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士师记-《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士师记-《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士师记相关章:
导论

在旧约中的位置

士师记是圣经记载以色列史的一部分,这以色列史由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乔舒亚记)开始,到最后被掳离开迦南地(列王纪上的结束)为止。旧约这部分的历史多半记载以色列诸王的统治,这统治始于扫罗、戴维及所罗门。但是介于以色列进入迦南与建立君主制度期间,约有200年(大约主前1200至1000年),称为士师时期。在这时期,以色列没有官方体制及中央行政,完全倚靠神兴起的领导者,他们有男有女,又有特别的恩赐。他们称为士师(审判官),因为他们执行神的审判,或赶逐敌人,或平息以色列民间的纷争。这些士师的事迹记在士师记(书卷因而命名)及塞缪尔记上首数章。

按旧约书卷传统的排列(今天犹太人的圣经仍沿用这排列),乔舒亚记、士师记、塞缪尔记上下、列王纪上下、以赛亚书、杰里迈亚书、以西结书及所谓的十二「小先知书」(何西阿书至玛拉基书),均属于先知书。乔舒亚记至列王纪下称为「前先知书」,因为传统认为它们出自先知手笔,但也(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的风格和内容都是属于先知文学。它们明显有强烈的历史立体感,但跟其它先知书相似,它们不是为记录历史而写历史。它们不仅是把事件按时序记载,它们更关心的,是神如何在所记的事件中工作。这些书卷特别关注神跟以色列的特殊关系,及在他们的历史中(包括受神审判又被神拯救的过程)如何表明这关系。这特殊的关系建基于神跟以色列人所立的约;神拯救以色列脱离埃及的奴役后,就在西乃山立这约(出十九至二十),这约更是建基于神在多个世纪前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创十二1-2)。正如下文所言,士师记明显是以先知角度写成,也是从神学角度解释以色列这段时期的历史。它跟其它先知书相似,所包含的信息,在现在与将来仍是适切的。

历史背景

士师时期以色列人的生活方式,除了从旧约略窥一二外,我们知道的很少。主要的资料来源是士师记本身,而路得记及塞缪尔记上也提供了有关这时期的珍贵资料。

这时期,以色列按支派划分地界(参书十三至二十一)。十二支派里有九个半支派住在约但河(包括加利利海和死海)和地中海沿岸之间,另外两个半支派则住在约但河东的平原。以色列民被邻族欺压,例如东面的米甸人摩押人、亚扪人,和西面的非利士人及所谓的海上人,这情况通常只发生在以色列的部分地区,意即只有一至两个支派直接受影响。

维系以色列众支派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的历史相同,及效忠同一位神。耶和华是他们至高的统治者或士师(十一27),耶和华的律法也成为他们的宪法。祂把以色列众支派维系在一起,而且给予他们独特身分,跟万民有别的,就是他们与耶和华立约的关系。他们每年最少守一次宗教节期,好叫他们不忘自己的身分,以及这身分赋予的责任。这些宗教庆祝聚会大概在示罗举行。示罗位于以色列境内的中央,也是以色列人到达迦南后,最初设立会幕的地方(书十八1;士二十一19;撒上一3)。示罗可能是整个士师时期中央敬拜的地点,虽然约柜有时移往别处,尤其是有危机的时候(士十八27)。我们不能准确知道以色列人庆祝节日的盛况,也不知道在节日期间他们做甚么,但是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会在节日期间感恩(如丰收)、祈祷、献祭、宣读在西乃山颁布的律法,以及再次起誓忠于神和人。宣读律法可能由当时在位的士师负责,并由祭司协助(二17,十八27)。这些行动是为了更新所立的约和重新委身,要按约的要求生活。

