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士师记第八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士师记第八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士师记相关章:

8:1-35 本章一开始描述以法莲支派埋怨基甸不招他们一同参战(1-3节),接着描述终于除掉米甸的两个王和残余分子,高奏凯歌(4-21节)。本书作者如实记录基甸这位被神大大重用的信实工人,在晚年却陷入放荡的生活(30,31节)。这恰好暴露人的善变和软弱,是下一章悲惨的主要原因。本章隐含以色列政治体制从士师体制过度到王政体制(22节)。

8:1-3 以法莲是约书亚所属的支派,征服迦南立了大功,占据巴勒斯坦要地 ——中部高原(书16:1-10)。仗着这优势,他们在论功问题上,向基甸提出抗议。对此,基甸并没有标榜自己,反而谦虚地抬高以法莲,从而稳定了局势。基甸比任何人都清楚并目睹、经历获胜唯靠耶和华的权能,故此,他才能一直保持谦卑态度。为高度评价以法莲的功劳,基甸使用生动的比喻,与此相似的形式参见8:7;9:14,15;14:14,18等处。

8:2 我所行的岂能比:这一回答表现出基甸的性情。他谦卑、温柔,不注重名誉、荣耀。他拥有敏锐的分辨力,早已看到以色列内部可能因以法莲不满而发生分裂,便满有智慧地预先采取措施(箴15:1)。以法莲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强过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吗:KJV、NIV、RSV的译法。讽喻亚比以谢虽自始至终参与米甸战争,但其功劳反不及战争后期参战的以法莲。只有对神的信仰,才使基甸如此谦卑。在人看来,基甸和属基甸支派的业绩,必超过以法莲支派。基甸追求和平避免分争,服在看别人比自己强的信仰正道下(太5:9;腓2:3)。以法莲不仅在本事件,在其他事件中也多次表现不满(12:1-6)。他们以这种倾向对抗犹大,导致国家分裂的悲剧(12:1-4;王上11:26-14:31)。

8:4-21 以基甸为首的以色列军队,杀伤近十二万的敌军(10节),当时,这是极其庞大的军队。剩余约一万五千名残军护卫西巴和撒慕拿二王逃亡。为彻底剪除侵略势力,基甸义无反顾追杀残兵败将,而且坚信神的应许(7:7),动员300名军兵(4节),顺利完成剿灭任务。本文插叙基甸的军队向疏割和毗努伊勒两个城邑求食物,被他们一口拒绝。这两个城邑都位于迦得支派的地界内,但这些居民蔑视基甸的三百勇士,不仅不提供食物,还因惧怕米甸人而嘲笑基甸(6节)。基甸虽然受到怠慢和蔑视,并没有立即惩罚他们,而是推迟对他们惩罚。理由:①追赶西巴和撒慕拿更为紧迫;②通过完成嘲笑者认为不可能的事,使他们蒙受耻辱。

8:4 虽然疲乏,还是追赶:为了详细描述基甸的追赶,故事重新回到7:24。虽然基甸和三百精兵已十分疲乏,但他们还是继续追赶仇敌。可见,他们真是忠诚的精兵,直到最后一刻都保持紧张状态,是勇于殉道的勇士。与以法莲支派截然不同。以法莲人在即将大获全胜之际参战,标榜杀死两名敌将的功劳,换取利益与名誉。基甸三百勇士却与放弃埃及所有荣华富贵,为基督甘愿受凌辱,与神的子民共同承受苦难的摩西相比美(来1:23-26)。

8:7 耶和华……交在我手之后:基甸的勇士袭击摩利冈安营的敌军(7:19以下)后,继续追赶敌军残余部队,至此已精疲力尽(4节)。又受到预想不到的怠慢。即使这样,基甸仍没有失去战斗意志,反而更加确信胜利。今天的工人也会遭遇类似困难,应该携手共进的人却表现冷淡态度。越那样,越要依靠主,不可沮丧、气馁,向着标杆直跑(林后4:8;腓3:14)。打伤你们:体现残酷的报复精神。基甸军队因持续战斗极其疲乏,疏割人却拒绝帮助他们。他们是机会主义者,只关注战争的结果,想保持中立。但这种态度最终遭到神的审判(16节)。以色列的战争是耶和华的战争。我们参加圣战,因为确信神必得胜。希伯来语“打伤”意为“打场”,有人主张惩罚用“野地的荆条和棘”,指用锋利的铁制打场机,处以死刑。

8:9 必拆毁这楼:旧约时代,为了观测敌情,将守望台建立在城的最高处,象征对城邑的保护。倘若守望台沦陷,城邑也自然会被仇敌蹂躏。本节意为将摧毁毗努伊勒城邑(17节)。

8:10 被杀约有十二万:当时是极庞大的数目。一万五千名逃兵,是基甸三百勇士的五十倍。他们到达加各,或许想过要与基甸的军队决一死战。然而,基甸的勇士既然经历过耶和华的权能,仍然士气高昂。相反,米甸的残余军队却心有余悸,再次急忙逃命。

