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彼得前书第二章-《圣经背景注释》

彼得前书第二章-《圣经背景注释》

彼得前书相关章:

彼得前书第二章

 

二1 古代的作者有时会用「恶行清单」,列出人应当避免的事;彼得采用了简短的恶行清单。
  雅各布书、以弗所书、歌罗西书在讲到重生之后,也要人把从前的行为「放在一边」(NASB);鉴于有一些说法与这几封书信类似,因一些学者建议,这是初期 * 教会一般用的 * 浸礼传统。
  这说法可能也是依据耶稣曾有过的教导,只是如今已失传;「放在一边」可能的背景,请参:罗马书十三12和以弗所书四20~24的注释。

来自昆兰的书写桌椅
_

二2 这一节继续重生的意象(一23)。婴孩倚赖母亲或乳母的奶来获得养分;很少人会用牛奶。一般相信,孩子在这段乳养的时期可塑性非常强,若是要请奶娘来照顾,对人选要很小心。「纯净」的奶,指没有掺杂其它东西;这个词用于商业文件,指所贩卖的食物毫无掺杂。纯净「属灵的」(NIV、NRSV、TEV)奶是可能的译法,不过此处的形容词更常有的意思为「理性的」,也可以译为「道(logikon;参 NASB、KJV)的奶」,即一章25节的「道」。

二3 此处彼得暗指诗篇三十四8。译为「恩慈」(NASB)或「美善」(NIV、NRSV)的字,有时用来指食物(如这里,奶〔2节〕)的「美味」。

二4~12
被建造成为神的子民
  * 昆兰团体(写 * 死海古卷的犹太僧侣派)也描述他们自己为新的圣殿。到这里为止,彼得的劝勉与哲学家对个人行为所提出的道德训勉相仿,然而本段却与 * 教会的整体身分有关,亦即整体的见证。

二4 彼得是从以赛亚书二十八16得到这个意象(「所拣选」、「所宝贵」),他在二章6节则引述该节。

二5 * 死海古卷将昆兰团体描述为一个活的圣殿,有一文献讲到圣殿的各个成分(柱子、根基等)彷佛有生命的活物。「家」可能指一栋建筑,就像圣殿,也可以指一家人(四17),甚至可指大家庭,如「以色列家」;这两种含义此处都用到,有时 * 旧约亦如此(撒下七5~7、12~16)。神的子民有如「圣洁的祭司」之比喻取自出埃及记十九5~6(参:赛六十一6),在希伯来书二9更清楚(「以色列为祭司」也出现在当代犹太典籍中,其根据是出埃及记十九6,包括插入 * 七十士译本出埃及记二十三22的一句话)。他们既是这新圣殿的祭司(以及石头),就应当献祭;犹太教还有一些人亦用灵祭的意象(参:罗十二;来十三15的注释)。

二6 * 昆兰团体用以赛亚书二十八16来指他们自己的领袖;早期基督徒则用它来指耶稣(罗九33)。

二7~8 犹太式的解释原则 gezerah shavah,是将有同一钥字的经文串在一起,故彼得自然会再引用诗篇一一八22和以赛亚书八14。这种解释的技巧暗示他并没有倚赖保罗,不过彼得和保罗用到房角石的意象,可能都源于耶稣(可十二10~11)。诗篇一一八篇是逾越节时唱的诗(参:彼前一19),至少这段时期有一些犹太人会如此;在此之前,一般先要感谢神拯救以色列脱离埃及的奴役,得到自由,「从黑暗到大光」(参二9)。

二9 这一节大约一半是直接引用出埃及记十九6,暗示所有基督徒,包括*外邦基督徒,都有份于神与以色列之约。犹太人在逾越节时,会描述他们得拯救脱离埃及为蒙召「脱离黑暗进入大光」。*旧约先知教导说,神救赎祂的子民是为了让祂得到颂赞(如:赛六十21,六十一3;耶十三11)。