各宗族、支派的长老通常负责执行日常的司法工作和监督社区的事务(十一4-11;得四1-2)。至于本地长老未能解决的事情,就会交由当时在位的士师解决。士师会驻守在一个中心地点,或定期往返某些特定的城镇(撒上七15-17)。以色列有时会按个别情况召开临时会议,各支派派代表出席,商讨共同关心的事宜,例如某一个支派犯了严重的罪行、一个或多个支派受外敌攻击。为保持以色列的完整,他们要采取果断一致的行动。因为以色列人没有常备军,所以每逢有紧急事故,他们都需要招募新的志愿军参战。为要尽快完成这招募工作,领袖的个人魅力通常是十分重要的。最少有一部份的士师是因为他们能够在危急关头,发挥振奋人心的领导能力,因而被立为士师(十一1-10)。其它士师则似乎在国家较平静时获委任,但实际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这「制度」(假设这个词用得恰当)实际上甚少运作畅顺。在士师时期,以色列支派间的合一实际上很少能够持久。以色列人起初分散居住,而且有未被征服的迦南人住在他们中间(一19、27-36,四2-3)。有别于以色列人,那些迦南人历代以务农维生,而且他们认为五谷丰收是因为他们敬拜大自然的诸神:男神众巴力,女神众亚斯他录。迦南人相信这些神祇掌管土壤、天气,令田产丰收,牲畜繁衍。以色列人认为这些神祇异常吸引,因而渐渐混合了敬拜耶和华及敬拜迦南人的神。这样,以色列人无可避免地削弱了效忠于神的心,也削弱以色列人间的诚信,结果灵性及道德堕落,使以色列内部受到很大的威胁。一支派有难时,其它支派迟迟也不出手相助(五16-17,十二1-7),甚至还彼此内哄(八1-3,十二1-6,二十1-48)。因没有中央政府,绝大部分人只顾个人利益,为所欲为,作自己喜欢作的事(十七6,二十一25)。这种内部腐化会破坏以色列的结构,而且,它对以色列存亡所构成的威胁,实际上比士师时期任何一个外族的攻击更严重。

然而,情况虽然恶劣,但总有些以色列人仍然对神忠诚,默默追求敬虔度日。士师记集中记载以色列人常常面临的危机,因而使人觉得士师时代十分混乱。不过,士师记也明确指出士师时代曾有长时期的太平,及较繁荣的日子,期间以色列的民间生活颇为太平(三11、30,八28,十3-5,十二8-10)。在这方面,路得记恰好作出补充。路得记记载伯利恒一个家庭的经历,故事温馨动人。农民和变幻莫测的天气搏斗;男女主角邂逅且堕入爱河;城中的长老依法例及本地习俗处理社区事务。这两卷书同样见证一件事:不论国家急难当前,还是村中生活平淡,神仍是深深介入祂百姓的生活中,为了他们的好处掌管一切,为要保守、管教他们。

资料来源和写作年代

学者对于士师记如何成书,及其成书日期,至今仍是争论不已。传统的犹太观点认为士师记由塞缪尔写成,这看法最少包含了一个真确的成分。可是,也有迹象显示士师记成书的过程非常复杂,不像这传统的看法那么简单。

士师记大部分的数据来源,似乎跟事件发生的时代相同,或非常接近事件的时代。第十章1至5节及十二章8至15节记载所谓的「小士师」(编排在耶弗他的故事之前和之后)可能来自这类数据。以拯救者身分出现的士师,如以笏、巴拉、基甸及参孙,他们丰功伟绩的记载,可能来自那些记载英雄故事的早期文集,不论记录的形式是口传或笔录。耶弗他似乎在上述两类故事中都有出现,这暗示最初的作者是把这两类数据结合起来。关于第一位士师俄陀聂的事迹,我们知道得很少,所以作者记载他时,内容也颇笼统,用词也很公式化(士三7-11)。第五章的底波拉和巴拉之歌,由很久以前的希伯来诗歌编成,大部分学者同意这诗歌的写作日期,跟所描述的事件非常接近。其它早期的数据似乎在本书的第一章(尤其是4-7、11-15、22-26节),及十七至二十一章两个生动的故事中反映出来。

本书由一些原始数据编辑而成,是明显不过的,例如二章6至9节提供了总论,又如三至十六章各个主要的故事都有自己的引言及结语。这种编辑手法统一了本书中间的部分。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重复的句子,出现于:十七章6节,十八章1节,十九章1节及二十一章25节,这句子把两个主要的故事联系一起,总结本书。

