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彼得前书绪论-《中文圣经注释》

彼得前书绪论-《中文圣经注释》

彼得前书相关章:

彼得前书绪论

  彼得前书是写给散居在小亚西亚北部一带的基督徒的。“殷忧启圣”的道理,彼得当然知道,他要他的基督徒朋友也知道──而且充分地在生活上表现出:“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基督徒精神来。书中称他们为“上帝的选民”。这种“天之骄子”的思想,强烈地支持那些信仰遭受苦难和迫害的信徒,不至于临难变节。作者一再以耶稣基督的福音──他的死,复活,和再来的应许──劝勉他们,给他们希望。“为主受苦”是每一位信徒必经的磨练,“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信心经过考验成功之后,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日子”得到奖赏。

  除了以上伦理性的强调之外,作者也有大段基督论,只是相形之下,不免逊色,彼得曾经否认过耶稣,但他痛定思痛,眼见山雨欲来,逼迫即将面临整个罗马帝国的基督徒的时候,能不兴“秋风秋雨愁煞人”之思,而对许多同道加以警戒么?从第三章开始,作者讲解狭义的,信徒生活的标准(请参阅新约概论第十七章“从一般书信看福音的广传”内的“伦理的书信”)。

收信人

  写信人在本书一开始就指出,这封信是“写信给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1)。亚西亚当然不可能指今日的亚细亚洲,同时这五个地区正是罗马帝国所辖的省分,由东到西,横跨小亚西亚半岛的大部分(即现今土耳其国境)。虽然新约圣经记载了保罗在加拉太与亚西亚的许多宣教工作,却未提到保罗或彼得在本都、加帕多家和庇推尼的脚踪。以上五个地区几乎成为顺时钟的安排次序,而且都在小亚西亚境内。

  无论如何,收信人可能是包含犹太人与外邦人两大团体,而且后者可能居大多数。有谁能比外邦人的信徒更加了解本书二10的微言大义:“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上帝的子民”?另一方面,又有谁比得上犹太人基督徒对于彼得信手拈来的旧约经典耳熟能详,心领神会?比如书中二6所形容的“利未式”的教会形像。

  历来经学家对于收信人到底是犹太人或外邦人?常常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加尔文认为这一批读者群应该是犹太人的基督徒,而奥古斯丁却认为收信人为外邦人的团体。本书注释者采取各家申论,不走偏方,而主张读者群应包容上述两大集团。他们乃是有志一同,聚在一处,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加三28),虽然外邦人铁定居大多数。

发信人

  彼得为发信人,乃本书开宗明义的自我宣告。不料如此“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地自报其名,在近年来引起的怀疑却比从前更为普遍。可分为下列三点讨论之:

  首先是对于本书行文的优美华丽,不可能出自一名“没有学问的小民”(徒四13)之手笔。到底这位捉刀的人是谁呢?试观五12即呼之欲出。国语和合本只说托西拉转交此信,而希腊文及英译本皆有“靠西拉的帮助”云云。可见西拉不仅是一位“忠心的兄弟”,同时也是一位“能文的秘书”。彼得略略地写了这信,加上西拉的润色,画龙点睛,使本书读来雅驯流畅,风格典丽,并非不可能。

  其次是指本书论据中有许多保罗的影子,彼得何许人也,自不屑为之。例如:论政府的部分(二13~17)即与罗十三1~7颇为相似;而接下去论家庭生活的部分(二18~三7)又与以弗所书的一部分(五22~六9)如出一辙;连开场白(一3)与基督论(三22)都跟以弗所书(一3、20、21)所载相仿。这种神似的程度,令人无法缄默。然而彼得与保罗师出同源,殊途同归,当时盛行的初代基督信仰,可谓放诸四海而皆准,思想意识正是“英雄所见略同”,故有些神学思想难免雷同,就连请安的话有时也不约而同(一3),何况有一位保罗的同工西拉(徒十五22、27、40)居其间,自由引述相似论据,使两大名家之言,相互辉映,基督信仰更加发扬光大。

