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罗马书第一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罗马书第一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查阅相关章:

罗马书第一章

逐节详解

【罗一1「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

〔原文字义〕「仆人」奴仆,奴隶;「保罗」微小;「特派」归于,为着;「福音」喜信,好消息。

〔背景注解〕「耶稣基督的仆人,」仆人的原文是『奴仆』,这个名称有两种思想的背景:

(1)与奴仆相对的字是『主人』,而希腊文『主人』这一个字是称呼一个人对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件物品拥有绝对的所有权;因此自称是『耶稣基督的奴仆』,乃是表示他不再是属于自己,乃是完全属于耶稣基督。

(2)在旧约里,称呼某人是『耶和华的奴仆』,含有这人乃不同于常人的意思(书一2;廿四29) ;因此自称是『耶稣基督的奴仆』,也有引以为荣的意味。故在保罗的心目中,对他自己的职分也含有两层的意思,即一面响应耶稣基督舍己的爱,一面深感自己的荣幸,能够服事这位万主之主。

〔文意注解〕「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奴仆』(原文)是指卖身失去自由的奴隶;『保罗』原名扫罗(徒七58~60;八3;九1),得救后改称保罗(徒十三9)。本句话有几层的意思:

(1)作主的仆人不是自愿的,也不是雇用的,乃是买断的。

(2)作主的仆人没有自己的主权和自由,也没有自己的选择。

(3)从此终身属于主,照主的心意生活工作。

(4)主必负祂仆人生活工作上一切的责任,供应、指示和引导。

「奉召为使徒,」『奉召』是『蒙神呼召』的意思;『使徒』是『受差遣的人』的意思。

「特派传神的福音,」本句可另译『被分别出来归于神的福音』。『神的福音』这词表明福音的性质,是出于神,借着神,并归于神的。神的福音是因神的爱而发起,因神的旨意而安排,因神的大能而成全,使神的义得着彰显,使感谢归于神。

本节说明保罗的三种情形:

(1)身分――耶稣基督的仆人。

(2)职任――奉召的使徒。

(3)工作――传神的福音。

〔话中之光〕(一)必须是主耶稣用宝血重价所买的人(林前六20),才有资格传这福音。我们都是主用祂宝血所买赎的人,自然应当随时随处传福音、为主作见证。

(二)我们没有自由不传福音,因为我们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便有祸了(林前九16)。

(三)作仆人的工作是『服事』,方式是『顺服』;传福音必须降卑自己,不顾脸面,甘心作众人的仆人(林前九19)。

(四)我们越亲近主,越多停留在主跟前,就越愿意多服事人。

(五)人得以成为一个受差遣出去传扬福音的器皿,乃在于先蒙受主的呼召;意即这个负担并不是由于人,也不是借着人(加一1),而完全是出于神,一切是神发起的。

(六)任何主真实的工人,都不是『志愿』服事主的,乃是蒙主『征召』来事奉祂;不是他们拣选了主,乃是主拣选了他们(约十五16)。

(七)我们来服事主,心中所思念的,不是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而是神要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八)我们基督徒也都是『奉召』并『特派』的人,从世人中被分别出来,担负传福音的任务。

(九)保罗先作了耶稣基督的奴仆,然后才奉召作使徒。基督徒必先作一个忠心谦卑事奉主的人,主才会把祂更重要的职责交付给他。

(十)传福音不是偶而为之的事,乃是神把我们从母腹里就分别出来(加一15),专一的为着尽传福音的本职而活。因此,传福音是我们的正业,并非副业。凡我们所作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使别人也能同得这福音的好处(林前九23)。

【罗一2「这福音是神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

〔文意注解〕「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众先知』指旧约时代曾预言主基督要来到世间的先知们,但不单指先知书的作者,因整本旧约都預言到主耶稣(参路廿四27,44);『圣经』指旧约圣经;『应许』一词,含有神以祂的信实保证必促成其事之意。

本节的意思是说,福音并不是神突然起意而有的,乃是神在已过的永远里,就已经定规好了,并在旧约的时代,借着众先知将它透露给我们(参创三15;廿二18;加三16;提后一9;多一2)。

本节肯定了耶稣基督的三件事:

(1)祂是神所預言的;祂的一切既是应验了神的預言,可见这位基督乃是可靠的。

(2)祂是神所应许的;可见这位救主是神所赐给的,不是人自己宣告的。

(3)祂是神所启示的;可见这福音不是人思想的产物,乃是出于神的启示。

〔话中之光〕(一)福音不是神临时的措施、突发的奇想,乃是神在创世以前就有的爱的计划,因此福音的功效也是永远常存的。

(二)圣经是神借着众先知传给我们的话;我们若要明白神的旨意,就必须勤读圣经。

(三)凡是神所应许的,到了时候祂必成全;我们只管凭信取用祂的应许,就能成为我们的福分。

【罗一3「论到祂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

〔文意注解〕「论到祂儿子我主耶稣基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福音乃是论到神的儿子的。这福音不是在讲论如何改善社会、如何造福人类或是其它别的事项;这福音乃是专一地讲论神的儿子,以祂为题目、中心和实质内容。『祂儿子』是重在说到祂的性质,有神的生命和性情,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显出;『我主』是重在说到祂的地位,是在万有之上,为一切属祂之人所敬奉;『耶稣』是重在说到祂的为人身分,是那道成肉身,降卑取了奴仆形像的拿撒勒人耶稣;『基督』是重在说到祂的事工职分,为神所膏,奉神差遣来遵行神旨,作成祂的工的『弥赛亚』。

「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祂肉身的来源说,祂是大卫的后裔马利亚生的(参路三23~31,希里是马利亚的父亲),证明祂是『人子』,有人的生命和性情。因此祂有资格站在人的地位上,代替人接受神的审判,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从大卫后裔生的』这句话也含有继承大卫的宝座作王的意思;耶稣基督要在属神的子民中间作王掌权。

〔话中之光〕(一)福音在旧约里是神的应许(2节),在新约里就是耶稣基督。

(二)我们平日所领会的『福音』,仅仅是人信主得救;其实这不过是福音内容中的一部份,福音所包括的,乃是神在祂儿子里对人一切的恩典,因为福音就是神的儿子。基督本身就是福音。基督是福音的主题,也是福音的内容。

(三)主耶稣道成肉身,取了我们人的样式,和我们完全一模一样,目的是要叫我们人也能像祂一样。

【罗一4「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

〔原文直译〕「按圣别的灵说,因从死人(复数)中复起,在大能中标出是神的儿子。」

〔原文字义〕「圣善」圣别,全然圣洁;「显明」标出,划线分别,指定,指派,预定,宣告。

〔文意注解〕「按圣善的灵说,」这位耶稣基督,不但具有人性(参3节),而且具有神性:按祂外表的肉身说,祂确实降生为人;按祂内在的本质说,因祂是马利亚从圣灵怀孕而生的(太一18),故祂具有圣别的灵;『圣别』与『凡俗』相对,意思是说,祂是与世人不同的,祂实际上就是神来成为人,因此祂是圣洁、无邪恶、无玷污的(来七26)。惟其如此,才能『无罪的代替有罪的,义的代替不义的』(彼前三18),在神面前担当并除去人的罪(彼前二24;约一29)。

「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死亡借着罪在人身上掌权(林前十五55~56),没有人能进到死亡的权势底下而又再出来的,因为人都有罪(罗三9)。惟有耶稣基督,一方面因祂的内在本质是圣别的灵,祂完全无罪,所以死亡对祂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有神在祂身上运行的大能大力,使祂能从死里复活(弗一20)。如此借着胜过死亡,向人显明祂不同于一般世人,祂乃是神的儿子。

第三、四两节经文暗示了基督教所承认神的『三个位格』之存在。父神差遣神子来到这世界,成为大卫的后裔,而圣灵则参与神子从死里复活之事工。

〔话中之光〕(一)耶稣基督是人子(3节),说出祂卑微的一面;祂又是『神的儿子』,说出祂荣耀的一面。这样一位两面俱备、丰满完全的基督,乃是『神的福音』,乃是神赐给人一切福分的总和。