毋庸置疑,本书使用早期的原始数据编辑而成,可是,是由一个人、两个人,或两人以上相继编成,则很难断定。

我们也很难准确知道本书最后的定稿在何时完成,在此只略提一点,这点在注释部分我们会详细解释:二十一章19节详细描述示罗的位置,这似乎暗示本书是在人还记得示罗被毁时写成,但示罗被毁的日期,我们不能确定,而且它是远久以前的事(参耶七14)。十八章30节「那地遭掳掠」可能指主前八世纪时,亚述最后亡北国以色列一役。更重要的是,二章11至19节士师时代的总论,二章1至5节,六章7至10节,及十章11至15节的讲论,三至十六章中各个故事的引言和结语,都教人联想起申命记的风格及其神学主题。这表明加插这资料的作者,在主前七世纪约西亚王推行改革后(王上二十二)仍活着。这些改革的性质教人肯定,约西亚期间在圣殿发现的「律法书」,就是申命记。申命记明显地影响着往后一两个世纪,包括杰里迈亚的宣讲及列王纪上、下的内容,可能士师记也包括在内。

大部分学者认为士师记原本是长篇历史著作的一部分,即现在的申命记、乔舒亚记、士师记、塞缪尔记上下,及列王纪上下。学者认为这段历史,从征服迦南到被巴比伦驱逐离开本土,是在主前587年(王下二十五1-2)耶路撒冷被毁后写成的,目的是解释这灾难的因由。远因在于以色列入迦南后不久,就开始背道拜偶像,而且这境况在往后几个世纪仍然持续,直至神最终审判这国。主前587年的灾难,被视为神按申命记二十八章的约,咒诅以色列。士师记全书的风格和神学由始至终都深受申命记影响,因此士师记的记载被称为「申命记历史」。支持这看法其中一个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列王纪上六章1节说:出埃及后480(40×12)年,所罗门开始建圣殿。这句话表示建殿是申命记至列王纪下顺序记载之事情的一部分,而且在士师记也反映出来。这点从作者用「整」数(40年或80年)代表太平的日子(七11,三30,五31,八28),可见一斑。相对作者有时用一些非整数(三8、14,四3,十2-3),则表示作者直接引用早期的资料。

「申命记历史」究竟是后人把原本的一卷分成几卷,还是这几卷原本是独立著作,只是后人因有更全面的观点,而把它们编修成现在的内容?学者对这问题的看法不一。可能实际上这两种做法同时存在。列王纪上、下的作者可能直接用不同的原始数据撰写,但书中记载的早期历史则来自一些早已存在的典籍。无论如何,我们现在有的「申命记历史」,是一系列关系密切的书卷,而不是一份单一的著作。「申命记历史」的书卷既是关系密切,士师记现在的内容也可能是跟其它书卷同时编成的,即在主前六世纪巴比伦亡犹大的时期。成书的早期阶段,塞缪尔可能有份参与,但最终的作者或编者是谁,就不得而知。

主题

不管士师记的成书过程如何,我们现有的士师记结构明确,主题清晰。

本书的主体由三章7节至十六章31节,记载不同士师的事迹。主体之前有一个引言,共分两部分(一1至二5及二6至三6),主体后是跋,也分两部分(十七至十八及十九至二十一章)。本书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一1-2),在书的末段另一个非常不同的处境中,再次提出(二十18)。这种写作手法让读者读到书末时,回想本书开首及中间记载的事迹。

引言的第一部分(一1至二5)记载乔舒亚死后,以色列跟迦南人的关系渐渐恶化(一1)。不同支派要拥有及占据已分给他们的土地(书十三至十至十九),愈来愈困难,因为迦南人,特别是沿海平原及北面有军事防御的城镇,顽强地抵抗(尤其是十九27-28)。以色列人跟迦南人共同生活,成为左邻右里,以致形势剑拔弩张。以色列人虽占上风,但是仍不能占领要塞,且被逐出;但支派更被迫住在山上,不能在自己沿海的分地内,得到安全的立足点(一34)。这情况跟以色列起初进占迦南地的期望,有天渊之别。这期望建基于神对他们列祖的应许(书二十三1-5;参创十二1-3,十五12-21,二十八13-15)。引言的第一部分结束时,记载以色列人在波金(伯特利)使者面前哭泣,并且波金使者责备他们的罪行(二1-5)。以色列人失败,非因迦南人有铁车,或防御坚固,而是他们自己对神不忠。以色列人在占地内,开始妥协,容许迦南人的外邦神祇存留,因此耶和华不伸手帮助他们。耶和华使者这次重要的宣讲,除回顾以色列人过去的情况外,还展望将来,预告迦南人及他们的神祇,会继续成为以色列人的网罗和绊脚石。

