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撒母耳记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撒母耳记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撒母耳记相关章:
注释

二十二1-5大卫得到支持

在第二十一章,大卫是一个孤单的逃亡者,落在极大的危难中。从迦特返回以色列境后,他不久便吸引到一些支持者。他的家人来找他,不是为了支持他,而是为他们自身的安全,而大卫不久便安排双亲往外地去,远离扫罗的爪牙。他的跟随者是一些不受法律保护的人,像他自己一样,而他们的数目可组成一队小型的军队。在扫罗眼中,他们无疑是背叛者和卖国贼。我们应怎样看?圣经其后会说明,大卫从未使用这军队去攻击扫罗或以色列的军队,但这是后话。大卫另一位支持者是一位先知,名叫迦得;我们可以看见神的手在作工,在给予大卫指引(5节)。这样,神确实仍与大卫同在。这位成功的将士成为了一位成功的逃亡者。他迁往犹大是聪明的做法,因可远离扫罗的首都。犹大是大卫所属的支派,他期望一些犹大居民对他有好感,是合理的。

二十二6-23挪伯的屠杀

这时挪伯是一个主要的圣所。在第四章,非利士人战胜后,示罗的圣所便被毁,而挪伯可能自此代替了它的重要地位。挪伯的大祭司亚希米勒,是示罗之以利的孙子。扫罗竟不理会亚希米勒有理的辩护(14-15节),在如此重要的圣所屠杀这么多的祭司,实在叫人惊讶。本章指出,扫罗至此已对每一个人都产生怀疑,包括乔纳单(8节)。他以为有人要谋反,而事实上并没有。我们要留意,他的臣子也拒绝遵从他的命令(17节)。

扫罗在挪伯施行的残暴,带来了他不能预见的后果。一个从大屠杀中逃出来的人,是亚比亚他(未来在耶路撒冷任大祭司的);他没有别的选择,惟有投靠大卫。这样,大卫在先知迦得以外,又取得了祭司的支持。

二十三1-14大卫在基伊拉

这部分把人的力量与神的辖管作了一个强烈的对比。无论大卫或基伊拉城中的人,都不能敌挡扫罗皇室的力量。本章指出大卫被迫一而再地向南迁,前往较荒芜的地带。基伊拉的居民也许对大卫十分友善(他们也是犹大支派的人),但他们不敢冒犯扫罗,招来报复。所有人都必已知道扫罗怎样对付挪伯的人。但纵使基伊拉人已准备把大卫交给扫罗(12节),他们也必对大卫仍心存感谢,因大卫刚救了他们脱离非利士人的伤害(5节)。这到后来对大卫仍是有用的。

那么,从人的角度看,扫罗有很大的力量;但真正控制着这些事件的是神,衪特别透过亚比亚他和以弗得,在大卫有需要时,给予引导(6节)。这样,大卫知道何时要往基伊拉,何时要离开,并如何逃过扫罗的手(14节)。神容许所有人和群体有完全的行动自由,但衪控制着事情的发展,以致衪的旨意得以达成。大卫再次逃过扫罗,并能为一个以色列人的城服务;他这行动在多年以后仍被记念。扫罗显出他并不适合作王,因为他攻击了自己的一个城;大卫则已经执行王的任务,打败国家的敌人──非利士人。

二十三15-28大卫在西弗境内

在西弗城附近是旷野地(14节)。在这样的地势里,很容易便可以躲藏起来,但要养活600人的军队,却并不容易。自二十二章1节以来,大卫军队的人数已增加了。这可能解释了西弗的人为何这样敌视大卫;他们也视他为威胁他们粮食供应的人。因此,他们愿意帮助扫罗去找出大卫的所在,但神再一次加以干预,而这次是利用非利士人去达成衪的目的(27-28节)。

这里有一个戏剧性的讽刺,就是虽然扫罗和他的军队找不到大卫,但乔纳单却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找到他。无疑大卫是设置了哨兵,他们为乔纳单引路去见大卫。乔纳单探望大卫的主要目的是叫大卫安心。在更新他们所立的约时,乔纳单再一次表示愿意臣服于大卫;换句话说,他放弃了作储君的身分。乔纳单早逝,不能守这诺言,但圣经作者用了乔纳单的应许,来指出乔纳单与大卫之间常存的善意。大卫没有从乔纳单夺去甚么,而乔纳单也没有甚么舍不得给大卫的。