8:14 问他……写出来:被捉的少年人,为自身的安全不得不透露疏割省长和七十名长老的名单。至此,疏割的省长和长老,甚至被自己的同胞弃绝。

8:15-17 疏割和毗努伊勒的居民,不仅不接待疲乏的基甸将士,反而极大地侮辱他们,差一点打消他们的气势。如今他们却即将失去生命。若有人讥讽为福音劳苦之人,必会站在神的审判台前。

8:19 你们从前若……性命:基甸与仇敌的首领二王,辩明争战的本质。以色列也曾发起过征服迦南的战争,但那圣战为成就神的应许,并不是为扩张领土大行掠夺。相反,以色列的周边势力,却贪爱肥沃的迦南地,一直虎视眈眈寻找机会。

8:21 因为人如何,力量也是如何:西巴和撒慕拿认为,与其耻辱地死在弱小童子手上,不如堂堂死在基甸的刀下。夺获……月牙圈:米甸人崇拜月神,常佩戴月牙形的装饰品。基甸掠夺了此物,却没有彻底除掉,后来成为拜偶像的套索(26,27节)。

8:22-35 本文描绘基甸的谦让与愚拙。以色列百姓想让基甸作世袭君王,这是符合当时情况的明智判断。因对以色列而言,周边的势力一直是潜在的危险,为了抵御外敌的侵略和掠夺,需要强大的王政体制。但以色列百姓也有不纯正的意图,试图把人的力量或制度放在信仰之上。只要神帮助他们,就不必惧怕外敌入侵。基甸看穿以色列百姓的心思,便说“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拒绝王位(23节)。但如此谦虚的信心之人,后来却使人崇拜偶像(27节),随从外邦风俗娶许多妻妾(30,31节),犯下许多愚蠢的错误。始终持守坚定炽热的信仰,并非易事。

8:22 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士师是神为统治尚未分化的以色列准备的过渡性体制,神曾通过摩西指出将会建立王政体制(申17:14-20)。当时,以色列百姓推选基甸为王,是为了依靠他个人的勇猛和领导能力,确保民族安全。因基甸曾救他们脱离米甸人的手。他们却忘记了是耶和华神设立君王。如果他们断定以色列的确需要进入王政时代,就应当祈求神。以色列随已意想要立王的行为,出于他们轻看神的心态(撒上8:7;12:12)。

8:23 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清晰体现基甸的谦卑。有人认为,以色列这一名称具有神管理之意。那么,以色列这一名字本身就代表神政。

8:24 是以实玛利人,都是戴金耳环的:?“以实玛利”是对亚拉伯游牧人的称呼,包括米甸人在内。他们不分男女,都佩戴金耳环作装饰。以色列用他们的金耳环,作了基甸的“以弗得”,重约20kg(26-27节)。

8:27 以弗得:大祭司的衣服,类似背心的上衣,前遮胸,后盖背。在祈求神旨意时,大祭司要穿以弗得,用乌陵和土明寻求神的判断(出28:6-30)。但基甸却把以弗得设立在自己城中,给以色列制造了犯罪的机会。以色列没有集中在示罗会幕献祭,而在俄弗拉献祭并求神的旨意,失去秩序,逐渐陷进偶像崇拜。

8:28 国中太平四十年:基甸彻底歼灭七年来一直欺压以色列的米甸人,以色列再次迎来四十年的太平。但太平的深处,却蕴育着堕落的种子。基甸在世时,以色列百姓没有弃绝崇拜以弗得的可憎行为(27节),基甸死后,他们急不可耐疯狂地拜巴力(33节)。他们没有将自由和平当作信仰成熟的机会,反而成为满足肉身情欲的机会(加5:13)。通过这些事,我们可以认识到扎根于人性深处的拜偶像欲望是何等根深蒂固。除外邦神像外,漫延全球的金钱万能主义、出人头地、极端的利己也都是偶像崇拜。

8:30 有七十个亲生的儿子,因为他有许多的妻:基甸有许多妻妾,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宛如一代诸候。神所设立的本是一夫一妻制度(创2:18-25)<林前7:25-28,基督徒的婚姻观>。但当时以色列人,却受周边国家的文化影响,公然实施一夫多妻制度。更甚的是,身为士师的基甸,也随从外邦的恶习,因此受到70个儿子几乎都被杀死的惩罚(9:5)。

8:31 叫亚比米勒:基甸的70名儿子,惟独论到示剑的妾所生的儿子。“亚比米勒”意为“王是我父”,其人名符其实。基甸拒绝了王位,亚比米勒心中却盘算着作王(9:6)。

8:33 危难关头,百姓就迫切呼求神(6:6);和平时期,就开始走悖逆之路。成熟的信心之人指:①不被环境左右(腓4:12);②竭力使自己顺服圣灵的律(罗8:2,13)。

——《精读本圣经注释》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第八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唐纳   士师记   以色列   支派   导论   迦南   他们的   的人   首领   点此   米勒   耶和华   圣经   注释   第八章   以色列人   约翰   儿子   雅各   比利   这是   自己的   福音   军队   偶像   城邑   彼得   在此   王权   两个   遗址   王位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