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下第六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历代志下第六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6:1-42 所罗门的祷告:本章是第5章的延续,没有记载特别的事件,只记录了所罗门的祈祷。其内容可分为以下两部分:①见证与赞美(1-11节) :i.承认圣殿就是神的居所(1,2节); ii.祝福会众(3节)。承认建殿的背后有神的引导(4-11节)。所罗门动员了庞大的人力和财力,并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完成了圣殿。面对这些成就,他完全可以为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和努力而骄傲和自豪。但所罗门并没有炫耀世俗的荣耀,而是谦虚地承认圣殿完全属于神,从而无愧于神政王国君王的职位。他进一步强调了建殿并非按自己的计划,而是完全按神的主权的旨意去完成的,而且建殿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在神的监察之下进行的。我们对待自己时也应当如此,尤其当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时,我们应该明白所有的一切并非来自我们的才能或努力,而应把所有的赞美和感谢归给神,因为神才是一切的动因(箴16:1)。②祷告(12-42节):这一部分的祷告分为王权的祷告(14-17节)和祭司的中保祷告(18-42节)。为王权所做的祷告包括: i.赞美建殿过程中显现的神的真实可靠性(14,15节);ii.恳求神保守大卫的王权(16,17节)。祭司的祷告由:i.祷告的序论(18-21节);ii.祷告的本论(7种祷告题目,22-39节),③祷告的结论(40-42节)三个部分组成。尤其这一部分作为旧约祷告的最佳典范之一(但9:4),充分地表现出了所罗门的信仰。这是所罗门作为神政王国的君王,为他的百姓所求的,带有浓厚的中保性质。
6:1 幽暗处:其字面意思似乎与圣经的“神就是光”(约1:5)的前提相矛盾。但是它的原意是“云”或“密云”的意思,因此在这里应该理解为神是“荣光之云”。事实上神的确曾经在云中临到以色列百姓并与他们说话(出19:9;20:21;申4:11;5:22),因为人不能直接看到神的至尊的荣光。
6:4 所应许的:指神通过拿单与大卫所立的盐约(撒下7:14-17)。这里的“手”表示神的权威和能力(诗10:12;37:24;赛59:1)。所罗门告白说建殿工程是在神的主权的引导下进行的,而且神用他的能力亲自完成了整个工程。可见神忠于自己的约。
6:5 为我名的居所:指圣殿,表示神将以圣殿为中心宣布神的道(出25:22)。新约时代的信徒就是神所居住的殿(林前6:19)。因此,信徒应当时刻把神的道铭记于心,与神同行(箴3:3)。
6:6 耶路撒冷有别于其它地方,它象征神的域邑(来12:22),“大卫”是合神心意的人(徒13:22),他预表着基督,这告诉我们建立神的国度的重要原理。换言之,神的国度将通过大卫所预表的耶稣基督成就(启21:1,2)。因此信徒应当用坚定的信念期待“肉身的帐棚拆毁之后,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的在天上永存的房屋”,使自己在所信的道上不断长进(腓1:25)。
6:9 大卫生前不能建殿的原因是,他作为军人经历了很多战争,使很多人流了血(代上28:3)。圣殿象征和平和和谐(太5:23;提前2:8),所以不能让一个双手沾了血的人来建造。因此神应许和平之王所罗门(所罗门的名字来自希伯来语,是和平的意思)来建造圣殿。可见神的国度(圣殿)并非靠世俗的力量来成就,而是通过神的道,用和平的方式成就<可1:15;神的国度概念>。
6:13 跪下:表示尊敬(王下1:13)、敬拜(罗14:11;腓2:10)、谦虚(太17:14,可10:17)地祷告。跪下祷告的人有以斯拉(拉9:5)、但以理(但6:10)、彼得(徒9:40)等,此外耶稣也曾亲自跪下祷告(路22:41)。向天举手:表示真心诚意地将自己的全部依托给神,并向神恳求神的能力和帮助(诗28:2;63:4;134:2)。所罗门的这种祷告的姿势让我们联想到基督在客西马尼园所做的祷告(太26:36-46)。
6:14-17 为王权而作的祷告:这一祷告完全以神的约为基础。即所罗门把建殿理解为神与大卫之间约的成就,因此所罗门恳求神永远保守大卫王朝。
6:15 正如今日一样:是感谢自己蒙受的祝福并表示坚信神的约的祷告。基督所要求的正是这样的充满确信的祷告(可11:24;约16:23,24)。
6:18-21 这一部分是“所罗门作为祭司所作的中保祷告”的序论。在此特别强调了神与人的同在(18节),以及恳求神的拯救和宽恕(19-21)。
6:18 天和天上的天:古人认为天是神秘的存在,不仅如此 ,还认为天是人类所能想象得到的最高的境界。希伯来语中天是“苍穹”或“地的天顶”的意思。因此“天上的天”是指“最高的天”。此外,后期的犹太教认为天分为几层(林后12:2),因此“天上的天”是指最上层的天,通过文学的修饰强调了神的至高无上。
6:22-23 这一部分属于本论,是七种祷告中的第一种,将人与人之间的犯罪行为的最终判决交托给神。本文给我们的教训是:①唯有神才是能够分辨善恶的公正的审判官;②信徒之间如果发生纷争和不和,首先应该交给神来解决,而不是世俗的法律。
6:22 罪:广义的罪包括:①法律所定义的罪;②伦理道德所定义的罪;③宗教的罪等。此处以“邻居”为前提,因此可能是指①和②种罪。也就是说,犯了十诫中5至10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诫命(太5:17,18)。
