 荣耀 ( 61 节)是指神的约柜,它被非利士人掳去,而它的离境代表神也抽身而去( 60 、 61 节)。这件事后来再度发生。耶利米曾以 示罗 ( 60 节)为训,向圣殿发出警告(耶七 11 以下),以西结也看到神的荣耀离开耶路撒冷(结十一 23 )。耶稣亦说过类似的话,并且不仅是向犹太人的教会提说而已(参,启二 5 ,三 16 )。

   64.  此处乃指以利与其二子之死,当时非尼哈的寡妇一言不发(撒上四 20 ),只喊出一声:“以迦博!”又简述其意。参以西结书二十四 15 ~ 24 。

新的开始(七十八 65 72

  事实上,以色列早期历史中这最黑暗的一刻,紧接下来的,便是神能力的彰显,引起极大的震撼。 65 、 66 节的喧闹情形,丝毫没有夸张当日在亚实突悲惨闹剧的状况(撒上五章),而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以色列亦发展到颠峰状态。按本诗内容的发展来看,历史竟然会进展到这一个地步,实在令人惊讶,而这里对神不变之爱的描写,笔法亦极威勇,并不属多愁善感型。

   67. 以下  现在最让人注意的,是神拣选的主权。尽管 约瑟 有好名声,他的儿子 以法莲 地位重要,权柄卓著,神却选上犹大,这支派在士师时代并没有特殊的光荣。在犹大中,他又选上 锡安山 ,那时是仍在仇敌手中的坚固保障(撒下五 6 、 7 );为了征服它,在那里掌权,他从羊圈中呼召了一位 牧人 。在这一切行动中,只有一处提及动机,即“ 祂所喜爱的 锡安山”一语。被弃绝的以法莲( 67 节),诚然在第 9 节被斥为叛徒,不过后来所有以色列人都被划入同一范畴。这里要强调的,不是人的功过,而是神“自己的旨意和……恩典”(提后一 9 )。锡安之所以能坚立( 69 节),神的子民所以能得着大卫──一位巧妙的牧者──为礼物,全赖于此。倘若以色列的历史全是她可 ? 的表现,那么,神永不断绝的恩情就成为她(及我们)的盼望──故事还会继续下去。

361 此处盼望的意思是信赖。

362 这一节的希伯来文很难,在“弓”字前面还多出一个字,“射箭者”(参小字)。这个多的字之字根( rmh )与第 57 节的“诡诈”类似,因此或许这两节之间有双关语的用法,而二者皆以“转背” / “扭曲”(部从字根 hpk 是而来)衔接。亦参,何西阿书七 16 ,那里也称以法莲为诡诈的弓。

363 根据臆测,“限制”是从一个意为“记号”的名词而来,假定它可推演出界 线 之意。

364 有两种希伯来文抄本,第 48 节中有 deb[er ,“瘟疫”,“牛疫”(如:出九 3 ),而若是 ba{ra{d[ ,“冰雹”,就与第 47 节重复。倘若这是原文,此处就在六灾之外再加上了出埃及记九 3 以下的牲畜之灾,未提到的只剩下跳蚤、疮,及黑暗之灾。闪电( 48 节)也可意指“发热”;参 JB 、 NEB :参,申命记三十二 24 。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2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诗篇   注释   圣经   第七十八   基督徒   十八章   比喻   文摘   道尔   唐纳   诗篇   以色列   埃及   他们的   大卫   的人   上帝   以色列人   注释   导论   耶和华   历史   圣经   旷野   支派   这是   自己的   子民   慈爱   迦南   都是   点此   犹大   百姓   不信   比喻   约翰   恩典   雅各   荣耀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