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十三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约翰福音第十三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约翰福音第十三章
逐节详解
【约十三1】「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祂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
﹝原文字义﹞「离」离开,转移;「爱」神圣的爱(agapao)。
﹝文意注解﹞「逾越节以前,」就是快要接近吃逾越节筵席的时候;按犹太人的计日法,逾越节是从那天黄昏日落时分才开始算起的(参出十二6)。
「世间属自己的人,」就是父神赏赐给祂,相信、接待祂的人(参十七2;一12~13)
「就爱他们到底,」『到底』在原文有两个意思:(1)指时间上的到底,即恒久不断;(2)指程度上的到底,即达到极点,故也可译为『到最完全的地步』。主耶稣对我们的爱,兼含这两个意思。
﹝话中之光﹞(一)信徒虽然处在世间(参十七11),却不属世界(参十七16),乃是属主的人。
(二)主已经用重价买了我们,所以我们不再是属自己的人(参林前六19~20),乃是属主的人了。
(三)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罗十四8)。
(四)主耶稣爱我们爱到极处,甚至为我们舍己(参弗五25)。
(五)主对我们的爱,乃是爱「到底」的爱;祂既然爱了我们,就绝不至于中途改变,不再爱我们了。
(六)主的爱比死坚强(参歌八6),所以任何人、事、物,都不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参罗八35)。
(七)我们热心、刚强时,容易觉得主是何等爱我们;但在软弱、下沉时,往往会怀疑主到底还爱不爱我们,甚至不敢来亲近主。但是主的话是说:「爱他们到底」,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再顾虑自己的情形如何,只管靠着祂到底的爱,时刻坦然无惧的来亲近祂、享受祂。
【约十三2】「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
﹝原文字义﹞「卖」交付,交给;「放在」抛掷;「心」心肠,心怀。
﹝文意注解﹞「吃晚饭的时候,」即吃逾越节筵席的时候(参太廿六19~20;可十四16~18;路廿二13~14)。
「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意指犹大在此刻以前,就已经存心出卖主耶稣(参路廿二3~6)。
﹝话中之光﹞(一)魔鬼一直在人的身上作工,要破坏人与主耶稣的关系:(1)若是可能,牠要阻止人成为基督徒;(2)人即便是已经成了基督徒,牠仍可使他们的心里对主冷淡,甚至离弃主(卖耶稣)。
(二)魔鬼在充满一个人之先,是先把一种意念往人的心怀里送,直到那个意念成为他自己的意志之后,这个人就成了魔鬼的奴仆。
(三)魔鬼虽常会将一种恶意射进人的心里,但是此时人若加以拒绝,不随从牠的引诱,牠就无法将人陷在罪里(参雅四7)。
【约十三3】「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祂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
﹝文意注解﹞「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祂手里,」『万有』意指一切受造之物,在此处特别重在指『门徒』,就是属祂自己的人(参1节)。主『知道』父已将门徒赐给祂,这是说明主洗门徒的脚(参4~5节)的第一个原因。
「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这是第二个『知道』,也是主洗门徒的脚的第二个原因。主『从神出来』,将神表明给祂的门徒(参一18),使门徒得以与神建立一个正常的交通关系;主现在『要归到神那里去』,留下门徒在地上,今后如何维持神与门徒之间正常的交通关系,成了主离世之前的一个最重要的课题,所以就在下面示范了洗脚的举动,藉以向祂门徒启示『维持与神交通』的秘诀。
﹝话中之光﹞(一)感谢神,祂已经将我们信徒赐给了主耶稣,谁也不能从主的手里把我们夺去(参十28~29)。
(二)《约翰福音》一至十三章,乃记述主耶稣「从神出来」,如何在肉身里,使人认识神而得着神;十四至廿一章,则记述祂要「归到神那里去」,如何借着死而复活,将人带到神面前。
(三)主耶稣知道自己的权柄何等无限,自己的源头何等神圣,并自己的去向何等荣耀,但仍然谦卑自己;今天有多少人明知自己算不了甚么,却仍自高自大。
(四)我们若真的能知道自己在神面前的地位,也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往何而去,我们在生活和事奉上的态度就会完全改观,也就会更多为神并为别人着想。
【约十三4】「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