(二)由于这福音所论到的耶稣基督,是人子又是神子,故能赐人完全的救恩,因此这福音乃是全备的福音。

(三)我们从前死在罪恶过犯之中,但神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弗二1,5),重生而成为神的儿子。

(四)主耶稣如果没有复活,那么祂顶多也不过是许多伟人中的一位;但祂复活了,且长远活着,使我们能经历这位又真又活的主。这是祂与所有的宗教教主不同之处。

(五)主耶稣是神的儿子,有神的生命和性情,凡信入祂、与祂联合的人,也就有了神的生命(约壹五12),并得与神的性情有分(彼后一4)。

【罗一5「我们从祂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份,在万国之中叫人为祂的名信服真道;」

〔原文字义〕「恩惠」恩典;「信服」顺从;「真道」信心,信仰。

〔背景注解〕『恩惠(或恩典)』一词与『喜乐』出于同一字根,最初的意思是指一件东西有给人快感的性质,如美丽。后来渐渐演变成『好处』,而不再与美的感觉有关连。

〔文意注解〕「我们从祂受了恩惠,」『恩惠』原文是恩典;指不须付代价、原本不配接受的礼物。信徒得救,是因领受了恩典;信徒奉召传福音,更是由于特别的恩典,这是恩上加恩(约一16)。

「并使徒的职分,」这是说传福音乃是一个职责,是神的授与和托付;即使我们不甘心去作,责任却已经托付给我们了(林前九17)。但感谢主,我们若甘心传福音,不只在将来会有赏赐,且在今生也能得着享受(林前九17,4,14)。

「在万国之中叫人为祂的名信服真道,」本句是前句『使徒的职分』的阐释,说明传扬福音者的职责:

(1)传福音的范围是『万国』,对象是『万民』(太廿八19)。

(2)传福音是将『主的名』传开,使人求告主名(罗十13),尊主的名为圣(彼前三15),并归入主的名下――意即使人经历主名的实际(就是主自己)。

(3)传福音主要是叫人有『信的顺从』(『信服真道』原文直译),就是叫人不再任着自己刚硬的心(罗二5),而能服下来,单纯地相信基督。总而言之,传福音是叫人心里相信,并且口里承认(罗十9~10)。

〔话中之光〕(一)福音能使我们蒙恩得救;每个人蒙恩的经历虽然不同,但都是从同一个福音得救的。

(二)我们今天在主里所得着的一切,都是白白的恩典,并不是我们配得或付出代价而得的。

(三)我们必须先从基督领受神的恩典(林前十五10),对主有头手的认识与经历,然后才能将祂服事并供应给别人。

(四)我们得救时如何蒙神恩典,得救之后仍旧是蒙神恩典――不是我们能为神作甚么,乃是神为我们作甚么。

(五)保罗的一生因着福音而有了完全的改变;本来他是个极力反对福音的人,如今竟成了推广福音的人。可见福音能改变人的生命、道路、方向。凡真正领略福音的好处的,必会自动地与别人分享。

(六)保罗的字里行间表明,他之领受了使徒的职分,并不是由于他自己的长处,而是由于神的恩典。我们信徒在教会中若有甚么功用,也完全是因着神的恩典,而不是因为自己比别人强。

(七)福音也能拓展我们的心胸,从狭窄的利己观念,转变为愿意『万国』万民都能分享福音的好处。

(八)真正信服真道的人,只高举主的名,而不高举任何属灵伟人的名,也不敬仰任何人过于圣经所记(林前四6)。

(九)『信服』表明相信而顺服,或者说有信心的顺服。对基督徒来说,信心和顺服是不可分开的,没有顺服的信心,不是真信心。

【罗一6「其中也有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

〔文意注解〕本节说出信徒的两个特点:

(1)是『蒙召』;按表面看,一个人肯听从福音、相信神的儿子,好像是出于他主动的意愿,其实若非蒙神呼召,人凭自己万难有此抉择(罗九16)。

(2)是『属乎耶稣基督』;一个人得救,乃是一个搬迁,从前他是属黑暗的权势,如今被迁到神爱子的国里(西一13),成为一个属乎主的人(罗十四8)。

﹝话中之光﹞(一)福音的传扬无远弗届,因为福音乃是神的大能(参16节),它有其自动传播之生命能力。

(二)我们都是按神旨意被召的人;神呼召我们,是因为要在我们身上成就祂的心意(罗八28~30),所以我们的人生是有方向、有目标的。

(三)我们不是自己的人(林前六19),乃是属耶稣基督的人,所以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罗十四8)。

【罗一7「我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原文字义〕「恩惠」恩典,悦人,吸引力,感谢。

〔文意注解〕「给你们在罗马、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本句说出信徒的身份:

(1)是『在罗马』的人;神拯救我们后并不立刻叫我们离世归天,而仍留我们活在地上不同的地方,为主作荣耀的见证。

(2)是『神所爱』的人;因着神爱我们,就在创世之前拣选并预定了我们,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弗一4~5;约壹三1)。

(3)是神所『召』的人;根据前面的拣选与预定,神在时间里藉福音来呼召我们(帖后二14)。

(4)是分别为『圣』的人(『作圣徒』原文意思);神的呼召使我们得以从世人中间,被分别出来归神为圣(林后六14~18)。

「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恩惠』即恩典,就是神赐给人,叫人白白享受的好处;人最大的恩典,是神自己给人得着并享受。『平安』不是指环境的平安顺利,而是指里面心境的平静安稳;换句话说,平安乃是人因着享受神的救恩,使神与人、并人与人得以相和,而产生的一种心境。

『从我们的父神』表示父神是恩惠和平安的源头,我们信徒是享受恩惠和平安的器皿。

『并主耶稣基督』保罗以同等语调提到父神和主耶稣,这表示主耶稣和父神是同等的;这里提到主耶稣基督,因祂是我们得以享受恩惠和平安的凭借。

〔话中之光〕(一)这福音惠及『神所爱』的人,意即福音是因神的爱而有的;是为着满足神的爱心,才设计了这个福音。

(二)人能蒙恩得救,乃是出于神主动的爱;神的爱是惟一的动力和根源,一点也不是因着人的资格或条件。

(三)所有得救的人,都是蒙召的圣徒(按原文没有『作』字)。我们所以能得救,能分别为圣,成为一个圣徒,是因为神召了我们。

(四)所有基督徒都是圣徒――在地位上都是被『被分别出来』归给神的,在经历上也都蒙圣灵作工,正处于『成圣』的过程中。

(五)除非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圣徒』,在主里面有何等尊贵重要的地位和性质,否则就不能在地上过圣洁得胜的生活。

(六)一个分别为圣的基督徒,在生活上仍要追求圣洁。因为神是圣洁的,属祂的人也应该是圣洁的(利十九2);所以我们要脱离罪恶,追求圣洁(提前二21)。

(七)神的恩惠是我们得平安的根据,不领受神的恩惠,绝不能得着真正的平安。按我们在神前的败坏,只配受刑罚与灾祸。

(八)恩典与我们的救恩有关,平安与我们的生活有关。换句话说,恩典是平安之源,平安是恩典之果;人不先求神的恩典而想得到神的平安,这是不可能的。

(九)恩典和平安都是属神的,是神借着主耶稣基督赐给我们的,我们只有在基督里才得享神的恩典与平安。

(十)基督徒乃是得享神恩典的人,故其人生必然有它可悦的地方;没有吸引力的基督教,不是真的基督教。

(十一)恩典乃是一件礼物,人凭着自己没有方法可以获得,因为人没有甚么功绩配受恩典。

(十二)我们不该在神之外求平安;真平安的捷径乃是遵行神的旨意。

(十三)信徒的『平安』,与客观环境无关,也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十四)但『愿』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能成为叫人蒙神恩典和平安的导管!