死海古卷4Q175
_

二10 彼得引用何西阿书一10和二23,那里是将神从前对以色列的审判(何一6、8~9)反转过来,应许要在末时复兴神的子民。彼得和保罗一样,相信外邦人皈依以色列的真信仰,即耶稣的信息,便成为末时神子民的一部分(罗九24~26)。他亦可引用旧约经文来支持自己的结论(如:赛十九24~25,五十六3~8)。

二11 有关「寄居的外人」(这些词一般会译为「外人和陌生客」),请参一章17节的注释。*斐罗讲到灵魂是属于天的,是身体的「陌生客」(所用的字是术语,意思比「寄居的外人」还更外来)。此处的比喻是指神的子民(二4~10)分散在万国中;旧约有时是以这类词汇描述神的子民(利二十五23),或是因必死性(代上二十九15;诗三十九12),或是因对神热心追求(诗六十九8,参一一九19),或是因他们的飘流(创二十三4,四十七9)。希腊哲学家通常视肉体的情欲在与灵魂「争战」。彼得用同样的比喻,但是理由和哲学家不同(他们是指灵魂欲脱离地上分心的事);他是要人过正当的生活(二12)。

二12 * 散居的犹太人(一1)十分注意 * 外邦人反犹太的诽谤,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一方面是为了他们为独一真神所作的见证。外邦人很喜欢诽谤住在他们中间的犹太人,同样,他们也很喜欢诽谤皈信基督教──他们视为犹太教异端──的外邦人(二4~10)。
  合乎以下所列家规(二13~三12)的行为,可以减少别人对信徒常有的诽谤,即说他们不遵守公共秩序和传统家庭价值观。「眷顾的日子」(KJV、NASB)是 * 旧约常用的说法,指神来审判之日(如:赛十3);许多经文都提到,到了末时,外邦人会承认神的荣耀(如:赛六十3)。

二13~17
对国家的责任
  许多古代的家规出现在讨论城市管理的情境中,内容包括指示人向国家当有的行为(以及向父母、长辈、朋友、家庭成员等当有的态度)。根据当时权贵人士的理想,家规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城市或邦国的治理情形,因此对社会的责任通常也和对家里的责任(二18~三7)并列在一起。
  * 斯多亚派和其他的哲学家常用这些伦理规范来描述人与人之间当有的关系。犹太人和其他受排挤的宗教团体有时会用这些规范来显示,他们的团体支持罗马社会的价值观;在与逼迫抗争时,这种表白尤其重要。参:罗马书十三1~7的注释。

二13 东方的藩属王在罗马的同意下治理自己的百姓,但必须为罗马的好处着想。由于彼得的读者(一1)多半是直接在省长的治理下(二14),彼得讲到「君王」可能特别指罗马皇帝。皇帝的正式称号为 princeps,意即「头号公民」,或同等人士中的第一位(以保存帝国初期的联邦传说),不过大家都知道,他是地中海世界地位最高的君王。

二14 译为「省长」的词,含括总督(以皇帝〔二13〕代表的身分统治帝国的省分)以及地方长官(管辖参议院所拥有的省分)。帝国大部分都由这些罗马的代表治理。属皇帝省分的省长是由皇帝「差派」,主管审判的事。「赏善」可能指法律上宣告无罪,也可能指称许的碑文,赠送给那些捐赠财物给政府,或提供服务的施惠者。

二15 「无知」包括对基督教的误解,这在外人中十分普遍(比一章14节更寻常);罗马权贵很会斥责弱小宗教,因他们的崇拜与罗马人的价值观不同;他们根本不会想去了解。*旧约教导,神的主权高过统治者(箴十六10,二十一1)。

二16 彼得在此将古代哲学家的常用劝勉稍微改写了一下;对哲学家而言,得自由脱离世界的价值,意思不单是有权按自己的意思去行,还可以得着追求美德、脱离情欲、不受物质约束的自由。
  大部分哲学家(如当年的 * 斯多亚派)认为,智者乃是理想的统治者,不过他们仍主张要顺服政府。对基督徒而言,自由的意思是能得自由去作神的奴仆,而不去作罪的奴仆;意思是他们有自由脱离政府的暴政,但也有自由以神仆人的身分扶持政府的法律(15节)。