﹝原文字义﹞「脱了」放在一边,丢弃一旁,舍弃;「衣服」外袍(复数)。
﹝背景注解﹞古时犹太人外出,一般都穿无鞋帮的拖鞋,只要走一段路,脚上就免不了沾染灰尘,所以一进门后,就要脱鞋并洗脚,否则便会觉得很不舒服。最低微的奴隶,所要作的工作之一,就是替他的主人或来客解鞋带、脱鞋并提鞋,然后拿盆水来替他们洗脚。
在吃逾越节筵席(参1~2节)的时候,主的门徒们曾彼此争论谁为大(参路廿二24)。他们发生争论的原因,很可能是想要得出一个结论,谁是最小的,谁就要作众人的奴仆,替大家脱鞋并洗脚。
﹝文意注解﹞「就离席站起来,」表明主耶稣与祂门徒的想法完全相反,不是为大的坐席,为小的服事人;乃是为大的、为首的倒要服事人(参路廿二25~27)。祂『离席站起来』,就是站在服事人的地位上,准备有所行动。
「拿一条手巾束腰,」『手巾』指一种亚麻布作的手巾。
﹝灵意注解﹞「就离席站起来,」『离席』象征离开尊荣的地位。
「脱了衣服,」『衣服』象征行事为人;脱除衣服,意即除去荣耀的外表,也就是降卑、倒空自己。
「拿一条手巾束腰,」有两个象征性的意思:(1)表示祂以谦卑束腰(参彼前五5);(2)表征祂取了奴仆的形像(参腓二7)。
﹝话中之光﹞(一)在教会中服事主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要从自己的宝座上下来;凡一味地矜持身分与地位的人,不能作好主的仆人。
(二)骄傲的人眼中没有别人;目中无人的人,没有人愿意接受他的帮助。
(三)谦卑乃是爱的另一种形式表现;骄傲的人爱自己,惟有谦卑的人能爱别人。人若爱自己太多,就不能爱别人;所以爱就是谦卑,谦卑就是乐意舍弃自己、拒绝自己、把自己倒空。
(四)真正伟大的人,就是能把自己的荣耀放下的人;一个人越是尊大,就越没有自己;一个人越是『有』,就越看自己为无有。
(五)凡因害怕自己的尊严受损,而不肯服事人的人,只不过显明他并没有甚么尊严;凡不顾自己的尊严,乐于服事人的人,反而多有尊严。
(六)人的自己始终是属灵的事上的大难处;主耶稣在此有意让祂的门徒明白自己的缺欠,学习降卑,学习爱弟兄过于爱自己。
(七)「拿一条手巾束腰,」我们心中的腰也要束上──即失去自由。我们越甘心为别人受到束缚,我们就越能服事别人。
【约十三5】「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
﹝灵意注解﹞「把水倒在盆里,」『水』表征:(1)圣灵(参多三5);(2)生命(参十九34);(3)神的话(参十五3;弗五26)。
『倒在盆里』表征基督借着钉死十字架,将祂生命倾倒出来(参赛五十三12)。
「洗门徒的脚,」『脚』乃是人走路时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基督徒走在世界上,难免会沾染属地的污秽。主耶稣洗门徒的脚,象征祂借着圣灵的更新、生命的供应和话中的水,在灵性上洗涤我们,除去我们身上所沾染属地的污秽。
「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表征基督的服事无微不至。
﹝话中之光﹞(一)主今天也常洗我们的脚。每次当我们亲近主时,就深深觉得,一切属世的污秽,自然而然都被主的生命洗净,全人立觉轻松舒适,正如洗过脚那样畅快。
(二)旧约圣经里面,在祭坛和会幕之间有洗濯盆;信徒每一次要进到神面前,必须先被主洗涤我们的手脚(参出卅18~21)。
(三)创造宇宙万有的手,竟然也是洗涤我们污脚的手!反过来说,甘心乐意替人洗脚的手,乃是宇宙间最尊贵的手。亲爱的信徒们,切勿将替人洗脚当作是一件卑下的事。
(四)没有水就没有洗涤;我们若要洗别人的脚,就必须「把水倒在盆里」──把主的话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参西三16),得着更丰盛的生命(参十10),并且被圣灵充满(参弗五18)。
(五)惟有供应灵与生命给别人,才能除去别人身上属地的玷污。洗脚的重点,还不在于消极的除去,乃在于积极的供应。
(六)洗了脚以后,若不用手巾擦干,就仍未完成任务。我们作任何主的工作,都必须有始有终。
【约十三6】「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祂说:『主阿,你洗我的脚么?』」
﹝文意注解﹞「主阿,你洗我的脚么?」这话的意思是说,『你』竟然要洗『我』的脚,这种事太不合宜,我不配受,我也不敢当。
【约十三7】「耶稣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文意注解﹞「你如今不知道,」『知道』指里面主观的知觉。
「后来必明白,」『后来』是指主耶稣死而复活之后;『明白』指外面客观的认识。
﹝话中之光﹞(一)信徒对临到他们的事,往往当时不明白其所以然,等到事过境迁,从经历上学取一些属灵的功课,才发觉万事都是为着他们的益处(参罗八28)。
(二)可惜有更多的信徒,由于当时不明白主的旨意,而心生疑虑和抗拒,以致不能领受该得的教训,白白受苦,却失去了神赐恩典的机会。
(三)在教会中所发生的许多事件,在真相大白之前,最好不要妄下断语(参林前四2~5)。
(四)主作事的法则,不是根据人的明白不明白,而是根据神所定的旨意;主作事永远不受人的限制。
【约十三8】「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