引言的第二部分(二6至三6)返回第一部分的起点(留意乔舒亚如何在士二6再出现),而且,这部分集中陈述这个属灵的基要问题。作者用巧妙的笔法粗略交代以色列人起初如何背道(二6-10),跟着说明随后的时代,以色列人离弃耶和华的整个模式(二11-19)。作者描写这时代的以色列人不断背道、离弃神,期间,耶和华审判他们,把他们交给外邦的压迫者,跟着(当他们痛苦极深时)就怜悯他们,兴吉士师拯救他们。那时,以色列人短期回转,但士师死后不久,他们很快又再故态复萌(二19上)。简言之,即使耶和华多次拯救他们离开恶道,以色列人仍坚行恶道(二19下),以致耶和华在二章20至22节,发出另一次重要的宣谕。耶和华宣告祂将会作的事,作为对所发生的事最后的响应。乔舒亚死后,耶和华留下一些国家,原本为要试验以色列人,看他们肯不肯守祂的诫命,但现在长久留下这些国家,为要惩罚他们对神不忠(参这几节经文的注释)。这是引言第二部分的高峰,也是整个引言的高峰。余下几节(二23至三6)只是简单撮述上文。

所以,引言除指出以色列人所犯的错及其后果外,更重要的是清楚指出了士师记的中心思想:以色列人在士师时代不断背道,及神对此事的回应。本书回答了一个问题:「以色列为甚么不曾全然占领,这片神应许要赐给他们列祖的地?」答案是:「因为乔舒亚死后,以色列背道,离弃耶和华。」士师记解释耶和华的作为是全然公义的,因为以色列人持续不忠于祂。「申命记历史」后期的著作继续解释,神更严厉的行动也是合理的,就是把全部以色列人赶出迦南地。

士师记的中心部分(三7至十六31)把引言中所列出的大纲(二11-19)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发展了一些副题。它记载了12位士师的事迹:俄陀聂、以笏、珊迦、巴拉、基甸、陀拉、睚珥、耶弗他、以比赞、以伦、押顿、参孙。底波拉和雅亿的角色,在巴拉的记载中举足轻重,作者甚至描述底波拉「领导」(原文直译:「审判」,和合本译为「作以色列的士师」)以色列人(四4-5),但是从全书的布局来看,第四至五章必须视为主要记载巴拉的事迹。虽然基甸之子亚比米勒的事迹记载得颇详细,但他不是士师,因为他作的事跟引言中描述士师的工作不同。

正如引言的第一部分始于犹大支派,终于但支派(一1-34),所以本书的中心部分,也是始于犹大支派的俄陀聂(士三7-11),终于但支派的参孙(十三至十六章)。俄陀聂的事迹堪作士师的典范,说明士师的身分及工作。在俄陀聂以后的士师,作者记载他们的事迹跟俄陀聂有许多不同,最特别的是参孙;他的行为那么怪异,简直不像士师。中心部分的记载经常出现循环模式:背道、受压迫、呼求神、获救、太平及再次背道。这部分有许多情节重复,是不容置疑的,但情节也不断改变,所以,称这部分的故事发展为向下的螺旋,比称它为重复的模式更恰当。

以色列人不和,在巴拉的故事中初次出现(五16-17、23),而且在其后士师的年日里,情况更坏。基甸战胜米甸人后40年(八28),迦南地不再有太平,而到了参孙的时代,以色列人甚至不再呼求耶和华拯救他们。从中心部分的情节发展来看,作者记载士师犯的错愈来愈多,跟其它以色列人不遑多让,这情节的高峰就是参孙。他刚愎自用,不愿忠于呼召,正是以色列全国的缩影。神跟以色列立约,使她有别于其它国家;神呼召参孙作拿细耳人,使他与众不同。以色列跟随外邦众神祇,参孙也跟随外邦众女子。以色列希望像其它列国一样,参孙也想跟其它人一样。以色列痛苦时多次呼求耶和华,参孙也是这样。简言之,贯串本书中心部分的副题:以色列人为自己的命运而苦斗,及神在审判与恩典中对他们的忍耐,最后都把焦点放在参孙的故事上。参孙的故事就是士师时代整个以色列国的写照。

