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导论-《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注释导论-《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二十1-11患病与痊愈
希西家患病的日期(「那时……」,1节)暗晦不明,只暗示那是接近西拿基立进侵犹大的日子。但第6节提供了一个较清晰的年期:从所应许的15年的寿数,可算出那是希西家执政29年的第十四年(十八2),也即是西拿基立犯境的那年(十八13);而应许耶城得救,则指向第十九章的事件之前,而不是之后的一段时间。总而言之,这数章的事件并不是按年序来记录的。原因可能是这件事和接着的那件事(12-19节),显出希西家较不利的一个形象。这些事件刻意跟其它事件划分开来,是为了给十八至十九章的图画提供一个对照。作者在此处叙述这些事,而不在更早的时候,是因为它们跨向玛拿西的统治及其后果。
希西家在位第十四年时,只是39岁(十八2),一个不治之病对他来说,必定是很可怕的打击(二十1)。但他对此事的响应,并不如在亚述压境时之响应一样,反映出他的虔敬。在十九章15至19节,他的祷告肯定了神的主权,并以神的荣耀为念,但在这里,他却诉诸自己的忠心(3节)。神怜悯他,并派以赛亚来,向他叙述医治和拯救的应许,但那是神「为自己和我仆人戴维的缘故」(6节;留意这节与十九34相似之处),而不是为了希西家的虔敬忠诚。先知这样发出预言,是为了更正希西家的态度。神先前提及戴维是希西家的先祖(5节),也是为了提醒他有关他在神所应许之国中的位置。
用无花果饼来医治皮肤病(7节)是古代「民间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因此,希西家若没有尝试这种疗法,是颇为奇怪的。也许我们应假设他已尝试这样做,只是没有疗效,直至以赛亚传达了神医治的应许,这才奏效。
希西家要求一个兆头一事,与他先前满有信心的形象相比之下,又给他打了一个折扣。3日内痊愈已是一个神迹,足证神会赐他15年的寿数。但希西家要求一个神迹来肯定这个神迹!随后那神迹之本质很难明白,因为让日头投射之仪器的结构并不清晰。修订标准译本(及和合本)提到「亚哈斯的日晷」(11节),假设在一种定时器上,日影向后退了10度。然而,圣经所指的,也可能是阶梯上的10步(新国际译本、新英语译本)。既有选择,希西家便在先知提出的两个神迹中,选了较明显的一个(9-10节),并且得到应验(11节)。学者尝试猜想这神迹怎样达成,但并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二十12-19从米罗达巴拉旦来的使节
米罗达巴拉但〔在巴比伦文献中称为玛尔杜克押拿伊典那(Marduk-aplaiddina)〕在主前721至709年间独立地统治巴比伦。其后他被撒珥根放逐,但在主前705年撒珥根逝世时,他又再努力争取巴比伦之独立。在主前703至702年,他复辟了一段短时间,但最后给西拿基立驱逐出境,逃至西南面的以拦。遣使往见希西家,无疑是他寻求西方联盟去推翻亚述辖制之计划的一部分。这次来访与米罗达巴拉但在主前703至702年短暂复兴的背景很吻合。这次访问的原因既是为了希西家的病(12节),可见希西家的病持续了一至两年。事件或许真是这样发生的。然而,以赛亚书三十九章1节有关这事的记载,指这次出使是在希西家痊愈之后,即主前701年或之后不久(参上文1-11节之注释)。虽然米罗达巴拉但当时正在流亡,但可以想象,他仍在尝试于幕后加以影响。按现有的证据,这年份上的问题并不能解决。
希西家愿意给使节参观他的国库和军器(13节),表示他乐于与米罗达巴拉但结盟。由于以赛亚强烈反对与外邦结盟(参赛三十1-5,三十一1-3),所以他一直都大力指斥这种做法(16-18节)。他预示了巴比伦与犹大为敌,把犹大的财宝和人民掳去的那日子。希西家的响应显出了他自我中心和不肯悔改的态度。他因以赛亚谈到灾难要在他后裔的时候来临,而不是在他任内出现而感到安心。他假设「在我的年日中,有太平和稳固的境况」,反映他对此次联盟感到满意。
本章因而以一个极大的悲剧来结束:犹大国最伟大的改革者,得到有关国度衰落和被掳的警告,而此处并没有悔改可扭转此事的希望。
二十20-21结语
在希西家其余的成就中,作者特别提到他挖池挖沟,引水入城的工程。历代志下三十二章30节也提到这工程,并附上一些地理上的细节。这大概是为防西拿基立攻城所作的准备,其设计是提供可靠的食水供应,而此水泉只可在城内取得(参代下三十二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