﹝文意注解﹞「你永不可洗我的脚,」『永不可』含有『无论如何也不可以』的意思;他说这话,是因认为这种事乃大逆不道。
﹝灵意注解﹞「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指彼得若不接受『洗脚』所象征的属灵意义,就无法与主相交(参约壹一6~10)。
『无分』在此不是指在救恩上无分,而是指在灵性的交通上发生难处,彼此无法保持联结。
﹝话中之光﹞(一)属血气的人不领会属灵的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神深奥的事(参林前二14)。
(二)有些不信的人,他们凭着自己天然的观念,认为主的救恩太不合逻辑,罪人岂可白白领受恩典,因而不肯接受救恩。
(三)谦卑固然是一种美德,但出自天然的谦卑,并不能给信徒带来属灵的益处,反而往往有害。
(四)「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我们能否享用主,全在乎让不让主来洁净我们生活上的污点;因为那些污点若得不到洁净,就会阻塞我们与主之间的管道,叫主的丰富不能输送到我们身上来。
(五)信徒身上属地的玷污愈被洁净,与主之间的交通就愈加通畅,生命的享受也就愈加丰富,结果属灵的敏感度提高了,与世界分别的效果也就更好。
(六)信徒的难处常在于我们的『脚』──我们常照着世人的样子行(参林前三3),所以我们理应被主『洗脚』──照主所行的去行(参约壹二6)。
【约十三9】「西门彼得说:『主阿,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
﹝文意注解﹞彼得的反应趋向另一个极端,刚才是完全不肯让主洗脚(参8节),现在反过来,却要让主洗全身;两种反应都是错误的。
﹝话中之光﹞(一)过犹不及;信徒在属灵的事上,应当看得合乎中道(参罗十二3)。
(二)我们对神的话不可随意加添或删减(参启廿二18~19);神所没有说的,不要擅自追加;神所说过的,不要擅自削减。
【约十三10】「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
﹝背景注解﹞「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古时犹太人赴宴时,先在自己家里洗澡,抵达主人家后只须洗掉脚上的灰尘,便全然干净了。
﹝文意注解﹞「然而不都是干净的,」指犹大存心出卖主,所以他在主面前是污秽、有罪的(参11节;太廿七4)。
﹝灵意注解﹞「凡洗过澡的人,」『洗澡』象征重生时的洗涤(参三5;多三5);信徒的罪恶在重生时已被主的宝血所清洗,故『洗过澡的人』指因信主而蒙神赦罪的人,亦即已经得救蒙重生的人。
「只要把脚一洗,」信徒日常生活行走在地上,由于脚部须与地接触,难免沾染污秽,故须经常洗脚。『洗脚』象征生命的活水除去我们日常的失败、软弱、亏欠。
「全身就干净了,」『全身』指全人,包括灵、魂、体;『干净』指罪过蒙神赦免,洗净一切的不义(参约壹一9)。
﹝话中之光﹞(一)在基督徒生命的经历中,开始时只有一次重生的洗澡,但此后的洗脚乃是多次不断继续的。
(二)一次的洗澡,叫我们得着生命;多次的洗脚,叫我们恢复生命的新鲜,并且满有生命。
(三)血的洗,叫我们在神面前能站立得住;水的洗,叫我们里面觉得新鲜、舒畅、有精神。
(四)零碎的对付(洗脚),必须根据十字架基本的拆毁(洗澡);必须先有十字架基本的认识,然后枝节的洁净,才有属灵的价值,而不是人工的。
(五)信徒得救以前所有的过犯,在得救之时已经完全得着赦免;得救以后若有甚么过犯,只需要针对那一个过犯认罪悔改就够了,不需要念念不忘旧罪,再三承认同一个罪。
【约十三11】「耶稣原知道要卖祂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
﹝文意注解﹞「耶稣原知道要卖祂的是谁,」主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要出卖祂(参六64,70~71)。
【约十三12】「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对他们说:『我向你们所作的,你们明白么?」
﹝文意注解﹞「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他们』包括犹大在内。
【约十三13】「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
﹝文意注解﹞「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夫子』指教导别人的人;『主』指拥有主权可以指挥和使用别人的人。
﹝话中之光﹞基督是我们的「夫子」,我们理当注意、明白并领受祂的教训;基督是我们的「主」,我们理当顺服、听从并遵行祂的命令。
【约十三14】「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
﹝文意注解﹞「尚且洗你们的脚,」『尚且』表明我们没有理由不照样去作。
「你们也当彼此洗脚,」『彼此洗脚』有时也可以指是一项按着字面去作的实际举动(参提前五10)。在圣徒们中间,如果真有主的感动,可以因着爱心和谦卑的缘故,有彼此洗脚的事,但千万不要把它当作一项仪式,像有些教派所作的,对我们并没有真正的益处。
