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六章-《新旧约辅读》
约翰福音第六章-《新旧约辅读》
约翰福音第六章
信心的奉献(六1~15)
这个神迹看来非常重要,因为四卷福音书均有记载(参太十四13~21;可六30~44;路九10~17),但是约翰福音的作者在叙述这个神迹时,与其他福音书有两点不同之处。首先,他在叙述这个神迹后,很详细解释其属灵意义(参六24~65),我们在稍后的时间会讨论这点。另一点不同之处,是他更详尽描述事件的经过,及一些人物的反应。
.腓力(7):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当时有数千人在山上听耶稣讲解真理,耶稣的问题是要腓力想想,如何解决这么多人的饥饿;但是腓力只晓得计算袋里有多少,他的回答是“根本没有办法”。人生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现实的需要巨大,但是无能力解决问题,于是便感到无望。
.安得烈(8~9):他比腓力好一点,他尽上若干绵力,带了只拥有五饼二鱼的孩子到耶稣面前,但是他仍感到这是无济于事的。他没有想到带这个孩子给耶稣,神迹便成为可能的事。不少信心软弱的信徒也会如此,没有想到为耶稣作的小小事情,竟会被主使用,并作成更大的事情。
.小孩(9):或许不少人会笑他天真,但是他愿意献出他的所有。主耶稣岂不是曾教导门徒“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太十八13)这位信心单纯的孩子正是信徒应该学习的榜样。不少信徒保留自己,不愿献给主,也有不少信徒认为自己所献的东西卑微,以此成为不愿奉献的理由。但是些微的东西,在基督的手上,能够变成许多的东西,只要我们将自己奉献在祭坛上,主会创造出神迹。
祈祷 求主帮助我能毫无保留,将自己完全奉献给。
患难中随时的帮助(六16~23)
门徒乘船往迦百农时,耶稣没有与他们在一起,可能祂正在山上独自祷告(参六15)。虽然短短几节经文,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门徒与耶稣之间,有强烈的对比。
门徒在暴风中,显露了恐惧、彷徨的情绪。加利利海是一个狭窄的湖,四面被陆地包围,这平静的海常会忽然翻起风浪。耶稣的门徒中有不少是渔夫,他们经常在这湖中打鱼,自然也多次经历过这种风浪;但是此时他们仍然惧怕,可见惧怕是人的本性。
耶稣是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虽然耶稣没有与门徒同在一条船上,但祂并不是离开他们很远,祂仍是关心、爱顾他们的,当他们遇上困难时,耶稣就在他们面前,成为他们的帮助和安慰。主耶稣说:“不要怕!”(20)圣经中又记载,当耶稣上了船后,他们的船便立刻到了目的地(21)。这好像说,有耶稣的同在,他们便已到达安身之所了。
在这短短的经文中,可以看到一个事实,人生就好像生活在扁舟之中,生活有平静的时刻,也有刮暴风的时候。遇到风暴,当然会惧怕;但是耶稣常与倚靠祂的人同在,祂是我们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有祂同在,惊慌会变成平安喜乐。正如诗人大卫所说:“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诗二十三4)此外,祂也是人生的指南,引领人走上平安喜乐的路程。
你有否相信祂、接纳祂成为救主,让祂成为你生活的引导者,亦成为你的帮助和安慰?