6:23 照他所行的报应在他头上:神无偿地拯救人类(赛55:1;林前9:18),但根据人的行为审判人(诗62:12;箴24:12;传12:14;耶17:10;结18:30)。新约也传承了这一原理(太16:27;罗2:6;林后5:10;彼前1:17;启20:12)。因此,信徒应当尽全力使自己的信仰在行为上表现出来<雅 绪论,行为与信心>。
6:24-25 第一种祷告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的事,第二种祷告则讲到国与国之间可能发生的战争。祷告的对象是以色列民族,讲到了从战败中挽回的方法。
6:24 回心转意……祈求祷告:通过本节可以归纳出真正的悔改的要素与顺序:①从罪恶中回转;②承认神的主权;③祷告;④祈求(伯33:27,28;诗34:18;约壹1:9;路13:1-9)。由此可见,当我们犯罪时,也应当毫无犹豫地离开罪恶,祈求神的宽恕,那么不仅能够得到赎罪,而且蒙受恢复的恩惠。
6:26-27 干旱是惩罚百姓之罪的手段之一,这一祷告表现出了承认神支配自然,主管丰收与欠收的是“万有之主”。
6:26 使天闭塞不下雨:神惩罚罪恶时会采取责备(3:19)、肉体的痛苦(伯33:19)、外敌的侵略(申28:25,26)等方式,其中包括自然灾害(神28:38-40)。例如,在亚哈王时期,神为了惩罚当时极度猖獗的偶像崇拜,有3年6个月没有下雨(王上17:1;雅5:17)。因此,今天的基督徒应从上世纪初开始急剧增多的众多灾害(饥饿、地震、环境污染、干旱、气温变暖)中认识到人类所犯的罪恶,同时也要具备属灵的洞察力,从而认识到神惩罚的原因。
6:28-31 自然灾害:第四种祷告与人类历史上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饥饿、病疫、灾荒)和人为的灾难(战争)有关,所罗门恳求神,当这些灾害发生并百姓及时悔改时,神以慈爱宽恕他们的罪。神的百姓遭受灾难是因为他们背判和不信任神(利26:28)。能够挽回这些灾难的方法除了29节中所讲的祷告和承认罪之外,还有依靠神的约(诗91:10),消除灾难的起因(诗106:29,30)和顺服(启22:18)。因此,当信徒遇到灾难时,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自暴自弃,应该及时忏悔并完全依靠神,从而克服困难。
6:29 神对罪人的惩罚有时针对个人,有时也会针对集体。因此悔改和恳求的形式也分为个人和集体。所以“一人”是指个人在神面前的悔改,“万民”是指民族群体的悔改(20:3)。
6:32-33 这一祷告与上述的祷告有所不同,它采取了特殊的形式、对象和内容。首先从形式上来讲,上述祷告是以:①犯罪、②悔改、③灾难、④慈爱的顺序构成,而这一祷告没有①、③项,直接恳求了神的慈爱。其次就对象而言,上述祷告是为同胞以色列民族求的,而这一祷告将对象扩大到了外邦人。最后从内容方面来看这一祷告超越了犹大民族特有的排外和狭隘的民族性,充分表现了福音的全球性。这与新约中的拯救外邦人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太8:11-13)。耶稣命令他的门徒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将福音传给普天下万民(可16:15),而且使徒保罗也曾说过众人在福音里合而为一(加4:28;弗2:13)。可见,所罗门正是期待着在基督里万民合而为一而祈求神。
6:34-35 在这一祷告中恳求了军队的胜利。这里所说的战争是神所认可的,即是圣战<书 绪论,圣战>。
6:34 若奉你的差遣:神的军队必须遵照神所应许的方法作战。只有这样,神才会替他们作战,赐与百战百胜的恩惠(15:9-15;32:20-23)。这段给我们的教训是:①主宰战争胜败的是神;②圣战应依照神制定的方法进行。新约时代的信徒要切记属灵的战争必须遵照神的旨意进行。
6:36-39 拯救俘虏:这一祷告针对以色列民族特有的遭遇。即所罗门预知悖逆的以色列民族将被掳到外邦作奴隶,因此向神恳求如有这种情况发生,神用他的慈爱宽恕以色列人,并拯救他们。
6:36 将他们交给仇敌:意味着摩西时代以后关于惩罚悖逆的以色列的预言(利26:33,44;申25,36,64)将成为现实。即指悖逆的北以色列于B.C.722被亚述所灭,南犹大也在B.C.586被巴比伦灭亡,并被掳作俘虏的事件。可见,即便是被拣选的百姓,如果不悔改,神会举起惩戒的剑(箴15:10),如果仍不回心转意就会从口中吐出来(启3:16)。
6:37 想起罪来:强调悔改的第一步就是承认罪并归向神(王上8:41)。
6:40-42 所罗门的总结的祷告:本文是所罗门祷告的结论部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①为祭司祷告;②为信徒祷告;③为自己祷告。尤其在(42节)中强调了受膏者耶稣基督,因此有着特殊的意义。
6:41 所罗门在为自己祷告之前,首先为神和神的百姓作了祷告,他的这种祷告的态度对于今天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信仰有很大的启迪。
6:42 最后,他以“不要厌弃(掩面)”概括了自己的恳求。“面”是最能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部位,因此在圣经中神常用“面”一词表示他的喜怒哀乐。这一祷告充分地表现出了所罗门希望神对自己的爱能够永远持续的恳切的心情。
——《精读本圣经注释》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