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第二章-《马唐纳注释》
哥林多后书第二章-《马唐纳注释》
哥林多后书第二章
二1 本节接续第一章最后两节的话题。保罗进一步解释说,他没有按计划往哥林多去,是因为他的责备,必定无可避免地为他们带来忧愁。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这句话,似乎暗示他在使徒行传十八章1至17节记载的第一次探访之后,曾有一次叫他们伤心痛苦的探访。这次探访在哥林多后书十二章14节和十三章1节也有暗示。
二2 若保罗到哥林多来责备信徒,他当然会使他们忧愁。然而,他自己也会感到忧愁,因为他原想在他们中间得到喜乐。正如雷历的翻译:“我若使你们不愉快,那么,除了忧愁的人以外,还有谁叫我快乐呢?我这样做一点也不会感到舒服。”
二3 与其因到访使双方都感到忧愁,保罗决定写一封信。他希望这封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即哥林多信徒能对不顺从神的弟兄施加处分,而保罗下次来访时,不再因他与这群亲爱的人有紧张的关系而变得忧愁。
本节上半所指的是哥林多前书,还是一封已失传的信?许多人认为那不会是哥林多前书,因为第4节说该信是在心里难过痛苦,多多流泪的情况下写成的。其他学者却认为这描述很符合哥林多前书。可能保罗写了一封严厉的信给哥林多信徒,而这信已经失传。大概他是在那次叫他们忧愁的探访(林后二1)之后写了这信的,并且委派了提多送去。这封信可能是二4,9;七8,12所指的。
无论哪一个才是正确的观点,本节的意思是:保罗曾\cs8写信给哥林多信徒,以致他探访他们时,不会因那些应叫他快乐的人的忧愁而忧愁。他深信那使他快乐的事情,也会使他们快乐。从上文下理可见,他的意思是用敬虔的心来处理教会的纪律问题,会使双方都得快乐。
二4 我们在本节深深地体会一位伟大牧者的心肠。保罗因哥林多信徒容忍教会中存有罪而感到极其难过。这事使他心里难过痛苦,热泪涌流到他脸上。明显地,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罪的感觉,比哥林多信徒自己还要强烈。他们不应认为本信是要使他们难过,而应视之为保罗疼爱他们的明证。他希望先发出本信,叫他们有足够时间去补救现时的处境,以致他后来的探访,能使他们快乐。“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若有敬虔的人劝导或劝告我们,我们不应感到愤慨。相反地,我们应看这样的人是真正关心我们的。我们应视那义正词严的责备是出于神的,应为此而感恩。
二5 从本节至第11节,使徒保罗更直接地谈到形成这困境的事情。请留意保罗那极度的恩慈和关怀。他一次也没有提到那犯罪者的名字。有叫人忧愁的可能指哥林多前书五章1节的淫乱的人,或另一个在教会中捣乱的人。我们假设所指的是前者。保罗并不以为这是针对他的一个行动。这事也使所有信徒有几分忧愁。
二6 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同意对犯罪者执行纪律处分。他们显然已把他逐出教会。这行动已使他真诚地悔改,并且与主恢复和好的关系。现在保罗告诉哥林多信徒说,那人的责罚已经彀了。他们毋须再延长惩罚期。下半节说是众人的责罚。有些人认为众人是指教会中过半数的人。有些则坚持那是指全体会众,除了那受罚的。后者认为处理教会问题时,过半数人的决定并不足够。他们说教会若让圣灵来带领,他们的决定应是一致的。
二7,8 现在那人已彻底悔改了,哥林多教会应赦免他、坚固他,重新让他进入教会的相交之中。他们若不这样行,他便有忧愁太过,甚至沉沦的危险。那就是说,他对获得赦免已感绝望,因而意志消沈。
哥林多信徒可以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伸出双手,以喜乐温柔重新接纳他。
二9 保罗写哥林多前书,是要试验圣徒。保罗给予他们一个机会表示是否按照保罗的吩咐,顺从神的话。当时他建议教会禁止那犯了罪的人回来聚会相交。他们按吩咐做了,证明真是顺从的。现在保罗希望他们作下一步的行动,就是接纳他再回来。
二10 费廉思意译本节为:“你们若赦免一个人,可以肯定我也赦免他。我个人若有什么需要赦免他的,在基督面前,我必赦免他。”保罗盼望圣徒知道,他们赦免那悔改了的犯罪者时,保罗是彻底与他们契合的。他若有什么要赦免,便是在基督面前,为他们赦免的。
本书信对教会纪律的强调显示出其重要性。然而,这题目在今天许多福音派教会中却被忽略了。这又显示了我们虽能宣称相信圣经的默示,但却会为了配合自己的计划而拒绝听从。
二11 教会若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也不执行纪律是危险的,同样地,若犯罪者真心悔改也不去宽赦他也是危险的。撒但常以狡猾的方法进入这样的处境。首先,他会使教会容忍罪去破坏她的见证,其次,若教会不与悔改者复和,他便会使这人忧愁过度。撒但若不能以恶行摧毁一个人,便会利用随悔改而来的过度忧伤。
对于“我们并非不晓得他的诡计”,巴斯德说:
撒但利用各种计谋来使人转离真道:用筛子“筛”他们(路二二31),用“诡计”欺骗他们(本节),用“稗子”来“挤住”他们(太一三22),用“诡计”挑引他们(弗六11),像咆哮的狮子一样唬吓人(彼前五8),化作天使欺骗人(林后一一14),用“网罗”缠绕他们(提后二26)4。
二12 保罗在这里重提他在第4节搁置了──关乎改变行程的题目。他并没有像先前宣布的那样如期到访哥林多。前段的经节解释说,他没有到访哥林多是为了避免自己严厉地责备他们。由本节至17节,保罗确实地说出他在这重要时刻的工作。如上文所说,保罗离开以弗所往特罗亚去,期望在那里遇见提多,得闻哥林多教会的消息。他到达特罗亚时,主奇妙地为他开了门,传基督的福音。
二13 虽然这是一个黄金机会,但保罗心里却感到不安,因为他没有遇见提多。哥林多教会成为他心里沉重的担子。他应留在特罗亚传基督的福音,还是继续前往马其顿?他作出了决定,要渡到马其顿去。读者会有兴趣知道哥林多信徒读到这话时有何反应。他们是否知道(也许带点羞愧)是他们的行为使保罗感到不安,并且他为了获悉他们的属灵景况,放弃了一个传福音的大好机会?