【罗一8「第一,我靠着耶稣基督,为你们众人感谢我的神,因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

〔原文直译〕「…因你们的信心传遍了全世界。」

〔原文字义〕「传遍」宣布,报告。

〔文意注解〕「我靠着耶稣基督,」耶稣基督是我们亲近神、与神交通的凭借。

「为你们众人感谢我的神,」这福音完全是神白白的恩典。就我们的身分而言,我们根本就不配得这福音,但我们仍然蒙了怜悯(提前一16);就我们的知能而言,这福音不是我们所能相信得来的,但神却为我们创始了信心(来十二2)。所以说福音的结果,乃是叫人感谢神。

「因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天下』指当时凡有福音传到的地方。

﹝话中之光﹞(一)有的人的眼睛喜欢注视别人的错误,舌头喜欢批评别人;但事实是,看见并称赞别人的长处,比批评更能造就人。

(二)一个只配到地狱里去的罪人,在他灵魂里有一个瞌睡未醒的英雄。往往一句赞美的话会唤醒他;批评斥责只能躯使他愤恚失望。

(三)一个懂得怎样牧养神的群羊的人,乃是先给对方奶吃,然后才给干粮。

(四)一个神的真实仆人,心上总是记挂着各地众圣徒在神面前的光景,因他们的生命长进而喜乐,因他们所遭遇的难处而代祷。

(五)基督徒因信心而有的生活见证,乃是值得我们传讲远播的;因为这种见证一面能激励别人的信心,一面也能归荣耀给神。

【罗一9「我在祂儿子福音上,用心灵所事奉的神,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地提到你们;」

〔原文字义〕「心灵」灵。

〔文意注解〕「我在祂儿子福音上,」『祂儿子(的)福音』也就是『神的福音』(参1节),它乃是保罗事奉神的范围和内容。

用心灵所事奉的神,」『用心灵』原文是『在灵里』;『事奉』这词在犹太人中间原是指祭司在圣殿里的供职。这里指明保罗事奉神的凭借和性质乃是『灵』。

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地提到你们,」『可以见证』表示他不是自我吹嘘,乃是有神可以为他作见证的;『不住』不是每日二十四小时不停的祷告的意思,而是经常地代祷,从未间断忘记的意思。

〔话中之光〕(一)事奉神的工作和敬拜神是不能分开的(参腓三3;来九9;十2),所以事奉神的工作必须从心灵里作起。

(二)真实有价值的事奉不是外面的工作,不是宗教上的苦差,无休止地进行各种仪式,死记背念各种祷文诵辞,而是浸淫在热切的、充满信心的祷告里。

(三)我们不只要用口和脚来传扬福音,并且更要用心灵来传扬和事奉,因为神是灵,所以我们必须在灵的新样里,用灵和真事奉祂,切不可再按着仪文和字句的旧样(约四24;罗七6)。

(四)我们事奉神,不是根据我们的情感和思想,乃是根据我们里面深处的感觉,就是灵里的感觉;事奉的源头若是不对,即使事情作对了,也不能讨神的喜悦。

(五)只有凭着灵,而不凭天然、人工和肉体的事奉,并且专一以神儿子的福音为内容,而不以任何别的为张本的事奉,才是真实对神的事奉。

(六)传福音固然是对神的一种事奉,但不是重在用我们的魂或身体,而是重在用我们的灵。因此,不是道理上的说服,而是深处与深处响应(诗四十二7),惟有从人的灵里出来的,才能达于人的灵里,引发共鸣。

(七)为别人祷告,乃是我们基督徒的权利和责任;我们应当常常将我们的亲人并其它的基督徒带到施恩的宝座前。

(八)平常我们只会为身边亲近或熟识的人祷告,但心胸宽宏、爱心广大的人(彼后一7),能为众教会和众圣徒祷告。

(九)保罗对罗马教会的关切,可从他不间断地为他们祷告看出来;我们为教会事工的祷告是否恒切,可用来衡量我们关怀的程度。

(十)我们心灵里面的情形如何,也许别人无法知道,但总不能向神隐藏,所以神是我们属灵情况的最佳见证人。

【罗一10「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

〔文意注解〕「或者照神的旨意,」这福音是神心中的一件大事,不止福音的计划、安排与成就是照着祂的旨意,连福音的传扬和推广也是照着祂的旨意。

「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本句的原文含有『一路通顺地被带领到你们那里去』的意思。

〔话中之光〕(一)祷告才能明白神的旨意,传福音也才有功效;所以传福音必须用祷告来铺路,先有祈祷,后有传道(徒六4),这样,传道才有能力。

(二)保罗虽然对他的行止有他一己的心愿――『或者』、『终能』,也知道受环境顺逆的影响――『平坦的道路』,但最重要的是,他完全交托在神的手中――『照神的旨意』。

(三)传福音的人要到那里去,并向谁传,似乎是因着神的感动而有一个心愿,但也只能借着祷告将这心愿交给神,由神来定规他的脚步(耶十23)。

(四)基督徒无论到那里去,都要先寻求神的旨意,不可自作主张,自行定规行止(雅四13~15)。

(五)保罗所祈求的,不是神的旨意来配合他的计划和行止,乃是他的计划和行止能与神的旨意相吻合。

【罗一11「因为我切切地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

〔文意注解〕「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罗马书》里的属灵恩赐,不是指超自然的能力,而是指教导和治理之类的才干(参罗十二6~8),所以这里的意思,绝不是灵恩派的人所谓的『第二次祝福』――藉按手将灵恩分给人(参提后一6)。此处主要是指借着将神的话语教导给人,使其在灵命上长进,在信心上坚固。

〔话中之光〕(一)任何神的工人,应以信徒们的信心能得坚固为己任,而不是寻求受到信徒们的拥戴。

(二)我们应当体会神的心肠来看待一切信徒。不论是自己带领信主,或别人带领归主,都一视同仁,看作神家的儿女,是主的羊群,是我们所应当关切照顾的。

(三)由本节的话可见,教会起初的光景,对主的工人并没有所谓『地盘』的观念――本教会只受某人或某一团体的带领。

(四)本节的原则也可应用在传福音的事上:

(1)传福音不只在消极方面应无羞耻的感觉(16节),且在积极方面应以分赐属灵恩赐给别人为己任。

(2)传福音不是叫人得着地上物质和精神的福气,乃是叫人得着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弗一3),亦即得着神所预备给人属灵奥秘的荣耀(林前二7,12)。

(五)人惟有得着并经历神荣耀的丰盛,才得以在灵里刚强、坚固(弗三16)。

【罗一12「这样,我在你们中间,因你与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

〔原文字义〕「安慰」鼓励。

〔话中之光〕(一)传福音者与领受福音者之间,有一种奥秘之信心的联结和感应(多一4;彼后一1;林后四13)。

(二)传福音的结果,叫传福音者与领受福音者,都同得这福音的好处(林前九23)。

(三)保罗并不认为他不需从其它圣徒得着帮助;服事主的人,不单要准备好能时常供应别人的需要,同时也要准备好时常接受别人的供应。

(四)传道人和众信徒之间,决不是只有『单向』的供应,而是『双向』的;因此,传道人也该谦卑自己,才能从交通中得益。

(五)『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也是如此』(箴廿七17)。教学相长;在教会中众信徒之间,总能彼此同得安慰与鼓励,各人可从对方身上互相找到在信心上宝贵的东西。

(六)我们信心的得到坚固,心灵的得到安慰,要靠大家都持守所信的道。

(七)众圣徒之间真实和甜美的交通,乃是从彼此对基督的认识与信心产生的。事实告诉我们,圣徒间交通的难处,甚至教会中不和的裂痕,常是由于对基督的认识不够所产生的。所以只有更多追求认识基督,圣徒间才能有更真、更深的交通。

【罗一13「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

〔文意注解〕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屡次定意』而未能成行,表示他受环境的拦阻,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

