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导论-《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伯记导论-《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伯记导论
这是一本为世界上受苦的人而写的美丽诗歌,以书中的主角约伯为书名,写一个古代近东贤而且富的人,几乎一夜之间尽失所有,自快乐的顶峰跌入痛苦的极渊。但这种常人难忍的苦难丝毫未减他对神的信靠。
他坐在炉灰中,先是无比沉默,后是仰首问天,提出了一个深奥的人生问题,这询问一直在人类历史廊道中萦回至今:天父既然赏罚严明,正直无辜的人何以反有时会受大苦?
他的三个朋友来安慰他,展开一连串的对话,都想为他解惑。以利法年长,说话和风细雨;琐法较年轻,言词如急流湍浪;比勒达一派稳健,带着中年人的保守。他们说:人生福乐系于一己德行,祸福无不自求;约伯受苦无非犯罪所结果实。
约伯承认世间有果必有因,一样切望天父赏善罚恶,但他完全且清白,也从未怀疑神的正直,何以反受到苦难的刑罚?
第四位朋友年轻人以利户出现,提出正直人也会有无心的过失,受苦不单惩其罪,还可收敛其骄傲。对约伯来说,同样空泛,解答不了他的问题。
天父最后的回答,没有解释也没有自辩,只要约伯观察宇宙间千万奇妙难解现象,苦难只是其中一种。正直敬畏神的人最应知道的,是在苦难中有天父与他同在;人最需要祂的时刻,祂和人在一起,给人无比勇气来面对,来胜利克服苦难。
约伯顿然憬悟:他过去只风闻的天父,现在成为生活中的真实。人虽不解何以受苦,苦难本身就是福分。这苦难能使保罗说出:天父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祂的恩典够我用的”(林后12:9)。
在正直谦卑让“基督的能力来覆庇”的人的心里,决没有撒但作工的空间。约伯经历了一场灵性大战斗,他与神的关系圆满无缺。赏赐正直人的天父最后给了约伯加倍的福分,苦难化成了荣耀的冠冕。
本书成书期当在以色列人历史黄金时代或更后。作者不详,其笔力的遒劲与诗歌章法的严谨,在旧约中殊少其匹。
·大纲·
正直人约伯遭遇苦难 1:1-2:13
与三位友人的对话 3:1-31:40
以利户的议论 32:1-37:24
神的回应 38:1-41:34
约伯憬悟蒙神加倍赐福 42:1-42:17
版头:苦难中有主同在
·参考资料·
一、本书书名
本书象《约书亚记》、《路得记》一样,以书中主角的名字为书名。“约伯”的希伯来原文为IyyÔb。有人从字根yb引出“被恨的人”或“受迫害者”的意思。英文书名Job(应读为jōb)乃取自希腊文Iōb。中文依原文译音。
二、本书作者及写作时期
本书为旧约“诗歌书”的第一卷,其他有《诗篇》、《箴言》、《传道书》和《雅歌》。“诗歌书”中,有一部分为“智慧书”,因其中涉及智慧部分用的也是诗歌体裁。
由于诗歌书大部分在以色列人历史的黄金时代(即大卫与所罗门时期)写成,传统主张本书也成于此一时代的早期;但近代评鉴者对本书的一贯性提出疑问,认为有若干部分为后来增补。这包括前面的引子(1,2章)和书末的记事(42章)、智慧篇(28章)、以利户的发言(32-37章)以及耶和华神的回答(38-41章)。作者为谁因此益难决定。
其实本书的结构十分完整,各部分紧密相连,浑圆一体,天衣无缝。如无第1、2章的引子和末章的记载提供背景,约伯与三友对话何从了解?以利户的谈论不时触及约伯及三友对话中的论点,针对受苦的主题发言提出新的解答,可补对话的不足。而全书若无耶和华神的回应,指出神的道路奇妙难测,整个架构失去凝聚力,必至涣散一片。
本书作者受圣灵感动写书,但这位作者究竟是谁,迄无定论。可肯定的是:此人必为以色列人,相信独一真神耶和华,以巴勒斯坦为家,但游踪甚广,去过埃及。他熟悉希伯来和近东其他民族的文学与传统。作者经常用“耶和华”的名字来称呼神,这是以色列人对神的独有称呼。
作者搜集的口头和文字材料甚丰,其中所记天上景象,若非神亲自默示,人何能知道?神藉作者出众文学才华,将人类最古老也最普遍的一个问题,以诗的形式深入且严密地加以探索。其结果是这部卓越难匹的文学瑰宝。
