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彼得后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彼得后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彼得前书相关章:

 

彼得后书

导论

作者

作者对其身分的交代绝不含糊。他直言自己就是「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门彼得」(一1)。他曾目睹耶稣登山变像(可一16-18),当时在场陪同耶稣的,只有彼得、雅各布和约翰(可九2-12)。这是他写给同一群收信者的第二封信(三1),对他们的称呼也显得很熟稔(三1、8、14、17)。此外,他称保罗为「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三15),而在他执笔写此信的时候,他预期自己离世的日子不远(一14)。

这里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上述有关作者身分的事实,是为了使人相信它是出于某人的手笔,后来才加上去的。不过,当代有一个流行的论调,认为本书信是「伪作」(pseudepigraph),即是在一个重要人物死后才由后人冒名写的,内容是设想那人在他的处境中会谈及的有关事情,由此使人相信它是出于作者本人的真迹,提升该书信的价值。以下是支持这观点的论据:

第一,有人指称书信的语言和风格与彼得前书并不近似。我们在当中发现一些采用夸张手法来书写的复杂词组。这点在第二章尤为明显,作者在此尽情发挥主题,就如他在彼得前书三章18至22节所做的一样。无论如何,彼得前书所谈及的是另一些事情,西拉亦可能有提供意见(彼前五12)。但事实上,两封书信有着显著的共通点。有些字词和词组只在这两封书信中出现,却在新约其它书卷中完全找不到。例如用「美德」来形容神(一3;彼前二9);「脱离」(一14;彼前三21);「止不住犯罪」(二14;彼前四1:「已经与罪断绝」)。另一些在别处不常见的字词,包括「爱弟兄的心」(一7;彼前一22);由此字根衍生出「亲眼看见」的字根(一16;彼前二12,三2);和「加上」(一5)。论到有关预言(一20-21;彼前一10-12)、基督徒的自由(二19;彼前二16)和末世(三3、10;彼前一5)的句子也十分近似。

若将本书信与使徒行传记载彼得的演辞互相对比,便能够显出两者皆运用类似的语言:「虔敬」(一6;徒三12:「虔诚」);「不法的事」(二8;徒二23:「无法之人」);「同得」(一1;徒一17:「得了」)。我们又可以在彼得后书二章13节、15节(「得了不义的工价」、「贪爱不义之工价」)和使徒行传一章18节(「作恶的工价」)找到相同的词组。此外,彼得后书三章10节和使徒行传二章20节均引用了旧约有关「主的日子」之意象(珥二31)。较近期的研究指出,那立论于语言运用上的反对意见,其支持论据并非如最初所提出的那么可取〔若想进一步研究,可参E.M.B. Green, 2 Peter and Jude (IVP, rev. edn. 1987), pp. 16-19〕。

第二,有些人对彼得是本书信的作者仍然存疑,因为初期教会似乎对接纳本书信为正典感到犹疑。可是,它最终已列为正典,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而接纳它的时期,正值诺斯底主义者散播其假冒彼得之名的伪作。

第三,由于彼得后书包含了犹大书的大部分内容,所以有人认为犹大书必然是早于彼得前书的作品。彼得若已经写了本书信,犹大就没有必要再写犹大书。可是,他们亦争论像彼得这样的一位使徒领袖,是不会引用犹大的作品,因为若这位犹大就是主的兄弟,他只是在耶稣复活之后才相信祂的(参可六3;约七5)。这论据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因为犹大可能先读了彼得书信,并消化了当中的内容,然后再写另一封信给那些没有机会读到彼得书信的教会,而且彼得也未尝不可以采用其它材料。不论是彼得抑或犹大,都有可能引用其它数据来笔伐那些假师傅。

第四,另一些人则指出,彼得后书的教训应该是针对较后期的情况。但事实上,本书信所攻击的假先知,其散播的恶种已经存在:在教义方面,出现于歌罗西(西二18);在道德方面,出现于哥林多(林前五章,六12-20)。另一方面,彼得后书对基督再来的教训(与彼得前书一致),反映了初期教会对主再来的盼望。敬虔的人切切仰望主再来的日子(三12),惟独「讥诮的人」故意忘记它(三4)。在此提出这教义,就如前书那样,是为了激励信徒过圣洁的生活(参三11-14;对比彼前一7、13、17,四7、13)。