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果子』是指内在生命的流露和表显。甚么样的树,就会结出甚么样的果子(参太七17)。保罗在这里把传福音得人比作结果子。

基督徒所结的『果子』,至少有下列几类:

(1)生命上的果子──指神生命的自然流露,叫人如同看见神或基督自己(参太七20;提前三16;腓一20)。

(2)生活上的果子──指神性情的自然流露,显出各样的美德(参加五22~23;弗五9;腓一10;雅三17~18)。

(3)工作上的果子──指领人归主(参罗一13)。

(4)嘴唇上的果子──指感谢赞美神(参来十三15)。

「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由此可见罗马教会的大部分信徒是外邦人。

「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保罗的意愿受到阻隔的原因可能是:

(1)分身乏术,在其它地方有更迫切的需要。

(2)还没有遇到合适的时间与机会。

(3)圣灵直接的拦阻(参徒十六6~7)。

(4)撒但的阻挡(参帖前二18)。

〔话中之光〕(一)这里的『屡次定意』和前面的『不住的题』(9节)、『常常恳求』(10节)、『切切的想』(11节),都说出保罗对传福音给在罗马的人这件事,并不是随随便便、奉行公事的,而是迫切热情的。传福音必须是出于里面的负担。

(二)我们寻求神的旨意,固然也要考虑到环境的显明和印证;但外面环境的因素并非神引导的惟一指标,里面的感动和负担也相当紧要。

(三)环境的不许可,并不意味着神的禁止;神的旨意和引导有其时间性,这个时候不开路,但别的时候也许就能通行无阻。

(四)有些人片面引用《雅各书》的话,认为基督徒行事,不该有计划,只该仰望神的带领(参雅四13~15),其实这是误解圣经。基督徒可以有计划,但在计划和执行之间,应该仰望神的带领。

【罗一14「无论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

〔文意注解〕「希利尼人即希腊人,这词在当时指罗马帝国内讲希腊话或实行希腊生活方式的外邦人,他们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故在此代表文明的人。

「化外人原文是语言难听的人,意指一切未受希腊文化熏陶的人,在此代表野蛮的人。

「聪明人、愚拙人,」指智力上的差别,与文化水平无关。

「我都欠他们的债,」本句话在希腊文里含有双关的意义,在欠债者的心中常有一种负累的感觉,而在还债之际却又有如卸下重负、心中相当舒坦;保罗觉得欠各种各样人的债,一方面是因为他向他们负有传福音给他们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从他们得到传福音给他们的好处。

〔话中之光〕(一)传福音是有教无类,所有的人都是传福音的对象;因为神愿意万人得救(提前二4),不愿有一人沉沦(彼后三9)。为这缘故,无论是谁,我们都有责任给他们听见福音;否则,就如欠债不还,心头一直有亏欠的感觉,无法交卸。

(二)主耶稣是万人的救主,祂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并没有种族、阶级、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等的差别待遇;我们信徒在教会中,更是不可分门别类(林前一10;十二25)。

(三)保罗在传福音的事上,对别人的感觉乃是『欠他们的债』,可见传福音(包括对未信主者带领他们蒙恩,及对已信主者使他们更多认识主),乃是我们应尽的本分;如同还债一样,是不可不作的。

【罗一15「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

〔文意注解〕「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情愿』意指有福音的灵,无论作甚么,都是从心里作(西三23);『尽我的力量』意指将自己的全人为福音摆上,毫不顾惜和保留。

〔话中之光〕(一)神所要求于每一个传福音的人的,只是要他尽力而已!神并没有定出一个很高的资格,要每个信徒适合那个资格才可以为祂传福音;若然,则福音的使命必定不是每一个信徒所能负担的。

(二)每一个肯为主尽力的人,都能在传福音的工作上被主使用。

(三)传福音必须甘心乐意为救灵魂而费财费力(林后十二15)。

【罗一16「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

〔原文字义〕「大能」爆炸力,动力。

﹝背景注解﹞「我不以福音为耻,」传福音是传拿撒勒人耶稣,拿撒勒在当时是被一般犹太人所鄙视的(参约一46),而犹太人在罗马帝国中是二等公民,也是为一般罗马人所歧视的,所以若没有圣灵的感动,难免会有羞耻心。

〔文意注解〕「我不以福音为耻,」原文在本句的前面有『因为』一词,表示保罗迫切传福音的原因之一。保罗为着传福音,到处被人鄙视、讥诮,但他却以福音为荣,这说出福音之中含有一种的能力,使人能藉以胜过所有的反对和抵挡。

「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这意思是说,福音的本身就是神的大能;它满带着神莫大的能力,无坚不摧,无敌不克。世上没有一个罪魁,它不能拯救(提前一15~16);也没有一样罪恶,它不能救人脱离(太一21)。

「要救一切相信的,」原文在『救』之前,有一个很有力的前置词eis,表示这救恩确有效果,而且立刻有效果。

『救』字显示人类正处于灭亡的边缘,而又无法自救,亟需一位超然的大能者,就是神,来施拯救。神要拯救人,祂已为人预备好了救恩,并且差遣传福音的人宣讲祂的救恩;如今问题不在于神,问题乃在于人。

『要救一切相信的』,表明『相信』是接受福音惟一的先决条件,也表明凡相信的,神就不能不救。人要得着救恩,便须接受福音;而接受的路很简单,只要相信。相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约二十31),用心灵接受祂,就是信祂(约一12原文)。

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先是犹太人』,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约四22);『后是希利尼人』,希利尼人代表所有的外邦人,这是说神的福音也是为着万国万民的(参5节)。『先后』是指时间次序,而非轻重之别。

〔话中之光〕(一)我们要传福音,就得脸皮厚;要脸皮厚,就必须有福音的灵。我们若有了福音的灵,我们就不但不以福音为耻,反而能感觉光荣。信徒若不曾领会传福音是一件最光采荣耀的事,便会下意识地有羞耻的感觉,怕人讪笑。

(二)撒但常叫我们在传福音时觉得羞耻;尤其刚刚开头学传福音时,更是觉得难以为情。但我们若真认识福音荣耀的内容,并且亲身蒙受过福音的好处,就会和保罗一样的说,『我不以福音为耻』。

(三)在我们的观念中,常会以为某种人容易得救,某种人几乎不可能得救;但神的福音乃是『要救一切相信的』。因为『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在祂并没有难成的事。我们应有如此信心,去向任何人传福音。

(四)我们若真认识『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而这大能就是神那叫基督冲破死亡、复活升天的『大能』(4节;参弗一20),就不会在传福音时,另求别的能力――人工的鼓动、物质的方法等。只要我们所传的,所见证的,单纯的是那一位神的儿子,复活的基督;这福音的本身,就必爆炸出无比的能力,拯救『一切相信的』,从犹太直到外邦。

(五)传福音不是凭自己的能力,是福音本身有能力、能救人,这样才会有胆量去传福音。否则,没有人可以传福音了,因为自以为没有能力的人,没有胆量传;自以为有能力的人却骄傲自大不乐意传,结果福音都传不出去!

