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士师记-《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二十一1-25战后重建:为便雅悯支派生还者娶妻
在这最后一幕,注意力转移到支派集会所作的事上(参上文十九29至二十11注释)。在米斯巴起的那两个誓言(1、5下),本是要停止便雅悯人犯的大恶,以免污染全国,并且确保其余支派都全部参与这次惩罚的行动。但是,在二十章48节发生的滥杀事件,造成始料不及的结果:便雅悯全支派差不多被灭绝。
以色列人为解决问题,第一个尝试就是用第二个誓言去补救第一个誓言(6-13节,但只是部分成功)。这做法虽是合乎法理,但至少在道德上是暧昧的,而且它付出的代价惊人,就是杀尽基列雅比的一切男子和已嫁的女子(11节)。第二个尝试(15-23节)的性质跟第一个完全相同。
第22节以色列人自圆其说,使自己所作的合乎法理,更明显是诡辩,为要彻底避开这事的道德责任。同一班人痛恨便雅悯人强奸那个利未人的妾,但也是他们低声下气求示罗人,接受便雅悯人强奸他们的女儿是既成的事实。
本幕出现以下讽刺的格式:
A 强奸利未人的妾
B 攻打便雅悯人的圣战
C 问题:引致便雅悯人要灭族的誓言
B' 攻打基列雅比的「圣」战
A' 强奸示罗人的女儿
会众在这一幕的表现再次展示以色列人的道德和灵性何等败坏。即使如此,这故事最后到达一个脆弱的平衡点,便雅悯人得到重建,恢复平静(23-24节)。教人惊讶的是,以色列人幸存下来了。我们回顾过去,必会总结一句,这绝对因神的管理,非因领袖的功绩和国家制度。以色列在混乱的士师时代仍能生存,是神恩典的神迹,正如救恩是神所赐的一样(弗二8)。
附注
第1节「米斯巴」参二十章1节注释。第2节「伯特利」参二十章18节注释。第4节他们筑坛,但不是筑在伯特利,那里的坛已筑成(二十26),而是在「次日」返回他们的大本营米斯巴筑坛(二十1)。这类临时的坛,有时会在国家有危难或喜庆时,尤其是打仗前后(比较出二十24-25;撒上十四35)筑起的。「燔祭和平安祭」参二十章26节注释。第5节修订标准译本的译法更准确:「没有上来聚集」。这指二十章1节起初的聚集。第8节「基列雅比」位于约但河正东的一座城,在加利利海南面约22哩(35千米)左右。基列雅比没有派代表参加是明显的,因为基列其它地方的代表都有出席(二十1)。第9节这次数点百姓肯定了领袖原先不肯定的看法,即基列雅比不论现在或起初都没有派代表参加(参5节注释)。第10节「一万二千」参五章8节注释。「用刀将……连妇女带孩子都击杀了」参二十章48节注释。第11节此举为要存留处女。领袖心中可能想起摩西时代,抵抗米甸人立的先例(参民三十一,尤其是17节)。第12节打仗期间,米斯巴成为大本营(二十1,二十一1)。「示罗」比米斯巴更北,较近基列雅比,所以,更方便接收及运送处女(参十八31注释)。「迦南地」意即约但河西,迦南地本土。参第19下节示罗更详细的位置。这些数据可能是成书后期补充的,以便示罗被毁后许久的读者也能明白。再次参十八章31节注释。第19节塞缪尔记上一章3节和出埃及记二十三章14节描述耶和华的3个节期,但在混乱的士师时代,以色列人只守一个节期,我们不会感到诧异。作者详细描述示罗的位置,是令人费解的,但参第12节的注释,我们或许有点头绪。「伯特利」参四章5节的注释。「示剑」参九章1节的注释。「利波拿」位于示罗以西3哩(5千米,参十八31注释)。第21节这节期可能是住棚节,但变了质,且渗杂了异教形式,在葡萄收割时举行(申十六13-15)。参九章27节及八章33节的注释。第22节「在争战的时候」即是宰杀基列雅比人的时候,但最早期的抄本可译作「动武」。第23节「自己的地业」(比较24节)指起初占据迦南时分给他们的地业(书十四1,十八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