二十三29至二十四22大卫与扫罗在隐基底相遇

第二十四章的故事记载了大卫逃亡时一件戏剧性的事件。这戏剧叫我们留意到大卫和扫罗一些重要的事情。在故事中几个不同的时候,两人都有机会把对手杀掉。两人都受良知驱使,并没有作出这样残暴的行动。大卫必曾受引诱,要杀害那追杀他的人,尤其是当他自己的士兵催促他这样做。但他的良知把他按下来;他甚至为了轻微损坏扫罗的外袍而自责。至于扫罗,当大卫突然跟他说话,他看见大卫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因大卫被困在洞里;但大卫的话激起了他的良知。因此,两人所说的话是尤其重要的。大卫向这样一位君王表达极高的敬意。我们知道,扫罗已被耶和华弃绝;但他仍然是王,是那藉撒母耳被耶和华膏立的人(6节)。大卫声言,没有人可以攻击以色列的君王。

扫罗诚恳地承认他以恶待大卫,而大卫则从未以恶待他。展望未来,他指出大卫将要作王。

经文在这里再一次为大卫辩护,免得后来有人指责他对扫罗和他的后裔(21节),心怀敌意。本章清楚指出,大卫不但饶了扫罗的命,而且还严肃地起誓,答应不剪除扫罗的后裔。这里强调大卫的话,指君王的身分与性命是神圣的,目的也许是训诫后来那些欲杀害王和叛变的人。

二十五1-11拿八的敌意

撒母耳的死(1节)表示一个时代的结束。他比大卫──他所膏立(十六章),并实际上已作主的人──先离世;但至少扫罗现已知道大卫是下一任的君王(二十四20)。撒母耳的工作已结束。

纵然扫罗曾表示后悔(二十四16-21),但扫罗与大卫之间,已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解。大卫仍与他大伙的跟随者留在犹大的旷野地区。扫罗不久又再发动攻势,要追捕大卫。这时,大卫每天要为他的跟随者提供饮食;本段指出这是不易为的。他尝试取得像拿八这样的富农的支持和供应,方法是协助他和为他逐出侵略者(如亚玛力人),然后寻求他慷慨的扶助。显然有别的农户是欣然帮助大卫的,但可能有些只是勉强地提供帮助;拿八本性是「刚愎凶恶」的人(3节),因而断然拒绝了大卫的请求。理论上他是有权这样做的,而他指大卫是一个悖逆「主人」奔逃的「仆人」,也离事实不远。然而,读者知道大卫并没有悖逆扫罗,而且神已拣选大卫作以色列的王;因此,拿八是完全不认识神的计划的。

二十五12-35亚比该的干预

大卫向拿八发怒,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可感到他在寻找食物供应方面存着一种不顾一切的态度。然而,拿八的行动绝不能使大卫谋杀的动机合理化。这故事显出,大卫有时也可以是冷酷和残暴的,但神仍控制着各项事件,并防止大卫行恶事。神所使用的人不是先知,也不是祭司亚比亚他的引导,而是大卫要杀害之人的妻子。亚比该是一个聪明的妇人(3节),这绝对不是一件巧合的事;她不但看见了危险,而且还马上作出有效的行动去防止悲剧的发生。她跟大卫说的话,提醒了大卫,那膏立他作王的神,必也保护他和照顾他的需要。因此,大卫不需要施行残暴和心存报复。

亚比该的话存着一个神学信息,从神的角度去解明大卫的立场。我们可以说,她的信息从人的角度看,也是很有道理的:大卫若攻击一个犹大的农户,将来他便极可能会失去犹大支派的支持。