(六)『要救一切相信的,』神虽然愿意万人得救,但祂的救恩只能救一切相信的人。相信是人叫神的救恩临到自己的方法。

【罗一17「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文意注解〕「因为『因为』表示本节乃是十六节的解释――为何福音能『救一切相信的人』。

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义』是指与神有『正当、正确』关系的状态,其先决条件是满足神公义的要求。

『神的义』不同于『人的义』。人的义是人凭自己的力量和行为,来满足神公义的要求;神的义是神自己来满足神公义的要求,而将称义的地位白白的赐给相信的人。严格地说,这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罗三10,20)。但这福音是告诉人说,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已经在十字架上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人只要接受祂,祂就要成为我们的义(林前一30),并叫人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五21)。因此,福音是显明神的义(罗三25~26)。

「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本于信』或作『根据信心的原则』;意思是说,神借着福音所显明出来的义,乃是根据信心的原则给人得着(腓三9)。『以致于信』的意思是说,我们蒙恩时如何是因着信被神称为义(罗五1;加三8),我们在得救之后仍然离不开因信称义的原则。前者是客观的、地位的因信称义;后者是主观的、经历上的因信称义,所以需有信心的行为来成全(雅二22,24)。总而言之,这义是以信心为入门和开端,又以信心为道路和继续,从始至终都是借着信达于极致。

「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义人必因信得生』,这句话引自哈巴谷书二章四节,有两方面的意思:一面是说人是因信而被神称义,因此得以在神面前免死而存活(加三11,21);另一方面是说信徒既被神称为义人,仍须凭信心才能继续活在神面前(来十38~39)。一个是得救时的『因信得生』,一个是得救后的『因信而活』。

〔话中之光〕(一)使人得以称义的信心,是一种会继续生长的信心,属于生命的范畴。

(二)我们得以活在神的面前,完全是因着对这位复活之主的信靠和顺服。

【罗一18「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

〔原文字义〕「阻挡」压制,抑制,拦阻;「真理」真实,实际。

〔文意注解〕「原来神的忿怒,」『神的忿怒』乃是神对世人触犯祂的旨意和祂圣洁的本性,而引起的一种反应。『原来』一词点出人需要神的福音的原因,是因人触犯了神,使神的忿怒在人头上如同待轰之雷,即将爆发,故亟需救恩来挽回这个局面。

「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人之所以触犯神,不外乎两面的罪:

(1)『不虔』,意指对神不虔敬,不把神当作神荣耀祂,也不感谢祂,反而将神的荣耀变为偶像(21~25节)。

(2)『不义』,意指对神和对人均不正,无情无义,违反神圣洁和公义的性情(26~31节)。

前者『不虔』偏重信仰,后者『不义』偏重行为。

「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就是』一词说出『不虔不义的人』就是『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人因对神不虔,故对神和对人就不义,而人既不义,所行出来的也必然不义;人行不义的结果,就阻挡了真理。可见,人与神失去正当的关系,乃是人一切罪恶的根源。

『真理』是指不变的公理与完全的真实;神自己(罗一25;三7)、基督耶稣(约十四6)和神的话(约十七17)乃是真理。

﹝话中之光﹞(一)保罗先讲『不虔』,后讲『不义』,表示人之所以对人不义,是因为对神不虔;人怎样对神不虔,就怎样对人不义。

(二)人是先对神『不虔』,然后才对人『不义』;人在神面前的光景若是错了,他在人面前的光景也就必然不正常。我们应当更注意里面在神面前的属灵情形,过于外面在人面前的道德情形。

(三)人对神的最大不虔就是不信,而每个信徒最低限度都对神和神所差来的救主有信心,因而都有了最起码的敬虔。

(四)神为世上每一个人提供了爱,那些故意不接受的,必然要经历祂的忿怒。

(五)『行不义阻挡真理,』按原文可另译『陷真理于不义』;我们信徒的言行若叫人因而误解神的真理,也会招致神的忿怒。

(六)世人虽有各等分别,但在神前,只有阻挡真理与顺从真理之别。人若非顺从真理,便是阻挡真理,在神面前并无第三类。

(七)任何压抑或反对真理的行为,在神面前都是『不义』的,也都会招致神的忿怒的。

(八)世人需要神的救恩,是因为他们的『不虔』和『不义』;信徒若要传神的福音给他们,首先我们自己就需要显出没有任何的『不虔』和『不义』,换句话说,我们的行事为人必须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腓一27),才能服人。

【罗一19「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

〔文意注解〕「神的事情,」是指『神的永能和神性』(参20节)。

「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在人的心灵里,自有认识神的本能,因为人里面的灵,是神专为了使人能接触、敬拜、感受祂而创造的。

〔话中之光〕(一)有关神的事情,我们人虽然无法全部知道,但至少神已经将祂自己稍微显示给我们,让我们能了解到某种程度。

(二)我们对神的认识,不是外加的知识,乃是内在的意识;也不是因理性的推敲而来的,乃是神启示在我们内心里的。

(三)圣经知识并不是我们认识神的惟一来源,因为神不但借着白纸黑字说话,神也借着各种各样的人、事、物说话。

(四)许多时候,信徒在属灵的事上缺少认识,并不是因为神没有光照、启示他们,而是因为他们的心不正(参太十三14~15)。

(五)骄傲的人,心里没有神;自以为是的基督徒,无法明白神的旨意。

【罗一20「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文意注解〕「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神的永能』是指神无限的能力,从万物的被造和存在,例如星辰排列的奇妙,一花一草的美丽精致等,就可看出神的永能来;『神性』是指神的本性和特征,从万物的所是和情景,例如虎毒不食子,人有良心和道德伦常观念等,就可推知神性。

「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人若仔细观察天地造物,就可以揣摩而晓得有神(徒十七24~28)。

『明明可知…可以晓得』按原文是放在一起的,可直译为『了解…觉察』(beingunderstood…being perceived),前一词指智力所知的,后一词指眼睛所见的;表示人借着观察万有并默想所看见的事物,从而能够领悟到这些都是神手的工作品,和神本性的表显。

﹝话中之光﹞(一)十九节的话说出『人心』证明有神;二十节的话说出天地间『所造之物』证明有神。是的,人若放弃成见,无论扪心自问,或是观察万物事理,都不能不承认宇宙确有一位主宰,祂就是我们所信的神,我们当敬拜祂!

(二)神虽是『明明可知』的,却是『眼不能见』的。所以我们行事为人,应当凭着信心,而不可凭着眼见(林后五7);也不可凭着外貌认人(林后五16)。

(三)我们人所藉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在在蕴藏了神的法则和作为,凡是属神的人,不可对环境漠不关心。

(四)基督的能力和性情的原则,充满在整个宇宙间;我们若有基督的中心启示,就能越过越觉得,万有实在都是为基督作见证,我们也能从万有里更多认识祂。

【罗一21「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祂,也不感谢祂。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

〔背景注解〕当日保罗所处的时代,大多数有思想的哲学家,终日无所事事,专好与人争辩(徒十七18),故本节下半或可意译为:『他们沉溺在虚空的争辩中,以致愚昧的心一片昏暗,甚么也看不见了』。

〔文意注解〕「他们虽然知道神,」这里的『他们』是指世人。

「却不当作神荣耀祂,」人明知道神是神,却偏不把神当作神而荣耀祂。所有零零碎碎的罪,并非根本的罪;这些零零碎碎的罪,都是从这一个罪起头的。

「无知的心就昏暗了人因为不把神当作神,所以心思就昏暗;心思一昏暗,就有别的罪了。

本节的『因为』、『却不』、『变为』三个词说明了我们人类堕落的过程,点出了人类犯罪的主要原因。

〔话中之光〕(一)人在神面前最大的罪,是不把神当作神;这就像一个家庭里的孩子不把父母当作父母,一个国家里的子民不把元首当作元首看待一样。

(二)信仰上的错误产生道德上的错误;人一切的罪行,都是从不把神当作神引发出来的。

(三)我们的『知道』若不能影响我们的为人,则这个『知道』就等于不知道,也就是『无知』了。

(四)人的『思念』所以变为『虚妄』,『无知的心』所以『昏暗』,乃是因为『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祂』。这话的原则就是说,只有以彰显基督并荣耀神,为一切的意义和目的时,里面才会明亮并踏实。

(五)人若拒绝接受光照,就永不能得着光照;人若不愿意看见,就会失去看见的能力。

(六)凡是心里不以神为神的人,他们的里面必然一片黑暗,对属神的事茫然无知。

【罗一22「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

〔文意注解〕人故意不要神的结果,心思就变为虚妄和昏暗(21节),其必然现象就是自以为聪明,其实却是愚拙的。

﹝话中之光﹞(一)聪明人反被聪明误;人若倚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往往不但无助于属灵的事,反而会作出愚拙的结果来。