﹝灵意注解﹞「你们也当彼此洗脚,」主这个命令,应是着重在『洗脚』所象征的属灵意义(参10节注解)。在教会中,我们若发现弟兄姊妹有沾染污秽之处,应当本着爱心,以谦卑的态度,彼此有所对付(参太十八15)。
﹝问题改正﹞圣徒『彼此洗脚』这事,我们原有主耶稣的榜样、解释、教训和补充例证,按理,应当能够被实行得好。但是综观教会二千年来的历史,它竟被许多教派和信徒个人误解和误用,而成了一项最不容易实行的真理,其原因如下:
(一)误以『实事』当作『虚礼』,结果仅有洗脚的动作,却无洗脚的意义。
(二)主耶稣替门徒洗脚的动机是祂『爱到底』(参1节)的爱,缺乏这个『极度之爱』的洗脚,只有形式,而无内容。
(三)主耶稣替门徒洗脚所显的榜样,乃是从『最尊高』(参3节)降为『最卑下』(参4节),凡不能从自己心中的宝座上下来的,必然实行不好。
(四)洗脚所用的『水』(参5节上)出了问题:(1)不纯,加添了人意;(2)太热,直言定罪,使人难于忍受;(3)太凉,不切实际,使人难于幡然悔悟。
(五)洗脚时的『动作』(参5节中)出了问题:(1)没有下跪,不肯迁就人;(2)潦草敷衍了事,不够周全细致。
(六)洗脚后没有用手巾擦,或擦而未干(参5节下):没有成全到底。
(七)洗脚的目的是叫别人恢复与主的正常关系(参8节),但许多人却由于看不惯别人而给他洗脚,结果变成洗脚是为叫自己心里觉得痛快、舒服。
(八)洗脚的部分是『脚』,不是『全身』(参10节),但许多时候却在不知不觉中扩大洗的范围,变成了数人罪状,挖人疮疤。
(九)认真地说,本章所谓的洗脚,并不是以罪为主要的对象,而是以生命和能力为对象,目的是为恢复生命的新鲜。
(十)『彼此洗脚』必须是『彼此相爱』的表现(参34~35节),但许多人常常舍本逐末,舍弃了爱人、要得着人的本意,而去追求事情的对付干净,结果事情不但没有处理得好,反而叫洗脚的对象受到伤害。
(十一)由本章中所举两个被主洗脚之门徒的事例来看,洗脚对于下列两种情形,似乎并无帮助:(1)里面被撒但所占有──犹大(参11,18节);(2)天然的己生命很强──彼得(参38节)。
﹝话中之光﹞(一)「你们也当彼此洗脚,」彼此洗脚就是在教会中彼此用生命供应其它的肢体。洗脚的工作,是教会应当继续执行的。在基督徒互相的帮助中,没有一件事比彼此洗脚更宝贵,没有一件事比以生命供应别的肢体更紧要。
(二)「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洗脚是彼此的。我们在主面前要学习供应别人,同时也要学习从别人身上得着供应。
(三)一般说来,人都喜欢得着别人的服事,而不大喜欢去服事人,但是主在这里乃是要我们「彼此」服事。
(四)我们如果要在主的面前好好走前面的路,就要有受别人洗脚的经历,也要有为别人洗脚的经历。
(五)圣徒们应当时常借着聚会、唱诗、祷告、交通,流出基督生命的活水,彼此洗除身上属世的污秽。
(六)我们若要洗别人的脚,自己先得是新鲜的。如果神在我们身上常有新的作为,我们对于别人就能常常有新的供应。
(七)如果我们是活在主面前,摸着了生命,那么,每一次我们碰着人的时候,就能用生命供应别人,不知不觉就有生命的水流到别人身上,叫他们的脚被洗净了,彼此之间就有甜美的交通。
(八)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加六1)。
【约十三15】「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
﹝文意注解﹞「我给你们作了榜样,」『榜样』不仅是指所作的事,并且也指作事的人,特别是作事之人的存心与态度。
「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主在此绝不是设立一项『洗脚』的仪式,叫我们定期举行洗脚的礼仪。
【约十三16】「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
﹝原文字义﹞「仆人」家奴,奴隶;「差人」被差遣的人,使徒。
﹝话中之光﹞(一)我们是主的奴仆,理当凡事顺服祂。
(二)主的脚踪乃是事奉主者追随的榜样;事奉主的人必须走十字架的道路,这是注定不可避免的。
【约十三17】「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文意注解﹞注意本节的三个次序:(1)知道;(2)去行;(3)有福。
﹝话中之光﹞(一)信徒「知道」属灵事物的目的,乃为着『遵行』,这样,才能带来『祝福』;『知』而不「去行」,就必多受责打(参路十二47~48)。
(二)「知道」而不能「去行」,等于不知;能付诸实行的知,才是真知。
(三)人最大的福气,就是在『知行合一』中,既叫别人得福,也叫自己得福。
【约十三18】「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
﹝原文直译﹞「...与我一同吃饼的人,提起他的脚跟反对我。」
﹝原文字义﹞「吃」咀嚼。
﹝背景注解﹞「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按当时的习俗,与人同席吃饭,也就等于宣告说:『你是我的朋友,我绝不会作任何伤害你的事。』