本书最后以两个故事为跋(十七至二十一章),作者没有明确交代故事的日期,故事也不是紧接上文顺时序写的。在故事中,焦点由以色列全国的罪转移到个人及支派的罪,「各人作自己看为正的事」(十七6)。第一个故事(米迦与偶像,十七至十八章)关于该时代的宗教混乱;第二个故事(利未人与妾,十九至二十一章)关于道德混乱。两个故事一起证明以色列灵性及道德的腐败,比外面被敌人侵袭造成更大的危机。第二个故事特别指出本来稳定社会的制度(供养利未人、接待客旅、家庭生活、长老制度及支派领袖的集会),因为个人道德沦亡,以致全然无效,甚至国家安全。读完跋后,我们可以肯定,维系以色列的绝不是领袖的素质或社会制度。以色列的幸存,完全是出于神恩典的奇迹。

贯串跋的句子「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十七6,十八1,十九1,二十一25)结束了一个时代,并预告另一个时代的来临。君主制度像士师制度一样,将要在以色列的历史占一席位,而且,事实证明君主制度在当代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因为人的罪性,这制度后来也会失败。「申命记历史」整体证明一点,不论制度多么有效,它也不是掌管以色列前途的钥匙;只有神不断眷顾祂的百姓,才是掌管以色列前途的钥匙,「因为他打破,又缠裹;他击伤,用手医治」(伯五18)。

与新约的连系

新约圣经很少明显地引用士师记。使徒行传十三章20节也只是略为提及整个士师时代,希伯来书十一章32节则提到基甸、巴拉、参孙和耶弗他是信心英雄。除此之外,新约圣经最多只能找到一些隐晦的经文,可能引自士师记,例如:马利亚被称为有福的,这句式似乎跟士师记称雅亿有福的句式相似(路一42;参士五24);施洗约翰和耶稣出生的宣告(路一15;太二23),跟参孙出生的宣告(十三3-4)也似乎同出一辙。

这些引文不论是明显或隐晦,均指出士师记跟新约圣经的联系比想象中更紧密。因为耶稣的降临──有施洗约翰作先锋,是神在旧约时代,包括士师时代,所有审判及施恩行动的高峰(路一54-55、68-79)。即使士师时代的以色列人因为不信,而不能承受全部的产业,也并不表示神对祂子民最终的心意已经落空。神仍然爱顾他们,而且至终通过耶稣基督救赎他们的罪,因而实现神昔日所有的应许,包括接纳万民进入祂的国。正如使徒保罗说:「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林后一20)。这表示士师时代的以色列人,是我们属灵的祖先,他们的神──那位多么爱顾他们的神,也正是我们的神。祂就是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

应用纲要

基甸、巴拉、耶弗他和参孙有很明显的过犯,他们竟被视为信心英雄,我们或许因此感到惊奇。但细想之下,这情况其实一点也不稀奇,因为所有以色列人都知道,最终只有神才能拯救他们(十一27)。像这些人一样,去认识这真理并按这真理而行,就是信仰。在这方面,士师的故事对我们尤其是那些蒙神呼召作领袖的,都有所教导。可是,更重要的是,即使所有士师都犯了许多过错,他们也不过是最伟大的拯救者的先锋。而且或许他们有太多缺点和不足,但因为神加力而成就大事,这样我们更看见神的作为。士师记所记载的,就是人失信和神守信的故事。士师时代以色列人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士师记大纲

一1至二5 乔舒亚死后:军事失败

一1-2 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

一3-21 南面支派的成败

一22-36 北面支派的成败

二1-5 耶和华责备以色列不顺服

二6至三6 乔舒亚死后:灵性堕落

二6-10 陷入背道

二11-19 士师时代概览

二20至三6 耶和华最后的回应

三7至十六31 士师的事迹

三7-11 俄陀聂

三12-30 以笏

三31 珊迦

四1至五31 巴拉(加底波拉及雅亿)

六1至八35 基甸

九1-57 亚比米勒作王

十1-5 陀拉、睚珥

十6至十二7 耶弗他

十二8-15 以比赞、以伦、押顿

十三1至十六31 参孙

十七1至十八31 宗教混乱:米迦与其神龛

十七1-13 米迦偶像的来源

十八1-31 米迦偶像的历史发展

十九1至二十一25 道德混乱:利未人与其妾

十九1-28 基比亚的暴行

十九29至二十一25 回应基比亚的暴行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导论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概论   文摘   唐纳   简介   士师记   以色列   迦南   支派   以色列人   本书   耶和华   圣经   的人   导论   历史   士人   他们的   先知   时期   摩西   犹大   米勒   时代   耶路撒冷   大卫   作者   旧约   百姓   的是   注释   点此   王朝   二十   这是   故事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