  末了是书中所指的逼迫(四12~16)似乎须至第二世纪初期罗马皇帝他雅努的时代才能看到,斯时彼得已经从容就义了,怎么还可能写出这样的书信呢?按上述所言及的逼迫,并未明指为赴汤蹈火的殉道──即被处极刑,他只是说:“你们当中有人受苦,不可是由于犯法而受苦,而是为作基督徒而受苦”。退而言之,若彼得所指果为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这种牺牲在新约时代里并非陌生,散见于新约著述的篇幅中(可十三9以下,帖前二14~16,来十32~39)。

  由此看来,彼得作为发信人一节,不仅不容易推翻,反倒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他的“著作权”。作者的坦承其名(一1),亲炙基督的生平(二21以下),某些自述的资料与路加福音所载若合符节,比如:彼前一7对照路廿二31~32并影射变形山上的经历;而主的预言他终必坚固其他的弟兄也与本书宗旨相合(五10);耶稣复活后与彼得的谈话反映于二25,五2~3;彼得的失败经验又重现于一3的措辞中;称基督徒为活石(二5)又好像是一种夫子自道(约一42彼得又名矶法,意为石头)。

  除此之外,彼得在本书强调基督的受苦,似乎更上一层楼。最早在福音书他曾经拒绝对主有这样的期待,在使徒行传里他的讲道中已承认十字架为上帝对弥赛亚计划之一部分,主复活以后使他觉得今是而昨非,到了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首肯受苦是门徒的代价之一。本书对于基督受苦受难的描述,正显明彼得的心路历程,出幽谷而迁于乔木,这种为基督受苦作见证的经验,真是“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若非身历其境的人,谈何容易?彼得为他的救主作喉舌,为他的真知作见证,为他的信仰作诠释,肯定了他在教会历史的地位,本书的著作者真是舍我其谁,如假包换哩!

送信人

  本书的送信人为西拉,他不是专门为人送信的邮差,也非随手就替人带信的人,他与彼得的关系可不简单:他是彼得“所看为忠心的兄弟”,而且也是帮助彼得写成本书的人(五12),彼得得到他的助益匪浅。他本为初代教会的先知,并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徒十五22~32),又具罗马政府的公民权(徒十六37),被使徒议会派为代表,偕保罗和巴拿巴到各教会宣慰会友,报告耶路撒冷议会的决议(徒十五22~23)。后来保罗与巴拿巴因为马可的缘故分道扬镳,西拉就伴保罗继续福音的征程。他与保罗在腓立比境内同甘共苦,并为阶下囚。当保罗离开庇利亚前往雅典的时候,西拉与提摩太就留下了。以后提摩太显然再加入保罗的行列到雅典去,而西拉却继续留在马其顿。不久西拉偕提摩太从马其顿去哥林多再与保罗相会(徒十八5)。从此西拉的名字便在新约书卷里绝迹,代之而起的是西瓦那,因一般都同意此乃同人异名,所以国语和合本在后来他出现的场合都迳译为西拉,不作注解,如他在帖前与帖后(一1)与保罗同工的情形;保罗在哥林多传讲基督时顺便也提到西拉(林后一19)。至于本书的西拉,其实希腊文原名仍拼为西瓦那,他乃是彼得的书记。看来他一生兼随两位属灵大师,左右逢源,也足以名垂千古了。

写作时期和地点

  新约的学者大部分归纳本书的写作时期为下列三个时期:

  (一)罗马皇帝他雅努(Trajan 主后九八至一一七年)统治的时期,大约为主后第二世纪。

  (二)罗马皇帝多米田(Domitian 主后八一至九六年)统治的时期,其时基督徒受迫害颇烈。

  (三)罗马皇帝尼禄(Nero 主后五四至六八年)统治的时期,大约为主后六十四年。

  前两者的写作时期排除了彼得为作者的可能性,因斯时他已为主殉道,不在人世了。因此只有第三个时期,推定其时为“暴君焚城录”的尼禄王蠢蠢欲动的前夕最为合理。保罗当时在罗马受人控告,雅各已经死于巴勒斯坦,预示一场逼迫基督徒的风暴已经迫在眉睫,彼得不得不使他的读者对此冲激有所准备。因为当保罗在罗马的时候,马可正预备前往小亚西亚(西四10),他一定是大功告成了,否则本书信的读者不会认识他(五13)。要将福音广传到小亚西亚北部,还得假以充分的时日。

