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约伯记导论-《圣经背景注释》

约伯记导论-《圣经背景注释》

约伯记相关章:

约伯记导论
诗歌智慧文学
导论
  熟悉圣经诗篇的读者,读到某些埃及或巴比伦的材料时,都会觉得这些材料和诗篇有某些相似之处。神明被人称颂的属性,驱使人祷告的问题,个人和团体所关注的事务,甚至句子的口吻,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所有古代近东的社会,都相信神明有维持公正的责任,关心人类世界中正义是否得以伸张。这一点经常是赞美的主题和祈求的根据。再者,疾病、欺压、被弃、磨难,都是所有人共同的经历,都是希望能够从中得到解脱的祸患。
赞美诗和祈祷
  以色列及其邻邦在这一方面的文学虽然在表面上相似,两者在世界观上的深切歧异依然可以察觉出来。当人祈求释放或拯救,怜悯或恩典之时,他对于神界如何运作,与人世有何互相影响方面的想法,都同时暴露出来。以色列及其邻邦都相信他们所受的苦难,是因为得不到神明的关注。初民典型的看法,是相信神明被人得罪,所以才不关注人。按照他们的想法,道德行为在人对神责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十分轻微的,故此,他们往往假设受苦之人得罪神明之处,是不给予神明正当的关注。崇拜者要发现自己所忽略的是哪些仪式,或在什么地方得罪了神明,是没有什么希望的。惟一能够做的,只是消除神明的怒气,不是矫正得罪神明之处。因此人们很愿意承认罪咎(犯了什么错都没有关系),并且将祈祷、咒语、仪式集中在平息神明怒气(安抚神心)之上,以求复得神明的关注和保佑。
  反之,以色列人则较不相信耶和华不关注是因为祂的怒火。他们坦承有时困惑不解,神为什么不起来帮助他们。在个人方面,他们通常不会贸然引咎,只是将祈祷集中于求神伸冤之上。他们需要神为他们伸冤的原因,是他们所受的苦难很自然会令人下结论说,神是因某些罪行惩罚他们。神对他们祈祷的响应,就是神不是恼怒他们,他们也没有犯下滔天大罪的证据。他们若是犯罪,亦了解到这是与道德上的失败有关,不是忽略了执行什么仪式。他们期待神的恩典从祂本性中显现,不以为人能靠礼物、巴结换取,或藉法术把它引来。
  纵使两者之间有这么基本的分别,古代近东文学对于圣经中诗篇的理解,依然很有帮助。圣经很多隐喻都是出自当时的文化背景。例如将神比喻作牧者、盘石、盾牌,在美索不达米亚文献中很容易就能找到对应的案例。「心所愿的」,「从坑中救拔出来」,或以风为使者都有先例,有助于解释以色列人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古代世界各处地方,都有数以十计的著作,可以大致归入对神说话的大范畴里面。苏美、亚述、埃及文献全部都有很多的例证。乌加列和赫人没有什么赞美诗的材料。美索不达米亚除了赞美诗歌以外,还有种类繁多的咒语文学。平息神明怒火的厄谢玛(ershemma),关于悲伤和灾难的哀悼诗歌厄沙洪加(ershahunga),祈求祷文舒伊拉(shuillas),忏悔祷文希古(shigus)和丁吉尔抄迪巴(dingirshadibba),以及净化祷文书尔普(shurpu),是其中之荦荦大者。埃及的赞美诗主要来自主前第二千年纪,这些诗歌具有丰富的形容性赞美词汇。其语句壮丽、乐观、满怀信心,没有什么哀悼或祈求的成分(第十九王朝的代尔麦地那〔Deir el-Medina〕文献和阿纳斯塔西第二蒲草纸〔Papyrus Anastasi II〕,是显著的例外)。
_
主前十八世纪的苏美语智慧书
智慧文学
  现代辞典对于智慧一词的解释,通常会包括常识、审慎、辨识力、判断力、洞察力、理解力等字眼。任何圣经智慧文学的读者,都会发现以色列的智慧文学,也包括了这些成分。但如果以为古代的智能只限于知识、理智、学问、成熟的范畴,却是不正确的想法。其实智慧是更广阔之问题的反映,目的是明白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智慧一语的最佳解释,大概是在混沌中制造秩序,或在混沌中辨认出秩序。借着整理、保养、维持、运行宇宙,在混沌中制造秩序,就是(不论是以色列还是外邦之)神(明)智慧的反映。这是创世主题在智能文学中有这么重要地位的原因。智慧包括对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社会和文明、百姓和君王、神界和万国的了解。人类所面对的挑战,是在自己世界的混沌中制造秩序,并在宇宙中辨认出神在其中安置的秩序,从而得着智慧。伦理和礼节,哲学和心理以及明白世界(科学)和人心(伸张正义)如何运作,都在这智慧的范围之内。