近期,保守派学者更留意到一个事实,就是有关「冒名著作」的理论产生了一个重要的道德问题。新约时代的假师傅曾冒名写信,他们这种行为遭到保罗的痛斥(帖后二2,三17)。历代以来的教会都斥责这种缺德的行径。在一封强调圣洁和真理的书信中(一3-4、12,三11、17),像这样一位真诚的作者,若在一章1节、16至18节和三章1节渗入虚假的个人资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教会既要求信徒在各方面有崇高的道德标准,就绝对不可能接受这种骗子。

写作地点和年代

从三章16节看来,彼得在写本书信时,似乎已经有不少保罗的书信在教会内传阅。有些人根据一章12至17节来推论,福音书在当时亦已广泛流传,也有人认为三章4节是暗示第一代的基督徒在本书信写作之时均已离世。

从其它提到彼得后书的著作中,显示彼得后书最迟是在第二世纪初期完成。第二章所攻击的异端仍然是处于酝酿的阶段,这点可成为将本书信的写作日期定于第一世纪末的论据。我们若接受彼得为本书信的作者,那么,将写作日期定于彼得临死前的那个时期(一14),大概是主后60年左右,似乎是最可信的。

本书信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有关其写作地点的线索。我们若相信它是由彼得写的,那么,他的第一封书信是在罗马写的(参彼得前书的导论),这第二封信亦很可能是在那里写的。

写作对象

我们可以从三章1节推断本书信与先前的信均是写给同一群基督徒。否则,一章1节可能表示本书信会在更广的范围内传阅,当中包括了会接获第一封信和三章1节所提及的受书者。

受书者显然是那些开始受到诺斯底异端影响的教会群体,我们知道此异端最先在小亚细亚散播(参歌罗西书)。这里的教会有犹太人和外邦人信徒(参彼得前书的导论)。根据本书信一些不寻常的词组来争论受书者的身分,无论是对本书信或先前的信来说,均是难以成立的;例如,一章1节若表示受书者是外邦人,那么,三章2节便可以作为支持受书者是犹太人的论据。

它是否一卷完整的书信?

最近有人提出,本书信原本只有第一和第三章,第二章是后来加插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本书信最初是逐章传阅的,第一章便是三章1节所提到先前的信,第三章是一章13节所答应的提醒,而第二章又是后来的补充。另一些人则试图将他们认为是由彼得所写的部分分开来,然后宣称其它部分是由后来一位编者补充的。

我们有两个充分的理由来反对以上的论点:没有任何抄本的证据支持书信任何部分的内容曾在某段时间内分别传阅;同时,书信的3章内容均展示出明显的一致风格。

写作目的

我们从书信的内容可以看到当时萦绕作者的3个重要思想。首先,作者有感自己离世的日子将近,他以牧者的关怀来提醒他的基督徒朋友要继续在信仰上成长;其次,假先知的出现会妨碍信徒的灵命成长,因此必须对这类人提出指责;第三,主耶稣必会再来,信徒必须作好准备。彼得在他前一封信已谈及第一和第三个主题,第二个主题似乎是他写彼得后书的主要理由,不过,最好是从基督徒的成长和目标这个角度来理解本书信。

彼得后书与其它新约书卷相似吗?

读者只需速读彼得后书一遍,便不难发现它几乎包含了犹大书4至18节的大部分内容。这事实引发了以下各论点的产生。

有人认为是犹大书先写成,因为彼得后书加添了许多犹大书没有的内容。倘若是先有彼得后书,那么,犹大书便只是按着已经传阅的书信,再补充几节经文。不过,犹大可能是将彼得后书加以浓缩,来满足先前未收到彼得书信的教会之需要。另一些支持先有犹大书的人则指出,彼得将犹大的严厉语气转为温和,浓缩了他的隐喻,又删减了引用的次经。但是,这些论点亦可以反过来说,是犹大认为有需要重写彼得后书,使它的语气变得更加严厉,增加一些含糊的隐喻,和引用次经的经文来支持其论据。

