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约翰福音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约翰福音
注释
十四1-31给门徒的保证和命令
门徒知道耶稣将被卖之后,祂便向他们说了十四章的话。在此情此景,耶稣所说的安慰话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以后的日子,这些话也同样安慰了许多人。究竟应当如何理解第1节的下半部呢?「你们信神,也当信我」(两者皆是命令式语句):「你们信神」(陈述式语句),「也当信我」(命令式语句)。第一种解释最符合上下文。耶稣提到父的家「有许多住处」(2节),显然是为了激励门徒。这生动地描绘天上有足够的供应赐给耶稣的门徒。
这些地方是借着耶稣的受难和复活而预备的。虽然有人将「必再来接你们」(3节)解释为五旬节,或甚至在信徒死时,耶稣的降临,但这显然是指向耶稣的再来。虽然门徒接着的问题并没有显出他们的属灵洞见,但耶稣在第4节所说的话,却显示他们应该知道通往天父的道路。多马的问题留于字面上的理解(5节)。他并没有想到那道路其实就是耶稣。耶稣之所以是「道路」,因为祂也是「真理」和「生命」。这也就是说真理和生命阐明了道路的意义。耶稣身为道路,乃是一条受苦和借着降卑而得胜之道。
「你们若认识我」(7节)似乎显示门徒并不认识耶稣。或许我们应该把它理解为「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这是深奥的真理──认识耶稣,从而认识天父。腓力无法领会这真理,是可以想象的。他表示把神直接显给他看,已使他心满意足(8节),却换来耶稣的责备。门徒当中没有人能够明白神已在耶稣身上启示自己。耶稣基于两方面向腓力发出呼吁:一是祂所说的话,另外是祂所行的事。门徒至少应当理解耶稣所行的神迹,乃是神的工作(10-11节)。
耶稣在第12节说了一些令人诧异的话。那就是信徒要做比这些更大的事。耶稣已经明显指出信徒将继续祂已经开始的工作。但是,惟有透过耶稣复活之后,福音被广传,我们才能明白何谓更大的事。信徒能够做那更大的事,是因为耶稣往父那里去。使徒行传就是这预言应验的明证,而今天福音的广传,也是这些「更大的事」记号之一。这应许的实现和祷告态度的紧密关系,在13至14节里可以看到。
本段经文一连两次强调爱与顺服的关系(15、21节)。这种顺服不是奴隶性的顺从,而是甘心乐意地遵从。对于遵守摩西律法的犹太人来说,这简直是一种革命性的跃进。耶稣知道他们需要帮助,以完成他们受托的使命,所以必须由这背景来理解所应许的「保惠师」。希腊文paraklete其实就是从旁协助的人,常用以指法律顾问。这名字含有鼓励的意思。事实上,父应许赐下「另外……一位保惠师」,就表明圣灵会继续耶稣的工作,就是提醒门徒有关耶稣的教训(比较26节)
保惠师就是「真理的灵」,其实是认同耶稣所宣告祂就是真理(6节)。
第17节概括了世界和门徒之间的对比,而接着的一段经文也继续阐明它。耶稣向门徒保证,即使世人不再看见祂,祂仍然与他们同在(18-19节)。「孤儿」乃是指那些没有关怀和支持的人。就如第3节,耶稣的再来有难明之处(「我必到你们这里来」)。虽然这话可以理解为是指到五旬节(提到圣灵),但更顺理成章的理解应该是指复活主的再来。既然在耶稣得荣耀的时候赐下圣灵,那么两者之间的解释必有密切的关系。
第19节提及生命(「活着」),也支持这样的理解。
第20节所论的互相内住,就是透过圣灵的工作所带来的结果。有关爱的和顺服的关系,可参考第15节。父的启示借着基督对我们的爱临到我们(21节)。
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于此发出一个问题。为甚么耶稣的爱不延展到世上所有的人呢?耶稣在回答里指出爱的动机(23-24节),似乎不愿让犹大的问题岔开了祂的教导。但那实在是真正的答案,因为无论信徒身在何处,圣父与圣子都会住在他里面,而这绝对不会发生在那些拒绝遵行祂教训的世人身上(24节)。
第26节论到圣灵的教导,这解释了门徒将来怎样回想起祂的教导。耶稣与他们同在的时候,他们都已经领受了耶稣的教导;耶稣离开之后,圣灵会提醒他们有关祂的教导。这对于保存耶稣的教导传统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有关福音书起源的学说,若不接纳这应许的圣灵会保存和提醒福音书作者,祂要记载的是甚么,必定站不住脚。平安的应许和十四章的开首是一致的,但在这里却是临别之言,并且于复活之后赋予的新意义(参二十19、21、26)。这上下文具有强烈的属灵层面──耶稣说「我的平安」(27节)。这是经过考验的平安。它基本上与世界上的平安不同。当保罗论到「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腓四七),正是响应此观念。
结语(28-31节)含有轻微的责备。如果门徒真的爱耶稣,他们就会因耶稣快要完成使命而感到欢欣。关键在于「因我到父那里去」这几个字。如果他们掌握了这要点,就不会感到忧愁了,因为回到父那里去,就表示已经完成了使命。为何耶稣在此说「父是比我大的」?我们不能将这话断章取义,必须从耶稣回到父那里来理解它。耶稣在世的地位确是低于父在天上的荣耀地位。接受如此低微的地位,也是耶稣的使命之一。同时,我们也当从耶稣不断遵行父的旨意来理解这话。这经文应当与十章30节比较。
第29节和十三章19节是平行经文,提到将来的结局,有助坚固门徒的信心。
「这世界的王」(30节)促成那即将到来的十架苦难(比较十二31预言他的失败)。耶稣清楚知道那些对抗祂的邪恶力量已经严阵以待。然而,祂也知道那恶者乃是「毫无所有」的;祂无法改变父的计划。耶稣使命的一部分,乃是教导世人知道祂对父的爱(31节)。至于这爱必须借着十字架来彰显,就不是门徒所能领会了。结语(31节)是难解的,因为它似乎是楼房讲论的结语。接着下来的记述,很可能是在户外的讲论,十八章1节说耶稣「同门徒出去」,所以十五至十七章的记述应该是往汲沦溪途中的谈话。有人认为十四章应该接于十七章之后,但此说法没有证据支持。剩下一个可能的解释,便是指十四章31节所说的,在稍后才实现。总的来说,第一种解释引起的难题是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