二十五36-44大卫的婚姻

故事的结尾提到拿八的死,随着是大卫娶了寡妇亚比该为妻。从人的角度看,拿八是死于自然的,但作者指出了普遍的真相说,人的生死都在神的手中。我们可以肯定,拿八的邻舍也有此信念,并且留意到神可能会惩罚任何对大卫存敌意的人。因此,拿八的死可能帮助了大卫达成他的计划。

直至现在,扫罗的女儿米甲是大卫唯一的妻子(十八27)。扫罗把她嫁给了另一个人(44节)。这行动显出了扫罗对大卫的恨恶;这也是一个政治上的行动,意思是使大卫失去作为扫罗女婿的身分,不能因而登上王位。当时政治性的婚姻是很普遍的,而大卫娶亚比该和亚希暖(42-43节)为妻,是为了跟犹大中一些有影响力的家族拉上关系。他将来得以作王,会是由于得着犹大支派的支持,而不是由于现存皇室的支持。作者没有明说,但他显然看出大卫娶亚比该,是神为他安排的计划。

二十六1-25大卫在扫罗营中

这故事的要点跟第二十四章的要点相同。扫罗带着军队进入犹大,为了追捕大卫,并且几乎把他擒拿;大卫有机会把扫罗杀死,但他却宁愿跟他谈论,而扫罗又承认他曾恶待大卫。有些故事情节跟第二十四章十分相似,例如西弗人所扮演的角色(1节)。然而,许多别的细节是完全不同的。在这故事里,大卫并不像在二十四章,是无意藏在洞里,而是刻意到扫罗的营中来。押尼珥在这故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但在第二十四章则没有出现。然而,有些学者认为两章圣经都在描述同一个事件,只是用了不同的手法。重要问题是,圣经作者为何要述说两个如此相近的故事呢?答案可能是他想加强第二十四章的重点。以色列人相信双重的见证(申十九15),这里大卫第二次抗拒了引诱,拒绝伤害「耶和华的受膏者」(9节);扫罗也是第二次承认他的过错(21节),并说出大卫会有光明的未来(25节)。因此,作者是再次强调大卫拒绝对扫罗作出任何伤害,并且扫罗(在较理性时)把问题全归咎于自己。

这故事中一个新的要素,在于大卫在19节所说的话。本节遥指下一章,当时大卫无奈地要离开以色列地,逃往非利士人的境内。大卫的仇敌后来指大卫是背叛以色列的,指他甚至曾敬奉非利士的假神。第19节并不是指大卫实际曾敬拜非利士人的神,但却叫我们留意,在外邦地区里,并没有敬奉耶和华的殿,叫大卫可以敬拜真神。因此,大卫是指出他极不愿意离开以色列边境,以致他咒诅那些要为此事负责的人。

第21节扫罗称自己为胡涂人,正如亚比该因她丈夫敌挡大卫而称他为愚顽人(二十五25)。两字在希伯来文中是不同的,但意思却是一样。所有对抗神计划的人,最终只会显出自己是愚顽、胡涂的人。

二十七1至三十31大卫在非利士境内

这是大卫的建国大业中最艰难的时期。大卫既不能留在以色列境内,便惟有投靠一个非利士王。大卫带着一队细小的军队,而非利士人显然不会欢迎以色列军,除非他们可以跟本国的以色列人作战。大卫的军兵有一个优势,就是以色列王扫罗显然是他们的敌人。大卫要令非利士人相信,他和他的军队会继续跟扫罗和全以色列为敌。然而,大卫当然不希望攻击以色列人,而他若这样做,就永不能作以色列的王。因此,他在军队的粮食和财政问题之外,又要面对一件十分艰难的事。但他成功了,因为神仍然「与他同在」。

二十七1-12大卫与亚吉王

大卫又再仅仅逃过扫罗的追捕,这证明他不能无止境地逃避缉捕和死亡。他那600人的军队不能长期隐藏起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必不受中立国家或扫罗的同盟所欢迎。大卫唯一的希望,就是投靠扫罗的仇敌非利士人。因此,他返回迦特去──他先前曾短暂到访这地(二十一10-15)。这次他得到非利士王亚吉的礼遇,得到洗革拉作住宿之地。我们在这非利士人的决定中,也看见神的控制和干预。洗革拉邻近以色列边境,而亚吉期望大卫会攻击犹大的以色列人。然而,洗革拉也接近另一个边界;在洗革拉南面,住着几个部落,他们是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的仇敌。这是大卫可以攻击犹大的仇敌,叫犹大人得益处的机会,而同时又可瞒骗亚吉。亚吉可以亲眼看见从战争掳掠的物品,但他没有猜测战利品从何而来。大卫也可利己,因为这些战利品能供应军队食物和生计。