二17 这类简短的责任清单也出现在其他的古代道德作品中(如:伊索克雷特、奥利流、叙利亚的门安德〔Menander〕)。旧约亦将尊重神和尊重有权柄的人相连(出二十二28;王上二十一10;箴二十四21)。
二18~25
仆人的责任
  这一段是对家中的奴隶所讲,比起自由的农人,他们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更灵活一些,不过多半的人还是很贫乏。在农庄中作农奴的,受到的欺压更厉害;从收信人的所在地(一1)和家规的本质(参二13~17的注释)来看,这里的对象可能不是这群人,最多只是顺便论到。最受欺压的奴隶是在矿场中工作的,他们与社会几乎隔绝,更无法得知彼得的信;这里的对象不会包括这些人。
  彼得虽然对奴隶十分同情(二21),但他在此并不是针对整个奴隶制度发言;古代的奴隶战争从来没有成功过,在他的时代,废除奴隶制度根本不可能,除非闹流血革命,而且注定失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一位牧者而言,更实际的是以建设性的态度来面对,直到他们能得自由为止。有关奴隶和家规、对后来的应用等问题,请参:以弗所书六4~9的注释,以及腓利门书的导论。

二18~20 一般奴隶没有办法得到自由,只有一些人能私下存钱,买回自由;不少家奴可以做到。在许多家中,奴隶和主人互相合作,彼此就如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不过法律规定,奴隶既是人又是财产,而有些主人会视他们为财产,且任意虐待;几乎所有主人都视奴隶为社会地位极低的下人。
  哲学家(尤其是流行的 * 斯多亚派)一般劝奴隶,在所处的状况中尽力去行;这亦是 * 伊比德图的观点,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是奴隶。

二21 道德家通常会举出榜样要人效尤。哲学家也常以自己能不被侮蔑或嘲笑所动而自豪如有人说:当别人指出苏格拉底受的苦是不公平的,他却抗议说:「你说什么?难道要我的受苦是出于公平吗?」古代的社会很看重地位,并把权势与伟大相连,但彼得却将 * 基督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奴隶认同。

二22 彼得在此引用以赛亚书五十三9;本段几次暗指以赛亚书五十三章,这里是头一回。这段经文描述「受苦的仆人」,耶稣应验了这个角色。

二23 这一节可能反映以赛亚五十三7的概念:他虽受欺压,却不开口。在看重尊敬和荣誉的社会,这是很痛苦的经验;奴隶等下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不过许多人还是因而受伤。不少哲学家也倡导忍受辱骂而不还口。

二24 彼得在此反映出以赛亚书五十三4~5的话。按上下文(彼前二24、25),彼得是用「伤」来指罪的伤口,先知书里也常这样使用(如:赛六10;耶六14,八11),有时后期的犹太文学亦这样用(如:犹太人经常诵读的祈祷文阿米达〔Amidah〕中的第八福即可能有此意)。

二25 这一节回应了以赛亚书五十三6。以色列有如羊群的比喻,在*旧约里很普通(如:赛四十11),而以色列有如遭打散的羊,离开了牧人,这比喻也出现在其他地方(耶五十6;结三十四6;参:诗一一九176)。
  「监督」(NIV;「守护人」,NASB、NRSV)是照顾、保护,且有权柄的人;*散居的犹太教有时用这个词来指神。在旧约里,神是祂子民的大牧人(参:约十1~18的注释)。 —— 《圣经背景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彼得   第二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彼得   基督   的人   基督徒   信徒   顺服   祭司   上帝   教会   耶稣   这是   仆人   都是   自己的   子民   原文   圣经   石头   生命   荣耀   以色列   旧约   书简   经文   不信   主人   奴隶   牧人   新约   顺从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