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导论-《精读本圣经注释》
约书亚记导论-《精读本圣经注释》
1:1-24 征服迦南:本书清晰地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1:1-12:24)记录了征服迦南的过程,后半部(13:1-24:33)则记载了定居于迦南与分配产业的过程。通过征服迦南的记录,我们可以认识到以下四个事实:①征服迦南是神之应许的成就。神曾应许要把迦南地作为产业赐给亚伯拉罕与其后裔(创26:3;28:13)。虽然亚伯拉罕未能在应许之地生活,只是在盼望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来11:13),但是,守约的神却在四百年之后藉着摩西与约书亚成就了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②迦南征服战是“圣战”,不只是国与国之间争夺领土的战争。作为救赎人类的永恒计划的一环,神以惊人的护理引领以色列进入了迦南地。神亲自引导,征服迦南地(8:1,2;10:8),当以色列百姓违背神的命令而以属人的方法对抗敌人时,就遭惨败(7:1-5);③突出了神的仆人约书亚谦卑的信仰(3:7)和他卓绝的战略战术(8:17;10:9;11:7)。据推测,他在出埃及之前就服役于埃及军队,出埃及之后在摩西身边积累了许多经验(出17:8-16);④正象有许多仇敌围绕以色列(11:1-5)一样,今日,魔鬼依然象吼叫的狮子威胁着圣徒(彼前5:8)<弗6:10-20,圣徒的属灵争战>。
1:1 虽然摩西死去,但神的事工仍要进行(太8:22),因此,神立约书亚作以色列民族的新领袖。 耶和华的仆人:此称号曾用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申9:27)、大卫(王上8:66)与众先知(赛20:3),以及全体以色列百姓,使徒保罗也自称为耶稣基督的仆人(罗1:1)。
1:2 我的仆人摩西死了:摩西作为神伟大的仆人虽然留下了丰功伟绩,然而却因在加底斯得罪神而受到不得进入迦南地的惩罚(民20:10-12)。通过摩西的实例,我们可以认识到绝对顺服神的重要性。
1:4 以应许之地的南部与阿拉伯沙漠为境界,北抵黎巴嫩山脉,东西则是幼发拉底河到地中海沿岸(创15:18)。大卫王时期,以色列的版土曾扩张至接近上述地界,然而,以色列百姓却未曾确保这一切地界。因此,本节所描述的地界是神所应许的理想范围,根据以色列百姓的顺服与否,其版图有可能缩小或扩大。
1:5 我怎样与摩西同在:神应许必与他仆人同在,给面对征服迦南这一伟业的约书亚以巨大的鼓舞。40余年来,约书亚在摩西身边亲身经历了神之大能。圣徒在走天路旅程中并不是孤寂的。神昔日、今日一直到永远都与我们同在(来13:8)。没有神的人生如同沙漠一样荒芜而凄凉,但与神同行的人生(太28:20)则仿佛是沙漠中涌流出的泉水,丰富而甘甜(赛43:19,20)。
1:7 当刚强壮胆:?“刚强”意味着手臂充满了力量,“壮胆”指膝盖有力量而站得稳。对即将进行迦南征服战的勇士而言,刚强壮胆是必备的状态。 都可以顺利:本节论及了神对以色列百姓附有条件的应许。若神愿意,他也能强制性地使不愿顺服的百姓顺服自己,而成就自己的事情。然而,神不喜悦这种作法,他喜悦他的百姓自发地顺服自己。
1:8 不可离开你的口:?“要常常背诵,不致忘记”。
1:10 约书亚听到神的应许与命令之后,丝毫没有反问或置疑,就立即开始执行。“官长”可译为“官吏”。在旷野生活中,官长是特定血缘团契的头目,其作用是将领袖的指示传达给百姓或召集战斗人员(民11:16;申16:18)。
1:12-15 约书亚对约但河东边支派的命令:约书亚使流便支派、迦得支派与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想起早年他们与摩西所立的约,命令他们付诸实行。此应许的内容就是两个半支派可以占据约但河东,条件是要参加征服约但河西的战役(民32:16-32;申3:18-20)。“带着兵器”的希伯来语派生于指数字五的词根,含有“准备参战”之意。据推测,两个半支派军队可能是采用了五人为一组的战斗队型。根据4:13,两个半支派参加战争的人数约有四万人,然而根据(民26:7,18,34),他们中间可以拿兵器的约有11万人。其中7万名似乎是为了保护妻儿与家畜而留守在约但河东。
1:16-17 以色列百姓之所以在征服迦南战役中,显示出如此团结,是因为领袖与百姓一条心。在一切事上怎样听从摩西,也怎样听从约书亚。事实上,以色列百姓并没有好好顺服摩西,摩西责备他们是“硬着颈项的”(申9:24;31:27)。然而,在本节,以色列百姓承认约书亚是摩西的继承人,并定意要在约书亚面前履行本当顺服摩西的一切。
1:18 摩西的继承人约书亚:本章上承申命记的最后一章,记录了在摩西死后(申34:5)约书亚被立为以色列领袖的事件。在这里,神使约书亚深深地认识到:①神必亲自引领约书亚,劝勉他当刚强壮胆(5节);②宣告神必实现赐迦南地给以色列人为业的应许(6节)。以色列虽从埃及为奴之地得到拯救(出12:37),并在摩押地与耶和华立约(申29:1-29),然而尚未踏进应许的迦南地;③明确地指出了以色列百姓为要得享神的恩典而必须遵行的法律(7,8节)。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