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约翰福音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约翰福音
注释
十五18至十六33对门徒进深的教导
十五18至十六3世界的敌对
耶稣在上一章谈论到爱的力量。然后转到恨的力量上,警告门徒有关从世界而来的敌对力量。这里的「世界」是约翰福音一贯所指,与神不一样的道德秩序。这世界爱那些属于它的人,而恨恶耶稣所拣选的人(18-19节)。在此我们看见物以类聚的原则。因此耶稣指出被世界恨恶的属灵因素。那是因为祂拣选了门徒,他们受到世界的怀疑。耶稣在第20节提醒门徒有关祂说过的话(参十三16)。仆人不能期望得到比主人更好的待遇。在这之前所谈论的是必需谦卑,如今所谈论的是世界将会如何对待他们。第二个「若」分句(「若遵守了我的话」)带入了一个未实现的情况;因此门徒无法期望世界会听从他们的教导。不过,如果意思是指还有一些人愿意遵守耶稣的话,那么他们也会遵守门徒的话,因此在这世界里,不是没有可能找到愿意响应耶稣教导的人。
逼迫源于无知(21节),就是不知耶稣所作的乃是父的工作。但这无知的罪是无可推诿的(22节)。耶稣的到来,已经将这道德责任放在凡听过祂教导的人身上了。当然,在耶稣未来之前,罪已经存在世上,但无法分辨父在子的使命中显明之旨意,使他们罪加一等。世人拒绝接受神完全的启示。
第24节回到恨「恶」的主题上,然后指出漠视耶稣的神迹的罪。事实上,耶稣用很强烈的字眼:「恨恶」(24节),来形容他们的顽抗。耶稣引用经文(比较诗二十五19,六十九4)来支持这样的解释。
这里所提到圣灵的工作,与上一段有很密切的关系。耶稣在此向门徒保证,圣灵会为祂作见证,正如他们为祂作见证一样(26-27节)。这句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灵是「从父出来」的。这要点必须从耶稣的使命来理解,而不是从希腊教父所认为的外在「发射」(procession)理念来理解。
第27节帮助我们清楚明白所应许之圣灵的功能,是特别为门徒而设的。他们一直与耶稣同在,有责任成为此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不过,无论基督徒的见证传到任何地方,这应许有更广的应用。
即将临到的逼迫(十六1-4),在此更加具体显明了。耶稣警告门徒,是要预备他们迎接即将发生的事情。「跌倒」(1节)这动词直译是「面对障碍」,就是犹太人的敌对。「赶出会堂」就是被革除的意思,是每个虔诚的犹太人所害怕的,因为这表示他们从此与所珍惜的传统隔绝。这是初期犹太基督徒必须面对的威胁。认为迫害基督徒就是事奉神这信念,在保罗身上有鲜明的描绘(徒九1-2,二十六9-11)。如此反复无常的态度,基本上就是未曾认识父与子(3节)。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大有问题的;他们如此行是自己欺骗自己。
第4节耶稣在之前和后来对祂的受难有不同的谈论,是与圣灵的来临有关的。那就是这里所言的「时候」了。
十六5-15圣灵的工作
第5节表面看来似乎和十三章36节及十四章5节互相冲突,因为彼得和多马在那两处经文曾问耶稣究竟往哪里去。不过我们必须留意当中的不同处境。耶稣在此所关心的是祂整个使命的完成。只是门徒没有足够的领悟力来明白此事。其实,彼得和多马并非真正了解他们发出的问题。如今,耶稣给予门徒更多的启示,只令他们更加困惑。耶稣说他们「满心忧愁」(6节)。为了消除他们的忧愁,耶稣向他们保证祂的离开其实是对他们有益的。耶稣的保证再一次提到所应许的圣灵:这是第四次提到保惠师。耶稣和圣灵的关系是亲密的(7节)。这里所说的主要是指耶稣受难及复活之后,五旬节时圣灵的降临。圣灵的工作是「责备(convict)世人」(和合本:「叫世人……自己责备自己」)。在希腊文中,此字词之后有一个介词跟着,意指世人将会按接着提到的3样事情受责备(8节)。第一项是「罪」,比其余两项更易明白。它是指圣灵责备人的罪、义、以及审判。世人无法理解罪的本质,但圣灵会使他们清楚看见,由于他们不信基督,他们就是罪人(9节)。圣灵也会责备他们的义(10节),使人知道他们的义与神的义有天渊之别。只有当世人看见他们的义一无所有,他们才能够体会基督的义,就是祂被高举得荣耀后所显明的义。圣灵的第三项工作就是责备人的审判(11节)。世人的审判是错误的,是根据「这世界的王」的原则,但后者既然已经受了审判,就显出那原则是错误的。