写作时期也象作者一样难加确定。不过故事发生的时期是一件事,将这个故事写成书是另一回事,二者不必在同一时间。关于约伯这个人,我们知道他是一位贤人,不属以色列民族,但象以色列的先祖一样长寿(42:16),拥有难数牛羊,是当日地位的主要象征。他敬畏神,且常为家人献燔祭赎罪(1:5)。从这些特征来看,约伯当属主前二千年间的人。这还可从另外两方面得到佐证:1,示巴人的侵袭(1:15);2,迦勒底人的掳掠(1:17)。这两个都是主前2000至1000年间的近东游牧民族。我们因此可以说,约伯当为以色列亚伯拉罕列祖时代的人物。
现在要找出的是,约伯的事迹究竟经过多久才传到作者,由他把传统口述的故事,参考文字资料,写成这本旧约经典。
许多学者认为本书为所罗门所写,因为所罗门王时代为旧约智慧文学鼎盛之期,写于所罗门王时代的《诗篇》88、89两篇,其内容与本书所记的约伯立场极为相似。但也有少数学者把时间推后到犹大人被掳甚至被掳以后复国的时期。他们认为《约伯记》和《以西结书》及《耶利米书》这两本先知书有若干观念相似处,故写作时期应迟于此二书。最激烈的主张,把写作时间推到主前二世纪。可是死海发现的古卷中有《约伯记》的希伯来文抄本;而《约伯记》的《他尔根译本》的发现,更完全推翻此说。因为《他尔根译本》为希伯来文旧约最早的亚兰文意译本,成书于犹大人被掳回国时期(主前五世纪)。
希伯来文在犹大人回国后受亚兰语影响甚大,本书文句中常夹有亚兰字,也是本书写于犹太人被掳回国后的一个证据。
三、本事
全书最初两章用散文写作,记约伯其人正直敬畏神,家道富裕,财产难数。然后记述天上景象,专喜寻瑕诋隙的撒但在众天使中出现,神问牠能否找到约伯的瑕疵。撒但说约伯为人之所以正直敬神,其动机至为自私,无非图讨神喜悦。但神深信约伯,答应撒但尽毁其所有。约伯的儿女和财产,转眼之间全失,悲痛逾恒,但丝毫未减对神的信靠。
天上的景象再现,神责备撒但,因事实证明牠对约伯的攻击全属毁谤。撒但作出更恶毒的指摘,说约伯自私到了一种程度,只要不伤及自己,毫不在乎他人的死活。神答应撒但进一步试炼约伯,使他全身生出痛苦难忍的毒疮,但一样不能叫约伯犯罪。这时有他的三个朋友远道来访,陪伴安慰他,大家相对无言七日七夜。
3:1-42:6为本书的诗歌部分,由约伯先说话,为自己的不幸哀恸(3章)。接上是三个回合的谈话记录(4-27章)。前两回合(4-14,15-21章)由约伯的三友轮流发言,一个人说完,约伯跟着回答。第三回合(22-27章),只有二友发言,约伯分别回应,然后继之以自白(27章)。
约伯三友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轮流依此顺序说话,很可能以年龄为序。约伯的回答不只针对刚说完话的友人,也常常把另外两位已经说过的话提出来讨论。三位友人的论点综合起来,不外都是传统的道理,指出人生的福乐系于一己的德行,祸福无不自己求来。约伯的苦难乃因果报应。三组对话议论约伯之非,一组比一组深入。三人中,以利法的话如和风细雨,琐法则有若急浪狂潮,发言极其尖锐。比勒达立场比较保守,带有中年人的稳健。
约伯的立场是:他所受到的极大难比的痛苦并不是因为他犯了极大难恕的罪;他象三友一样,相信苦痛为神的刑罚,也相信神赏善罚恶,而且希望世间真能做到公平。但他的际遇适得其反,因善而受罚。在对话中,三友屡责他说话激烈不当,而约伯对这些责备不断申辩。在约伯心中似乎神先后判若两人,他所熟悉的照顾正直人的神,现在成了不辨是非、横施痛苦的神。他不只一次向他熟悉的神呼求主持公道,以抗此不讲是非的神。
三回合对话过后,继以第28章绚丽无比的智慧之篇,叙述智慧的奥妙与根源。接着是约伯的独白,请求神回答他的询问(29-31章)。
然后出现了一位年轻人以利户。书中未说明他何以在此时露面,他发表了四篇议论,约伯都未回答(32-37章)。在他的谈话中,不时提到约伯与三友讨论过的事,辩论过的观点。言谈中对约伯和他的三友颇多责难。
神这才从旋风中先后二次回答约伯(38:1-40:2;40:6-41:34),中间插有约伯谦卑顺服的回答(40:3-5),和神第二次说话完毕后,约伯接上而作的认罪自责(42:1-6)。神第一次的回答,内容光华四射,迸发超越智慧,但没有对约伯和他三友的询问提出解答,既未解释约伯何以受苦,也没为世人的责难自辩。祂叫约伯注意充满宇宙间无数奇妙难解的现象。第二次的回答以大半篇幅继39章讲禽兽奇妙生态之后,描述河马与鳄鱼。重点在指出人应认识神的安排和设计何等奥妙难测。懂得这便是受苦问题的解答。约伯谦卑接受了神的说明,默然无语。