(二)神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林前一27);信徒虽然也讲智慧,但不是这世上的智慧,乃是神的智慧(林前二6~7)。

【罗一23「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彷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

﹝原文直译﹞「…彷佛必朽坏的人;两个翅膀飞的,四条腿走的,爬行的。」

〔文意注解〕第廿一至本节这段经节说出人敬拜偶像的原由:

(1)人的良知虽然知道有神,却把神等闲看待,对祂的所是不予敬重,对祂的所作不表感谢(21节)。

(2)人不敬重、不感谢神的结果,他们的思想观念就退化了,从具体有把握而变成抽象虚幻,从清明透亮而变成昏昧无知,从聪明灵敏而变成愚妄笨拙(22节)。

(3)人的心思一旦变得如此冥顽入迷,就以必朽坏的代替那不能朽坏的,以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代替神的荣耀,也就是以偶像代替了神(23节)。

〔话中之光〕(一)『人、飞禽、走兽、昆虫』,从人到昆虫,愈来愈卑下;人自甘堕落到一个地步,竟然会敬拜比自己更卑下的对象。

(二)人所敬拜的是甚么,自己就会愈来愈像甚么;当人对神的观念愈过愈卑下时,难怪其道德就愈过愈腐败。

(三)我们信徒在教会中若尊敬属灵伟人过于圣经所记(林前四6),等同敬拜偶像,将必朽坏的人,当作神来敬拜。

(四)我们的心若是不敬重真神,也不感谢真神,其必然的结果乃是去创造自己的神。

(五)现代有文化的人,虽然不至于把动物奉若神明,但若把自己的生活方式降到像动物那样求生存的水平,一味地追求神之外的事物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落入魔鬼的圈套,等同敬拜偶像。

【罗一24「所以,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

﹝原文字义﹞任凭」交付,放弃,不再管了。

〔背景注解〕保罗是在哥林多写《罗马书》的。当时在哥林多的庙宇内有很多妓女,因为人们认为与这类『神妓』发生性关系,会鼓励男神与女神互相交配,给敬拜者带来家园昌盛。

〔文意注解〕「所以是承上文而言。

「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任凭』是一种由担忧变为伤心而放弃的举动;人既弃绝神、不要神,神只好把人放弃。所谓神『任凭』人,并不是指神授权给人去犯罪,乃是说神任凭人自由选择不义的事,不加阻止。『情欲』指越过理性,去追求那些满足自己肉体的欢乐。人的情欲一不受神的管制,就像无缰之马,作出种种肮脏污秽的事。

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意指人放纵情欲的结果,乃是败坏自己的身体。

﹝话中之光﹞(一)洪水以前的人犯罪,神还与人相争(参创六3原文),但自从人拜偶像以后,神就『任凭』人,不再加以道德的限制和管束。

(二)当人运用意志拣选不要神的道路,神就任凭他们自行其是、偏行己路;神虽然是全能的神,但祂却不愿越过我们自由的意志行事。

(三)神对人最可怕的处置,乃是『任凭』(24,26,28节)。所以宁愿落在神管教的手中而受苦,也不愿被神任凭而放松。

(四)C.S. Lewis说:『失落的人曾要求可怕的自由,他们将永远享有,且因此成为自己的奴隶。』

(五)在人生中,有一件冷酷的事,就是罪产生罪。一个犯罪愈多的人,他更易于犯罪。

(六)敬拜偶像的结果,就带进淫乱;淫乱接着带进败坏身体。人若在神之外另有所追求,便会放纵自己而受亏损。

(七)人所犯的头一个罪,不是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不是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人所犯的头一个罪,是和神出了事情。人和神出了事情,所以底下就犯出这些罪来。

(八)这里的话是紧接着第廿三节拜偶像的事的,可见拜偶像和淫乱相联;那里有拜偶像的事,那里就有淫乱的事(参民廿五1~2;林前十7~8)。

【罗一25「他们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称颂的,直到永远。阿们!」

〔文意注解〕「他们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本节的『真实』和第十八节的『真理』在原文是同一个字;十八节的『阻挡真理』就是这里的『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这里的『虚谎』,原文有定冠词,意指与『神的真实』相对的那个大『虚谎』(帖后二11),就是假神和偶像(耶十三25)。以虚为实,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提后四4;多一14),就是阻挡真理。

「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人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其必然的结果,就是颠倒是非、本末倒置,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而不敬奉那造物的主。

「阿们意即『的确是的』、『实在如此』或『诚心所愿』。

〔话中之光〕(一)神离弃拜偶像的人,是因为他们先弃绝了神的真实,变为偶像的虚谎。

(二)不仅不信的罪人敬奉受造之物,许多信徒也犯同样的毛病,不敬奉主,反敬奉所谓的『属灵伟人』(他们也是受造之物),拜无形的偶像而不自知。所以我们应当警惕:尊敬主的仆人不可过于圣经所记(林前四6)。

【罗一26「因此,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

〔文意注解〕「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本节的『情欲』在原文和廿四节的『情欲』不同字。这里指偏于邪的情欲;廿四节指无法抑制的情欲。

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女人顺性的用处』是指与男人结婚,成立家庭,生子养女;『逆性的用处』是指成为娼妓,专为解决不正常的情欲(注:也有解经家将此『逆性的用处』解作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同性恋行为)。

【罗一27「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欲火攻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

〔文意注解〕「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前面第廿四节的淫乱,是指异性间的淫乱;这里则指同性间的淫乱。有些基督教界领袖们,轻忽了本处的经文,竟然默许或甚至公开为同性恋行为辩护,将同性恋归罪于生物学上的『基因』,但本处经文明明告诉我们,那些『逆性』基因是人放纵情欲而招来的『变』态后果。

「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人如此淫乱的结果,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参林前六18),现代『艾滋病』的流行即其一例。『妄为当得的报应』可译为『变态行为所应得恰当的工价』。

〔话中之光〕(一)罪人须先悔改认罪并离弃罪行,才能得救(参徒二38);同样的,同性恋者若不悔改认罪并离弃其同性恋行为,就不能视作已经得救的人。

(二)每一个人都要为其罪行,在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上付出代价――疾病、罪疚、品格的扭曲等。

【罗一28「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原文字义〕「邪僻」可丢弃的,可废弃的,可弃绝的。

〔文意注解〕「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故意不认识神』原文另译『不以对神完全的知识为美』,意即厌烦纯正的道理(提后四3);或译『在他们的知识里不喜悦神』。他们既已妄为,有神必与他们无益,所以他们就说:没有神。

「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这里第三次提到『任凭』(参24,26节),被神『放弃』是一件最可悲的事。『存邪僻的心』意指败坏了的心地(提后三8);古人云:『有其内必形诸外』,人的心一败坏,就发出种种坏事(太十五18~19),所以要保守我们的心,胜过保守一切(箴四23)。

「行那些不合理的事,」『不合理的事』意即『不适宜的事』,有违于自己的良知和人格的事。

﹝话中之光﹞(一)人不是不能认识神,乃是不赞成认识神,不以认识神为美。人是故意不认识神,不以神的存在为可喜悦的事。

(二)当人不以认识神为可喜悦的事时,神就任凭他们生活在祂所不喜悦的情形中。人既不喜悦神,当然神就不喜悦人。

(三)本节是神第三次的『任凭』;人犯罪,是因人和神出了事情,并且人和神越弄越不对,越离越远,甚至故意不认识神。人和神的关系一不正当,底下一大堆的罪就都来了。

(四)人若拒绝神,会使自己陷于罪中,而且会越陷越深(参29~31节)。

【罗一29「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或译:阴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

〔文意注解〕「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这四样罪乃是所有罪行的总纲:『不义』是『义』的反面,义是指将神和人应得的给他们,故不义是指剥夺了神和人所应得的;『邪恶』并不是指无意识的坏,而是指有意识地伤害到别人的坏;『贪婪』是指为使自己获取更多的利益,而罔顾别人的权益;『恶毒』是指一个人完全没有善良、正直的品格,里面充满了败坏的质素,一切的罪恶由此产生。