  至于写书的地点,有人直截了当地指为米索波大米的巴比伦(五13)。由于没有传说认定彼得到过这个当时已罕有人迹的军事前哨,此议只好搁置。最令人满意的说法是巴比伦乃是影射拜偶像的罗马,为了当地基督徒的安全,姑隐其名。又有人认为历史上的巴比伦曾是放逐罪犯之地,以此象征来提醒基督徒在世为客旅,有可能被人逼得累累若丧家之犬,当然,对于整个教会同样可以如此言之。

写作之目的

  我们对于彼得前书写作之目的可谓一目了然,不必像其他书信的费时猜测,因为作者已经在结论的地方表明了。正如保罗在加拉太书中的尾声,提起他的如椽巨笔,以斗大的字写出他的心声(加六11),彼得也从西拉的手中提起笔来,在本书的结尾,大笔一挥,说出他的心意:“我略略地写了这信,藉西拉,我所看为忠心的兄弟之协助,劝勉你们,又证明这恩是上帝的真恩,你们务要在这恩上站立得住”(五12)。因此本书的目的乃为见证神恩和劝勉坚立不移。

  彼得是尝过天恩及上帝善道滋味的人。他从怀疑到坚定,从小信到笃行,在在都是上帝的恩典,显明在耶稣基督为罪人死而复活的大事上,从而使我们重生,并承受活泼的盼望(一3)!其最高潮乃是可以得将来不败坏、不腐烂、不衰残的天上基业(一4)。

  这种见证绝非心血来潮,凭空杜撰的。正如第四福音的作者使徒约翰所说:“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约壹一1)。也是保罗所强调的实际经验:“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站立得住。……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上帝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上帝的恩典与我同在”(林前十五1、10)。既然神恩浩瀚,基督徒就该感恩图报,如此才有同章的结论呼吁说:“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彼得根据申命记的原则:“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十七6),将论据建立在已经有人信誓旦旦的见证上,再接再厉,更见威力:“又证明这恩是上帝的真恩,你们务要在这恩上站立得住”(彼前五12)。

  总的说来,彼得以长老的身分,以属天的盼望为主题,安慰并坚固分散于小亚西亚各地受苦的信徒,劝勉他们为主受苦: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立定心志,恒久靠主,直到主来。

彼得前书大纲

引论和请安 一1~2

 一 作者和读者 一1

 二 三一之分工 一2上

 三 请安和致候 一2下

壹 上帝选民的救恩 一3~12

 一 蒙恩惠眷顾 一3~5

 二 凭信心喜乐 一6~9

 三 为先知传扬 一10~12上

 四 被天使看见 一12下

贰 上帝选民的行为 一13~25

 一 期以神的品格 一13~16

 二 看重基督宝血 一17~21

 三 切实彼此相爱 一22

 四 福音永远常存 一23~25

 上帝选民的本质 二1~10

 一 嗷嗷待哺的婴孩 二1~3

 二 美轮美奂的灵宫 二4~8

 三 特别蒙召的一群 二9~10

肆 上帝选民的见证 二11~三12

 一 为客旅 二11~12

 二 为公民 二13~17

 三 为仆人 二18~25

 四 为配偶 三1~7

 五 为信徒 三8~12

伍 上帝选民受逼迫 三13~四19

 一 为义受苦理所当然 三13~22

  1 应有的生活方式 三13~17

  2 应学的基督楷模 三18~22

 二 殷忧启圣必有后福 四1~6

 三 忍耐到底终必得救 四7~19

  1 末日已临,万物的结局近了 四7~9

  2 上帝赐予百般恩赐给我们 四10~11

  3 经历火炼的试验不必希奇 四12~16

  4 审判要从上帝的家来开始 四17~19

陆 上帝选民的事奉 五1~11

 一 以身作则 五1~\cs164

 二 谦卑事奉 五5~11

结语 五12~14

 一 勉励 五12

 二 祝福 五13~14

── 杨东川《中文圣经注释──彼得前书》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彼得   注释   圣经   导论   书简   基督徒   概论   文摘   道尔   唐纳   彼得   基督   罗马   基督徒   的人   保罗   本书   希腊文   书信   教会   信徒   耶稣   使徒   经文   圣经   巴比伦   注释   犹太   顺服   新约   福音   书简   作者   不信   旧约   读者   约翰   天使   是在   方舟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