  埃及思想和来自伸张真理和正义的秩序,有最为密切的关系。玛阿特(ma'at)一语涵盖了这方面自然、社会、政治的适切性。美索不达米亚文学极关注的,是透过观兆、念咒,奉行仪式来明白秩序。智慧是内梅库(nemequ)一语所表达的技巧。美索不达米亚发现的很多箴言都和观兆系列有关,可以归为「观兆─智慧」一类。观兆是根据观察(对象通常是自然现象)作出结论(通常与命运或未来有关)。智能亦同样是根据观察(对象通常是人的行为)作出结论(通常是无可避免的结果)。旧约的智慧文学坚持只有敬畏耶和华(作为智慧的开端),才能在人生的混沌中制造秩序。但另一方面,圣殿的礼仪也是维持秩序的方法。
  古代近东的材料包括箴言、劝诫和训诲,以及以对话、独白、寓言形式出现的哲学辩论。它所针对的题目和以色列的智慧文学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好几篇文献的内容,都是受苦之人探讨自己受苦的原因。
  将这一切「义人受苦」的著作联系为一的,是「神义论」(theodicy)的问题。所谓「报应原则」的信念,在神的公义和人的苦难之间构成了张力。这原则一语以蔽之,是认定义人兴旺,恶人受苦。明显公义的人竟然会受苦,若是同时接受「报应原则」的可靠性,神的公义就要受到质疑。在以色列之外,这张力并不严重,原因是他们并不深信神明有道德的质量。再者,在多神主义的背景中,取悦一位神祇时得罪另一位是很普通的事。人无故受苦或对神公义的怀疑能够削弱世界有秩序的信念,是可以理解的事。人生遭遇危机时,谁都会觉得被混乱所围困,失却秩序。美索不达米亚的智慧文学解决这问题的办法,往往是否定受苦之义人的存在。此外,他们又愿意接受神明是人所不能理解的。
  最杰出的训诲文学来自埃及,现存的十多篇著作,跨越了两千多年(主前第三千年纪初期至第一千年纪末期)。这些著作证明以色列的智慧文学如箴言,属于一种国际性的文学体裁(正如列王纪上在四30的宣称)。古代近东训诲文学的内容,包括可见于箴言十至二十九章的简练短句,和箴言一至九章那种较长的劝诫。《阿曼尼摩比的教诲》(主前约1200年)和箴言二十二17~二十四22在对比方面最为接近,两者之间有好几个类似的句子和主题。
  传道书是一篇列为「悲观文学」的论文。亚喀得语的《悲观对话》(Dialogue of Pessimism),以及埃及的《琴者之歌》(Songs of the Harper)和《人和他「巴」的争论》(The Dispute Between a Man and His Ba;「巴」是魂魄的一部分),都是属于这个小分类的重要著作。这些作品以愤世嫉俗的态度对待人生。《悲观对话》描述两主仆之间的一段对话。主人谈到他有意进行的各样大计。奴隶则列举每个计划的利益。但主人每次都改变主意,决定不予实行。但奴隶对这决定亦表示赞成,同时列数实行的各种弊端。讨论的主题包括前往王宫、吃喝、出猎、成家立室、兴兵作乱、与女子相爱、献祭、开设放债生意、筹办慈善事业。作品的结局是主人最后请奴隶建议当做什么。他的答复是:「打断你我的颈项,丢进河里,是一个好事。」这一类文学的论据是强调寻找人生和事业的意义并不简单。从混沌中抓出秩序很少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雅歌亦经常归入智慧文学的一类。支持这分类的根据,在乎理解本书是以爱诗作为智慧教训(歌八6~7)的例证。主前第三千年纪苏美神话文学中有关杜穆齐神的段落中,有一些爱诗体裁的其他例证。但最为相似的则是来自士师时代的一组埃及情歌(Egyptian Love Songs;埃及第十九和二十王朝,即主前1300~1150年)。这些情歌通常是在节日中演出,很多与雅歌有共同的特点。然而这些情歌却缺乏圣经书卷认为不可或缺的智慧教训:浪漫、爱情、性欲都能够成为混沌的力量,必须约束在秩序之下。
  上述各点证明神将诗歌和智慧的体裁包括在对以色列的启示之中时,并没有开创新的文体或讨论前所未见的题材。祂用的只是古代近东人所共知的材料。祂用自己子民所能明白的方法,清楚有力地对他们说话。因此,扩展我们对古代近东文化学术的认识,只能加强我们对圣经的体会。

──《圣经背景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导论   圣经   注释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简介   约伯记   約伯记   本书   的人   苦难   圣经   希伯来   经文   诗歌   都是   作品   是在   作者   的是   智慧   故事   这是   希伯来文   导论   以色列   注释   自己的   这类   耶和华   神学   旧约   语文   朋友   迦南   是一个   则是   一章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