第五次提到保惠师,是紧接着第四次,它集中于圣灵启示的工作上。
第13节所说「一切的真理」,是指耶稣基督所给予的全部启示。圣灵按着祂的本质来引导,那就是真理。阳性代名词在此指向圣灵作为引导的位格。并且,祂不是凭自己说的,而是按着祂所听见的说的,清楚指出圣灵与差祂来者之间的亲密关系。究竟「将来的事」是甚么呢?这里所指的不是很久之后要发生的事情。比较适当的解释应该是指圣灵降临之后更完全的启示。圣灵的工作是要荣耀基督(14节),不是要荣耀自己,这是对于祂的工作重要的理解。
第15节特别强调了这点,而本福音书许多地方也清楚强调这点。
十六16-24忧愁转为喜乐
第16节进一步发展十三章33节所给予的暗示,就是「等不多时」,将有极之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由于这里连续提到两次「等不多时」,最好的解释应该是指耶稣的死和复活。
第17-18节提到门徒的困惑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我们可能不明白门徒为何没有直接向耶稣发问。当耶稣回答了他们压抑心中的困惑时(19节),祂又重提「等不多时」。约翰对门徒缺乏理解的评述,显出他清楚知道他们这个时候的想法。耶稣在解答他们的困惑时,再次提醒他们有关那即将来临的「忧愁」(20节),但这也是为了保证他们那随之而来的喜乐。世人喜乐和门徒的喜乐,有鲜明的对比。耶稣用妇人生子的隐喻来形容忧愁转为喜乐。新生命带来的喜乐将淹没生产之苦,可说是普世定律(21节)。这忧愁转为喜乐的原则,应用在门徒身上(22节)。这喜乐的特质在于它的稳固。没有任何力量可以破坏这永恒的喜乐。「到那日」(23节)指的是门徒将完全明白复活之意义的那个时候,因为门徒再也不需要问耶稣有关祂即将离开等问题了。并且,他们询问的对象也由子转为父了(23节)。耶稣所说的「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显示了这样的祷告是何等重要。在耶稣离开之后,祷告更加重要了。这显然是确保喜乐的途径(24节)。这里的意思乃是指到目前为止,门徒尚未学习奉耶稣的名向父祷告,当然在耶稣复活之后,他们就晓得了。
十六25-33疑惑转为信心
第25节的「比喻」一词在十章6节曾用来阐述羊圈的比喻。耶稣给予加利利群众的比喻和给予门徒的直接教导,是平行而非互相矛盾(可四33-34);祂在受难和复活之前,使用晦涩难明的话,而复活后的清楚启示,也是一样平行不悖的。所使用的语言因听众的领悟力而有所改变。「时候将到」指的是五旬节,之后圣灵就很清楚的向门徒说话。
第26-27节显示耶稣要门徒明白一件事,就是父聆听奉耶稣之名所作的祷告,因为父爱他们。因着这样的爱,他们可以直接来到父前求。值得我们留意的是,父是基于门徒对耶稣的爱来爱他们。实际上,他们对基督的爱和信心,就是父爱他们的明证。这里的陈述补充了十五章9至16节的记述。耶稣的使命和使命的完成,在第28节中记述。
本章结束的段落再次显露门徒缺乏足够的理解力。他们自以为明白了(29节),但耶稣却提醒他们,他们将要分散,不再支持祂。他们的信心是基于他们认为耶稣所说的是简单易明的事,因此不需要再问明耶稣。虽然他们信心的基础是不足的,但他们的结论却是正确的,那就是耶稣是从神而来(30节)。「现在你们信么」应该理解为「你们现在相信了,但……」。对门徒来说,第32节的话令他们感到震惊,因为正当他们表达了对耶稣的信心之后,接着而来的竟然是离弃耶稣。不过,天父却不会离弃他们。耶稣很温柔的藉此挑战他们表白信心。耶稣看见他们离弃祂之后信心能得以重建,也看见他们因着耶稣胜过了世界。在敌对的世界中有平安(3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