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十七章-《每日研经丛书》
撒母耳记上第十七章-《每日研经丛书》
究竟实际方面,耶和华的灵离开扫罗是什么意思(十六14)?另一场战事,迅速和清楚地提供一个事例。非利士人再次差遣军队入侵以色列地,扫罗现在可以征募一队正规军,去对抗非利士人的部队(1节以下);但这次却有一种新鲜和恐惧的经历,即敌人有一个庞然大物的战士,他发出的挑战,使得以色列人完全不能够回应。现代的战争特征完全不同,故此我们十分不熟悉这种有如单独格斗和代表者的格斗。然而在以色列的世界,战争会依从各种惯例常规;故此以色列忽视或拒绝歌利亚的挑战,是极其羞辱的事。然而他们却找不到什么人,有勇气面对这个非利士的战士,故此僵持了约六星期(16节)。
对以色列这是很受侮辱的情况。有人会低头思想,约拿单在密抹有很明显的勇敢(参十四章),为何他不自告奋勇出去?又为什么押尼珥,这位最高统帅,不去找一位强壮的以色列士兵,最少给歌利亚一些应战?然而叙述者不大关心约拿单或押尼珥,事实上他的兴趣集中在扫罗身上(他也是一个很高大的人,参九2),他很惊慌──以色列众人也与他一样(11节)。这样,扫罗丧失了他早期的勇敢的质素和军事上的领袖才能,结果全军队,包括约拿单和押尼珥在内,全部士气低沉。这是扫罗失去上帝的同在和上帝的灵的实际结果,很明显这些对国家领袖都是很重要的,是民族战争的生命力。
就扫罗这个个案,这里有一个普遍的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就是昨天的领袖,不一定是今天的领袖。基督徒领袖不能太过倚赖过去的成功,必须立足在持续的信心和上帝恩赐的不断更新。事实上只有一位领袖才是永不失败的,乃是‘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祂是‘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十二2;十三8)。
……和大的回应(十七12-40)
这章圣经的一部分介绍大和他的家亲,好像是第一次那样;暗示扫罗并未曾遇见过(除了15节之外),并且没有提及他作战士的经验,参看卅三至卅六节;并比较十六章十八,廿一节。在这一点惟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圣经作者采用不同的文献来源;这文献假设大的故事,由他对歌利亚的战斗开始。作者自己必定是加上了十五节,作为解释。很可能正确的故事发生的次序,乃是首先大在宫廷作乐师,跟他打败歌利亚,然后他成为扫罗的拿兵器者,并且最后他在扫罗军队中得到更高的级别。
这样,圣经作者在这里使用的文献,省略了大的早期历史,这样做的效果,提高了整个故事的戏剧性;当大拯救以色列时,他是个不知名的人,一位牧羊人却打败有经验的战士;年轻的少年人打倒一个巨人;(十八18)这个村童迎娶了公主。很不幸地的在我们这个怀疑的时代,这样黑白分明的照片,却不能使读者都相信;但若有人将这故事当作神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功绩可以解释大异常地兴起,由寂寂无名到有声望,得到一种信誉,以致扫罗嫉妒他。
这个戏剧的突出地方,从某一角度来看,只是好的故事叙述;难怪大与歌利亚的故事,是圣经中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故事之一。然而,比艺术上的成就更多的,是在这叙述中,有几个教训及神学要点:
(一)非利士人辱以色列,即是辱上帝──针对上帝(26节)。这种无神的傲慢,最终会遭受上帝的惩罚;这种认知,马上成为大的信心和勇气的来源。
(二)大已经很好保护过他父亲的羊,免受野兽的抢掠(34节),现时的情况并无不同:以色列国乃是上帝的羊(很熟悉的一幅圣经图画,参见结卅四章及约十14),而歌利亚也是抢掠者──当然非常危险就像野兽那么厉害。大使用一种牧羊人的武器来打倒歌利亚,这是很适当的象征。
(三)大没有低估危险,但他看见上帝的目的和上帝过往对他的美善(37节)。
(四)大拒绝扫罗的籣甲,也是有象征的意义:大兴起作王,完全是因为上帝,而不是扫罗给了他任何的好处。
(五)在整个情节中有一个教训,上帝安排一个合适的人在适当时间出现。不单是将大的三位兄长放在战场上是机会,他们的父亲耶西、差遣大供应食物给他们也是机会,大兴起作领导是豫定的,大就这样拯救以色列脱离非利士的威胁。
大的胜利(十七41-58)
当最后两位主角对阵时,争辩持续了一段时间;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最后大得胜了。最早期的读者尚未读这故事之前,已经很熟悉这内容,因此这故事花很少时间在实际的对阵上;三节圣经已经足够(49节以下)。这结局对以色列非常重要;歌利亚之死只是胜利的开始,逼使非利士人撤回到他们自己的境内。迦特和以革伦(52节)是他们五个主要城市当中之两个,位于沿岸的平原(看下图)。与十四章廿三,四十六节比较,那里扫罗胜利的效果不像这里深远;而与廿九章十一节比较,那里只有当大被逼离开扫罗的军队之后,非利士人再次重返以色列国土。故此,在他的第一场战役中,大所达成的,比扫罗一生所达成的更多。
这场战斗的经过描写得既简洁及精彩,在未动手前,花相当的篇幅在舌战方面(41-47节)。哥利亚说的话,表示他对这位最后出现的以色列不像样的战士的轻蔑和愤怒,在这种环境下是很自然的;这些话在两方面犯了错误。再一次,他的傲慢和他的自信是很明显的──这种骄傲将导致失败。第二,他指他的神的名说话(43节),这使大感到不是人与人的战争,乃是一场上帝与假神的战争。相应地大的回应挑战以下几点:他的对手所信靠的完全错了,以为倚靠自己的勇猛和厉害的武器可以取胜。相反,大完全信靠以色列的上帝;值得注意的是,他没有放弃武器和使用这些东西的技巧,正如克伦威尔(Cromwell)著名的话:‘信靠上帝……并且准备万一。’这里给以后的以色列人一个重要的功课,面对‘巨大’国家犹如巴比伦;国家的勇气来自信靠全能者,但也需要有外交、政治,甚至军事技术的配合。
这章圣经的最后一段,再次强调大的寂寂无名。扫罗询问有关他的那些问题的目的,我们不十分清楚,但很可能与他在较早时,对若有人打败哥利亚的应许有关(25节);愈多认识大的背景变得愈重要,现在他成为了宫廷的重要人物,和王的女婿,读者可能察觉到大引起扫罗的首次嫉妒,是因为大显出扫罗所缺少的勇气,而且全军队都觉察到。
从个人的角度看,大和哥利亚的故事标志着,大的兴起和扫罗的衰落进入一个新阶段;从国家的角度看,这是上帝看顾祂的百姓,并且满足他们需要的另一个例子。两方面都一样重要;这是上帝对以色列看顾的一部分,祂将同时拯救他们脱离非利士的管辖,并且赐下最好的领袖给他们。大已经证明他自己是位真正的牧人,拯救他的‘羊’脱离好像‘野兽’一般的非利士军队之攻击。
──《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