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上导论-《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列王纪上导论-《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注释
八1-66奉献圣殿
这章篇幅颇长的经文自然地分成7个部分。正如第六章一样,这是一个反照式的对称结构,而这里则以所罗门的祷告作为记述的中心:
A1引言和召集众民(1-2节);
B1安放约柜和献祭(3-13节);
C1所罗门向众民说话(14-21节);
D所罗门的祷告(22-53节);
C2所罗门向众民说话(54-61节);
B2再献祭(62-64节);
A2总结并遣散群众(65-66节)。
八1-2引言和召集众民
一群庞大的群众,都是以色列全地的代表,被召集到来奉献圣殿,其中以安排约柜在至圣所开始。那聚会是七月的一个节期,大概就是住棚节,如经文所述,为期有7日(65节;比较利二十三33-43)。
八3-13安放约柜和献祭
约柜从耶路撒冷的旧区运上来,那里称为「戴维城」(1节),藉以把它从所罗门在北部所建之王宫和圣殿区划分出来。约柜一直安放在戴维城,在「戴维所搭的帐幕里」(撒下六17),这说法暗示此帐幕并不是古时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时所建的会幕,而会幕与约柜也一同运到圣殿来。这个把约柜运往圣殿,随着有献祭的记述,跟戴维把约柜移进耶路撒冷的记述很相似(撒下六12-19)。但这次各样事情都有更大的规模;约柜安放的地方并不是一个帐幕,而是一所宏伟的圣殿,而献祭所用的牛羊,更是多得不可胜数(5节)。
约柜终于安放在至圣所内。根据作者的描述,约柜里只有两块写着十诫的石版,但根据希伯来书九章4节(比较出十六32-33;民十七8-10),其它神圣的遗物也存放在那里(也许只在早前)。然而,约柜的重要性不在于里面存放着甚么,而在于它象征着神的同在,或更准确地说,是神的荣耀与其子民同在。因此,在撒母耳时代,约柜被掳至非利士人那里时,以色列人哀叹说:「荣耀离开以色列了」(撒上四21-22),而诗人记载相同的事件时说:神「将他的荣耀交在敌人手中」(诗七十八61)。
约柜与神荣耀之同在的连系在本段经文中已显而易见。祭司把约柜安放在至圣所后,从圣所出来的时候,「耶和华的荣光」──以可见的「云」彩来彰显──充满了圣殿,以致「祭司不能站立供职」(10-11节)。这境况与摩西首次立起会幕(内有约柜)时互相呼应:「当时云彩遮盖会幕,耶和华的荣光就充满了帐幕。摩西不能进会幕……」(出四十34-35)。在两次事件中,那现象表明神接受和认可所作的事;云彩是一个可见的记号,象征神的荣光就在那里。但至高无上的神并不会囿限于圣殿之内。在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毁前不久,先知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耶和华因子民全体的罪恶过犯,而离开耶路撒冷(结十一23);后来他又看见异象,见神的荣耀进入未来重建的圣殿中(结四十三4)。
至于基路伯那张开之翅膀,在此可以更圆满地理解。当约柜初次造成的时候,两个较细小的基路伯被安放在约柜之上,而二基路伯之间的空间,就是神向摩西说话时所在之处(出二十五18-22)。所罗门的基路伯似乎取代了原来的基路伯,显示着神「荣耀」的所在之处。希西家后来曾说神「坐在二基路伯上(或中间)」(王下十九15)。
所罗门看见了云彩,便以诗歌形式作出一个简单的奉献祷告。在修订标准译本中,这祷告的第一句话(「耶和华已在天上安放日头」)是从版本较长的希腊文译本中翻过来的,并不见于希伯来文圣经;新国际译本取消了这一句(译按:包括和合本)。我们若以这句话为所罗门原来的祷文,则这话可能有两个含义。首先,这句话可以看为宣告神是日头的创造者,因而超越它(这个肯定是重要的,因为古代有许多民族敬拜日头)。其次,这句话与下一句形成强烈对比;这样便说明神虽是光的创造者,但祂却宁愿在黑暗和云层的幽暗处隐藏自己。可惜这句话跟第13节没有明显的联系。所罗门可能在表达一个愿望,就是不管神是宁取幽暗,但祂也会以这宏伟的「殿宇作……永远的住处」;又或许他是说,对于一位较喜欢隐藏自己的神,这圣殿是完全适切的。然而,两种解释都与后来较长之祷告中旳圣殿不相符,而我们必须承认这里的意思是不明确的。
八14-21所罗门向众民说话
所罗门从面向圣殿转为面向庞大的群众。他祝福众民(14节)的内容,可能就是15至21节所记载的。事实上,他开始就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有福)的」,这是因神的作为而向祂赞美的表达法;而祂所作的,就是,「他亲口向……应许的,也亲手成就了」。换句话说,神已显出祂的话是全然可信的。他其余的讲话由此引伸出来,概述神藉拿单向戴维讲到他有一子要继承国位,并要建造圣殿(撒下七12-13)。所罗门宣告说,应许得应验的时候已到(20节)。虽然所罗门对自己的成就并不沉默(「我接续我父戴维,(我)坐……国位……(我)建造了殿,我又……预备一处……」),但他承认那终究是神的作为,因为各事都按耶和华所应许的成就了。人的努力和神的主权或旨意在此微妙地交织着。