那些认为是彼得后书先写的人,亦采用以上的论据作为反论证。有人指出,像彼得这样一位有地位的人,似乎不会引用像犹大那样默默无闻之人的书信。有人亦提出,彼得是预见将来会出现的危险(二1),而犹大书所反映的危险却已出现了一段时间(4)。不过,彼得在运用动词的时态方面并不一致,他在二章10节下至19节,谈到这些危险的假先知已经展开了他们的工作。

另一些人则认为,彼得后书和犹大书有着共通的资料来源。他们提出这个可能性,是因为以上两方面的理论均有其问题。这个假设虽然能处理其中一些问题,但仍然未能解释,假如犹大只是将大部分最初的数据重写一遍,为何他要写另一封信。我们得出最可能的答案,就是他节录了彼得后书来符合他本身的需要。

至终,公平地说,我们必须承认对于哪卷书信先写的问题,我们并没有最后的答案。彼得后书亦有些地方跟其它新约书信有显著的近似之处,这将在以下的注释部分提出来。

主题

彼得写彼得前书是要鼓励散居于各地、随时可能要面临逼迫的信徒。彼得后书则是要鼓励那些遭受两方面危险所威胁的信徒:假师传散播假道理,而导致人的行为趋向败坏(二2、13-15;参启二14-15、20-24;西二8至三17)的假先知(二1);以及讥诮者利用基督还未再来为借口,随从私欲过活(三3)。

彼得用正面的教导来坚决抗拒这两类人。即如前一封信强调主耶稣的榜样,这一封信亦强调耶稣生平的事实(一16-18)、基督徒的信仰就是真理的道路(二2),以及基督再来的真确性(三10)。为此,信徒的成长是重要的(一5-8,三18),同时也要预备主的再来(三11-14)。污秽的私欲是一个圈套(一4,二10、18,三5);信徒不单不可误入圈套,反要热切追求神的旨意(一5、10、15,三14所用的字词,均是源于「热心」这个字根)。我们所盼望的是新天新地,其中污秽的私欲被神的义取代了(三13)。彼得在三章1节表达了他的目的是要激发诚实的心,而他在一章5至8节概述了信徒成长的模式,并藉此来达致这个目的。他在一章10至11节的话让我们明白书信的主旨。那是以基督为中心的思想,引往以神为导向的生活。它让我们重新肯定自己是蒙神呼召的,并帮助我们与祂保持完好无损的关系。它鞭策我们迈向最终的目标──当基督再来的时候,我们能欢欢喜喜地进入祂的国。

应用纲要

本书信着重劝勉信徒为其基督徒生命奠定稳固的根基,过圣洁的生活,以预备迎接主再来。这些真理对当代的基督徒同样重要,因为他们跟最初的受书者一样,面对社会中多元化信仰所带来的压力,以及那相当吸引人的所谓「新纪元运动」的理论。所以,追求属灵智慧,并活出信仰、分辨真理是十分重要的。

彼得后书大纲

一1-2 问候

一3-11 劝勉信徒在属灵上成长

一3-4 神已提供了成长的途径

一5-9 目标是成为结果子的门徒

一10-11 终极目标是获得完全和最终的救恩

一12至二22 强调这些事情的理由

一12-15 彼得个人的劝勉

一16-18 信心建基于事实

一19-21 这些事件引证了众先知的话

二1-22 必须小心防备假先知

三1-16 提醒信徒紧记主再来

三1-2 呼吁信徒紧记应许

三3-4 提醒信徒不要理会讥诮者

三5-7 不要轻忽此话的理由

三8-9 神延迟的原因

三10-13 重申主再来的事实和它的后果

三14-16 劝勉信徒要有合宜的行为

三17-18 总结及归荣耀给神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彼得   导论   注释   圣经   书简   基督徒   概论   文摘   道尔   唐纳   彼得   犹大   书信   本书   使徒   基督   的人   保罗   圣经   作者   教会   信徒   异端   新约   导论   注释   基督徒   经文   再来   福音   教训   世纪   先知   书中   耶稣   基督教   师傅   自己的   知识   他们的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