﹝文意注解﹞「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这话』就是指第十七节的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意思是『不是全指你们所有的人』,亦即犹大并不在内,因为他不会去行,也不会得这福。
「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经上的话』指诗四十一9。
「同我吃饭的人,」即关系密切的人。
「用脚踢我,」原文是『提起他的脚跟反对我』,有两种的解释:(1)形容一匹桀骜不驯的马,提起脚跟准备踢人;(2)形容一个怀有敌意的人,提起脚跟准备要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参路九5)。
﹝话中之光﹞我们的『脚』,究竟是被主所用,为主奔跑前程呢?或是被魔鬼所用,『用脚踢主』,踢弟兄姊妹呢?
【约十三19】「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
﹝原文字义﹞「如今」从现在起,从今以后;「成就」发生,变成。
﹝文意注解﹞「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事情』指犹大将要出卖祂的事。
「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主耶稣事先告诉门徒的动机,乃是为门徒着想,而不是为祂自己。
「可以信我是基督,」原文没有『基督』二字;『信我是』意即『信耶稣是神』。
【约十三20】「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
﹝文意注解﹞当信徒真实地相信并遵行主的话,他就可以在人面前代表主。人接待他,就是接待祂自己;接待主,就是接待神。
﹝话中之光﹞信徒一方面是主所差遣的,何等荣耀的身分!所以有资格被人接待;另一方面也应当学习接待被主差遣的人,因为接待他们,就是接待主。
【约十三21】「耶稣说了这话,心里忧愁,就明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
﹝原文字义﹞「心里」灵里;「忧愁」搅扰,困惑,烦恼。
﹝文意注解﹞「心里忧愁,」表明主为犹大而心里伤痛。
﹝话中之光﹞(一)信徒行事,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参弗四30)。
(二)主耶稣不但实际地洗犹大的脚,而且还再三用暗示的言语提醒犹大(参10,18节);主这种当面的指点,也就是洗他的脚。今天在教会中,经常看见背后的批评,却少看见当面用爱心说诚实话(参弗四15)。
【约十三22】「门徒彼此对看,猜不透所说的是谁。」
﹝文意注解﹞「猜不透所说的是谁,」这话一面表明门徒们对人心的险恶完全无知,另一面也表明犹大的善于做作,叫人看不出来。
【约十三23】「有一个门徒,是耶稣所爱的,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
﹝背景注解﹞古时犹太人坐席的姿势乃是侧身斜卧,左手肘支撑着身体,头部靠近桌子,脚部伸向后边。
﹝文意注解﹞「有一个门徒,是耶稣所爱的,」一般解经家均相信,这个主所爱的门徒就是使徒约翰。这话并不表示主不爱其它的门徒(参1节),乃是说主对他的爱显得比较特殊。
「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这话显示,约翰原就斜卧在主耶稣的右边,他将身子稍向后挪移,便有如挨近主的怀里。
【约十三24】「西门彼得点头对他说:『你告诉我们,主是指着谁说的。』」
﹝文意注解﹞「点头对他说,」『点头』即如作手势、用动作表示;全句乃指『向他示意』。
【约十三25】「那门徒便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问祂说:『主阿,是谁呢?』」
【约十三26】「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
﹝背景注解﹞「蘸了一点饼,」犹太人的逾越节大餐,是大家团聚,共享羊肉、饼、苦菜等食物;吃时,有一盘用水果、醋等熬成的调味酱,各人拿一小块饼(或夹肉)蘸着盘里的调味酱吃。
﹝文意注解﹞「我蘸一点饼给谁,」蘸饼递给别人,是友好及尊敬的表示。主或许是在作最后的努力,盼望对方能够明白祂的大爱,幡然悔悟,及时悬崖勒马。
﹝话中之光﹞(一)犹大蓄意卖主,主早已知道;但是主不但没有责备或仇视他,反而直到最后,仍是对他满了恩情,为他洗脚(参12节),并且蘸饼给他。这是说出,基督直到死地,还向敌对祂的人满有生命(水和饼)的供应。
(二)主只把心事告诉约翰,而不告诉别人,乃因约翰不会性急而凭血气行事,因此不至于把事情弄坏。能蒙主说悄悄话的人,乃是一个安静能勒住自己的人。
【约十三27】「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稣便对他说:『你所作的快作罢。』」
﹝原文字义﹞「心」(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犹大接受主耶稣递给他的饼,却丝毫不为所动,从此他便完全受制于撒但。
「你所作的快作罢,」主耶稣的话表明祂掌管一切,祂乃是按着自己主动的策划而死,而非出于反对祂者的计谋。