这篇演辞中介绍了关乎圣殿的一个新的概念。圣殿除了是安放约柜的地方(21节),也是「耶和华之名的居所」(17、20节;这是字面的意义,在16、18-19节有相关的说法)。这意义成为了随后之祷文的一个重要概念。
八22-53所罗门的祷告
所罗门转移至另一个位置,站在坛前,向天举手,以表示他要进入这程序的另一个部分。他以复述申命记七章9节来开始他的祷告(22-26节),但他谈到神信实守约时,特别是关乎给戴维的应许。说到神应许戴维的国位不辍时,他祈求神也应验这话。同时,他承认这应许是要视乎戴维子孙的行为。
但圣殿是祷告的真正主题,所罗门在27至30节介绍了这主题。他知道人若以为耶和华会「住在地上」,只是无稽的想法(27节);因为天上的天也不足以容纳祂。所罗门明显并没有妄想耶和华会被牵制在他所建造的殿宇中。因此,他并非祈求神住在圣殿中,而是求祂把注意力集中在圣殿,听那些向着圣殿发出的祷告。神的确住在「天上你的居所」(30节),但祂可在圣殿听取君王和众民的祷告恳求。换句话说,所罗门祈愿圣殿能成为人呼求和神施恩的相会之处。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神的「名」在圣殿中的观念里,这主题一再在第29节中出现。因此,神的「名」处于一个地方(申十二5等)的观念,就是指神的一种特别的同在,而没有把祂囿限或牵制于某处的含义。这个概念跟我们在约柜中看见有神的「荣耀」的概念,有紧密的关联。
本段的一些概念,在新约的耶稣身上,可以找到极相似的表达。在耶稣里,神真的住在地上(约一14);在耶稣里,神的「名字」得以彰显(约十七6、26),祂也宣告自己就是真正和最后的「圣殿」(约二19-22)。在耶稣里,人的需要最能得到神的施恩怜悯。
祷告的下一部分(31-51节)包含7个祈求,内容是个人生活中或国家所要面对的一些处境。这些祈求关乎:在坛前所起的誓(31-32节);被敌人击败(33-34节);旱灾(35-36节);饥荒、瘟疫等(37-40节);外邦人在以色列中的需要(41-43节);出外争战(44-45节);还有被掳(46-51节)。
上述第一和第五项关乎个人的需要,而其余的则关乎国家民族。第二、三、四、七项全包含赦罪和复兴需要。
这里举出人向圣殿祷告的7个目的是甚么呢?我们必须留意「7」这个数字在整卷旧约中的重要性;它似乎是象征完全、成就、完美。(7这个数字在本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奉献那经7年始建成的圣殿;在七月一个为期7日的节期中举行。)那么,这7个项目是代表了个人和国家会祷告祈求的所有处境。这已包括所有会发生的事故。
列王纪最初的读者必会留意到最长和最后的祈求是关乎他们自己的处境:被掳至外邦(46-51节)。对他们来说,这处境催促他们悔改和带出神会赦免,掳他们的人会施怜悯的盼望。然而,祷文中没有显出任何回归和复国的应许,也没有提到戴维的王朝得以恢复。提到他们最后也许得以回归,就只有在神曾把他们「从埃及领出来脱离铁炉」这个微弱的提示里(51节)。虽然文中提及此事,只作为神会赦免的根据,但也许是给予被掳者一丝希望,希望有日神会再次从外邦把他们领出来。
这个最后的祈求的开首,先承认「世上没有不犯罪的人」(46节)。这句话必也包括所罗门和他的后裔,因此其中的意义也包含:正面对的被掳似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一个由必会犯错的君主领导的王朝,又怎能按神的要求而存活呢?
所罗门以一个较普通的恳求来结束他的祷告,他求神重听君王和众民的祷告。他继而说出他可以有信心这样求,是因为:神曾从列国中把他们分别出来作祂的民。神昔日的作为,尤其是那些明显地表达其目的的作为,是他子民深信祂在现今和将来也必施恩的信心基础。
八54-61所罗门再向众民说话
所罗门跟着转向众民,再次为他们「祝福」。他提醒众民,神已应验了祂藉摩西所应许的每一句话,并祈求神继续与祂子民同在,使他们遵行祂的道。但所罗门的心愿并不是(或最少不单是)为了众民的福祉;他是有感于一个更崇高的动机──渴望神在世人中得荣耀:「使地上万民都知道惟独耶和华是神」,并无别神(60节)。他这种情怀也见于先前为外邦人所作的祷告,这些外邦人听闻了神的大名,并向圣殿祷告(41-43节)。最后,他催促众民全然向神存诚实的心。神的子民若愿意顺从神,世人便得以认识神的性情。
八62-64再次献祭
所罗门所献之祭牲的数目是惊人的(明显是在一日之内献上的!)。而对于这样一个有纪念性的时刻,也是适合的。献祭在圣殿前之院子的中央举行(院子是否即六36提及的「内院」?),因为惟有这儿才有足够空间。这里暗示所罗门担当了祭司的职分,把院子分别为圣,并在那里献祭,正如戴维把约柜移进耶路撒冷后献祭一样(撒下六17-18)。
八65-66总结与节期的结束
全以色列由会众作代表;作者概述所罗门国度在南方和北方的界限,藉以再次赞扬他的治理。在第八日,众民带着喜乐的心,各自回家去。