大卫明显有这种抓紧机会的技巧。从基督徒的观点看,我们不能称赞他使用欺诈手段,也不能为他杀尽敌方的男女而赞许他。本段当然不是要称赞欺诈和残暴。基本上,此处是要指出大卫处于何等困难的境况中──这是由扫罗造成的困境。这也显出大卫决心不作任何伤害本国人的事,只会作任何可行的事去帮助他们。他的首要职责是帮助以色列,而他没有感到要向以色列的敌人负责任。

二十八1-25扫罗求问灵媒

事件此时开始进入高潮。撒母耳记末后数章谈及一件主要的事件,就是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之间的一场大战,其间关乎3方面的行动和命运──扫罗与以色列军队、非利士军队,以及大卫和他那细小的军队。非利士人发动这些事件,他们把兵力集合成一队劲旅(1、4节)。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之间的战役,多在以色列的南部展开,但这次非利士人改变了战略,集结在北部的书念。他们大概是要把以色列分割成二,把扫罗和北方支派分割开来。无论如何,扫罗不能忽略这威胁,而似乎他被迫要在平地上作战;非利士的战车在平地极之有利(通常以色列人可以在山区作战,因战车在山区没有多大用途)。因此,以色列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而扫罗亟需寻求军事意见。虽然故事是以个人为主干,但我们必须知道,扫罗是以色列王的身分,而不是个人的身分,去寻求指引。但作为以色列王,他得不到先知的帮助。

第6节提到3种寻求耶和华旨意的方法;「乌陵」指祭司的以弗得(参十四37)。扫罗不能再请教撒母耳,因他已经死了,除非他藉灵媒来求问他;但扫罗自己已把所有灵媒赶出国土。旧约律法不容许人求问死人(通灵术;参利十九31;申十八9-14),而扫罗曾厉行这些律法。现在他要求问灵媒,并且要远赴北方的隐多珥──往非利士营那边──可见他正落在极度的困境中。

圣经作者在这里不是要攻击或嘲笑通灵术的做法;他只是在描绘扫罗的不顾一切和耶和华坚决的旨意。无论是神容许撒母耳再现,或一些灵体以撒母耳的形象出现,对扫罗来说,他是看见撒母耳和听见撒母耳的声音。这声音重复和确证耶和华要弃绝扫罗而拣选大卫。

第19节又提出一个新的预言,是关乎翌日战争的结果。

故事目的是强调扫罗的无望──并指出他怎样低沉,当时即使罪犯也帮忙安慰他。按着扫罗的律法,那妇人是一个罪犯。本章当然不是认可通灵活动;神的指引从来不会是从通灵而得的。

二十九1-11非利士人与大卫

我们在第二十八章已看见扫罗如何无助,而他的处境也没有盼望。虽然处境不同,但大卫似乎也同样无助,只可指望非利士人仁慈的决定。他的军队太小,不足以跟非利士人作战,而他也不敢违抗命令;他唯一的希望是继续欺骗亚吉。若亚吉说服了其它非利士君王,相信大卫是忠心和可靠的,则很难估计大卫会怎样做。然而,其它非利士王驳回了亚吉的决定。他们认为大卫的军队在战场上可能会改变立场,这样便会使非利士人战败,那显然是危险的(4节)。他们也记得大卫是一位声望极高的战士,以色列的妇人曾唱歌颂扬他(5节;参十八7)。作者并没有明说,但他让读者去作出结论说,神真的推翻了亚吉的决定,把大卫从一个不可能面对的处境中拯救出来。

