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箴言-《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十28至十一11行义与行恶
「义(人)」在本部分出现了13次,「恶(人)」则出现了12次,这样集中地谈论义与恶,是圣经其它地方不及的。两词在十至十三章其它地方,还分别出现了21次,进一步谈论本部分的主题,即义与恶的本质和报应。
「义人」的本质是正直、端正、纯全、守纪和公平。这与「正直」(例如十一3、6、11)有密切关系,而这词语更正确的意思是「率直」(比较十一5)。这两个意思也跟「诚实」有密切关联;本词的字面义是「完全」。这词也出现在十一章3节和5节;也参十章9节──并留意本词跟弯曲的对比。
义表现于诚实、公正、怜悯(即使对动物亦然)和按真理而行(十2,十二5、10,十三5)。表现于言语,则是有智能、有价值、使人滋润畅快和得着生命(十11、20-21、31)。行义为国家带来祝福(十一11,十四34)。箴言应许我们,义人会得着拯救、福祉、满足、成就、昌盛、喜乐、安稳、方向、生命之丰盛,并神与人的喜悦为回报。
相反,恶按着其本质,代表不正确、纷乱、弯曲和错误的事。它可以构成「弯曲道」(十9,十一20)。它可以包含反叛或过错(十12,十19,十二13)。它可以暗示不能达到我们期望的标准(十三6)。它可描绘为偏离正路(十17)。它可以是一件设计害人的事(十23,十二2)。它可指给人和自己带来烦恼的事(十29)。它可指到把事物颠倒(十31-32;参十一3中译作「奸诈」的另一个词语)。它可包含奸诈或乖僻(十一3、6)。它暗指不敬畏神或亵渎神,是故意不行宗教的道(十一9)。
在实质上,恶是以不诚实、欺诈、爱流人血、残忍和贪婪来表达自己(十2,十二5-6、11-12)。行恶的结果是羞耻和带来对社群的破坏,他们因而以恶人之死为乐(十一11-12,十三5)。它的本质既与义的本质相反,它的结果也与义的结果相反:被遗弃、败坏、惹麻烦、堕落、落入网罗、愤怒、饥饿、灭亡、希望破灭、暴力蔓延、无人纪念、充满恐惧、命不长久、痛失家园,而所拥有的,尽都化为泡影。
现代读者对于箴言充满信心地断言行义必然得益的观点,常常感到疑惑。「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十一4)似乎并不正确。关于这个难题,以下有几个意见。首先,正如箴言的其它方面,这显然是一个经验之谈(比较诗三十七25);它不单是神学教义或定论。对此存疑的现代读者,也许要多留意在他们个人的经历中,义人得到回报的证据。
其次,若箴言中断言的情况,较难在我们的社会中实现,那就可能反映了现今世界的邪恶(例如世上资源的分配并不公平)。箴言也许反映一个较着重人以合乎道德的方法去经营业务和与人相处的社会。因此,我们要努力对抗不公平,不只是因为看见我们因自己的恶行而处于危机中。
第三,箴言有时把一些现象普遍化;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本书知道生命是复杂的,不是一些格言可以道尽(比较十三23,三十1-4)。其它智慧书,尤其是乔布记和传道书,则较集中指出这些普遍化的情况常常不能实现。因此,概括性的句子和例外的情况,都需要留意。
第四,箴言集中于普遍的情况,是有其神学上的考虑。从神学的角度看,宇宙最终必以公平、公义运行。否则,全地的审判者便不能正确地安排各事。
第五,圣经其它部分对于现世生活中的不公平,则以预见未来有公义公平来把问题解决。箴言中这些产生困难的主张,需要从上下文去看,但不要因而夺去这些主张的价值。它们组成了圣经的重要见证,深信神是现世的主宰。圣经的信心不只是死后渺茫的盼望。
附注
十26至于对「懒惰人」的解释,参二十四章30至34节;也可比较本章第4节。第26节上表示他是使人发怒的。虽然在内容上,本节与上下文不符,但在形式上,则与第25节一致(译按:在原文中,两节经文皆有「像」或「正如」的用字,在中文和合本未能表达出来)。十一1继续采用十章32节的表达形式:「义人的嘴,能令人喜悦‥‥‥公平的法码,为他所喜悦。」至于神所憎恶的与神所喜悦的事,参十五章8节。第2节这里处延续十章31至32节的思想,即智慧或义人的言语也与谦逊相连;恶人或愚人的言语,则带着骄傲和羞耻。第4节「发怒的日子」是灾难的日子,有可怕的事情发生,好像有人降下烈怒一样。这句话没有暗示这事件实际上是源于神的愤怒(比较伯二十一30)。「死亡」同样是突如其来,贸然降临的。第7节这句话最好也解作忽然的死亡,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
十一9-14在群体中的言语
此处再断言言语有赐生命或破坏生命的能力(参十9-14),而本段特别提到在群体中的言语:留意文中提及邻舍、城和民。作者在这里谈到有理由发出欢呼喧闹(10节),也有另一个理由,保证可以闭口不言(13节)。
附注
第9节「得救」一词与第8节相连;这词跟第8节的「得脱离患离」相同。第9节下暗示本节是谈到破坏誓言或作假见证,而不是说长道短。第11节「祝福」似是指他们口里说出,而不是他们所接受的(从第11节下之平行句来判断)。
十一15-31财富
箴言察觉到一句看似单纯或实际的格言,需要有另一句格言来补充,并使事情变得复杂。财富可能似是从强暴,而不是从施予恩惠而来;施予只带来尊荣,而不是金钱(16节)。然而,财富也从慷慨施赠一己所有而来(24-26节),而若要得真实的财富,人就要行义(18-19、21、23、27、29、30-31节);神确证这事实(20节)。运用财富先要仔细地考虑,不要把钱财浪费在同情别人却要冒险的事情上,例如作中保,或为一个不认识的人作借贷的担保人(15节)。但运用财富时也要存仁爱的心,在上下文是指我们要慷慨,但也要对自己有利(17节),并且不要过于信靠自己的财富(28节)。在某些处境中,某项真理是适用的;但在别的处境中,则需要别的考虑。
附注
第16节新国际译本在本节加上「但是‥‥‥只有」(参修订标准译本);「尊荣」和「赀财」并不是相对的,却是相属的(三16,八18),而在原文中,并没有「男子」一词。因此,此处的论点可能是「得财富和尊荣有两种途径,一是透过恩惠(那是妇女的特征),一是透过进取精神」。第20节关乎神所「憎恶」和「喜悦」的事,请参十五章8节之注释。第22节是关乎财富的讨论,重点在财富从有价值的东西开始。第25节「好施舍的」字面意思是「一个有福的人」;比较第26节下。第29节在经文中,「扰害」指努力要得着财富,而态度是贪婪或吝啬的。第30节若从另一角度去理解第30节下,整体来说意思会更好,即「智慧人得着人的灵魂」。那么,整句的概念就是:义人对别人的生命产生影响,而智慧人则使人归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