﹝话中之光﹞先是撒但把卖主的意思放在犹大的心里(参2节),如今是撒但自己进入了他的里面(原文);人若不拒绝撒但的试探,最后必然全人被撒但所得着。
【约十三28】「同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是为甚么对他说这话。」
﹝话中之光﹞(一)主耶稣在对犹大的指点提醒之中,仍为他保留颜面,没让其它的门徒知道;我们在指责别人的时候,也应当学习主的态度。
(二)如果有弟兄得罪了你,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不要随意大事张扬,让别人知道对方得罪你的事(参太十八15)。
【约十三29】「有人因犹大带着钱囊,以为耶稣是对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甚么赒济穷人。」
﹝文意注解﹞「你去买我们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此时正值逾越节期,接下去乃长达七天的无酵节(参利廿三5~6)。
【约十三30】「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
﹝文意注解﹞「那时候是夜间了,」这个细节的描述,不但是在交代当时的时间,也在描绘犹大心灵的黑暗──黑暗在他里面掌权,使他成为黑暗之子。
﹝话中之光﹞(一)离开主是一件顶危险的事,我们甚么时候没有了主,甚么时候就是属灵的黑夜。
(二)跟从主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参八12)。我们跟从主,虽然前程如何,常不得而知,但我们尽管放心跟随,因为祂就是世界的光。
【约十三31】「他既出去,耶稣就说:『如今人子得了荣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荣耀。」
﹝文意注解﹞「他既出去,」原文的口气表示他的出去是自动的。
「如今人子得了荣耀,」『荣耀』乃指神的彰显(参出四十34);这里指借着死而复活,神圣的成分得以从主身上完全释放出来。主说这话时,祂知道受难的时刻将近,死而复活的景象正展现在祂眼前。
「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荣耀,」表明父的荣耀与子的荣耀密切连在一起;神的自己借着主耶稣的钉十字架而得以彰显。
﹝话中之光﹞(一)犹大是自动出去的,他是自己赶逐自己出去。神允许我们人有选择的自由;所以任何人的堕落与灭亡,不能怪神不爱他们。
(二)只有看见前面荣耀的人,才能坦然奔走十字架的道路;因为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参林后四17)。
【约十三32】「神要因自己荣耀人子,并且要快快的荣耀祂。」
﹝原文直译﹞「神既在祂(人子)身上得了荣耀,神也要在自己身上荣耀祂,并且要立刻荣耀祂。」
﹝文意注解﹞「神要因自己荣耀人子,」指神自己因从耶稣得着荣耀,故此也让神子耶稣分享天父的荣耀。
【约十三33】「小子们,我还有不多的时候,与你们同在;后来你们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我曾对犹太人说过,如今也照样对你们说。」
﹝文意注解﹞「小子们,」这个称呼含有亲切、体恤、矜悯、挂怀的意思。
【约十三34】「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原文字义﹞「命令」诫命;「爱」神圣的爱(agapao)。
﹝文意注解﹞「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旧约已有『要爱人如己』的命令(参利十九18),主这个命令的所以『新』,是因为:(1)新范围──『你们彼此』指新约的信徒;(2)新源头──『我怎样爱』指主的爱;(3)新程度──『你们也要怎样相爱』指像主的爱一样;(4)新效果──『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参35节)指这爱是新约信徒的标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本节的『命令』:(1)命令的由来──主所赐;(2)命令的数字──一条;(3)命令的性质──新的;(4)命令的内容──彼此相爱;(5)命令的标准──主怎样爱我们;(6)命令的功用──使众人认出我们是主的门徒(参35节)。
「我怎样爱你们,」『怎样』的意思包括基督之爱的性质、度量、样式和目的(参十五12;约壹四11)。
﹝话中之光﹞(一)「彼此相爱」是主给我们的「一条新命令」。命令不需要我们赞成、拥护,也不需要我们研究、分析;除了我们绝对顺服之外,没有其它要求了。所以我们若不能彼此相爱,那就是抗拒主的命令了,那就是背叛主了。
(二)主要我们奉献,只是以神的慈悲来劝我们(参罗十二1);主要我们爱祂,只是以祂自己的爱来激励我们(参林后五14);主要我们跟随祂,走上十字架的窄路,祂容许我们自己选择,自己计算代价(参路十四27~33);惟独主要我们「彼此相爱」,祂不是劝我们,不是激励我们,不是听凭我们自决,祂只是用「命令」来吩咐我们。信徒「彼此相爱」,在主看来是何等重要的一回事!