『不义』偏重于在行为上的坏;『邪恶』偏重于在性质上的坏;『贪婪』偏重于在物质上的贪得无厌;『恶毒』偏重于对待人的心计,包括了内心的败坏、歹毒和蓄意伤害或毁灭他人的心态。

「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满心』不仅是形容嫉妒,也形容下列的凶杀、争竞、诡诈、毒恨。

『嫉妒』指认为别人无权拥有比自己更优越的地位和财物,因而妬忌别人的成就和所得;『凶杀』指认为对自己不利或有害的人,无生存的权利,是由憎恨的心而发出的行为,包括预谋的和在盛怒之下行出来的;『争竞』指由嫉妒的心而发出的行为,包括争斗、吵架、不和等;『诡诈』指用卑劣的手段以达目的的行为,包括背信弃义、作假、诈欺等;『毒恨』指出于坏的气质,以最坏的意思去解释别人的心意,包括怨恨、敌意、苦毒等。

〔话中之光〕(一)不义的人心中只有自己,他自己乃是万事万物的中心,而将神和别人排挤一边。

(二)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六14)。贪婪的人不顾伦理道德,不受礼义的羁绊,践踏别人,以求自己的满足。

【罗一30「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神的(或译:被神所憎恶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

〔背景注解〕「自夸的,」希腊原文乃由『游方郎中』转化而来,原意是指那些到处周游,夸耀自己的医术高明,或所贩卖的货物质量优良的人;他们为着推销自己,言词夸大,往往与事实不符。

「违背父母的,」当时的罗马人和犹太人一样,很注重孝敬父母,尤其重视『父权』,作父亲的人,操有全家人的生死的大权。

〔文意注解〕「谗毁的,」指公开述说别人的坏话。

「背后说人的,」指暗中诋毁别人;这比前述公开毁谤别人更坏。公开的毁谤,至少还可以让对方有机会提出抗议或为自己辩白;但暗中损毁别人的名誉,使对方无从抗辩。

「怨恨神的,」指讨厌或憎恨神的管束;人不只在他们的心思里定意不要神(参28节),还在他们的情感里恨恶神。

「侮慢人的,」指恶意羞辱别人以遂己快。

「狂傲的,」指鄙视自己之外的每一个人。

「自夸的,」指夸张地炫耀自己;『狂傲的』偏重在态度上,『自夸的』则偏重在言语上。

「捏造恶事的,」指不断发明新花样的坏事和新的犯罪手法来满足自己。

「违背父母的,」指不孝敬父母,和不负奉养父母的责任。

〔话中之光〕(一)无神论者从心里不要神;因为如果真有神的话,对于他非常不利,不能任他为所欲为,因此转而怨恨神。

(二)怨恨神的人,除了爱自己就不能真正爱任何人,因此就产生出一切对别人不利的行径。

(三)傲慢的人眼中没有神,因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人事物都是为着自己的快乐和享受而存在。

(四)『自夸』的人喜欢炫耀自己的财富和本领,叫别人觉得自己真是高人一等;但我们基督徒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罗十二3)。

【罗一31「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

〔背景注解〕「背约的,」当时的罗马人非常注重诚实守信,口中承诺的一句话,几乎可以与签一件契约文书同样有效;而当时的希腊人则即使签了文约,仍会想尽办法寻找字里行间的漏洞,使自己不受文约的拘束。

「无亲情的,」当时生了一个小孩子,别人会将他抱去放在他父亲的脚前,如果他的父亲将他抱起来,即表示认他为自己的子女;如果他父亲转身离开,不加理睬,这就表明不要他。因此,在当时罗马的市场,每天有数十个弃婴,可见家庭中的亲情非常淡薄。甚至有名的辛尼加曾如此写道:『我们杀死一只疯狗;我们屠杀一只凶恶的牛;我们把刀插入病牛,怕他们传染全群;儿童之生而瘦弱残缺者,我们淹毙他们。』当时社会的无亲情,由此可见一斑。

「不怜悯人的,」当时的罗马社会非常贱视奴隶性命,而罗马法律也赋给主人无限的权力,可以任意残忍地对待自己的奴隶。斗技场因此应运而生,让奴隶与野兽为生存而战斗,众人观赏取乐,毫无怜悯心。

〔文意注解〕「无知的,」指愚蠢到不懂得利用神所赐给他的心智头脑,从失败中的经验中学取教训;没有道德和属灵的分辨力。

「背约的,」指不守信用,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违背诺言、契约、协议等。

「无亲情的,」指对自己的家人没有爱心,不履行对亲人的义务和责任。

「不怜悯人的,」指不能与别人表同情;人的心地刚硬到不知同情为何物的地步。

【罗一32「他们虽知道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

〔原文字义〕「判定」公义的告示,公义的裁定。

〔文意注解〕行不义之事的人有两个特点:

(1)他们并非不知道不该去作,他们知道作了必遭致神的刑罚,且是『死』的极刑(创二17),但仍强自压抑不安的感觉,作了再说。

(2)他们喜欢招朋呼友,结伴去作坏事(弥七3)。

〔话中之光〕(一)无论人们说甚么或想甚么,都不算数,惟有神公义的裁定才是人行为的最终裁判。

(二)明知故犯,乃是世人的共通毛病;教育不但不能减少人犯罪的倾向,反而能增加犯罪的知识和技能。

(三)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说:『没有一个国家,失去了神而仍能够生存的。』同样,凡是离弃神的人,必为神所离弃;他们的结局乃是灭亡。

(四)人若朝着罪恶的道路行,就很少会想到他们个人的罪,而且会成为习惯而常与有罪的人为伍,还会感到喜乐。

(五)犯罪的人常喜欢和别人一起犯罪作恶;因此,远离恶人(参诗一1),自必减少犯罪的机会。

── 黄迦勒《罗马书注解》

罗马书第一章

160.罗马教会由谁创设,与保罗有何关系?(罗一章7节)】

一、看完罗马书,便知保罗在着写此书时,尚未访问过罗马会的信徒(罗十五章22一24节),他以前曾否到过罗马,亦值得怀疑。他生在大数,在司提反殉道时,他不过是一个少年(徒七章58节)。他在大马色路上信主后,一直在中东一带来往,可见他尚未到过罗马。因此罗马教会并不是保罗所创立,是很清楚的。

天主教人认为罗马教会是彼得所创立,因为天主教人士尊崇彼得为教皇,又根据传说:彼得曾在罗马传道多年,而且在罗马城外为主倒钉十字架,所以把创立罗马教会的功劳,归于彼得,但此说缺乏证实的资料。

较为可靠的解释乃是:当五旬节时,有不少从罗马来的“犹太人与进犹太教的外邦人”(徒二章10节)蒙恩得救,他们办完事情回到罗马城时,为主作见证,逐渐带领旅居罗马的犹太人和进犹太教的外邦人归主,于是在他们家中举行聚会,渐渐在罗马便有了许多基督徒。

本书末章在保罗问候语中告诉我们,罗马教会有几个“集团”,一个是百基拉与亚居拉的“家中教会”(5节),一个是亚逊其土等人“在一处的弟兄们”(14节),另一个是非罗罗古等人“在一处的众圣徒”(15节),这就表示罗马教会是分在数处举行聚会的。罗马在当时是国都,人口众多,地方广阔(今日亦然),所以不可能都集中在一个地方聚会,但大家在主里有交通,保罗这封书信一定是在各集团中传诵的。

二、看第十六章保罗的问候语,似乎保罗和罗马教会中的人非常熟悉,有朋友,有同工,也有亲属,这些人可能在保罗周游传道的时候,曾听过他讲道,与他有属灵交通的。也有些人是由各处迁居于罗马的(亚居拉与百基拉以前住在哥林多,便是一例,徒十八章1一2节)以前和保罗认识之故。