最后是用散文体裁写的结局(42:7-17)。神责备约伯三友,并要约伯为他们祷告,但未提以利户。神接纳了他的祈祷,约伯也从苦境转回。神加倍赐他财富,重建幸福家庭。他最后得到了为人正直的奖赏。
四、本书信息
本书主要在说明人受苦并不全由于神对人的不悦。约伯的三友坚持受苦为罪的结果,约伯力证其非。
圣经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福与祸乃神对其行为的赏与罚(申30:11-19)。这个原则到《约伯记》作者的时代,已从一国一族应用到个人的身上,成为约伯三友对人生苦乐的基本观念;可是这并不代表旧约对苦难的全部看法。先知耶利米虽然说:“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耶31:30),但也象古往今来的人一样发问:“恶人的前路为何亨通呢?大行诡诈的为何得安逸呢?”(耶12:1)。人生变化万千,似乎不是一条原则能完全概括!苦难来临确有并非自作自受的。新约里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6:7),但也告诉信徒,“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彼前3:18)。赏善罚恶的道理并不能解释世间一切受苦的经验。
本书藉约伯三友的谈论,淋漓尽致发挥了咎由自取,福有攸归的传统信念;然后从约伯的回答中,提出一个新的声音:这个原则虽然对,有果必有因,任何不幸的遭遇里头总可以找到人的过失、人的错误和人的罪的因素。任何灾难发生的原因,其中总有人的过错。可是把这一切因素和原因都放进去,仍旧不能解释何以正直敬畏神的人所得到的反而是苦难、是刑罚。
本书无意为苦难的问题提供解释。以利户的独白虽为苦难说出了若干因由:正直的人所以受苦,是为他无意中犯的罪付出的代价,并且防止他犯更大的罪,阻止他的骄傲(32-37章)。以利户的答案仍在有罪才有苦难的讨论中兜圈子,并不能解释义人约伯何以受苦。
本书虽在开头已点出了约伯受苦乃撒但所害,但那是发生在天上的事,约伯和他的三友靠人的经验和智慧,毕竟推究不出;神也没有在回答中透露。要是神说出来,本书只解答了约伯一人的问题,对千万不明白自己何以会受苦的人,便价值不大。本书的目的因此不在为无辜受苦或为人间的苦难提出解答,也无意为神的公义辩解。作者要人明白,任何为神辩解的努力,都是把自己看得高过神,是一种狂傲。
本书要传达的是比这些更深入且基本得多的信息。
对受苦的人来说,神学的讨论空泛而不着边际,他们需要的是心灵与神的接触。本书用诗歌形像的手法,写出了人灵性深刻的呼喊:神为何远离人?约伯的朋友认为是因为他犯了罪。约伯明知自己无辜,但不能不相信受苦确与神的离弃有关,只是不明白神何以这样对待他。他不断恳求恢复与神的亲密来往。他感到孤独,因他已被排除在神的看顾之外。他迫切需要心灵的温暖与安慰,他的朋友贫乏且空泛的论辩,对他一点益处也没有。
约伯明白自己是无辜受苦,但不知道这种苦难对他的价值,要到最后关头才明白:受苦的人若是无辜,神怎会离弃他?“眼目清洁不看奸恶”的神,对凡诚心求告祂的人必与他相近,听他的呼求,保护一切爱祂的人;而“正直人必住在神面前”(诗140,145篇)。受苦所包含的深刻卓绝意义,要用心灵去体会才能得到。
神在旋风中向约伯说话,没有解答他何以受苦,也没有和他争辩;只提醒约伯宇宙中有的是他不能了解的奥秘,苦难正是这万千奥秘里的一种。祂要约伯清楚知道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是:在苦难中有神与他同在。信靠祂的虽陷在暴风雨里,为黑暗所围绕,一点光也见不到,但神在暴风雨与黑暗中看顾他。苦难不能将他和神隔开。神来到他身边,不是和他争辩,而是向他证明:人最需要神的时刻,神必与他在一起,给人力量,能以无比勇气去面对。患难来时抗得住,而且能够胜利克服,甚至可以把苦难化成荣耀的皇冠。