(三)主耶稣在与门徒分离之前,才特别赐给他们这条「彼此相爱」的命令,表明他们此刻还没有学好这一个爱的功课,留待最后才一面示范,一面谆谆勉励。
(四)「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主对我们的大爱,乃是我们彼此相爱的根源。
(五)本节原文所用的「爱」字,都是指『神圣的爱』(agapao),也就是『舍己牺牲的爱』;信徒之间的「彼此相爱」,并不是因对方的情况可爱,也不是因对方先爱我们,我们才以爱回报,乃全然是因主耶稣爱对方,所以我们也爱对方。
(六)我们对信徒的爱,不是以人的爱来爱,乃是以基督的爱来爱。人的爱只能爱他所认为可爱的人,人的爱只能爱那些爱他的人;但是基督的爱是广大无边的,包括仇敌也在内(参太五44)。
【约十三35】「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文意注解﹞「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表示这种爱有别于世人的爱,乃是基督徒的独特标志(参约壹三23;四7~8,11~12,19~21)。
﹝话中之光﹞(一)「彼此相爱」不只是主要我们遵守的一条『命令』(参34节),也是主与我们维持的一个『见证』。基督徒中间,如果真有「彼此相爱」,那么,四周的众人就要认出他们是基督的门徒,并且也羡慕作一个基督徒了。
(二)我们不但要『口里承认』自己是基督徒(参罗十9~10),我们也要借着「彼此相爱」活出基督徒的见证。
(三)基督的本质就是爱;流露爱,也就是流露基督。所以我们若是「彼此相爱」,就能彰显基督的形像。
(四)基督徒的标志,不是在颈项上或衣领上挂一个十字架的饰物,而是在心里面存有对其他基督徒的爱。
(五)爱是基督徒最好的记号。基督徒若没有爱,恐怕他的得救有问题。
【约十三36】「西门彼得问耶稣说:『主往那里去?』耶稣回答说:『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
﹝文意注解﹞「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地方』不是指主钉十字架的各各他,因为那里门徒们也跟着去观看(参十九25~27),而是指祂藉死进荣耀的路径;彼得当时的属灵情况尚未达到可以与主同死的地步,甚至曾三次不认主(参38节;十八17,25~27)。
「后来却要跟我去,」据初期教会的传说,使徒彼得到了年老时,确曾为主殉道(参廿一18~19),他不但也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甚且是被『头下脚上』颠倒过来钉。
﹝话中之光﹞与主同钉十字架,并非每一个信徒都有此经历;必须生命成长到某种程度,才有可能开始学习与主同死的功课。
【约十三37】「彼得说:『主阿,我为甚么现在不能跟你去?我愿意为你舍命。』」
﹝原文字义﹞「命」魂,魂生命。
﹝文意注解﹞「我愿意为你舍命,」彼得确实有与主同死的心愿,只是他因为不认识自己的软弱,才会说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话。
﹝话中之光﹞(一)太过于自信,往往是我们信徒失败的根源(参36节),因为自信叫我们疏于防范。
(二)许多时候,我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所以总要儆醒祷告(参可十四38)。
(三)『心有余而力不足』──光有心愿而没有能力,仍旧不能成事;信徒作事,千万不可靠血气之勇。
【约十三38】「耶稣说:『你愿意为我舍命么?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文意注解﹞「鸡叫以先,」意即今晚三更以前(参可十三35)。
﹝话中之光﹞(一)环境是神最佳的工具,用来显明我们的『己』;主有时会量给我们一些黑暗的环境(「鸡叫以先」),容许我们经历一些挫折、跌倒(「你要三次不认我」),使我们能认识自己。
(二)失败的经历,对我们未尝没有好处──能叫我们不敢再靠自己,而完全依靠祂(参林后一9)。
(三)彼得的失败,是我们信徒的鉴戒。凡自以为站立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参林前十12)。
(四)人最大的意愿,最强的心志,仍不足以叫人有力量面对十字架的苦难,所以切勿对自己太过自信。
── 黄迦勒《约翰福音注解》
约翰福音第十三章