保罗写罗马书是在哥林多,是准备带马其顿和亚该亚人的慈善捐款到耶路撒冷的时候(十五章25节;徒十九21节),时为纪元后56一59年之间,即保罗第三次环游布道之时所写,他当时曾表示要到罗马去看看。――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罗一7~12在这一段话里,说出同蒙福音之恩者,彼此之间的交通,是何等甜美!这是证明,对神儿子福音的真实认识,必定带来圣徒间真实的交通;因为圣徒的交通,就是基督的满溢。事实告诉我们,圣徒间交通的难处,甚至教会中不和的裂痕,常是由于对基督的认识不够所产生的。这是何等可惜的事!所以只有更多追求认识基督,圣徒间才能有更真、更深的交通。――《读经指引》

161.保罗所说的“天下”指什么“天下”而言?(罗一章8节)】

这里的“天下”(英文为WHOLE WORLD,即全世界,希腊文亦然),是指“罗马帝国的领土”而言,并非包括今日全世界五大洲。当时罗马帝国的版图,占有了地中海周围各国的领土:欧洲部分包括今日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亚洲部分包括土耳其,及中东各国,非洲部分则包括今日的埃及,利比亚与突尼西亚等(见前页罗马大学国图)。其领土分三种:一为本国领土,二为占一区一,三为附一国,占领区与附庸国经常有动乱,犹太人时常欲脱离罗马而独立,即其一例。

罗马帝国在希腊帝国之后,统治当时的“天下”,但未占领希腊所占领的波斯国及其附近地区。纪元后70年之时,犹太叛乱,罗马军队东征,势力始渐向东方伸展,同时亦挥兵北进,占领今日德国等地区。

所以这种“天下”,乃是“局部的天下”。路加福音二章所说该撒亚古士督下令,叫“天下”人民报名上册,也是指局部的天下,即罗马帝国的天下。挪亚时代洪水淹没了“天下”的高山,乃是摩西所知的“局部的天下”(创七章19节)。

至于保罗四次在地中海各国传道的路程,可参阅圣经地图第6,该图左下有一附图,即当时罗马帝国的版图简画,其中并注有犹太人散居在四十二个城市的星号。――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罗一10~13保罗渴望探访罗马信徒的目的有三:一,为了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二,盼望得到他们的鼓励与支。三,想要从他们中间『得些果子』。

【罗一13『果子』这个词语在新约中是指树上、果园中、田野里的收成,但也可比喻人。

【罗一1416这些经文显示,福音的推展是没有界限的。这包括了全人类,超越了文化、种族背景或处世灵巧程度。

【罗一16在希腊原文中,从『大能』这字可变为『炸药』、『发动机』、『动力』等字。福音真的具有爆炸性的效能;然而,这词语的真正意义是它有绝对的能力去成就它本来要作成的。

救恩只临到那些相信的人。意思是:那些拒绝、不肯相信的,就不能得救。

『救恩』这词语在字典的解释是:从伤害、危险、失落、毁坏等情况下拯救出来或得到保护。

步向世俗主义的第一级――没有感谢和称颂神――即或成熟的基督徒,也会容易落在这样的情况中。

【罗一16~17我们读到这两节圣经时,序曲已经终了。保罗福音的号角吹响了。许多伟大的古典音乐的协奏曲以轰轰烈烈之声开始,然后才奏出他们将要铺张发展的主题。其理由是,开始这些乐章是在一所广大屋子里,私人的集会中演奏。当钢琴演奏家开始坐在琴边的时候,仍然有谈话的嘈杂声。他弹奏这些轰烈的声音,为要吸引人家的注意。当大家安静下来的时候,主题出现了。当保罗写到这两节的时候,他已与受信的人建立了关系。他已吸引了他们的注意。现在导论已经结束,主题即将说出。

【罗一17『本于信以致于信。』这短句有好几个不同的解释,如:『透过信而得着信』;『由开始至末了都是由于信』;『借着信引至信』;『一个以信心开始和继续的过程』;『基于信和谈论信』。

227.“义人必因信得生”一语原出旧约哈巴谷书二章4节,新约书信曾引用三次,各有何不同的着重点?(加三章11节;罗一章17节;来十章38节)】

“义人必因信得生”一语是先知哈巴谷蒙神启示而发表的。当时先知哈巴谷向神控诉行将侵略犹大的迦勒底人,他们满身罪恶,神却准许他们侵犯神的选民,看来似乎不合理。可是神有他美妙的计划,他在仇敌侵略犹大国时,保守那些对神有充足信心的选民,那些有信心的选民仍能生存而有平安。

保罗在罗马书和加拉太书曾引用过先知哈巴谷这句话,希伯来书作者也引用过,这就证明神喜欢这句话,圣灵在启示中感动新约的作者去引用,但三次引用的着重点是不同的。

一、“义人”必因信得生”罗一章17节。着重“义”字。

二、义人必因“信”得生。加三章11节。着的“信”字。

三、义人必因信得“生”。来十章38节。着重“生”字。

罗马书详细说明神的义如何彰显在人们生活中,信那稣的人如何称义,及接受神的义,成为义人。

加拉太书则强调“信”的重要,与律法作一强烈对比。

希伯来书则宣传“属灵人”如何因信而“生活”,活出在天上的样式。――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罗一18神为世上每一个人提供了爱,那些故意不接受的,必然要经历祂的忿怒。

【罗一18农夫若破坏生产律,就没有收成;人若破坏建筑律,所建的房屋就会倒塌;人若破坏健康律,身体就会害病;何况人破坏神的律法,岂不更当被神定罪,在神的忿怒中受到应得的报应吗?

【罗一21『心』在圣经中多半是指心理和属灵的中枢。『人心的黑暗』意思是说不信的世人活在属灵的黑暗中,对神所彰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启示茫然不知。

【罗一21人失迷了方向,不知为何而活:有人说的好:『今天我们好像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最佳射手,拥有最好的弦弓、最利的箭头。然而,不幸的是,当这位射手把弓弦拉满时,却不知往那里射!万事俱备,只欠箭靶,…一个没有价值标准、价值方向的现代社会也正是如此。难怪今日我们在行为上的危机也就日甚一日,难以挽救了!』

【罗一23我们若不愿意去接受这位真神,便会去创造自己的『神』。奥古斯丁说得对:『人心底里有一个「神放在那儿的真空处」,只有神自己能填满。』

在保罗时代,异教徒敬拜偶像有两种方式:一,敬拜人的像和二,敬拜动物的像。在人类历史中,有很多把人奉为神的例证,由埃及的法老,尼布甲尼撒的像(但三1~7)和及后罗马帝国的西泽等。我们今天廿一世纪的人,看不起那些向人像下拜的人;然而我们还不是犯了同样的错误――将科学家、社会学家和其他以人为中心的哲理思想,当作神圣的启示般接受。

当然,我们不会把动物奉为圣物,但我们会将自己降低至仅如动物求存的水平,并且安于这个地步。我们若忽视或否定了人类是『按着神形像』造的,只看自己为聪明的动物,以动物求存的水平去满足欲望,且没有关心到自己属灵的需要,那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这类偶像的敬拜。

【罗一24~25这里可能指那些庙妓的行为,这样的事在旧约时代的外邦国家,保罗时代的希腊―罗马世界的宗教,都非常盛行。在哥林多(保罗写这封信的城市),阿福罗狄蒂(希腊象征爱与美的女神)的庙中,有许多妓女,人们相信与这些妓女有性结合,会鼓励神与女神互相交配,因而使敬拜者的家庭和田地都昌盛。

【罗一30在保罗的思想中,这一切行径的背后原因,可能是『怨恨神』,因为不爱神的人除了爱自己就不能真正爱任何人。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罗马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福音   罗马   约翰   保罗   的人   基督   自己的   上帝   他们的   耶稣   信徒   耶稣基督   这是   使徒   是指   荣耀   显明   圣经   恩典   基督徒   都是   平安   信心   先知   希腊   旧约   教会   儿子   犹太人   忿怒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