祈祷 求主帮助我在人生旅途中全然地信赖、倚靠,好使我能度过平安的日子。
生命的粮(六24~40)
在不久之前,耶稣以五饼二鱼喂饱了五千人。然而这些人并不明白这神迹的意义(26),他们仍只看重能朽坏的食物(27)。于是耶稣便藉此机会向他们阐明生命的道理。
耶稣基督是生命的粮(35)。犹太人常称吗哪为神的粮(参出十六25;诗七十八24~25),他们相信当弥赛亚来临时,必再会有吗哪带给他们。耶稣在此提醒他们:
① 吗哪不是摩西所赐,而是神所赐予的(32)。
② 吗哪不是真粮,只是神所赐生命粮的象征,因为真粮能带给人生命,不单是今世不饿不渴(35),而且是永远的生命,将来复活得生(39~40)。
③ 主耶稣就是那真粮(27、35),因为祂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祂是被差来,又能完成那差祂来者的工作,就是使人得到生命(38~39)。
得生命的过程(29、36~40)。从耶稣责备这些人的说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这过程:
1. 看见(36):我们可以透过圣经,或是在传道者的宣讲中见到祂。
2. 相信(29、35~36、40):接纳耶稣基督为生命的主宰,祂是生命的赐予者。
3. 到祂那里(37):不但只是在头脑上的知识,更是生命的交往,为要与祂建立亲密的关系。
主耶稣的保证是“一个也不失落”(39~40),因我们是天父所拣选的人。
祈祷 父啊,感谢,因爱我并拣选我,使我能在有生命气息之日,可以明白生命的真谛,得永远的生命。
错认基督(六41~59)
思想 不少人对基督有错误的了解,究竟我对祂的认识又如何呢?
耶稣自称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犹太人因而大感困惑,他们不能接受耶稣,有下列多个理由:
1. 他们用人的价值观念和外在标准来判断事情(42):他们只晓得耶稣是木匠的儿子,近似保罗所说的,他只从“外貌认过基督”(参林后五16),忽略了祂是永生神的儿子(46)。今日也有不少人只承认基督为完人,是万世师表,却忽略了他能赐永生给世人。
2. 他们只晓得彼此议论(41、52):可能他们都想表达自己的意见,盼望他人能接受,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要安静下来,聆听神的说话。教会中也可能有此现象,有很多会议都是在滔滔不断地议论,却少寻求神的心意。
3. 他们没有谦卑学习的心(45):这些犹太人只晓得议论、批评,却没有将道理听进心内,因此听是听见,却没有领受。今日教会中也有这样的人,对传道人所传讲的信息,怀好几种不合乎圣经真理的态度:批评式的听道,说传道人讲得不动听;埋怨式的听道,常说没有领受;漠不关心式的听道,听与不听也无关重要;习惯式的听道,返教会只是例行公事。他们的心闭塞了,没有领受真理的教导。
4. 他们没有接受基督的生命:犹太人以血代表生命(参创九4;申十二23)。主耶稣邀请人吃祂的肉,喝祂的血(54),表示邀请人接纳祂的生命进入内心,但是犹太人都拒绝了。一位哲学家曾说:“只有相信,才可以明白。”他们没有接纳基督,如何可以明白祂的道理?不少人只是从理性的角度去了解信仰,却忽略了“从信仰到明白”的道理。
祈祷 主啊,赞美是永生神的儿子,求开我的心窍,使我能领悟属灵的真理。
跟随主(六60~71)
思想 有很多人都说要跟随主,但是都不能持久,为什么呢?我又是否愿意彻底地跟随祂呢?
路加福音十四25指出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但这并不表示每一个跟从祂的人,都会跟随祂到底。圣经也记载了不少这样的例子:有人因家庭琐事离开耶稣(参路九57~62),有人不能接受主的挑战,不愿付出代价(参路十四25~35)。
这里也记载了在跟随耶稣的人中,有人离开祂。他们离开耶稣的原因有:
1. 他们不明白主的话(60~61):他们好像其他犹太人一样,没有让基督进入他们的生命中。没有相信,自然也不能明白。
2. 他们只看重肉体的事情(63):他们跟随基督,可能是因为食物(参六\cs1626),也可能是因看见神迹的能力等,但这些都只是看重物质的信仰。当他们明白他们的主将会遭人遗弃(参七1),也会走上十字架的道路时,他们怎会愿意跟随一位没有光彩的主人呢?
但是仍有人作出另类的选择,有主的门徒彼得对祂说:“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68)这是一个伟大信心的宣告。这并不表示彼得完全明白了主的道理(另参太十六13~23;可八27~33),而是因为基于他们与主有亲密的关系,以致愿意向祂呈献出爱与效忠。基督教的信仰不是一套理论或哲学,而是生命的交流。主为世人舍弃了祂的生命,惟有忠心地跟随祂才是信徒生命的回应。事实上,只有祂能赐予世人永生,没有别的可以值得跟随。
祈祷 主啊,我愿至死忠心地跟随。──《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