【约十三7】「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神为祂的儿女特地设立一个学校,而这个学校最好的老师叫做「失望」。他给我们最难学的功课,常常用杖来管教我们,也常常领我们走上荆棘路,有时他会剥夺我们的奢华宴乐,其实,这能使我们的天路之旅走得更自在且更迅速;有时他会领我们走入死荫的幽谷,但是,就在其中我们能用信心的眼睛看主的应许。─《荒漠甘泉》库勒
【112.约翰在坐席时,何以会侧身挨近主耶稣的怀里?到底犹太人吃饭时,如何坐席?(约十三章23、25节)】
所谓“坐席”,是一般的说法,我们通常在吃饭时,乃是“坐”在椅子上的,可是犹太人吃饭的方法很特殊,并非“坐”,乃是“斜卧”(或斜靠)。所谓“斜卧”乃是吃饭的人躺在长椅上,“椅”子好像一张床一样,用左手托住左肋,右手取食。坐在对面的人则动作相反。坐席的人是一个一个的“斜卧”着。约翰可能斜卧在主那稣右边,所以很容易往左一靠,便挨近主那稣的胸怀。
“侧身挨近”四字原文与马太福音二十六章20节“坐席”是相同的,该字为ANEKEIMAI(aoclcetVa小‘斜卧”之意。这句话应译为“斜卧在那稣的怀里”。
后来在25节说,约翰“就势靠着那稣的胸膛”,“就势靠着”四字原文乃是“跌入”EPIPIT O(j7tt*穴,m)之意,即约翰此时比在23节所说的更靠近主那稣。
犹太人在出埃及时,过逾越节是站着赶紧吃东西的(出十二章11节),后来改为坐着吃。自从犹太人受波斯人统治后,才学会“斜卧”而吃。希腊人与罗马人也沿用波斯人的习惯,犹太人在罗马统治时期,斜卧着吃逾越节的食物,已很普遍了。
犹太人斜卧在“食床”上吃饭,我们就明白路加福音七章所说,当那稣在法利赛人西门家里“斜卧”(坐席)时,那女人如何能“挨着他的脚哭”,并用香膏抹在他的脚上,因为主那稣的脚不是在地上乃是在“食床”上之故。――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113.卖主的犹大到底有没有参加主耶稣所设立的圣餐?(约十三章30节)】
对于这问题,一般的解经家都认为卖主的犹大并没有参加主所设立的圣餐,因为那是一种非常神圣的礼节,被那稣称为魔鬼的卖主犹大(约六章70节),是不可能参加的。犹大,可能参加逾越节的饮食,与那稣并众门徒一同吃喝。
中文《四福音合参》一书的编着人,多数按着下列次序来编排主那稣和门徒吃逾越节与设立圣餐的事。
一、主那稣与十二门徒一同过逾越节。(太二十六章20一25节)(可十四章17一2l节)(路二十二章14一l8节)
马太与马可均有“正吃”二字,表示是在过逾越节的时候吃东西。路加在此加插一段门徒争大的事。(路二十二章24一3o节)
二、主那稣为十二门徒洗脚。是在吃逾越节中的一项节目,按着犹太人传统的规矩,家主要为客人洗脚,表示友爱。(约十三章1一20节)
三、然后主那稣宣布有一个人要卖他,在这时候约翰详细记载这一幕,并提及犹大接受一饼之后,便出去准备卖主。(约十三章21一30节)
四、之后,那稣设立圣餐,宣布“新约”吃喝的方式,与吃逾越节的情形不同。(太二十六章26一30节)(可十四章22一26节)(路二十二章19一20节)
五、跟着,那稣預言彼得三次不认主。(太二十六章31一35节)(可十四章27一31节)(路二十二章31一34)(约十三章36一38)
我们有理由相信,犹大接受了逾越节目中的主那稣给他一点饼之后,他马上出去;等他出去之后,主那稣才设立圣餐,犹大不在其中。
另有一些解经者说那稣与门徒是在逾越节前一天过节,不在逾越节那一天,他自己才是真正的逾越节羔羊,第二天在十字架上被杀,他被杀的那一天才是真正的逾越节,因为约翰福音十八章28节说那些犹太人控告那稣的时候,不愿意进彼拉多的衙门,恐怕染了污秽,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云。――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114.新约圣经中记载有多少个犹大?(约十三章30节)】
一、卖主的加略人犹大(约六章71节)。
二、十二使徒中称为达太的犹大(太十章3节;约十四章22节)。
三、主的兄弟犹大(太十三章55节),亦即写“犹大书”的那一位。
(有些注经家以为犹大书的作者是称为达太的犹大,参犹大书难题研究。)
四、在报名上册时生乱的犹大(徒五章37节)。
五、住在大马色的信徒犹大(徒九章1l节)。
六、称呼巴撒巴的犹大(徒十五章22节)。
在这些犹大中,必须认清的乃是,主的使徒中有两个犹大,其中一个是卖主的,另一个是称为达太。
此外,主的兄弟犹大与作犹大书的犹大是否同为一个,注经家时常有不同的意见。
还有,住在大马色的信徒犹大,是否即后来与保罗一同作代表到安提阿去的犹大,也是值得研究。――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