本书诗歌部分的结语才是作者要我们攀登的极峰:“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自己”或作“我的言语”),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42:5-6)。他不是为带给他苦难的任何过犯懊悔,因为本书开头已说明,他正直且敬畏神,又远离恶事。他所懊悔的是他不应在与友人争辩和自白中说出何等愚昧无知的言语。约伯若等到神加倍祝福他之后才找到神,本书的价值会大大减色。《约伯记》所以具永恒价值,是因为约伯在他受苦的顶峰找到神,并在苦难里头得到安慰和喜乐。神因此比过去任何时刻对约伯更宝贵,更为不可少。他过去所接触、所“风闻”的神,现在才成为真实。人虽然不知道何以受苦,苦难本身能成为一种福分,凡是行为正直、敬畏神而又心灵谦卑的人,无论境遇顺逆,都有神与他同在,得享富实的人生(参赛57:15)。
保罗象约伯一样深受肉体的痛苦,曾为那一根刺哀求主为他移去。也象约伯有了主与他同在的甜蜜体验,所以他能说:“祂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12:9)。
对古往今来一切受苦的人,本书的教训是:与其浪费时间追求知识上的满足,探索只有神才知道的受苦的奥秘,何如致力亲近天父,得到心灵里的甘甜与富足。人的智慧不能了解的事,应凭信心去接受;这样,虽在苦难中也可象保罗一样欢歌(徒16:25)。保罗所以能欢歌,因为知道在这场人生的奋斗中,他并不孤单,受苦正是神与他同在的证明(罗8:18;西1:24)。
五、撒但—人的对头
本书所记的撒但,为与天使同列但专揭人弱点短处的灵。《撒迦利亚书》描写牠站在人的右边,在神面前与人作对。撒但可以不用证据随意诬陷人;又激动人心行恶(代上21:1)。
因此在人与神的和谐关系中,撒但随时准备介入。牠无时不想打乱宇宙的秩序,和人神间的和睦关系。牠长于引诱,骗人怀疑神,偏离正路(创3章;太4:1);牠擅于捏造罪状,在神面前控告人,让神疏远人(1-2章;亚3:1;启12:9)。信徒的正直与敬虔因此不断受到考验。本书描写撒但在地上走来走去,破坏的工作异常忙碌。这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战斗。
六、本书体裁
前面说过,本书绝大部分用诗歌的体裁写出,希伯来诗重对偶和思想韵律,但不重音律,藉重复的话来表达同一个意思。第二句与第一句对比;或用第二句来加强第一句,使意思更为明朗。对偶也用相反的两句来构成,第一行的思想藉相似或相反在第二行里得到共鸣。(例如“祸患原不是从土中出来,患难也不是从地里发生” 〔5:6,相似的对偶〕;“敬畏主就是智慧,远离恶便是聪明” 〔28:28,相反的对偶〕。)这种偶句有二行体、三行体、六行体,甚至多至八行体,诗因而有了变化。不过本书文字的出色,读原文才能欣赏。当年翻译为中文时,译者在对仗与声韵方面所下功夫极深,读来仍可见到原文的光泽。历代文学家对本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多赞扬。
七、生命的难题和神的救赎
本书提出了不少涉及人生的根本问题:1,人为什么要来到世上(3:3;10:18)?2,人为什么要敬畏神(1:9)?3,人在神面前能成为义吗(9:2)?4,人能测透神的奥秘吗(11:7)?5,人能使神得益吗(22:2)?6,人若正直能叫神喜悦吗(22:3)?7,人若死了能再活吗(14:14)?
最后一个问题可说是人内心最深切的盼望,也是人活着能有盼望的基础,树木斫断尚可再生,人死了神当然也能叫他再活(14:7),因为神造树也造人。不过人可以复活的盼望直到有了基督的复活才得到肯定,也因着祂的复活,人的复活才成为事实(林前15:20)。到神所定的日期,约伯会象一切信靠神的人一样,得到一个新的身体(14:15;参帖前4:16-17)。约伯还不明白神后来在新约才完全启示的救赎计划,但他已能见到几许,并且非常接近,只是不知道在神的计划中,为了达到除罪的目的,必须有一位既是神又是无罪的人献上作赎罪祭,以替代罪人受死的刑罚,完成神公义的要求。
神圣洁且公义,不能容忍罪,要求人完全的归属(创22:12),只有基督耶稣才承担得住神的忿怒,也只有祂能藉着自己的死而救赎世人脱罪,成为全人类的救主。
—《启导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