第1节这插曲在亚弗发生,在非利士人北上书念安营之前(二十八4)。换句话说,第二十九章的事件是在第二十八章的事件前发生的。

第6节亚吉在此指着以色列人的神起誓,大概因为他是跟一个以色列人讲话。他在第9节所说的「神的使者」则较不明确;那可能是一个惯常的说法。本段并没有暗示亚吉敬奉耶和华。

第11节以色列的军营已在耶斯列(1节),因此本节是暗示战役的开始。

三十1-17大卫击败亚玛力人

故事随着大卫向南走,返回大卫在洗革拉的总部,而基利波之役则留待第三十一章再详述。作者给予这样的细节,目的是强调战役进行时,大卫和跟随的人与非利士的军队相距极远。我们可以想象。大卫的仇敌后来散播谣言,说大卫和跟随的人曾帮助非利士人击败扫罗的军队。相反地,本章指出扫罗与非利士人的战役进行期间,大卫正在攻击以色列人的仇敌亚玛力人。

这故事的另一个重点是,那敌人是亚玛力。第十五章曾记载扫罗没有消灭亚玛力人,而他们一直是威胁着以色列的人。那是耶和华弃绝扫罗的缘因。现在在第三十章里,作者描述大卫正在进行一件应已由扫罗做完的事。

三十18-37大卫夺回掠物

四处流浪的侵掠者不容易找到,而大卫竟把「亚玛力人所掳去的……全都夺回」,没有失落一个,就近乎是一个神迹。

第7节指出一个重点,把大卫在困境中的持守,跟扫罗在第二十八章的做法作出强烈的对比。扫罗求问一个灵媒,而大卫则向属神的人寻求神的旨意。扫罗的求问带来彻底的绝望,而大卫的求问则使他得着鼓舞(6节)。

神不但加以干预,防止大卫跟本国的以色列人作战,神所控制的时间更是完美的。大卫和跟随的人返回洗革拉,远比亚玛力人所预期的时间为早。否则,那些被掳去的妻子和儿女可能已当奴隶给卖出去了。

本段表示大卫如何在他的军队上行使权力;他们是粗暴的人(参6节),而其中也有一些恶人和匪类(22节)。我们在这里见大卫已像王一样作决定(尤其看25节)。他整体的政策是使所有跟随他的人平等得益,并要回报那些曾在他们逃避扫罗追捕时接待他们的犹大城镇和地区(27-31节)。这是一个灵巧的政治转向:时候来到时,犹大人就会自然选他为王,而不愿服侍扫罗的儿子(撒下二10)。

三十一1-13基利波之役

这战役因基利波山而得名。战役在平原开始,但战败的以色列人被追赶至山上,衪们有许多人死在那里,包括扫罗和乔纳单。本章没有说出死伤人数,但显然是非利士人的一次重大胜利,使他们占领了好几个以色列人的城邑(7节)。扫罗的统治就此在灾难中结束了──对扫罗本身和对以色列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似乎非利士人的神得胜了;但撒母耳记下继续述说大卫怎样彻底打败非利士人。

本章最后一段给扫罗作王的故事写下了很合适的结尾。他以王的身分所作的第一件事是拯救基列雅比城(十一章);基列雅比的居民现在则救出了扫罗的尸身,并把他的骸骨庄严地安葬了。他们何以把尸首焚烧是一个谜,因为火葬似乎并不是以色列人的惯例。无论为了甚么,这个行动目的都是尊重死者的。

因此,撒母耳记上以一个悲剧性的脚注来结束了。然而,神的发言人已预言了这个悲剧(二十八19),而那并不表示以色列的神已被打败。衪已拣选了以色列下一任的君王,并装备他作一名比扫罗更骁勇的战士,更好的领袖。神会在自己认为适当的时候,处理非利士人的胁迫。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注释   圣经   大卫   祭司   基督徒   十二章   文摘   唐纳   二二   撒母耳记上第廿二章   大卫   以色列   的人   士人   祭司   米勒   先知   犹大   耶和华   支派   自己的   以色列人   这是   注释   他们的   约拿   简介   比亚   百姓   点此   利亚   圣经   思想   有何   摩西   军队   都是   耶路撒冷   儿子   君王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