二14 保罗并没有被打败。无论他往哪里去传扬基督,他都能夸胜。因而他从心里发出感谢:感谢神,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罗伯逊说:
没有加以解释,保罗便跳出了沮丧的困境,像鸟儿一样奋力飞向喜乐的高处。他像鹰一样高翔,能骄傲地轻蔑那在他脚下的低谷5。
保罗在这里借用了罗马胜利者之行列作象征。他们打胜了仗,光荣回国时,会牵俘虏走过首都的街道。捧香的人在两旁前进,香气便渗透在整个景象中。这样,保罗描述了主像一个得胜者,从特罗亚向马其顿前进,并带同保罗前行。主藉衪的仆人,无论往哪里去,都得胜利。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藉保罗渗透各处地方。迈耳写道:
无论他们往哪里去,人都藉他们认识基督更多;主那可爱的性情 变得更显而易见。人会留意到空气中一阵清幽的香气,这香气把他们吸引到拿撒勒人耶稣的面前6。
因此,保罗并不感到这场与撒但的争战是失败的,却知道主得胜了,他也在分尝这胜利。
二15 在保罗所说的胜利行列里,香气对得胜者来说表示一次光荣的胜利,但对俘虏来说却是一个不幸。因此,保罗谈到传福音有双重效果,对得救的人是一回事,对灭亡的人却又是截然不同的事。对接受福音的人来说,那是荣耀之将来的保证;对其余的人,却是灭亡的预兆。然而,无论在哪一景况,神都得荣耀,因为在主来说,这个景况是恩典的香气,那个景况是公义的审判。迈耳说得好:
因此,若说我们对神来说是基督的香气,意思就是我们的生活必须让神想起耶稣在世的模样。由于神每天看顾看我们,我们必须让神从我们身上看见耶稣,并叫神想起(只是以人的话来表达)那奉献给神,作为馨香之祭的宝贵生命7。
二16 对得救的人来说,基督徒是活的香气叫他活,但对那灭亡的人来说,却是死的香气叫他死。我们就是如费廉思所称的“生命的香气”,为信的人带来生命。但却为那些拒绝相信的人带来“灭亡的死味”。有一件旧约事件 巧妙地解说了这双重的效果。神的约柜被非利士人掳去后,便为他们带来死亡和破坏(撒上五)。但约柜送到俄别以东家后,却为他和他的家人带来祝福和昌盛(撒下六11)。传讲这信息能带来影响深远的后果,保罗想到这重大的责任时,便呼喊说:“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二17 加上“我们能”几个字,便较能看见16节与本节的关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我们能,因为我们没有为利混乱神的道”等等。(但仍要按三章5节来理解,保罗在那里说,他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许多人8是指意图叫哥林多信徒离开保罗的犹太教师。这些人是怎样的?保罗说他们为私利贩卖、出卖神的道。他们有图利的动机。他们把神的工作变为可图利的职业。为利一词也用于那些在酒中搀进杂质的人。这些假师傅也把自己的道理搀进神的话语中。例如,他们把律法和恩典混淆了。
保罗并不是那些混乱神的道之人的一分子。他可以从四方面描述他的事工。首先是由于诚实,意指他的事工并没有任何隐瞒之处,是诚实的。在他的事工中并没有诈骗或托辞,每一件事都是公开的。罗伯逊幽默地解释这意思说:“保罗的浆果从表面的到底下的都一样好。9”
其次,他描述他的事工是由于神。换句话说,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出于神的。神是信息的源头,而他也从神得力量去继续作工。其后,他再加上在神面前,意思是保罗事奉神的时候,自觉神常常在看顾他,他感到要向神交代,并知道没有任何事可瞒过神的眼。最后,他再加上凭基督讲道,意思是他是奉基督的名、凭基督的权柄讲道,他作基督的发言人。──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